情感、展示与升华的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育充满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育充满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情操的重要平台,通过语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更加丰富和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理解能力。
第一,让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语文课堂是让学生享受文字魅力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妙、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字背后的故事。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情感表达的诗歌、文言文或现代文学作品,通过诵读、朗诵、赏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字的魅力,启发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感表达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让学生学会情感阅读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关注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聚焦于人物的情感体验、事件中的情感变化等,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在情感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出对情感细腻的体验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情感沟通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让情感教育充满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也能够获得情感的滋养和启迪。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会情感阅读、参与情感写作、体验古今中外的情感、参与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在情感教育充分融入语文课堂,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出真正的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成为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读者,有情感的表达者。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升华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升华
杨 大 勇 ( 辽宁省凌源市朝阳街小学 )
所谓 情 感教 育 ,就是 教 学过程 中 的一切 活 动都 以富 有情 感 的学 生为 主 体 ,教师 借 助于 具有 动力 因素 的情 感 为媒介 来 完成 教学 任 务, 实现 教学 目 标 的一种 教 育 。语文 是众 多学 科 中最 具人文 性 的学 科 ,语文 学科 特 有的 美 质 决定 了它 独特 的审 美价 值 ,语文 教 学应 该是 一 门艺术 。 如果语 文 课堂 教 学缺 乏情 感 ,不 能用 情感 打动 人 ,语文 教 学便 失去 了魅 力 ,就不 能 成其 为 艺术 。在 以往 的教学 中 ,我充 分认 识 到激发 学 生情 感在 语文 教学 中的重 要 作用 , 并对 激发 情感 的方 法和 途径 作 了深入 的研 究 ,提 炼 出了很 多行 之 有 效 的方法 : 1提 高 修养 ,对 学生倾 注 深厚 的情 感 教师 对 学生真 挚 热爱 ,学 生对 教师 尊重 敬佩 是教 育 成功 的关 键 。前 苏 联教 育家 苏霍 姆林 斯基 说 :“ 当每 一个孩 子跨 进学 校大 门成 为你 的学 生 时, 他无 限信 任 你 ,你 的每一 句话 对他 来说 都是 神 圣 的真 理 。在 他看 来 ,你就 是智 慧 、理 智和 道德 的典 范 …… ”作为 教师 ,我 们 必须 尊重 学生 从 心底发 出 的对教 师 的这种 神 圣感 和信 任感 。教 师作 为 教育 的主 导力 量 ,要赢 得 学 生 的热爱 与信 任 ,与 学生 建立 民主 平等 的关 系 是教师 的重要 职责 。 为此 , 教师 要有 良好的职 业 道德 和 自身修 养 ,对学 生要 拥有 一 颗 爱心 ,用 自己的 人格 魅力 去感 染学 生 ,浇灌 学生 的心灵 之花 ,让 学生 获得 丰富 的情感 体 验 。 2 自读 感悟 .体 昧字里 行 间表达 情感 《 语 文课 程标 准 》指 出 :“ 学 习 语文要 注 重感 悟 、积 累和运 用 。 ”感悟 是一 种心 理 能力 ,是 学生通 过 读书 ,凭 借对 语 言及其 语 境 的直觉 感 ,获得 某种 印象 或意 义 的能力 。由于 学 生知识 、经 验背 景 的差异和 语 义的丰 富 性、 隐喻 性 ,使得 每一 位 学生 的感 悟水 平 、感悟 结果 都不 可 能相 同 ,常常 是各 有所 悟而 又难 以 言传 。因而 ,感悟 是学 生 的个体 心理 活 动 ,所 以也就 必须 让学 生 自己在 读 书的 过程 中去 细心 感受 ,倾 心领 悟 ,最 终使 自己的理 解 能 力 、运用 能力 及情 感能 力得 到相 应的提 高 。 《 语 文课 程标准 》要求 :“ 要 让 学生充 分地 读 ,在 读 中整体 感知 ,在读 中培 养语 感 ,在读 中受 到情 感的 熏陶 。 ”如 《 白杨 》一 文 ,内涵 丰富深 远 , 我 引 导学 生 自己读 书 ,边读 边 找 出文 中与 白杨 的品质 相对 应 的语 言文 字 , 并谈 谈 自己 的感受 。学生相 继 找到 了 比喻 “ 卫士 ”的语 句 、“ 高 大挺 秀 ”一 词 、大戈 壁 的描写 、 兄妹俩 的 争论 等… …从 学生 的发 言 中可 以知 道 ,他们 各 有 所悟 ,各 有所 感 ,学生 的 心也在 与 文 中人物 的心 一起 跳动 。此 时,学 生胸 中升腾 而起 的 是对 边疆建 设 者的敬 意 ,他们 的情 感得 到 了升华 。 3 深 入课 文 。挖掘 丰富 的情 感 因素 3 . 1开课 导情 。导语 关 系到 整个 课 堂教 学 的效 果 。好 的导 语不 但 能 引 起 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和求 知欲 望 ,而且 还 能起 到情 感导 向 的作用 。一上课 老 师 就用 富 有感 情 的语言 ,创 造一 种情 境 氛围 ,启 发学 生联 想 ,激 发学 生 的 情趣。 3 . 2 朗读传 情 。正确 的朗 读是 视觉 、听 觉与情 感 、思维 的全 方位 投入 。 它 能使 学生 从优 美 的韵 味和流 动 的气 脉 中产 生妙 不可 言 的感觉 。“ 天苍 苍 , 野 茫茫 ,风吹 草低 见牛 羊 。 ”这样 的诗 句不 用多 讲 ,只要 熟 读成 诵 ,一 幅壮 丽 辽 阔的草 原 画卷 就会 浮现 在学 生眼 前 。当我 们 在带 领学 生 朗读毛 泽 东 的 《 沁 园春雪 》 时 ,一股 豪情 便会 油然 而 生。 当然 ,要 做到 朗读 传情 ,少 不 了教师 对学 生 富有感 情 效应 的指 导 。否 则,教 师 朗读缺 情 寡味 ,学 生 听 了 无 动于 衷 ,哪还谈 得 上受 到感 染 呢1 3 _ 3设 疑 入情 。情 感 总是 在 一定 的情 境 中产 生 的 。如果 在课 堂 上教 师 有 意识地 创 设一些 能 引起学 生 精神 活跃 的 问题 , 就 很容 易拨 动学 生 的心弦 , 进 入文 章 的情境 ,深 入 理解 文章 的感 情 。它 极容 易拨 动学 生 的心弦 ,不 仅 能调 动学 生 思维 的积 极性 ,而 且还 可 以提 高 学生 的审 美 能力 。而 审美 能 力 的提 高又 标志 着学 生 的思想 感情 已经 得 到 了升华 。 3 . 4 想象 生 情 。生 活 中常 有触 景 生情 的现 象 。是什 么 手段 使 人触 景 而 生情 呢? 是 想象 。因此 ,在 情感 教育 过程 中 ,指导 学生 进行想 象 , 同样 可 以 让 学 生获 得新 的情 感体 验 。“ 3 . 5 辩论 明情 。一 般地 说 , 中学 生 的情感 难 以持 久 , 这就 要 求教 师 在 教育 过程 中要 不 断地 对学 生进 行感 情 效应 的 强化 。强 化 的手 段很 多 ,经 常 组 织 学生 开展 道德 情感 辩�
