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10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10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认识这本书由来已久,因为曾经有人向我推荐过。
以前在图书馆也曾浏览过几页,但因为内容的枯燥,没有一睹为快的冲动。
这次,去图书馆讲故事,再次遇见他。
心想,读书这么多年,却连怎么阅读一本书也不甚了解,如何去指导学生去阅读一本书呢?趁着暑假,好好脑补一下!于是,借来了这本书。
不过,我这个人看书经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看了几页,扔在某处直至尘埃遍布,书本尽受冷宫之寂寞。
因此,这次出门,为了弥补对他冷落的愧疚,决定携他同行,一起到动车上耳厮鬓摩,享受一番“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
一上车,手机卡恰到好处的坏掉了。
百无聊赖之中,捧着这本书假装很认真地阅读。
不过,旅行途中和这么一位高深莫测的先生对话,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几次想扔下他与周公约会去。
但为了不辜负他追随自己的一片忠心,小憩片刻后,强打精神,对着他继续尬聊。
来回两趟,竟然把这本书囫囵吞枣地读完了。
读完了,总得留下点痕迹,不然,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言:“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书中讲到,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这间的对话。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这是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因此,姑且摘录书中的一些要点,以便将来能温故知新。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是作者苦口婆心所教导传授的一些阅读技巧。
原来阅读就像任何一门技艺(比如滑雪)一样是有很多技巧、方法和经验可以总结,可以传授的。
虽然接受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心理教育,然而我的阅读习惯真正是杂乱无章,就像一个从各家各偷学了些武艺行走在江湖的人,如无大师指点,终难成为大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7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读书,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复杂的事,该如何读书,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些许答案!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通过主动的阅读,通过在阅读中投入心思去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效越大。
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
这是读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
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收获我们自己想要的。
“阅读就是学习”,不但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还要用来进行自我发现。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阅读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我们更需要把它当作一种与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与思想,从而获取一种阅读之外的东西。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
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的数本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检视阅读,是系统的进行略读,粗浅的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的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
通过检视阅读,我们需要从基本架构上读出作者的整体思路,但不要企图了解作者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句的深层次含义。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篇1从这本书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首先梳理一下我的收获,如何读懂一本书,需要先读,开始即是一种进步,摒弃阅读的的两个坏习惯:停下来查字典和边读书边玩。
了解书的结构体系,明了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熟悉书的写作背景,书中提出什么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价值升华。
而讲书最重要的是构建坡道,坡道必须是能够打动别人和吸引别人注意的部分。
讲书的原则是以书为据进行再创作。
讲书之前要进行复盘进一步熟悉内容,调整心态充分发挥。
周边内容:什么叫做反脆弱?说法很形象,能够在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之后仍能变得更好才是反脆弱。
戒烟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认知。
只有心里真的`接受香烟带来的危害才能戒烟,而不是通过压抑,反复复吸。
满足听众的需要,不要客套,你的客套可能会让听众觉得你对自己的内容不自信,直击主题谈判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让对方说“对”,而是让对方说“不”,让他放松警惕,以退为进,攻破对方的防线。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篇2一、理解与感悟①读书解决实际问题书籍,是巨人的肩膀,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和他人身上找出经验所在,甚至是一句至简的话都给我们以最大程度的启迪。
现实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存在于文字密码后面的智慧之中。
②读书也要跨越舒适圈阅读,从低门槛,到高门槛,不断超越自己的知识极限,深刻理解语言,尝试不同种类,扩展知识边界,建立知识链接,你会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二、结合实际理解和复盘①读书解决实际问题《亲密关系》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帮助我走出困境,改善关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帮助我学会倾听和有效沟通;《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帮助我认识生活并且以一种最为朴素的态度面对生活、、、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
范多伦是1950年月美国哥伦比亚高校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
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
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也是我如今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认真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整个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
”不管是速读还是认真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
认为可以认真读的书不过一千本。
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状况叫可怜。
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养分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学校生的阅读力量。
检视阅读是速读的力量,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也许上了解到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
在这本书的最终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
有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肯定是读得好。
有些书必需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开心阅读。
我的好伴侣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终一段给他致谢。
感谢你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写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历久弥新,堪称经典之作。
最近,我只阅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以及《阅读的层次》,书中的金句在耳畔时常回想,细细品尝,深有感受。
阅读,为什么而读?爱看书,关注儿童阅读的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退伍后我踏上了工作岗位,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什么都好像改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
读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家住远方的战友,虽然偶尔能想起但却又不常联系。
从以前热闹喧哗到现在渐行渐远,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我们之间产生那么远沟壑?说实话我自己真的不知道。
偶然之间碰到一位良师在给我上课的时候谈及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益处我才感觉到真的好像很久没有捧起一本书,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灵感更是无从谈起。
良师在上课之中推荐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可真是我需要的,既然要拾起那就从头开始,从如何阅读开始。
我这个人读书习惯和我打乒乓的习惯一样,快、急、躁。
