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习俗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故事

与七夕节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故事七夕节,又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牛郎织女节”或“七巧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
七夕充满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这个节日的背后有许多动人心魄的传说和故事,每个故事都代表了人们对爱情、家庭、友谊和忠诚等的情感诉求和生活选择。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寻这些传说故事吧。
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和织女传说是中国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它源于一则古老的传说。
据传说,在天上,有个仙女叫做织女,她善于织绸缎,能织出天上最美丽的锦衣。
地上的牛郎羡慕着天上的织女,天上的织女也一样喜欢牛郎。
他们俩心有灵犀,在鹊桥相遇,彼此倾心,继而坠入了爱河。
然而,他们俩却面临了相隔千里,难以相见的困境。
于是,织女祈求天皇,得到了黄鹤的帮助,跨过银河,从天上走到了地上。
二人终于在牛郎家相会,并且结为夫妻,度过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久,天皇得知织女私自下凡的事情后,立即将她召回天上,牛郎和织女不得不分别,只能借助青天白日,盼望着未来的重逢。
二、镜花缘“镜花缘”是一部很有名的爱情小说,是元朝时期的典型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以倩女离魂的爱情悲剧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两位相爱的年轻人阿离和武则天的情感相互牵引,最终导致了阿离的离魂。
阿离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她深爱着表兄江淮。
但是江淮已经娶了别人,于是阿离与表哥的妻子吴月朝为情所苦,不得不祭祀神明,希望能有岁月静好的生活。
然而,这个祭祀将阿离的灵魂带到了灵境。
与此同时,阿离和武则天相遇,武则天发现阿离的灵魂非常美丽,于是决定让她为自己侍奉。
阿离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以为灵境是一个异世界。
尽管武则天对她非常好,阿离却始终念着她的未婚夫江淮。
三、星期七的温馨故事星期七的温馨故事,源于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故事里,星期七,即牛郎与织女的相逢之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所有的星星都为牛郎织女编织了丰富的浪漫故事,并且为他们祝福。
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与习俗

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与习俗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浪漫而富有传统文化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并且开展各种习俗活动。
本文将介绍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以及常见的习俗活动。
一、牛郎织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是七夕节的核心故事。
根据传说,在天河两岸,有一位美丽的织女和一个勤劳的牛郎。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善于织布,而牛郎则是凡间的农民,他养了一头聪明的牛。
一天,牛郎带着牛来到天河边,偶然间与织女相遇,并彼此相爱。
然而,天帝得知了这一消息,为了阻止他们的相会,天帝将织女带回天上,并在天河中间划出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流。
牛郎伤心欲绝,但他的牛却告诉他,它可以帮助他渡过天河。
于是,牛郎骑在牛背上,带着两个孩子过河,成功地与织女相见。
天帝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后,愤怒地将天河两岸分开,再次将他们隔离。
牛郎和织女伤心欲绝,天上的乌鹊们被他们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于是在每年的七夕节,它们会形成一座银河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一次。
二、七夕节的习俗1. 穿针乞巧在七夕节这一天,女孩们会准备一些彩色的丝线和针,然后在晚上的时候,穿过七孔针。
这个习俗被称为“穿针乞巧”。
相传,穿过七孔针能使女孩们的手巧巧,因此这也成为了女孩们向织女学习的象征。
2. 求姻缘七夕节是一个重要的求姻缘的日子。
在这一天,年轻的单身男女会到庙宇或者公园,祈求织女的保佑,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真爱。
他们会在树上挂上自己的愿望,希望织女能够听到并实现他们的心愿。
3. 观赏银河七夕节的夜晚,人们会出去观赏星星和银河。
他们相信,牛郎和织女会在这一天相聚,并且在银河上留下美丽的痕迹。
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烟花表演,让人们在绚丽的烟花中感受到浪漫的氛围。
4. 吃巧果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准备一些特别的食物,如巧果。
巧果是一种用糯米和豆沙做成的小点心,形状可爱。
吃巧果象征着“巧”与“果”,寓意着希望能够在感情上取得巧妙的成果。
5. 送礼物七夕节也是送礼物的日子。
情侣们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彼此的爱意。
七夕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七夕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七夕节,又叫“牛郎织女节”、“七姐诞辰”、“女儿节”等,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古人把这一天视为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的日子,是一个充满浪漫和神话色彩的节日,与情人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送给自己的爱人或者心仪的对象礼物和祝福,同时也会祈求自己的姻缘能够得以圆满。
在七夕节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中,有许多与牛郎织女以及七姐等相关的故事和传说,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
1.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七夕节最著名的历史故事,也是许多人对于这个节日最深刻的印象。
相传牛郎与织女是两位天上的神仙,牛郎是一个背负犁耕的牛童子,织女则是织衣服的仙女。
每到七夕时节,它们便会相约在天河畔,渡过一个美好的约会之夜。
这里的天河就是银河,牛郎星象征着牛郎,织女星象征着织女。
