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当我们谈论散文教学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审美这个概念。

审美在散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从审美意识、审美教育和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在美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观直觉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相关的审美知识和经典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去感悟散文作品中的美感。

例如,通过讲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表达手法、情感传递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开展散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散文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散文教学中培养起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水平。

其次,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注重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的过程。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散文作品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欣赏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经典散文作品,培养他们对散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散文相关的艺术活动,如观赏散文改编的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散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

最后,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散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法,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表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散文创作和朗诵。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散文作品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浅谈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的热情高涨起来 , 跃跃欲试。 此时, 可开展
多形式的赛读 。个人与个人的赛读 , 组 与 组 的赛读 , 男同学与 女同学 的赛 读 , 赛 后 点评 , 效果也不错。
动、 传神 , 可 谓一箭几雕 。
二、 多形式 朗读 。 体会 文章音 韵美和
情 感 美
3 启 行配乐朗读 。朗读文章时配之与 文章情感内涵相近的乐 曲, 便 能创设 出一 种与之和谐的情感意境 , 渲染 出浓郁 的情 感氛 围 , 愉悦 学生 的心情 , 提高 学生 的注
教学 中 比较 有效 的朗读形 式有 以下
几种 :
1 . 示读与单读 结合 。 示读就是教 师示 范 朗读 , 也 可播放音 频朗读 , 要 求学生 注
面做起 : 读 文绘 画, 再现文 中的绘画美 ; 多 形式朗读 ,体会 文章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 激发联 想想象 , 感 受作 品的意境 美 : 依曲 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美。
关键 词 :散 文审美 教育 意境美 语 文教学是 学校实施 审美教 育的 重 要阵地 , 选入初 中语文教材 中的散文都是 读 文绘 画
意生字 、 词 的读音和 朗读 的节奏 , 同时 要
求学 生边 听边动笔 , 在文中给 生字 、 词 注
给难读 的语句标 出节奏 , 然 后让学 生 填词 , 体会文 中的景物美 i 品味玩赏 , 体会 同学在评 画赏 画中不知不 觉地把 握 了课 音 ,
画, 把密集 的文字 化为生动 的 画面 , 体 会 白, 最 好的办法就是读 。通过 各种 形式的 文 章 的内容 有 了较深 刻 的理 解 时 , 可 要 文章的绘 画美。让学生读文作 画, 不仅会 读 , 来 品味意境 , 理解作品 ; 通过 多种形 式 求 学生 背诵 某些 精彩 的语 段 或全 篇 , 这

浅谈高中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途径

浅谈高中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途径

浅谈高中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途径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的散文具有多元的美,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文本意识,提高诵读能力,落实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对散文的品读与鉴赏,发现美,欣赏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教育陈建辉在《散文要思想,更要审美》中写明:“散文首先应当是散文。

不论何时都应将审美性放在首位。

”所以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应明确让学生带着个性化的审美去解读文章,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语言,结构以及思想的全面欣赏,通过这一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是丰富的、自觉的、同时也会是有效的。

这一点更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阅读兴趣,关注“期待视野”。

教师要充分利用“期待视野”理论,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巧用导入用语,唤起阅读期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阅读期待;重组教材信息,激活阅读期待;创设留白空间,萌发阅读期待;允许个性差异,调整阅读期待;拓展课外视野,延续阅读期待,从这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期待视野的指引下构建“开放”、“探究”、“充满个性”的语文阅读教学。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语:“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写好文章。

境由心生,情由境起,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片景色就有不同的感想。

杨万里面对这片美景吟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看到了荷花的别样风采;周敦颐写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看到了荷花的高洁品质。

那么我们的大文豪朱自清面对如此美景,是如何阐述自己心中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他笔下的荷塘,一起去解读心灵深处的花语。

”简短干练的导语,可以一点一点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把学生渐渐引入文本的审美境界中。

二、树立文本意识,抓住审美要素。

当学生有了阅读期待后,语文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文本的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等美感。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广西南丹县里湖中学苏元华笔者舌耕多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散文教学部分,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在此略谈几点见解,求教于同行。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线索。

一篇短小的散文,可以写上下千年事,相隔万里,但这些事情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想线索,以引导学生发现美。

引导学生发现美,还要创设情景,即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定的审美情景。

让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景中,似以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让学生“触景生情”。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清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

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学生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使学生处身其中。

又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花”等古诗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一唱三叹,心往神驰地进入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为在课文中发现美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依次找出了荷塘月色的景物:月光淡淡,似“笼着轻纱的梦”;荷叶田田,似裙裾飘展;荷花朵朵,那绽开的如明星闪烁,那含苞的似少女羞涩;荷香缕缕,若断若续,仿佛歌声飘远;微风吹叶,犹如闪电传递过去;流水脉脉,好象情意缠绵,更见风致盎然。

让学生置身在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去发现它柔美何在,象这样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品味,消化。

经过一番耳濡目染之后,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的收益都是比较大的。

二、启发学生欣赏美好的散文如诗一样,且有优秀、深邃的意境。

因此在学散文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和再创造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再现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领悟散文的意境。

