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

合集下载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一、概念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二、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三、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四、基本格体一、五绝类型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类型三⊙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行别第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五律类型一⊙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二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1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4
崔颢《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5
戴叔伦《山居即事》
岩云掩竹扉,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同舟荡月归。

6
元稹《寄洛中诸姊》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 文化自信心。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 变过程。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体诗的语言更加古朴自然,不拘泥 于形式,更注重语言的内在意蕴和表 现力。而近体诗则更加注重语言的规 范和严谨,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文化内涵的体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变迁和人文 精神。
古体诗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更多地涉及到古代的历史事件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而近体诗则更加关注宫廷文化、文人雅集等题材,表现出 更为细腻的文化气息。
内容广泛
近体诗内容广泛,涉 及政治、历史、哲学、 人生等各个领域。
语言精练
近体诗语言简练,表 达含蓄,意境深远。
近体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 律严谨的诗歌形式, 是对古体诗的继承和 发展。
格律严谨
近体诗在字数、韵脚、 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规定。
讲究意境
近体诗强调意境的创 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
研究成果总结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韵律和意境 上存在显著差异。
古体诗意境深远,注重自然和人生哲 理,而近体诗则更注重社会现实和政 治主题。
古体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而 近体诗则严格遵循平仄和韵律规则。
两者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和情感表 达上也有所不同,古体诗更质朴自然, 近体诗则更精致细腻。

近体诗代表作

近体诗代表作

近体诗代表作本⼈⼼向诗⽂,中学⼤学时代曾将5年的宝贵青春花费在诗歌⽂学的研读上,近体诗现当代诗歌皆有尝试!⾃夸百余⾸近体成绩或近初唐四杰,故⾃封初唐第五杰!更多的表达的是对古⼈的追仰吧!第⼀⾸乃初唐四杰之⾸的王勃的「⼭中」其余即是本⼈拙作!「⼭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念将归。

况属⾼风晚,⼭⼭黄叶飞。

雪礼夜暗⽩雪故飞飞,炽灯炫耀风舞美。

如花似⽟纷纷落,谁送厚礼真不菲。

雪遇⼀夜见飞雪,欲吟思不觉。

欢喜涌不出,诗路没横斜。

冬天雪地红⽇过墙头,天寒冻地结。

路上雪成冰,野地⽩是雪。

下雪偶见⼀⽚⽩鸽⽑,忽⽽密密满天飘。

楼前⼩贩收摊急,青年学⽣乐奔跑。

⼤雪⼤雪⼀来漫天⽩,飘飘落落⽩地开。

⾃从昨暮⾄今晨,飞飞扬扬不住来。

雪思纷纷⽩雪闹,看久便⽆⼼。

偶尔举⽬远,茫茫不见⼈。

画游西湖西湖春⽔荡,篷⾈载游⼈。

岸上花枝俏,湖空⽩鹭飞。

远⼭绕边际,春光尚欲溢。

此景⼀别去,相熟在梦⾥。

弱枝俊鸟攀⾼枝,弱枝⽆鸟依。

偶有鸟歇脚,不在此作巢。

仲春四曲春苦疏绿当门喜仲春,西风蔽⽇恋黄昏。

红繁绿浅⽣灰树,可怜孤⼈⽆语跟。

西风花语西风起黄昏,采花亦⽆痕。

⽚⽚斜飞过,好个花语春!两重春树⽣红花在早春,红繁绿浅是仲春。

西风却嫌红花盛,故采肥红扮早春。

魂不沾痕千年古⽊喜逢春,⼏朵浅红出绿群。

时流境转魂不变,风霜⾬露总⽆痕。

原蚁⼲野起烈⽕,围烧蚂蚁窝。

⽕势相逼紧,急如⾛热锅。

部众已将⽆,何顾你和我。

⽕海滚蚁球,⽣死贵⼀搏。

飞飞⾬旧寓空寂寂,窗外秋风⾬。

顺窗薄流⽔,异物更糊离。

感凉加线⾐,浮躁思⼼起。

喝喊⼀声长,飞⾬渺凄凄。

⾬过看⼭⾬过远⼭清,强⽇破云层。

⼭坡多⾼⼤,松⽯何其多。

⼼若⽐天⾼,⽬宜极海阔。

当天⼀长啸,平步踏青霄。

夜归团⽉耀⿊天,朔⽓隔⾐寒。

棱⽯伏地凉,秋草瘦且长。

幽闻味草烟,微见空⽓蓝。

忽觉静夜深,急步把家还。

寻情深秋⽼柳依旧茂,终⽇⼤河不住流。

望去远⼭⽆寻处,漠视村落浸清秋。

泉流深⼭涌清泉,泉⽔澈涟涟。

依⼭绕⾕⾏,曲折向⼈间。

秋花秋草枯黄伏地杂,青松⽆情挺且拔。

李白近体诗

李白近体诗

李白近体诗
1.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3.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4.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6.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8.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9.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10.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名词解释近体诗

名词解释近体诗

名词解释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

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一是:五言绝句。

二是:五言律诗。

三是:七言绝句。

四是:七言律诗。

近体诗只许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高中语文 近体诗六首 新人教必修3

高中语文 近体诗六首 新人教必修3
隐李 商
可编辑ppt
1
1.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手法、联语、韵律等;
2.近体诗的阅读鉴赏: 意象、情感、风格等。
可编辑ppt
2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初唐有被称作“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他们以刚健清新的诗作崛起于诗坛,多抒发不 平情感和壮烈怀抱,力矫南朝以来的颓靡诗风。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征战占相当比重,山水 田园诗首推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则为边 塞诗代表。
可编辑ppt
1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全诗借瑟起兴,以发端诗人的情怀。或说琴瑟 喻夫妻,《锦瑟》是悼亡诗,悼念的是妻子王氏。 或说锦瑟喻才学,《锦瑟》是仕途失意诗,“挟 文章才学而不得意也”。或说锦瑟喻华年,《锦 瑟》是伤情诗,时诗人年已半百,人生悲欢离合 都成追忆。传说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帝以 为不可,改为二十五弦。故诗人抚琴生悲,思念 曾经的花样年华。本联以“锦瑟无端”发问颇有 深意。“无端”犹言“没来由”,没来由的不是 瑟锦本身,而是多弦致琴音悲苦。由是引出 对“华年”的叹息,怅惘难奈,感人至深。
可编辑ppt
9
锦瑟sè:装饰很美的瑟,秦帝改古瑟五十弦 为二十五弦。
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化 蝴蝶。
望帝化鹃:传说古蜀帝杜宇
死后魂化杜鹃,回归故都。
沧海明珠:语出《博物志》,
南海鲛人泣泪为珠。
蓝田美玉:蓝田,山名,在今
陕西,以产美玉著称。
可编辑ppt
11
问琴瑟没来由,偏有五十根弦。 根根弦只只柱,叫人追思华年。 像庄周梦蝴蝶,醒来真假难辨。 像望帝化杜鹃,空有伤春哀怨。 看明月照沧海,鲛人泪洒珠圆。 看蓝田埋美玉,晴日腾起轻烟。 千种思万般情,岂等待成追念。 叹只叹当日里,诸事迷好惘然!

近体诗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 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又称今体诗,是相 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 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 。 •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 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 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 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 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 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形 式,它们的句数和字数都有一定的规 定。 •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各联的名称依次 为“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 每联的第一句叫做“出句”,第二句 叫做“对句”。
•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近体诗包括 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 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 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 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 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 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 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 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