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24节气的推算方法

24节气的推算方法

24节气的推算方法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下24节气的推算方法。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

它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被认为是一年的开始。

立春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15度时刻来确定的。

二、雨水雨水是指降水量开始增加的时期,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雨水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三、惊蛰惊蛰是指春雷开始出现的时期,表示春天的气候逐渐变暖。

惊蛰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四、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表示春天真正来临。

春分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0度时刻来确定的。

五、清明清明是表示春天气候进一步转暖,万物复苏的时期。

清明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六、谷雨谷雨是指降水量增加,田野渐渐湿润的时期。

谷雨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七、立夏立夏是表示夏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热。

立夏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八、小满小满是指作物开始进入丰收期的时期,表示夏天已经到来。

小满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60度时刻来确定的。

九、芒种芒种是指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割的时期。

芒种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7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表示夏天已经达到最热。

夏至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9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一、小暑小暑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达最高温度的时期。

小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0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二、大暑大暑是指夏季最热的时期,温度达到最高峰。

大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2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三、立秋立秋是表示秋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凉。

立秋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35度时刻来确定的。

节气计算公式

节气计算公式

节气计算公式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计时方式,用来确定时间和气候变化。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以下是节气计算公式:立春:阳历2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为:Y*D+C,其中Y为公历年份的末2位数字,D为0.2422,C为节气校正值。

雨水:阳历2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惊蛰:阳历3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春分:阳历3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为:Y*D+B,其中B为节气校正值。

清明:阳历4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谷雨:阳历4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立夏:阳历5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为:Y*D+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小满:阳历5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芒种:阳历6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D+E,其中E为节气校正值。

小暑:阳历7月6日或7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大暑:阳历7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2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处暑:阳历8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白露:阳历9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秋分:阳历9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寒露:阳历10月8日或9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霜降:阳历10月23日或24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立冬:阳历11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3D+C,其中C 为节气校正值。

小雪:阳历11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大雪:阳历12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3D+F,其中F为节气校正值。

小寒:阳历1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大寒:阳历1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以上就是节气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古代怎样计算二十四节气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科技设备和精确的天文观测仪器,却能准确地计算和预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路径及其地理位置来确定的。

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观察天象和自然现象,结合传统的农业经验来计算二十四节气。

本文将以古代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为主线进行阐述。

一、太阳年历法古代人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太阳年历法,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太阳年历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道的时间来制定的,以确定农事和天气的时机。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日影的变化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例如,在立春节气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刚刚到达黄经315度,此时阳光显得更加充足,表示春天的开始。

二、古代观测天象古代人们还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其中,主要观测对象是太阳、月亮和星辰。

通过记录日月星行和太阳月相等数据,来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

例如,古代天文学家会记录冬至时太阳最南点的位置,当太阳继续北迁而达到北极圈时,人们就知道立春已经来临。

三、地理经验和气候特征古代农民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摸索出了一些计算节气的方法。

他们观察天气变化、动植物生长和其他自然现象的规律,结合各地的地理气候特征,来预测二十四节气的发生。

例如,在立夏时节,古代农民会观察当地果树的开花时间,结合天气温暖湿润的特点,来确定立夏的日期。

四、传统文化和历史纪录在古代,人们将观测和计算二十四节气的经验记录下来,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农历年谱。

这些历史纪录中包含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习俗、农事活动以及节庆等等。

人们通过研读这些历史文献,了解古代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

五、后世计算方法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根据传统和现代科学的结合,发展出更为精确的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如今,通过天文观测、气象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准确地计算并预测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和时刻。

这为农业生产、气象预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古代,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调节饮食习惯等。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地按照节气来过日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或者是民俗习惯,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二十四节气的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太阳每年在黄经上转动一周,这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5天,也可以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而这个时间周期就揭示了二十四节气的计算规律。

基于这个周期,古代人们发展出了一套计算公式。

首先,需要确定冬至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

冬至是太阳在黄经上经过最低点的那一天,也就是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刻。

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冬至一般发生在公历的12月21日左右。

在确定了冬至之后,根据太阳每年在黄经上转动一周的规律,可以计算出其它的节气时间节点。

假设我们用t表示具体的时间,那么每个节气的公式可以表示为:t = 冬至时间 + 365.2425 / 24 * 节气距离冬至的黄经度数。

其中,节气距离冬至的黄经度数可以通过查表或者计算得出。

这个度数表示它距离冬至的位置有多远。

例如,“立春”这个节气是太阳在黄经上走过315度时的时刻。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上述的计算公式可能还存在一些修正。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并不完全是一个圆,所以太阳在黄经上运行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不断观察和修正,逐渐将这些误差纳入计算公式中,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除了计算公式之外,二十四节气还涉及到一些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因素。

因为太阳的直射点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地球公转轨道的改变而发生偏移。

这也就意味着,同一个节气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公式也变得更加精确和简便。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天文学术语,用来指代一年中特定日期的节气。

这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以及地球的自转周期而确定的。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象和判断自然现象来计算二十四节气,包括太阳的位置、地球倾斜角度和地球绕日运动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是如何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过程。

首先,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确定二十四节气。

他们观察太阳的黄道经度,并结合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来判断节气的日期。

当太阳的黄经达到一定角度时,就会出现一个特定的节气。

古代观测太阳位置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直尺和测日影的工具。

其次,古代中国人还会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来计算节气。

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约为365.25天,而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公转的时间来确定的。

