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板蓝根性状鉴别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板蓝根拼音Bǎn Lán Gēn别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出处《纲目》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①菘蓝(《唐本草》),又名:大蓝(《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高40~90厘米。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
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
种子1枚。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
②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栽培。
③马蓝(《本草图经》),又名: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大蓝(刘禹锡《传信方》),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
多年生草本,灌木状。
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
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
蒴果,内含种子4枚。
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
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颗粒质量标准

板蓝根颗粒
拼音名:Banlangen Keli
英文名: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490
本品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制法】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
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无糖型),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糖型)。
【鉴别】 (1) 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5ml 使溶解,静置,
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2) 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
加茚三酮试液0.5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
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10g(含糖型),或一次3~6g(无糖型),一
日3~4 次。
【规格】含糖型:每袋装 (1) 5g (2) 10g
无糖型:每袋装3g
【贮藏】密封。
板蓝根颗粒的鉴别方法

板蓝根颗粒的鉴别方法
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料,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板蓝根颗粒,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正确的鉴别方法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板蓝根颗粒的外观来进行鉴别。
正规的板蓝根颗粒应该是淡黄色或淡棕色的颗粒状物,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无明显的杂质和异味。
如果颗粒颜色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表面粗糙不平,或者有异物混杂其中,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闻味来进行鉴别。
正规的板蓝根颗粒应该具有清香的草药味,无刺鼻的异味。
如果闻到的味道过于刺鼻或者有其他异味,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试用来进行鉴别。
将一小部分板蓝根颗粒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搅拌均匀后静置片刻。
正规的板蓝根颗粒应该能够迅速溶解,形成清澈的药液,无残渣和沉淀。
如果药液不易溶解,或者有大量的残渣和沉淀,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正确的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板蓝根颗粒,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在购买板蓝根颗粒时,消费者应该选择正规的药店或者医院,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南板蓝根和饮片

南板蓝根Nanbanlangen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SCUSIAE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类圆形,多弯曲,有分枝,长10~30cm,直径0.1~l cm。
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
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韧。
气微,味淡。
【鉴别】(1) 本品根茎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皮层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
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众多。
木质部宽广。
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广。
髓部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偶见石细胞。
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的钟乳体。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取滤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
另取剩余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醋酐1ml及硫酸1滴,溶液渐变为黄、红、紫、蓝、墨绿色。
(2) 取本品粉末2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靛蓝对照品、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靛蓝和靛玉红各0.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三氯甲烷(1:1: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紫红色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请说明药用板蓝根品质及检测方法 2

板蓝根的检测方法
一、
(1)、取本品0.5g,加水5ml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
晾干,置紫外光灯(356nm)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2)、取板蓝根0.5g(含蔗糖)或0.3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
ml,加茚三酮试液0.5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3)、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存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
12/7/2014
二、
(1)、看包装。看包装是否损坏、漏气等: (2)、看日期。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定是 否过期: (3)、看厂商。是否符合国家注册的厂商
பைடு நூலகம்、
板蓝根的质量常规鉴别,就是把颗粒冲 一杯水,它的澄清程度,它杂质的含量, 还有口感,你喝下去有没有板蓝根的味道, 有没有药味,这是一般的老百姓判断的话 有没有这种感觉。如果从药检的分析,要 看它的有效含量,按照国家的标准检查, 我们有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还有制定指 纹图谱的标准,一检查就会判断出它的质 量好坏
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 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去试验,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 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度加热至斑点显色 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请说明药用板蓝根 品质及检测方法
组员:王 静 潘楚儿 何翠莹 邓春婷
概述
板蓝根
十字花科植 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性苦,寒。归肝,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效。用于流感,流脑,乙 脑,黄疸,肺炎,丹毒, 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 肿,痄腮,火眼,疮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利咽之功效。临床广泛用 于抗菌、抗病毒、抗血小 板聚集、康内毒素等,并 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块 状物:味甜、微苦。
中药板蓝根的介绍

中药板蓝根的介绍
板蓝根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
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
常用于大头瘟、时疫斑疹、咽喉肿痛情况。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板蓝根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
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
可用板蓝根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喉红肿热痛、单双乳娥(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症,可用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
常与黄芩、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锦灯笼、连翘、银花、生大黄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治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
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
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四钱。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据实验研究及临床报导,板蓝根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次用生药粉或压成片8-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四小时一次,连用三、四天);用板蓝根二至三钱煎服,每两小时一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满意效果;对流感及麻疹均有疗效;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中药-板蓝根

中药—板蓝根
原植物
药材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产地分布]
于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
[药材特征]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
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
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主要化学成分]
含无色油状液体1-硫氰酸-2-羟基-3-丁烯(1-thiocyano-2-hydroxy-3-butene),(+)5-乙烯噁唑烷-2-硫酮[(+)5-Vinyloxyazolidine-2-thione]、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温毒发斑,舌降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板蓝根质量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板蓝根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确保投用药材、饮片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板蓝根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
四、内容:
1.标准来源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2.技术要求
2.1板蓝根药材:
2.2板蓝根饮片:
3.贮存条件: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板蓝根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YL)-027)、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一致。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1101020。
7.经批准的供应商:见合格供应商目录。
8.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无此项内容。
9.注意事项:无此项内容。
10.复验期:执行“物料有效期及复验期管理规程(SMP-WL-008)”相关规定。
11.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1、药材 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 直径0.5-1cm;表面淡灰色或淡棕黄色,有 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痕;根头部 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 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 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先微甜 后苦、涩。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规格等级】 商品一般分2等。一等:根 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 痕,偶有分枝。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 色。长17cm以上,芦下2cm处直径1cm以 上。二等:芦下直径5mm以上。其余同一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 浅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根头部略膨大,可 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和 密集的疣状突起。质略软而实,易折断。 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理化鉴别: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 显蓝色荧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性状】本品根茎呈类圆形,多弯曲,有 分枝,长10~30cm,直径0.1~1cm。表面 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 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 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蓝灰 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 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 韧。气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2、板蓝根片 为圆形切片,直径0.3-1.2cm, 厚1-2mm;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形成层呈环状; 周边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时可见密集 的疣状突起及叶柄残基;质硬脆或略软。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爵床科马蓝
南板蓝根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5年版收载 的品种中,南板蓝根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的干燥根茎及根,又名:大叶冬蓝、青蓝、 板蓝、山蓝。据记载;马蓝主产于两广地 区、贵州及云南等地
药用板蓝根性状鉴别
品种来源 爵床科马蓝根茎及根(南板蓝根) 十字花科菘蓝的根(songlan)(北板 蓝根) 附注: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干燥叶 青黛为爵床科马蓝、蓼科廖蓝、十字 花科菘蓝的叶或茎叶加工后的干燥粉末或 团块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彭伟荣
十字花科菘蓝
北板蓝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