一本字典厚的《三国演义》我竟是能5天从桃园结义看到了三国归晋,里面的内容细节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但这次既然诚心诚意的静下心要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也是颇费功夫,甚至带着一点仪式感的打开快递并叮嘱儿子一起看,并不准其将书带进厕所,一是怕捧书久坐对身体不好,但主要是嫌弃那污秽之气染坏了这书香之风。
其实在提笔写读书感悟的时候这本书我还是没有全部看完,我也不准备为写感悟去加班加点、或者一目十行的.去看完它,因为这于我的初衷不符。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小学、初中9年的学习生涯,应该把绝大多数的阅读本领学会了。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仅仅能达到阅读的第一层次,那就是基础阅读。
作者认为,阅读可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而基础阅读又分四个阶段,分别是阅读准备阶段、会学习读一些简单读物阶段、快速建立字汇能力阶段、精练与增进前面技巧阶段。
回想自己的阅读,似乎一直在阅读的第一层次基础阅读上徘徊,用作者的话来说,还没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所以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提高。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通用1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今天的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两个板块。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
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相关专家意见列出一系列书目,并通过对书目上的书进行浏览,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对你的主题确定清除的概念。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议题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间的讨论。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__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所以,今天起开始阅读吧,拿起你手边的书,去主动阅读,取主动思考,去让每一本书带领你迈向更好的自己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
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
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
快餐式消化学问已经成了接受学问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名目,扫瞄下来,发觉这其实是一本有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
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育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名目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的确有点难理解。
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名目,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名目,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名目从而思索之前的内容,在理解名目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需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
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消失这种现象,是由于阅读缺乏主动性。
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成人,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比方刚读这本书的我,看名目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
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爱好。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需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示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pdf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1. 引言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益的活动,而有效阅读更是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对大量的信息和书籍,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籍内容。
2. 预习阅读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可以进行预习阅读来帮助我们对书籍有一个整体了解。
预习阅读包括查看目录、封面、摘要等内容,以及快速翻阅书籍的章节和重要段落。
通过预习阅读,我们可以对书籍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从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理解内容。
3. 提问和标记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养成提问的习惯。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思考和深入理解文本。
可以将问题写在书页边或者使用书签等工具进行标记,以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4. 理解和整理思维导图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应努力理解书中的观点和论证,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将书中的主题、观点和论证整理得条理清晰,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书籍内容。
5. 进行主动性的笔记除了标记和绘制思维导图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主动性的笔记。
主动性的笔记是将书中的观点和个人理解以自己的话语进行记录和总结。
通过主动性的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书籍内容,并且方便日后回顾和复习。
6. 反思和讨论阅读一本书不仅仅是独自地消化和理解内容,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来进一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可以组织或参加读书会、书友会等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进行反思和探讨。
7. 反复阅读和复习在看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进行反复阅读和复习。
通过反复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发现自己之前未能理解的地方。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回顾之前的标记、思维导图和笔记,巩固和加深理解。
8. 总结通过以上的有效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一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最近一段时间很懒惰,不想读书,不想学英语,不想上班,运动也少,就希望活成一只猪,吃饭、睡觉,比猪有理想的是,希望多一只手机,可以看新闻看电影看小说,做一些不用动脑子的东西。
可惜,美好的生活没有实现,总有无形的力量推到我们不断前行,其中就有阅读任务,七月要分享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之一,目前看到第十一章,差不多重要的部分都提到了,后面剩下的是针对具体不同类型书籍的方法,核心思想的地方已经看完了。
我个人其实不喜欢看工具类的书,太枯燥,之所以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希望改变一下自己买书远远大于读书的现状,希望找到一个方法提高专注度和读书的效率,把自己想读的书都读完,看了这本书,内容挺不错,不过估计也达不成预期的效果,但多了许多的思考,或许也是另外一种收获吧。
基本上阅读分四个阶段,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四个阶段,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第三阶段,分析阅读,从阅读对象的属性开始,先一句话总结书的中心思想,再提炼每篇或每段的关键句,理解阅读对象关键词语的意思,再领悟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然后你对这本书及作者的看法,本书有什么优缺点。
经过大概11步的分析,充分了解这本书,然后进入第四个阶段的系统阅读,同类书有什么,该领域有什么,相关的东西都研究一下,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个人感觉完成第四个阶段,差不多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已无书可读,估计得自己写书了。
现阶段我最大的问题是注意力和时间分配的问题,怎么让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书和工作中来,远离手机,远离小说电影,远离负面情绪的影响,建立像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样坚定的理想,找到从内心深处真正狂热的东西,并为之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这样才能实现升华,让自己生命的意义超脱个人的生老病死,达到一个更加宏观的高度,比如最不济可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进一步可以为国家做点什么,达则兼济天下,到这一层境界,应该人生不再会迷茫,更不可能有什么选择困难,抑郁症估计也是很奢侈的病了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