因此,古代人们需要观察太阳的位置,并结合一年中的不同时段来计算二十四节气。

另外,古代中国人还会参考自然现象来确定节气的日期。

他们观察自然界中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虫蛇的活动、鸟兽的迁徙等,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节气的到来。

例如,立春节气时,古代观察家会注意到麦苗开始抽穗,鸟儿开始筑巢等现象,从而确定节气的日期。

古代中国人对计算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视,他们将这些节气应用于农业、气象和日常生活中。

农业方面,二十四节气的到来表明着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正确时机,如播种、收割等。

气象方面,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节气的变化来判断天气变化,帮助人们做出生活和工作的调整。

古代中国人还将二十四节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节气也被用来纪念先贤、进行拜祭等。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太阳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和参考自然现象等。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能够准确地确定节气的日期,并将其应用于各个方面的生活和工作中。

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至今,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气象和农事信息。

古人是怎么记录二十四节气的?

古人是怎么记录二十四节气的?

古人是怎么记录二十四节气的?
古人通过多种方式记录二十四节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天象观测: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等天象变化,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例如,夏至时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方最高点,古人观测到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的地方,因此确定夏至日为一年中昼夜最长的日子。

- 环境变化: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来确定节气。

例如,春分时天气渐暖、草木萌发,古人便知道此时已进入春季。

- 动植物行为:观察动植物的行为变化,也可以确定节气。

例如,谷雨时节,万物生长繁盛,蛙鸣春雷,农民开始播种,古人便知道此时已进入谷雨季节。

- 人工观测:通过人工观测来确定节气。

例如,在夏至日,古人会在正午时分,观测影子最短的地方即为太阳正南方,进而确定夏至时节。

- 气候记录:通过记录每年的气候变化和气温、降水量等数据,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例如,在《周礼》中就有记载:“立春后六日雨,谷雨后六日晴,反则不然。

”说明古人通过观测气候来判断节气的时间。

- 日晷观测:通过日晷观测太阳影子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日晷是一种用来测定太阳高度和时间的仪器,古代就有使用日晷来确定节气的记录。

- 传统习俗:在观察天象、环境、动植物行为等方面的同时,还通过传统习俗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例如,在冬至日吃饺子、腊八节吃腊八粥、清明节扫墓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节气相关的习俗。

- 纪年纪月:通过纪年纪月的方式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一、引言24节气是我国古代科学家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总结出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

它不仅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气象学、天文历算等领域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确到秒的24节气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原理及其应用。

二、24节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4节气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天文历算的重要成果。

它将一年分为24个阶段,每个阶段为15.25天。

24节气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24节气,人们可以预测气候、农事、物候等现象,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精确到秒的算法原理1.太阳赤经的变化太阳赤经是太阳在黄道上的坐标,它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

太阳赤经的变化率为每小时约59.24秒。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约1.99×10^-7弧度。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约7.29×10^-5弧度。

4.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恒星日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两者之差为约4分钟20秒。

四、算法步骤1.计算太阳赤经的变化率:根据太阳赤经的变化率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可得到每小时太阳赤经的变化量。

2.计算当地平太阳时与恒星时的差值:根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计算当地平太阳时与恒星时的差值。

3.计算当地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差值:根据太阳赤经的变化率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计算当地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差值。

4.计算24节气的时刻:根据当地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差值,推算出24节气的时刻。

五、精确到秒的算法应用精确到秒的24节气算法在气象预报、农业生产、天文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算法,可以准确预测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天文观测和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它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篇一: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算法通用公式通用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XX 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XX×0.2422+4.475]-[20XX/4-15]=492-489=3所以20XX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篇一: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算法通用公式通用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XX 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XX×0.2422+4.475]-[20XX/4-15]=492-489=3所以20XX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一、春季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二、夏季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三、秋季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四、冬季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篇二: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二十四节气的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XX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清明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例外:无。

谷雨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例外:无。

立夏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52,20世纪=6.3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小满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04,20世纪=21.86。

举例说明:2088年小满日期=[88×.0.2422+21.04]-[88/4]=42-22=20,5月20日小满。

例外:20XX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芒种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种。

例外:19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夏至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小暑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08,20世纪=7.928。

举例说明:2088年小暑日期=[88×0.2422+7.108]-[88/4]=28-22=6,7月6日是小暑。

例外:1925年和20XX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秋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XX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处暑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例外:无。

白露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646,20世纪=8.44。

举例说明:2088年白露日期=[88×0.2422+7.646]-[88/4]=28-22=6,9月6日是白露。

例外:1927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秋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寒露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8.318,20世纪=9.098。

举例说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例外:无。

霜降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438,20世纪=24.218。

举例说明:2088年霜降日期=[88×0.2422+23.438]-[88/4]=44-22=22,10月22日霜降。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冬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小雪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36,20世纪=23.08。

举例说明:2088年小雪日期=[88×0.2422+22.36]-[88/4]=43-22=21,11月21日小雪。

例外:197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雪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8,20世纪=7.9。

举例说明:2088年大雪日期=[88×0.2422+7.18]-[88/4]=28-22=6,12月6日大雪。

例外:195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冬至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