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美 在“ ” 它 灵 巧 洒 脱 、 流 别 致 、 采 斐然 。 散 文 艺 情 : 风 文
术 生命 的最 大 活 力 在 于 感 情 的 浓 厚 , 托 物 言 志 , 情 于 景 , 它 寓 万 变 不 离 其 情 , 以抒 发 主 体 情 感 和 内心 体 验 为 依 归 。其 二 ,美 在
门 宴》 前 面 已经 讲 了半 节 课 的文 言 常 识 , 些 同 学 已经 很 累 了 , , 有 兴趣 变 得 越 来 越 低 。 个 课 堂 气 氛 低沉 下来 。 就 停 下 来 , 讲 整 我 换 古今 人 对 项 羽 的 评 价 , 当讲 到 李清 照 的诗 : 生 当做 人 杰 , 亦 为 “ 死
这时, 教师 就 要 在 头 脑 里 先 有 这 个 学 生 性格 特 点 , 道 能 用 这 种 知
方 法 , 适 时抓 住 有 利 时 机 , 学 生 示 弱 , 学 生 觉 得 这 样 做 是 就 向 让
实 际 , 客 观 出发 , 学 情 出发 , 恰 当 、 适 宜 , 定 要 把 握 好 从 从 要 要 一
“ ” 切 不 可 滥用 , 讲 对 象 、 间 、 点 和 事 情 。如果 不 以此 为 度 , 要 时 地 原 则 , 课 堂 教 学 中不 分 时 候 、 分 情 况 地“ 弱 ” 则 只 会 让 学 在 不 示 , 生 觉得 教师 浅薄 无 知 , 去 它 应 有 的 意义 。 纪学 生会 更 加 有 恃 失 违 无 恐 。这 其 中的 技 巧 和 艺 术 性 全 凭 各 人 去 拿捏 ! 前 苏 联 大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 人 的 心 灵 深 处 ,都 有 一 “ 种 根 深 蒂 固 的 需 要 , 就 是 希 望 自 己是 一 个 发 现 者 、 究 者 、 这 研 探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措施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一一分析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选择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散文作品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媒介,选取优秀的散文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散文作品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回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在选择散文作品时,要注重挑选那些蕴含丰富内涵,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作品,例如鲁迅的《故乡》,钱钟书的《围城》,舒婷的《生日》等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和优美的艺术表达,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散文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散文作品、讲解文本、分析语言和结构等环节,让学生逐步了解散文的内涵,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散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散文的审美体验。

三、组织实地体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体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风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赏析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四、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审美兴趣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审美兴趣。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还可以设计散文作品欣赏、艺术鉴赏等评价环节,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得到认可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浅谈现代散文教学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现代散文教学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现代散文教学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学散文的重要任务之一。

审美是一种感知、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对于散文来说,学生需要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对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从而欣赏散文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散文作品的阅读与解读,并结合作者的用词、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散文作品的表达方式、意境构建、情感表达等,学生可以培养对散文作品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共鸣。

散文作品通常关注个体的心理、情感和人生体验,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散文作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散文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散文的理解与领悟,同时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和范例,引导学生进行散文的写作实践。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进行解读,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与特点。

接着,可以给学生指定或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并通过写作展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与感悟。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如提供思维导图、素材整理、句子搭建等方面的帮助。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与修改,以提升写作的质量和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还可以通过写作交流与互评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散文的培养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散文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文学形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散文作品,并进行个人的思考与写作。

通过自主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散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体裁,它既是文艺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对于真实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文学审美则是人们在文学作品中获取审美愉悦的主要方式。

散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对审美的讲解和理解,提高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散文,是散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审美与散文首先,审美在散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散文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文学体裁,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描写来表现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动形态和深刻内涵,散文的价值往往在于表达真实、感悟深刻、情感真挚。

如何使读者在散文的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发现作者揭示的真理,甚至对读者心灵有一次震撼,这是散文所能够实现的,而审美则是散文取得这些效果的关键。

散文的审美性从多个方面体现。

首先是对语言的运用,散文的语言要求能够相对纯正,既要表达自由的个性,在语言方面也不能过于随意和矫揉造作,只有在语言上表现出自由和严谨的平衡,才能够在读者中产生美的享有感。

其次是对细节的描写,散文讲究对情感、事物的细节描写,通过对小事物的描述,使读者感到自然而然的共鸣,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增加了读者的沉浸感。

再者,散文讲究的是情感色彩,它通过对人物、事件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象,感动着读者的心灵,从而在审美上达到一种高度。

综上所述,散文所具备的各种审美质感,都反映着散文的广阔性和深度性。

散文在注重细节的刻画,情感表达,甚至是对生命的思考等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审美性表现。

二、如何进行散文审美教学1.提高语文素养。

语言是散文的内在载体,对于散文的欣赏,首先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包括词汇储备量、构造句子的能力以及解读短语、修辞等语言方式等,这对于阅读和理解散文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优秀散文的分析讲解,阅读和文学作品的演示,创设阅读任务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发掘细节致感人之处。

散文是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来传递信息和感情,散文的审美效果也在于描绘人物、事件等小细节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具有鲜明的文体美的艺术特质。

