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27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2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加坡的地理环境
2、了解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状况
3、理解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面,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道上。

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是著名的“城市岛国”(图)。

“新加坡”的意思是“狮子城”。

因为岛的形状像狮子。

华侨又称它“星岛”或“星洲”、意思是岛小如星。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国家。

居民中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

1、从哪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新加坡那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活动二:阅读新加坡工业的发展
1、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的主要工业部门选择?
2、除新加坡本身地理条件外,促使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有利因素
还有哪些?
活动三:阅读新加坡其他产业简介
1、新加坡服务业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
2、新加坡农业发展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是怎样解决农
业问题的?
3、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小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3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37

课题: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加坡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推进工业化的一个典型国家,其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而且工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都很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前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加坡的地理环境;(2)了解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状况;(3)理解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掌握一定的区域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发展观。

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图片引入。

☺学生活动:阅读P13-14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以下思考题:☺阅读资料一,分析:1.从哪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阅读资料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新加坡重点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阅读资料三,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新加坡的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2.新加坡农业发展不利的因素有哪些?新加坡是怎样解决农业问题的?3.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学生活动:小组展示、点评。

新加坡纬度很低,气温变化不大,常年平均气温在25~27℃之间。

降水丰沛,几乎每天下午到傍晚时分都要下阵雨,年降水量2345毫米。

国土面积647.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米。

据此回答第1~4题。

1.新加坡的气候类型属于()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地中海红海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2.新加坡是世界上淡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国家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8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8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重点】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学难点】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具准备】1.新加坡地图。

2.有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加坡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增的关系。

2.学会自主、合作、探光的学可方式。

3.学会分析地理数据图表二、1.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提一定的区域研党的方法。

2.学会评价果区域发展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科学实用性的认识。

2.建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分组进行研究,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探究过程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研究,课堂上主要是汇报研究的成果。

教师也准备相应的资料,以备学生在课堂展示研究成果时进行一些补充。

四、探究活动【探究一】材料一新加坡位于1°18′N,103°51′E,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一个热带城市岛国,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是世界著名转口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

它由新加坡岛及约6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693平方千米,人口553.5万(2015年),人口密度高达6430人/km2,是著名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东部以及沿海地带为平原;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颇为短小,淡水资源短缺。

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缺少矿产资源,拥有可耕地面积仅六百多公顷(100公顷=1km2),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粮食几乎靠进口,蔬菜仅有5%自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优质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优质课件(共49张ppt)
合黎山 龙首山
黄河穿兰州市 区而过
位置:介于祁连山
和合黎山、龙首山
之间,因位于黄河 以西,被称为“河 西走廊”
黄土高原
新疆
相对位置内 蒙 古
青海省
联系亚洲与欧洲、沟 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重要通道
兰新铁路穿过河西走廊上许多城市
古丝绸之路 咽喉要道
地形、气候、绿洲农业、城市
地形:两侧山脉高耸延绵,祁连山上冰川发育。走廊 地势起伏不大,多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分布着水 土肥美的冲积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农耕区。
中国经济对欧盟发发展展战合略作受阻
原先战略
擒贼先擒王,谈妥和欧盟核心国 之后,就可以顺势切入整个欧洲

英 德

英国脱欧
影响:西欧发达国家乃至整个欧盟分歧加 大,对中国的抵触情绪升温
结论:欧盟分歧加大之后,面对水混了 (误)的欧洲,中国的扩散影响力的 机会点增多。但是难度也相应增强。
贸易壁垒长期存在?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泥沙大增。穿过黄土高原后,黄河进入广阔的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至此便
大量沉积下来。到了开封境内,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据统计,每年有
三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十厘米。这
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使开封河段已逐步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
中国
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因为它们 没有高端产品能向中国输出,同 时中国的低成本产品积压了他们 的出口和就业。



东欧 弱国搞壁垒
西欧 强国搞合作
英法德三强国,都是受益于全 球一体化进程的。高端制造业 对中国原料有较大的依赖。
老美对中国会怎样?

