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一)此页供教师使用27、《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预习部分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合作学习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枯()披()揭()盼()苦()疲()竭()胖()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4、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此页供学生使用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二)27、《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复习生字1、听写6个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课中探讨,合作学习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默读课文,画出原因经过结果的相关句子。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另外的一类生字。
5、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课后检测读下面的小古文,看能不能读懂并把它背得。
如果能把它的意思写下来就更好了。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页供学生使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听写上课词语。
同桌互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寓言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故事改写成白话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三)自主学习1.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
盾:矛:鬻:誉:之:曰:吾:莫:陷:其: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1.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组中讲一讲,不懂得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看那个同学说得明白听得认真,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五)合作探究1.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3.用现代话把故事内容写出来。
(六)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小组代表用现代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集体交流探究题目。
3.教师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七)课堂练习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
2.背诵课文。
三、小结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的矛。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
四、达标拓展1.本文的作者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和成就?课下搜集资料了,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

初一语文《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生活启示录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
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
《智子疑邻》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
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学习任务一、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学习任务二、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其邻人之父亦云..。
4.、.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学习任务三、.复述故事学习任务四——讨论交流:《智子疑邻》的寓意。
《塞翁失马》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作者介绍:本文是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学习任务一)生字注音:塞.()翁何遽.()堕.()而折.()其髀.()跛.()好.骑()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学习任务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1.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__________2.马无故亡.而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3.人皆吊.之 ___________________4.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5.居.数月 ___________________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7.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三)文言重点字词归纳乎:句末语气助词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祸乎?而:顺接连词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认识“竽、郭、彻、械”等4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等11个字。
3、掌握“滥竽充数、高超、编在、腮帮、装腔作”等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学前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二、学习过程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对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本课的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5、理清文章结构:仔细读课文,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自主练习)齐宣王喜欢(),又喜欢(),南郭先生不会(),总是(),后来齐湣王(),南郭先生只好()。
6、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7、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三、当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Wudong huihui jiekai xixun miansha( ) ( ) ( ) ( ) ( )xieli naizhi zongzhi( ) ( ) ( )2、人们把每块搭石之间(jiàn jiān)按二尺左右的间(jiàn jiān)隔搭成两排。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ǎng zhàng)。
母亲脉脉(mài mò)含情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
宿舍(shěshè)里的人被当时的情景所打动,都不舍(shěshè)得离去。
3、写出滥竽充数的含义。
4、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关联词语造句。
尽管……就……虽然……但是……只要……就…… 因为……所以……(1)、()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海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9、《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学习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链接: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
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
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
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
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
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一一、、课课文文生生词词、、课课文文内内容容我我会会学学 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口头组词给我的同桌听,同时说说读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妻 虱 昌 绑 蔡 睬 烫剂 刺 扁 鹊 肠 胃2、读完了课文,我知道《纪昌学射》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
《扁鹊治病》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
二二、、课课文文重重点点我我分分析析1、我能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想象到纪昌练眼力的艰辛。
不管( ),还是(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都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通过了这样艰苦卓绝的训练,纪昌练就了这样的本领:。
2、我能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想象得到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艰辛。
不管( )还是( ),纪昌每天都用一个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经过第二次艰苦训练,纪昌练就了这样的眼力: 。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29《寓言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准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学法指导】1、读书、思考、交流、引导课前查阅相关扁鹊的资料。
2、观察多媒体课件谈感受。
【知识链接】《纪昌学射》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当前只剩八篇,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又名列寇】所撰,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
那时,因为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男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扁鹊治病》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作者】韩非子【自主学习】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昌()妻()刺()扁()蔡()倡()凄()棘()匾()葵()绑()睬()胃()剂()肠()帮()踩()胄()济()场()二、我能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D如果……就…… E不但……而且…… F只有……才……1.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还在背后说扁鹊的坏话。
2.()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还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3.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病不治,()会愈来愈重。
4.()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5.病已入蔡桓公骨髓,()扁鹊不逃往秦国,()治不了他的病。
【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纪昌怎样学射的,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3、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5、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练练测测】1.飞卫告诉纪昌,要学会射箭,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朗读相关句段。
6.组织交流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
6.交流从这组寓言中受到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1.教师指导书写:昌、妻、刺、绑。
2.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记忆字形。
引导学生交流这几个字在书写时需注意的问题。
3.教师布置作业。
1.学生观察生字,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提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刺”的左半部分不是“束”。
3.学生完成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一讲《纪昌学射》的故事。
(2)预习第二则寓言《扁鹊治病》。
5.认真书写。
教学反思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应该是高涨的,短小的故事,精辟的道理,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他们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的阅读方法,比如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移情想象与文本对话等等。
综合来看,教学中应尽量“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用自己的“眼睛”看课文,引导他们与文本情境平等自由的对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寓言《扁鹊治病》。
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文。
(用时:15分钟)小组合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组织讨论: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蔡桓公的病情怎样?应如何医治?蔡桓公对扁鹊持何态度?3.组织全班交流。
主要内容。
2.小组围绕出示的问题自由讨论。
3.全班汇报。
(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热敷就能够治好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蔡桓公认为扁鹊医治没有病的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接下来病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蔡桓公没有理睬扁鹊;又发展到肠胃里,服汤药能治好,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最后深入到骨髓,无法医治,蔡桓公派人请扁鹊给他治病。
)对蔡桓公说:四、感悟道理。
(用时:5分钟)1.启发思考:读了课文,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组织全班交流。
1.小组内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语文版三下第11课《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11.寓言两则(3)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的句了,抓重点词,理解句意。
(4)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岀来?(5)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出人错在哪里?(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天,最后想出了办法。
(4)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从“总算” 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5)学生经过讨论,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
种m人错在违背了自然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6)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全班交流。
2.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的心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XJS苗助长》屮“抿”指的是(),“助”是(), 这里的“长”读(),学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的道理。
(2)读了《抿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
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五、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用时:4分钟)1.组织学生分角色合作表演故事。
2.展示表演,全班评议。
1.小组合作,表演故事。
(1)分担角色。
(2)揣摩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2.小组表演,全班评议。
9.把《抿苗助长》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
剑掉江的原因:坐拓过江时,一不小心 j 丢剑人的表现:一点儿也不着急I同船人的表现:催他赶快捞丢剑人的态度:不慌不忙 原因:盼望禾苗长快一些] 微法:把禾苗往高拔 结果:枯死"教学《抿苗助长》这则寓言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盼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竭、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一、编制学案、课前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课外延伸。
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1.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2.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3.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课件
学 案
导 案
一 、自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了解扁鹊其人:
4、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5、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6、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泰国去了?
7、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纪昌怎样学射的?(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射
(2)假如纪昌没跟随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盘龙二小语文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执教:
课 题
《寓言两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四、课外延伸。
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29 寓言两则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扁鹊(请治)蔡桓公(讳疾忌医)
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皮肤小病不信
基本功:恒心毅力 皮肉之间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教学反思:
. .
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