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第3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鲁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描写雪的诗词名句。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描写雪的诗词名句,我们欣赏一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感情?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现了对雪的赞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表现了北方美丽的雪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雪》,探究一下鲁迅笔下的雪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板书课题《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展示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一、自主预习:我的发现:我的收获:我的感悟:作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二、课内探究案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 22、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5. 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6.作者在文中更欣赏哪一种雪?为什么?全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7.写“雪”的诗句-----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

学科语主备人朱锐敏初审人八年级语文组审核人:朱锐敏姓名日期一、成功导学(3分钟左右)成功导入成功目标:(学习要高效,目标不可少)1、我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识记生字词。
2、我能再度课文,品文中优美的语言。
3、我会学习体会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南北雪景的描绘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二成功自学:(5-8分钟)(目标能否实现,思考最为关键)目标已明确,方法是关键,聪明的你,一定能按照下面的自学指导完成今天的目标,那就赶快行动吧!1、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字词,通过问同学、老师或者参考资料书的方式解决。
(注意筛选重点信息,考点要重点识记掌握。
)2、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向他(她)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通过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景?为什么?互助学习把你自己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和你的同桌(师友)交流一下!合作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二、成功讲学:(10-15分钟)(学的怎么样,展示来亮相!)(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我自信,我成功!我展示,我精彩!我参与,我快乐!)让我们进入今天最精彩的环节,一展你青春激扬的风采吧!通过大家的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已经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充分的掌握,下面进入成功讲学,先进行自讲,然后师友结对或小组合作说说读读。
1.文中字词我来读。
(注意重点字的读音)2. 磬口褪尽忙碌闪烁朔方灼灼粘结旋风旋转血红阿罗汉脂粉奁凛冽3.我来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4.我来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作者更喜欢——地方的雪,因为————————————————————————————————四、成功练学(5-10分钟)(学友讲题,师傅订正)A基础题:文学常识填空《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 》我们学过这部散文集中的《_____________ 》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 综合题按意思填空消释褪尽升腾目光灼灼精魂弥漫美艳之至凛冽A消释:消融 B ____________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C_____________:精灵,魂灵D_____________刺骨的寒冷E _____________完全消失F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G_____________形容目光明亮H_____________美好艳丽达到极点。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雪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②品味语言,领会作者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③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加强默读以加深理解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朔.方( ) 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二、课堂学习研讨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三、当堂训练巩固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5、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课堂小结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课雪教师寄语: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的,你与困难不断地作斗争,毅力便会你身上萌生。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3.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4.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学习难点散文诗的特点,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磬.口()塑.罗汉()脂粉奁.()灼灼..()..()朔.方()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3.简介作者及作品:4.说说散文诗有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雪景?2.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语句品析“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二)问题研讨1.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作者在描写雪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诗句、歌曲、或谚语等,写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按拼音写出汉字。
⑴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⑵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qìng()口的蜡梅花。
⑷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2.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雪【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
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
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磬.(qìnɡ)淏.(hào) 霁.(jì)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胭.脂(yān)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 liè)眷.恋(juàn) 荷戟..(pánɡ huánɡ)..(hè jǐ) 彷徨(2)词义朔方:北方。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6课《雪》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6.雪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2.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学的第二周,下了一场春雪。
请大家描绘一下雪景,谈谈对雪的感受。
面对这片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凛冽(lǐnliè)博识天宇精魂消释升腾2.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三、朗读课文听课文配乐朗读(播放画面),学生听读;分小组朗读;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朗读处理的根据。
全班配乐朗读。
四、理解感悟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滋润美艳,隐含生机。
但不能持久。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表现出“滋润美艳、隐含生机”这一特点?对比:江南的雨(单调);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烘托:繁盛的花丛、纷喧的蜜蜂;孩子们塑雪罗汉。
五、品味语句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合
作
探
究
一合作探究
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5.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
的
问
题
问
题
解
决
导
入
生回顾写雪的诗词名句。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唤醒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冬日里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又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作者那博大的胸襟。
(二)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导学案新人教版-3
课题
《雪》
时间
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张凤君
积
累
与
运
用
自主预习
1、注音。
磬口()脂粉奁()模样()胭脂()朔方( )旷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章)第6课(节):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品味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2.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教
学难点)
情感目标3.学习鲁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懂
得用奋斗来创造美好的世界方雪的相关描写,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1.通过品味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2.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时间分配自学 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0 分
学习过程
课堂活动一:课前检查比拼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两个含有雪的成语和谚语,两句与雪相关的诗句。
看谁写的快写的好。
限上前五名同学。
课堂活动二:反复阅读有感受(说说自己的感受,看谁最准确)
1.反复朗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佳词美句和不太懂的语句,与别人交流。
2.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分别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示例:江南的雪可以使人想起童年的欢乐时光,可以使人想起色彩缤纷又生气
洋溢的青春,也可以由生气勃勃的雪野联想到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等等。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作者写“雪罗汉”的消释,用
意何在?
明确: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也为下文与“朔
方的雪”形成鲜明对比,做出铺垫。
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
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感慨之情。
课堂活动三:合作讨论齐参与
(一)语言品析
1.本文用词准确传神、意蕴深刻,请按要求品析。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
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闹”字可否替换为“叫”字?为什么?)
明确:(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不可,“闹”字特别传神,它生动地写出了蜜蜂之多及采蜜的忙碌,也反衬出了冬花的怒放及清香,从而写出花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和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
“叫”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本文比喻生动,事物特征鲜明。
请品析下面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明确:(1)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雪的美艳、滋润和充满生机的特点。
(2)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3.本文语言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1)描绘了朔方的雪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气势,高度赞美了朔方的雪坚硬孤独、奋力抗争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2)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课堂活动四、课堂表现我出彩(能力提升)
1、简要分析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提示: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明确: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北方的雪象征:一种不甘沉
沦,昂扬向上,执着抗争精神,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2.课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对比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
请联系全
文简要分析。
明确:《雪》中有着鲜明的对比。
鲁迅写江南的雪景时,情绪欢快。
他把江南的雪比喻为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花,嗡嗡
地闹着,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衬的江南雪景图。
写朔方的雪,则相当
悲壮。
那冰冷的坚硬的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在阳光
中灿灿地生光。
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当的气势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形成
鲜明对比,通过对比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请运用对比手法;或是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80字左右,或是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描写雪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旋转腾飞纷纷扬扬粉妆玉砌
示例:窗外,成片的雪花凌空飘洒,忽而如舞蹈般旋转,忽而骤然腾飞,轻灵灵在带着寒气的黑色夜里,悄然舞转而不带半点声息。
远处的屋舍掩藏在纷
纷扬扬的雪幕里,一排排松树只能依稀看见粉妆玉砌的轮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