高中地理必修三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课件

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 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日本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原料,对海运依赖大。总之,马六甲海 峡是日本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亚洲
北回归线(23.5°N)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促进新加坡主要工
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 政府的作用 制订正确的工业发展方向,政策的稳定性 连续性 还有机遇的把握,美国的扶助. 1、当地资源 2、地形地势 3、气候 4、 劳动力 5、政策 6、市场前景 7、交通 8、
科技水平 9、原料、动力
1、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 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
问题探究 地理条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
提供了哪些条件
• 2008年,新. 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为34000多美元,这一指标已超过了 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从1965年建国 开始,仅用了短短的30多年,新加坡 就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羡的经济奇迹。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提 供了哪些条件?
资料1
新加坡地理环境简介
2、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等制约了农业的发 展。 新加坡只能发展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 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 部依赖进口。 3、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促使新加坡大 力向海外投资。
.
• 再见
新加坡
新加坡经济条的件发展:
东南亚航运中心,各国贸易集散地, 新加坡良港成为各国物产转口中心
城市岛国,花园城市 交通咽喉,外贸航运 出口加工,经济腾飞 形象狮子,星岛星洲 人口稠密,亚洲小龙
经济部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课件(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课件(14张PPT)

答:土地狭小、劳动力缺乏、市场狭小、 资源匮乏
世界石油的分布
4 3 1 2
马六甲海峡
1. 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 部门的选择? 新加坡是位于海上石油运输要道上重要 的港口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 加坡主对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 哪些?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 东南亚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 易使海水倒灌,河水变咸。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出一种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 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 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三 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航海航空 枢纽
2 风光优美,旅游业发达
3 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四 农业比重小的原因 1 、土地面积狭小,耕地非常有限
2 、淡水缺乏 五 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的原因 1、国家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
2、 资本雄厚,迅速积累的资本需要 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
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
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马来半岛 C A 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
B 苏门答腊岛
一、地理环境简介 1 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扼马六甲 海峡,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 通要道上 (2)纬度位置: 位于赤道附近
2.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 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 课件(共16张PPT)

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 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条件,以及世界海上石 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 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除了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 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新加坡的象征—鱼尾狮
新加坡中心商务区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1、从哪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扼守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东口;地处物产丰 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中心 2、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 缺,市场狭小。
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年工业只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18%。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 要原因。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 不足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
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
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除建坝外,请你在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 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 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 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 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 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 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 生量大。(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它办法合理 即可)
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 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 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 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万平方千米,其中生态面 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 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 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2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26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目标:1.理解新加坡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会分析地理数据图表。

教学重点: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学难点: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一、主要经济部门课件展示:文字资料新加坡工业发展新加坡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

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地理位置优越。

因此,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执政期间,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

新加坡从实际出发,实行全方位开放,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的严重失业问题,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失业的就有20万人。

经过5年的努力,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0):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

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着力发展制造业,引进电子产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每年递增26%;同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

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1~1975):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深化,同时也为接下来区域问题分析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对于区域的分析方法掌握得更好,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地理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选择新加坡作为研究的案例,主要因为新加坡是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国家,而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

2.综合思维
该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方面的不利与有利条件都非常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与新加坡有很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比较能够反映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

由于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前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
新加坡依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促进本国经济飞速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人地协调观”,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2.教学难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新加坡地图和有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图文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发展差异也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一旦换了一个区域,就显得无从下手。

从这方面看,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区域地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

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

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教师网络空间,预先观看新加坡相关视频,走近新加坡:
(新加坡景观展示)
2.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新加坡地理环境简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及附近约60个小岛组成。

面积647.5平方千米,人口561万(2017年)。

靠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

自然资源匮乏。

结合图和材料一,请你评价新加坡的地理条件?
优势:交通位置“扼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
出优势;
经济位置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
气候条件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
劣势:国土面积小;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资源匮乏;
第二部分:新加坡工业的发展
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

至2012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到25.1%。

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
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些年来,新加坡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1.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
——海上交通要道、重要港口的条件、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第三部分:新加坡其他产业简介
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主要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2008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

新加坡是世界重要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海和航空枢纽;旅游业发达,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亚洲主要的美元市场。

1.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工业发展的促进;优美的热带风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仅有5%自产。

2.新加坡农业发展的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怎样解决农业问题?——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新加坡只能发展少量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部依赖进口。

新加坡自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

截至2006年底,新加坡在海外投资约1960亿美元。

2015年新加坡超过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成为第一大投资国。

3.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教学反思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先以典型案例为依托,通过解决问题,诠释和概括规律和原理;然后又以案例实证分析促进拓展和提高;最后再以案例应用达成巩固和深化。

本设计对“案例的运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是以“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统整教学过程,其意义更有:(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