据说牛郎与织女因违反天条被贬下凡间,两人便在人间相遇并相爱。
通过努力,牛郎得到了神仙许可,与织女结为夫妻。
但是,这段爱情故事并没有完美的结尾。
因为两人的爱情会影响到其它神仙,所以他们被迫离开人间,不再相见。
但是每年的七夕之夜,他们还是有机会相聚一次。
2. 七姐相传,在中国南部有一座叫做“七姐山”的山峰,盛产木棉花。
在每年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七姐山,欣赏美丽的木棉花,祈求姻缘和家庭的幸福。
据说这座山以七姐而得名。
古时候,有一对生活困难的姐妹芳芳和蓉蓉,一天走到山上采草,发现了一座神仙宝地。
神仙们看到她们的善良和勤劳,就将她们带到天上,让她们成为天上神仙。
为了感谢她们,神仙们在天空中安排了七星,每一颗星星代表一个姐妹的命运,并且禁止她们再下凡间,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七姐星”。
3. 爱情树爱情树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相传在每年的七夕节晚上,情人们会在这棵树下相约而会。
树上金黄色的花朵中,藏着两位神仙——牛郎织女的魂魄,因此这种树也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
如果两个人穿过这种树木下面的树洞,将会被这种树木上的花朵所散发的魔力感染,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在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银河上相会。
这一浪漫的传说源于古代神话故事。
以下将为您讲述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勤劳善良的牧羊少年牛郎。
一天,他渡过了涌满人潮的河流,在河的对岸,他看到了美丽的织女,她是天上的仙女。
牛郎被织女的美丽深深吸引。
他的爱意渐渐地萌生,在他的坚持下,两人建立了一段深厚的感情。
然而,他们被天帝所知,并禁止了他们的相会。
天帝为了阻止织女回到人间,把她带回了天宫,并在天河之间建起了一座银河,以将两人分隔开。
失去了心爱的织女,牛郎心痛欲绝。
一天,牛郎的牛群突然开始奇迹般地说话,并告诉他,如果他杀了其中一头牛,将牠的皮剥掉,那么他就能够借此穿越银河,与织女相会。
牛郎按照牛群的指示去做,成功地穿越了银河,与织女再次相聚。
他们深情对视,互诉衷肠。
然而,天帝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并发怒地剥夺了牛郎的神力,使他再也不能返回人间。
织女也被迫回到天宫,两人再次无法相见。
牛郎和织女彼此深深相爱,他们的思念之情化作了细细的银河。
而每年的七夕之夜,乌鹊会组成一座银河桥,让牛郎和织女再次相聚。
传说中,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相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户外放松心情,仰望星空,期盼两情相悦的织女和牛郎能够再度相聚。
七夕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被视为是爱情的象征。
人们在这一天会以各种方式庆祝,例如放飞孔明灯,写信寄给织女,或是赠送礼物给心爱的人。
而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经典爱情故事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的内容。
七夕节不仅是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也让人们铭记了那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希望每对有情人都能够相互扶持、相互珍惜,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与习俗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与习俗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据传说,每年的七夕夜,牛郎织女会通过银河相会,这个故事代表了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祝福,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七夕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是七夕节的核心。
据传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七女儿,因为不满仙境生活的枯燥乏味,私自下凡与牛郎相爱。
然而,这种人仙之恋被王母娘娘发现,王母娘娘下令将织女带回仙界,与牛郎永别。
牛郎伤心欲绝,玉帝感动于他们的真爱,决定让牛郎和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
于是,牛郎织女分别位于天河两岸,逢年过节,例如七夕节,他们会通过银河相会一次。
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成为民间和文艺作品中的常见题材。
人们在七夕节这一天,向星空许愿,希望自己和伴侣能有真爱长久。
二、七夕习俗1.仰望星空: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仰望星空,寻找牛郎织女星。
人们通常在七夕夜的时候,来到空旷的地方,仰望星空,寻找他们的相会地点。
2.织乞巧:在七夕节这一天,女性还会进行乞巧活动。
她们会准备针线和五彩丝线,手工制作各种小物件,以展示自己的巧手。
在中国古代,女性巧妙的手工技艺被视为美德,七夕节这天女性们展示自己的巧艺,也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3.放河灯:七夕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是放河灯。
人们会在七夕夜的河流或湖泊上放置精心制作的灯笼,希望灯笼能够代表自己和心爱的人的祝福与期盼,飘向远方。
4.仙女追求:七夕节这天,在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仙女追求的活动。
男性参与者要扮演牛郎,女性参与者则要扮演织女。
他们会穿上古装,进行一系列的比赛和游戏。
这是一个娱乐而又浪漫的活动,也是人们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一种向往和纪念。
三、七夕节的意义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更是人们思念亲人,祈福幸福的日子。
在七夕夜,人们会向星空许愿,希望心中的愿望能够成真。
七夕乞巧节的古代传说

七夕乞巧节的古代传说七夕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古代传说。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传说的世界。
1.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古代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是七夕乞巧节最著名的人物。
牛郎是天上的牧羊人,织女则是织布界的仙女。
这两个年轻人因缘际会,在银河河畔相遇并相爱。
然而,由于牛郎是凡人,而织女是仙女,他们的爱情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传说中,织女被玛星王母发现私自与牛郎相会,于是被迫返回天界。
牛郎伤心欲绝,机智地将一头老牛杀死,剥下牛皮制成一双鞋。
戴上这双鞋后,便可踏云驾雾,来到天界与织女相见。