让语文教学在教师的情感中升华

教法探索◎J让语文教学在教师的情感中升华姚家红**姚家红,单位系安徽省寿县双庙集镇杨公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面临着如何让一篇课文讲得生动形象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学就是教师把书本里的知识系统地传授于学生,然而在传授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那些做家具的 匠人们,同样的木料做出来的效果却不同。
因为他们的想法、手法不同,结果自然就不一样。
想想看,如果一位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内容之中,并能绘声绘色、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在此笔者就如何把教师的情感融入文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吃透文本;解读背景;升华情感一、吃透书本,消化书本同样是教书育人,但有些教师可能会收不到预期 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还是我们教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导致的,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让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中。
前段时间一直在听一些老师们 的授课,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中很多老师不能将 情感带到课堂中,一堂课下来味同嚼蜡。
这样的课恐怕就连老师自己都不会被感动,如此又怎么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情感脉络走呢?在教学当中我们该如何 让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中呢?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否则任何的生搬硬套,不论动机如何良好,只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牺牲学生和败坏这种理论的声 誉。
”我们在教学当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当中,如果老 师不能够将课本吃透,那么这堂课恐怕与照本宣科无 异了。
现实中就是有一部分老师不能够走进文本,而 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层,这在教学上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就好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越是深入文本越是能够理解其中的韵味和 神妙。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于一篇课文的讲述只是简 单地叙述一下作者和作品年代、生字的笔顺、词语的解释,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学到这些内容。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光彩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光彩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心中要有“教书育人”的思想,注重利用各种情感因素,让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任务。
标签:教师;情感教学;内容;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在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
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人生观的教育。
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名作,谈的都是有关人生的道理。
比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作者由自己爱莲花说起,谈到了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再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借物咏怀,谈到了人生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二是爱的教育。
语文课本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课文,如《三峡》、《苏州园林》会使学生感到祖国山河壮美,《活板》、《核舟记》让学生倍感祖国人民的伟大,《老山界》、《最后一课》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还有那些描写父子情、朋友情、师生情以及圣洁无瑕的爱情的作品《背影》、《我的老师》、《关雎》等,让人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是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朱自清的《春》为我们细致的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五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到人间、万物呈祥的美。
学生从中学会了多角度观察的方法,获得美的享受。
