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出塞
必背古诗-出塞-古诗阅读赏析PPT课件

1. 错误的程序与正确的程序
• 错• 误导的语程序 • 选• 择PP设T快计速模入板门
• 添• 加PP文T成字功内的容关键原则
• 插• 图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 设• 置设动计画赏心悦目的PPT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 调整修改
• 结束语 • 宣讲
• 正确的程序 • 设定目标,构思大纲 • 组织素材 • 文字、图、表、多媒体 • 依次导入PPT中 • 调整结构,修改内容 • 选择模板或自行设计 • 设计版式、切换、动画 • 预演排练 • 正式宣讲
秦时明月汉时关
同情将士
出
万里长征人未还
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渴望安定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息战乱 安定边防
1、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 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 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 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 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 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 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主体内容结构化
AAAAAA BBBB CCC …… BBBB …… …… …… ……
3. KISS原则
• 导语 • PPT快速入门 • 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 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 设计赏心悦目的PPT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 结束语
KI S S
3. KISS原则
• • 导保语持简单版式布局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
• 具这是28号字 • • 结这束是语36号字
• 这是40号字
• 这是44号字
• 这是48号字
• 母板与模版的使用 • 文字素材应用 • 剪贴画与图片的处理 • 插入数据图表 • 流程、图示的制作 • 动画效果制作 • 多媒体剪辑 • 超链接利用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背景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人教版小学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必背古诗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黄金时期,通过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必背的古诗词,适合小学生学习: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8.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0.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希望每位小学生都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享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唐诗《出塞》赏析

唐诗《出塞》赏析唐诗《出塞》赏析一君木子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评析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此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此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術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裏熔铸了豐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價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注释但使:只要之意。
龙城飞将:这里指的是英勇善战的将领。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西元前一二九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卫青奇袭龙城之事,也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
龙城即唐卢龙城,爲汉李广练兵之地,属汉右北平郡,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纵观李广平生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種说法也不无道理。
胡马:这里指侵扰内陆的外族骑兵。
阴山:崑崙山的北支脉。
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仍然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万里外征人还未回还。
只要是龙城如李广的飞将还在,就绝不允许外族兵骑度过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有良将的边塞诗。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衹用大笔勾勒,不作细緻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优质课件

解诗题
边关, 要塞
(边塞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边塞去守卫边疆。
明诗意
组词翻译法
明月
静静的月夜,远离
秦朝 时候 月亮 汉朝 边关
家乡和亲人,守卫 边关的将士们面对
秦时明月
秦汉时的明月 苍凉的边关,抬头
互文
望见那明月,不由
汉时关
秦汉时的关 自主地想起家乡和
亲人来。
诗意: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明诗意 结合生活经验翻译
一万里, 长途出 将
虚词
征,长 士
途跋涉
没 回来, 有 回家
诗意:万里长途出征的将士们 还没有回来。
“万里”指边塞和 内地相距万里,虽 属虚指,却写出了 路途的遥远。
“人未还”指战争没 有结束,将士们还在 征战不能回家,只能 与亲人分离。
明诗意 结合课文注释翻译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只要
汉朝名将军李 广。这里泛指 英勇善战的将 领。
诗意:只要有李广那样的 将军在。
诗意: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至今没 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所以万里长 途出征的将士们还没有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 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将军在戍守边关,就不会让敌 人度过阴山了。
作业
1 2
本次所学知识总结在归纳本上。 放学前完全课后练习第1、2题。
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时景物皆成趣!
谢谢观 看 多提宝贵建议
下课啦!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课件

本次所学知识总结在归纳本上。 放学前完全课后练习第1、2题。
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时景物皆成趣!
谢谢观 看 多提宝贵建议
下课啦!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在(jiāng jiàng)
√
不教(jiāo jiào)
√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 什 么
边塞很远, 要走很长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 什 么
戍守边关, 战死沙场
据《资治通鉴—唐》 记载:“玄武时,改 府兵为募兵,兵士戍 边时间从一年延指三 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 以后。山东戍卒还者 十无二、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 三国
晋 南北
隋 唐
万秦 里时 长明 征月 人汉 未时 还关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人称“飞将军”。他出身 将门,善骑射,历任7个 郡的太守。其平吴楚之乱, 名声显扬;抗击匈奴,镇 守右北平郡时,匈奴数年 不敢侵犯。
从军行 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业
1 2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 人。 他的诗中表现军队生活的 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 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 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 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 手”“诗天子”之称。《出 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 表作,而其所作《出塞》被赞 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今存诗近180首。
王之涣《出塞》原文及注释

王之涣《出塞》原文及注释王之涣所写的《出塞》又名《凉州词》,是一篇著名的边塞诗作,也是唐代著名的诗篇,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王之涣所写的《出塞》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作者简介]王之涣,字季凌,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王隆之任北魏绛州刺史时,始占籍绛郡(在今山西新绛)。
唐开元初年,王之涣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来遭人诬陷,王之涣拂袖去官,羁留于蓟北一带,寓居在蓟门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县)。
与王昌龄、高适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高适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王之涣少有侠气,去官之后,漫游黄河南北,从游的人皆为豪门贵族子弟,击剑悲歌,从禽纵酒。
后来,强自克制,一改平日志向,功于文学,十年后名声大振。
但不愿受科举束缚,便拜于名公之下,长期的边塞漫游生活,为王之涣的边塞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的边塞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去官十五年后,被补为文安县尉(在今河北省)。
742年,王之涣病故在宫舍之中,葬于河南洛阳。
[注释]凉州词:原题二首,此其一。
凉州词,即凉州歌的歌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这里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演示课件

①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万边里关长征儿未还。
________________
万里长征夫未还。
②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万关里长征父未还。
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
他们_遥__望__边_关__,__守__望_明__月__,_一遍遍呼唤着,
戍边的将士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吗?从哪
一句能看出来?所以他们把思乡之苦寄托在什 么上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 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
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所以作者发 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
未还。 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
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勇猛无比)
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 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一 起来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 人,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他们 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 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 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度 过阴你山又侵想犯到唐了朝什边么境。
广一样的将领边出关现安,带领将士杀退敌寇,
保
,宁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
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 《出塞》是乐府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 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句子品 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你的眼前仿佛出现 怎样的画面?
思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 一句是什么写法?这是怎样 的边秦关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 着秦汉时期的边关。这是荒 凉、冷清、孤独、寂寞的边 关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
感情基调要悲壮豪迈。前两句语速稍慢,突出“人未还”,表达出沉痛的心情。后两句语速稍快,第三句读出假设的语气,突出“飞将在”,第四句语调上扬,语气坚决。
注释:
①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原作两首,这是第一首。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②但使:只要。③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不教:不让。⑤胡马: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⑥度:越过。⑦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出塞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因为曾任江宁丞,又号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意境悠远;宫怨诗的成就也很高。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译文: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还不见回来。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写征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也深含着他对边关将士的怀念和敬佩。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跨越时空,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被赞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