牛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他们俩带着两个孩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2. 文成公主的乞巧之路另一个古代的传说是关于文成公主的乞巧节故事。
据说唐朝时期,文成公主是中国皇帝派往西域(今天的国外)嫁给西域国王的公主。
离家千里的文成公主非常思念故乡和家人,尤其是七夕乞巧节。
然而,在西域,没有人知道七夕乞巧节,也无法尽情庆祝。
文成公主感到非常伤心。
为了安慰和纪念故乡的节日,她决定教导当地女性制作七夕乞巧饰品。
她娴熟地传授了织布、刺绣等技能,并带领女性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七夕乞巧节。
这个故事表达了文成公主对故乡的思念和她与西域人民的情谊,在节日传统的交流和分享中拉近了乡与乡、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3. 宋朝的情人节传说宋朝时期,七夕乞巧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
传说中,宋徽宗与他的士兵们在七夕节期间囚禁了南宋朝廷的敌人,使南宋朝廷得以安全过节。
为了纪念此事,南宋朝廷开始在七夕节举办盛大的游园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华丽的汉服,戴上华盖,并举行各种竞技游戏和盛大的祈福仪式。
据说,这个传统传承至今,让七夕乞巧节更加热闹和有趣。
结语七夕乞巧节的古代传说丰富多彩,既有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又有民族团结的故事,还有与政治、历史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节日更具意义,并让人们更加珍视节日的习俗传统。
七夕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概括

七夕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概括七夕节,又称牛郎织女节,是一个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的爱情节日之一。
在中国的民间,有许多七夕节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1. 牛郎织女情缘“牛郎织女”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夕节传说之一,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牛郎是天上的一个牛神,他的妻子在一次祭祀活动后升天而成为仙女。
放牛的牛郎看到了织女,两人相互爱慕,但是天上人间隔着银河,使得牛郎和织女无法长期在一起。
嫦娥仙子得知此事后,便让牛郎骑着他的牛过去,织女用一条丝绸线作为通道,两人终于相会在河对岸。
他们决定结婚生活,并育有一子一女。
然而,这种幸福生活不能长久持续。
王母娘娘发怒了,毁了银河,切断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道路。
从那以后,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节相会,人们就因此称这一天为“七夕节”。
2. 青蛇的爱情故事《白蛇传》是中国另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讲述了青蛇白娘子和它的爱情故事。
相传,青蛇是个魔鬼,他渴望人类的生活。
有一天,他碰巧遇到了一位名叫白娘子的女子。
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女子,并努力想引起她的注意。
终于,在一次大雨中,青蛇救了白娘子,两人便相互爱慕。
然而,他们的爱情不被人们所接受,白娘子的法力也在不停地增长,而青蛇的法力却不断衰弱。
最后,白娘子决定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但青蛇却被抓住,被逼迫听神仙的命令去守护黄河。
在黄河中,青蛇化为一座石头,白娘子终于救回了长生不老药,但她仍然想念青蛇。
于是,在每年的七夕节,白娘子会到黄河上寻找自己的爱人。
在她的祈祷下,石头化身成了青蛇,两人在这个特别的夜晚相见并快乐生活在一起。
3. 伯劳与鹊桥相会在另一个非常有名的七夕故事中,伯劳和鹊桥相会,两人也成为了象征性的七夕故事中的情侣。
相传,伯劳是一只鸟,在一次旅行中,他遇到了鹊桥。
两人相互爱慕,但由于天界人赞成人类相互爱慕而不赞成鸟兽和人类谈恋爱,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在一起。
七夕节有关的传说故事风俗

七夕节有关的传说故事风俗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乞巧节”或“女儿节”。
这一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有关七夕节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一、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七夕节最著名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牧童,他的牛可以说是他唯一的朋友。
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是七仙女的其中一员。
因为织女有了私心,被天帝罚到凡间做牛郎的妻子。
两人相遇后,日复一日地在一起工作生活,形影不离。
他们满腔热情地相爱了,却不得不分别。
但由于他们深情缱绻,鹊桥上出现了一座奇妙的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每年的七夕节相会。
乞巧:乞巧是七夕节的另外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以前的女孩子都是由母亲或姑妈教导纺织和缝纫技能的。
然而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也可以向织女求灵感,通过放一只捏成各种形状的卡片欣赏智慧的创新灵感。
因此,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称这一节为“乞巧节”。
二、风俗习惯牛郎织女的祭祀: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而得名,象征爱情永固的感情,从古时候便流传至今。
在这一天晚上,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纪念牛郎织女的活动,最为流行的是各地传统的牛郎织女祭祀活动。
在祭祀中,人们会向织女祈求爱情、婚姻、智慧等方面的庇佑,希望自己与伴侣的爱情可以翻身,像织女一样好渡过一生。
另外,有些地方的乡村会在晚上有选美活动,农民们搬出自己的桌子,摆上吃的喝的,把内容丰富的乡村选美大赛等各种娱乐活动进行。
铜牛银锁:四川、云南等地也有七夕节祭祀牛郎织女的习俗,一些女孩子在这天晚上还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放置银锁。
这种习俗,源于南宋时期,由于当时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恋爱,因此许多女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和希望。
而男孩子们也会在家门口放置赠牛的铜牌,表达自己的心意。
如果其中有人想要表达深情,还会悄悄将铜牌藏在女孩子的锁上。
众多俗俗,自古流传,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不断地在中国传承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习俗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