郦道元《三峡》简洁明了,短短156字,三峡四季风貌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领会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可有效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内容深刻丰富,这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理想、意志力、审美观、人生观等多方面的教育。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采用各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 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景设置,烘托情感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触动学生的“情绪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音乐、图片、幻灯、投影、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力求创设一个适宜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以《辛德勒名单》为背景音乐的汶川地震后的幻灯片,教师结合灯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刻骨铭心的时间悲痛地留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使我们8万多同胞遇难,天灾无情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地震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灵。
用情感点亮语文课堂教学

用情感点亮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保持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那么学生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也必定是无穷的,必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积极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用情感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一、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情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上课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感情真挚,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面容和蔼,语调亲切,适时投注期待鼓励的目光,让学生如沐春风。
讲课时,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剖析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忘情地进入角色,将艺术作品的情思、形象再现出来,传递给学生。
课文中生动曲折的小说,意境深邃的诗歌,言近旨远的散文,扣人心弦的戏剧,不管是范读、讲解,还是提问,都必须饱含着感情。
可以有时如滔滔激流,直陈感受;有时似春风化雨,感人肺腑;有时慷慨激昂,发人深省;有时轻言细语,沁人心脾。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简单的示意,只要是包含着教师情感的,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思想情感的诱因,使之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感同身受,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爱生如子的深情和期望,对所任教学科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赢得学生亲近和交往的重要条件。
只有师生情感的交融,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可以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
相反,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当然,这种情感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有着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升华

语 文教学过程 中, 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 良好的情 感体验, 使之有利 于语文教学。 首先 , 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 的情感 。 只有热 “ 爱才是最好 的老师” 教师要结合学 习兴趣和动机 的培养 , 。 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 。上好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 , 灵
教学中 , 要充分发挥语言 的激情作用 。教师 的语言要
着启动 、 强化 、 调节 、 补偿等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极 富有情 感性 、 人文性 、 综合性 , 有利于铸造人们 的创 新品质 , 激发 人们的创新 动机 。语文教学中情感 的交 流是教师 的情 、 学 生的情 和作 品的情的结合 , 只有这三方面的情感交织在一 起 , 文教学过程才会在兴趣 中进行 到底 , 语 才能取得 事半 功倍的 良好效果 。
挚感人的文章来 。 因此 , 教师要教 育学生热爱生活 、 观察生
能实现情感教育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总之 , 学中加强情感因素 , 高教学效率 的有 在教 是提
力保证 。 加强语 言教学 中的情感因素 , 也是新课标 、 新教材 所强调 的 , 它无 疑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 , 得教师对此 值
增强学 习的 自 信心 , 从而表现出更 大的参与学习热情。
再次 , 教师 要时刻保持乐观 向上 的精神 , 绝不把个人
情 绪带进课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 的基本功 , 而且还 必须 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 、 丰富的情感 。 只有这样 , 才
养学生 的情感 , 学生若没有 丰富细腻 的感情 , 就写 不 出真
深人研究和探索。
活、 体验生活 、 深切体味情 感 , 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 。 再次 , 师还要培养学生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教 积极 健康 的情感 。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以形象和情感思维 为先导 ,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场所。
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情绪管理、情感表达与情感理解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并提供相应建议。
第一部分:情感共鸣与情感表达情感共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与文本建立共鸣,感受文字所传递的情感。
为此,教师需要选择富有情感表达的文本,比如诗歌、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等。