其一,美在“情”:它灵巧洒脱、风流别致、文采斐然。

散文艺术生命的最大活力在于感情的浓厚,它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万变不离其情,以抒发主体情感和内心体验为依归。

其二,美在“散”:它特性自由潇洒,表现为题材广泛,纵横时空,包罗万象;笔法任意挥洒,言近旨远,浑然天成:综合艺术手法,又独具特色,兼容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论文的哲思和雄辩。

其三,美在“神”:它主题集中,精巧布局,“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它的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

其四,美在“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在于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溢彩流光、耐人寻味。

形象、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格”表现出语体本色。

其五,美在“意”: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幽雅睿智的情趣和清新浓郁的诗意。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能力的传播、培养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

散文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独具魅力,为教学提供充沛的审美资源。

散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美的因素,通过审美形式的创造以达到思想感情的传达和审美精神的表现,从而实现审美教育最佳效果。

一、反复感知散文构思之美
散文是依据美的规律写作出来的,既不是纯实录生活,也不是纯概括生活,而是顺着作者愿望来反映生活的,美感形式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优秀散文的巧妙构思常常独树一帜,作者通过多方设计,使作品的结构或波澜起伏,或势如破竹。

或平易可亲,或动人心魄,结构风格独具艺术匠心,集中表现为“形散神不散”,神韵十足。

在教学中应
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作品构思的艺术美。

如《春》的构思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相一致。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写作手法上,作者先写春天,接着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构思布局,颇具匠心,学生从中探究揣摩,拓展了构思文章的思路。

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表现古老济南城美好的景色,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
水上景色。

就各大层次看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而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写景而兼及写人,写雪而兼及写晴,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

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学生深受熏陶。

二、深入鉴识散文意蕴之美
意蕴是作者对所写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它展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反映作者的观点、品质和审美观。

散文的意蕴常常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借物寓意,借景抒情,以形象之物表示作者之意,形象成为表达意蕴的形式。

散文作品表现“意”的手法不同,意在事中,采用直叙观闻,意在情中,采用抒情言志,散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因为融入作者情感和思想,含有超自然的意蕴,这是对散文的“言内之意”的理解上升到对“言外之意”的理解。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含蓄,意境深远,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

作者从小小的生命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把对美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这个深层的审美过程,进而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思想倾向。

散文散而有序,全因有“情”字为线索,全文严谨有序。

作者有情韵,散文有蕴味,全在于“文眼”。

文眼既是全文
的主旨,又是行文的线索。

散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文眼”,散文名篇佳作无不按照精心设计的文眼来谋篇布局,抓住文眼,文章的意蕴就容易理解。

散文的文眼虽然不固定,但有章可循,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

如《荷塘月色》文眼在篇首,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总领全文。

《蝉》的文眼在篇末。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意蕴无穷。

由于散文篇幅小,容量大,形式婉转,创作时采用含蓄手法,审美效应言有尽意未穷。

散文结构形式讲究灵活自由,创造意境含蓄深远,有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会出现一些空白和断线,留给阅读时补充、丰富和拓展。

这需要调动学生各种阅读要素,激发学生阅读想像力,通过联想体验,进行鉴赏再创造,见微知著,感受不平凡,领略丰富美,把住文章的底蕴。

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了二次创造,得到的美感更为深刻和生动。

三、用心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散文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戏剧那样有
集中的矛盾冲突,其文体的艺术魅力更多的依靠语言的简洁和优美来体现。

散文语言美在自然朴实,犹如淡妆美人,风韵自成,是自然和谐中散发出的真美。

如《济南的冬天》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学生在品赏精美的语言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

散文语言精炼美丽,犹如“余音袅袅的琴瑟”和“曲径通幽的园林”。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第二段写景,语言非常精彩。

首先,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其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的是
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去感受其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语言魅力。

四、切实体验散文意境之美
文学之美,美在意境,文学审美重点在于文学意境的审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表现的境界和情调。

是作者感情的融化、主题的升华。

意境是散文的灵魂,是作者感情灵动的结果。

理解散文意境,可以通过把握作者感情灵动起来进行。

感情灵动不同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散文教学是领悟意境的重要审美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引发感情灵动显得尤为关键。

如《荔枝蜜》一文,蜜蜂酿出的蜜触发了作者感情灵动之处,从而创造出由蜜蜂联想到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创造出甜蜜生活的劳动人民,直至赞美蜜蜂高尚之意境,这是作者感情灵动之处,把握住它,深入领悟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真情就显得容易多了。

散文意境美是环境和心境统一,是景和情的统一。

如《荷塘月色》描绘了荷叶、荷花、清香、月色情景优美似朦胧的梦,像漂渺的歌。

作者创造这种朦胧美的意境,正因为心境如此景,“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面对荷塘月色心里涌起了几丝喜悦,但淡淡忧愁重又缠绕,因为仍然“什么也没有”,
这喜忧朦胧的心境,应和了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这是意和境的统一。

如果学生能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像,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中,欣赏到意境之美,那么我们的散文教学就获得极大成功。

指导学生赏悟散文的意境美,教师必须具有美学素养,具有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如此,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活动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赖一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