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
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
乞巧用的针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
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爆晒,过了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
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会浮在水面上。
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
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
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称“红指甲”。
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
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长女红。
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时,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
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只金梭。
从此之后,她的“巧思益进”。
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连祭织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场。
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
示该女子已得巧。
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
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妇女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
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
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
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
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
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
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
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青年男女乞智、乞巧,希望自己的技艺才能高人一等,而已婚的、年老的、贫的、富的,莫不各怀所愿,于是七夕俨然成了一个许愿的日子。
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
但是所乞求的愿望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贵。
有的地区在七夕作“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人从佛经中吸收这个神名,用来为玩偶命名。
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
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
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东京城里所卖的磨喝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巧,号称天下第一。
用来进贡宫里的磨喝乐,其可爱精致自不在话下,奢侈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
其实,磨喝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祥之物,但从磨喝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
尽管如此,七夕供奉磨喝乐的手中经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时,许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服饰鲜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戏。
除了磨喝乐以外,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
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又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在摆一写小茅屋、花木在上面,作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作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这许多应节植物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
而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
现代的科学报告指出,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的确具有杀菌的效果。
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监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
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
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
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
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世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
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
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以上所诉,大多是民间过七夕的逸事,而古代的宫廷又是如何度过七夕的呢?贵为一国之君,皇室的排场自然非平民可比。
南朝的齐武帝曾兴建一座城楼,每逢七夕,宫人都登楼穿针,称为“穿针楼”。
历史著名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
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酒晡祭祀牛郎、织女。
宫中的妃嫔们则各赐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