在文本分析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还应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环节,比如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情、演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者进行情感绘画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
第二部分:情感理解与审美体验情感理解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并领悟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教师可以通过细读经典作品,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情感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情感解读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情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审美体验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
通过赏析诗歌的韵律美、小说的情节发展等,让学生在情感的冲击下产生美的触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三部分:情感管理与团队合作情感管理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情感冲突等情感管理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情感。
比如,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情感冲突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技能。
同时,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团队合作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有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展示与升华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课堂,自我升华提高的课堂。
孩子们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学习如何关系着其一生的命运。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同事们常聊学生的学习与教师不无关系,在提倡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今天,我常常思考:应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展示实践升华
一、情感的课堂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从事的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对学生来说是痛苦还是快乐,由我们亲手翻阅,我们翻阅的是孩子的生命。
(1)尊重需要,尊重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创造“我要学”“我会学”的气氛。
我在教学课文时常会问道:谁最行?谁能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常让大家编字谜来识字,如如何记忆“碧”孩子们就编成“俩个小朋友小王和小白,一起坐在石头上”这样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也“变苦为乐”
(2)融情于境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
培养语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语文课堂上渗入德育。
因此,情显得尤其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点拔下进入课文佳境。
小学课文中《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小鸟与树是好朋友,小鸟对树的承诺,小鸟寻树,为了履行诺言,小鸟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蜡烛唱起了歌。
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我声情并茂,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时而热情、时而快活、时而焦急、时而悲伤。
为同学们描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被小鸟的诚信所振动,感情的闸门由此而开,感情得到升华。
二、自我展示的课堂
(1)给学生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对话,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学,让学生能有时间、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让学生溶入课本,与文本对话,我常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文中的某某,你会怎样?处在此角色感受体验其情。
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已经改变观念,与学生亦师亦友,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手,与同学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实践展示自我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重在理解,让孩子们多读。
引导其抓重点词理解,联系生活理解,体会其思想感情。
在学习阅
读课文时,我常常让同学们思考应用什么语气读,应带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留给孩子一定的交流时间,再让孩子来示范读。
在教给孩子方法后,接下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如学习《幸福是什么》时,让孩子们唱一唱关于幸福的歌;如学《去年的树》时,让孩子们分角色演一演;学《独坐敬亭山》等写景古诗时,让孩子们画一画。
这样,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三、自我升华的课堂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这能使我们在感悟文章时,往往能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与作者产生共鸣,如《白鹅》一文,写到白鹅的高傲,让同学们与作者有同感,并能积累优美的句子。
同时学习把美德语句据为己有,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同学们由此升华,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校园里真净啊,净得让你看不到一点儿灰尘;校园真大啊,大得让人惊叹;校园真美啊,美得像一座大花园。
每一篇文章都有我们值得感悟的地方,然而所得又不尽相同。
感悟他人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