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板蓝根

合集下载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板蓝根拼音Bǎn Lán Gēn别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出处《纲目》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①菘蓝(《唐本草》),又名:大蓝(《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高40~90厘米。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

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

种子1枚。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

②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栽培。

③马蓝(《本草图经》),又名: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大蓝(刘禹锡《传信方》),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

多年生草本,灌木状。

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

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

蒴果,内含种子4枚。

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

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又叫草大青、大青叶、靛根、蓝靛根、蓝靛、青靛、菘蓝。

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

二年生草本植物。

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以根入药称为板蓝根,以叶人药称为大青叶。

根含靛甙、靛蓝等,叶含大青叶素B 和靛甙等。

药理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病毒病有很好疗效。

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消斑等功能。

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症。

植物特征及品种植物特征二年生草本。

株高40 ~120 厘米。

茎直立,多有棱,上部多分枝。

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 ~30cm ,宽 3 ~7cm ,全缘或波状;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 ~5cm ,宽0.5 ~ 3.5cm ,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

复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 4 ;花瓣 4 ,倒卵形;雄蕊6 ,四强;子房上位,1 室。

长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成熟时黑紫色。

花期 4 ~ 5 月,果期 6 月。

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淡黄色。

品种简介目前各地生产使用的品种,都是从原始种中选出的,比较好的有 3 个。

河北种株高21.8厘米,叶长27厘米,叶宽5.6厘米,种子长宽 3.3 × 1.1 毫米,种子千粒重 6 克。

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浙江种株高23.3 厘米,叶长25.2 厘米,叶宽8.2 厘米,种子长宽 3.8 × 1.4 毫米,种子千粒重 3.8 克。

适应性广,耐脊、抗病性较强。

四倍体种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系,利用板蓝根四倍子新育成的一个优良品种。

适应性广,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产量和抗内毒素作用都比普通种强。

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板蓝根野生终年四季均可生长。

【中草药知识】板蓝根

【中草药知识】板蓝根

【中草药知识】板蓝根药名 - 板蓝根【别名】北板蓝根、靛青根、蓝靛根。

【药用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

高40~90厘米,无毛或稍有柔毛;主根直径5~8毫米,灰黄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

茎生叶矩圆状椭圆形,有柄。

茎生叶矩圆形呈矩圆披针形,长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

花序复总状;花黄色,直径3~4毫米。

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翅,长约1.3厘米,宽约4毫米,紫色,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狭。

种子一个,椭圆形,长3毫米,褐色。

学习更多中医知识【产地分布】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稍扭曲,长10~40厘米,直径0.3~1.2厘米。

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并有淡灰黄色横长的皮孔。

根头略膨大。

质实而脆,折断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占半径的1/2~3/4,木部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涩。

药性【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经、胃经。

【作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法用量】用量9~15克。

用治流感、流脑、乙脑、丹毒、热毒发斑、咽肿、等。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无实热火毒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乙型脑炎轻型或中型:板蓝根30克,大青叶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干地龙9克。

水煎服。

②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板蓝根125克。

水煎服。

每2小时1次。

(《山西中草药》)⑤治腮腺炎:板蓝根15克水煎服。

药渣挤汁搽敷患处。

(《山西中草药》)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删!谨遵医师嘱托!切勿私自用药!抢先收藏,送给身边的朋友,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介绍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介绍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介绍板蓝根,中药名。

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

全国大部分地区包括京津地区习用品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

中南、华东、西南有些地区习用爵床科马蓝的根。

一、菘蓝来源: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华东、华北以及陕西、贵州等地。

植物形态:茎圆柱形,直立,高40~90厘米。

上部多分枝,通常全体披白粉。

主根圆柱形,外表皮灰黄色。

基叶丛生。

椭圆形,全缘,光滑,有长柄。

茎生叶互生,无柄,半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

花小,黄色,角果翅果状。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长约20厘米。

直径约3~8毫米,略弯曲。

表面淡灰黄色,有纵皱及支根痕,皮孔明显。

根头部稍膨大,有多数叶柄残留,形成紧密的环形皱褶,质略坚实而脆,易折断。

断面木质部黄色,皮部白色。

气微,味甜微苦。

以根长粗壮均匀,粉性足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吲哚甙、针状结晶物(即板蓝根结晶甲、乙、丙、丁)、硫酸钾。

药理作用:1、抗菌。

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菌有抗菌作用。

2、抗病毒。

对多种病毒性感染疗效良好。

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解心胃热毒。

主治:流感、热病发斑、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脑、肠炎、菌痢,但主要用于大头瘟、颜面丹毒和腮腺炎。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

1、用于治疗乙型脑炎(属轻型或中型者),配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方如板蓝大青汤;或配草药狗肝菜、金盏银盘等,临床观察效果较好。

2、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即“痄腮”),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口渴烦躁,配黄芩、黄连等,方如消毒饮。

此方治头面部丹毒(“大头瘟”)也好。

3、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最近多制成注射剂应用(肌注)。

也可用板蓝根1两,配茵陈1两、栀子3钱,水煎服,对消除症状有一定帮助。

中药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中药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中药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与附方中药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同时,板蓝根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剂,提高疗效。

下面将介绍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以及几个常用的附方。

一、板蓝根的功效作用1. 抗菌消炎: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主要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症状并促进病情的好转。

2. 清热解毒: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扁桃体炎等有明显疗效。

它可以降低体温,减轻发热不适感,还能够中和毒素,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康复。

3. 提高免疫力:板蓝根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发现,板蓝根能够促使巨噬细胞的活性化,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 抗肿瘤: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板蓝根中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肿瘤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板蓝根的附方1. 板蓝根黄芪汤:配方为板蓝根30克,黄芪20克。

将板蓝根、黄芪加水煎煮,每日分2次服用。

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用于慢性疲劳、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2. 板蓝根连翘汤:配方为板蓝根30克,连翘10克。

将板蓝根、连翘加水煎煮,每日分2次服用。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3. 板蓝根奶茶:将板蓝根研磨成粉末,加入热牛奶中冲泡。

此方可增强体质,清热解毒,适用于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4. 板蓝根山楂汤:配方为板蓝根30克,山楂15克。

将板蓝根、山楂加水煎煮,每日分2次服用。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胃热症状。

总之,中药板蓝根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2024年板蓝根种植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板蓝根种植市场需求分析

板蓝根种植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又称玉京花,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润喉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和中医药的推广,板蓝根市场需求日益上升。

本文将对板蓝根种植市场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2. 板蓝根市场需求概述板蓝根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板蓝根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

传统上,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发展,板蓝根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3. 板蓝根市场需求驱动因素板蓝根市场需求的增加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3.1 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传统中药的疗效。

板蓝根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润喉的功效,在养生保健领域受到青睐。

3.2 医药行业发展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应用。

板蓝根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医疗机构中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板蓝根市场的扩大。

3.3 政策支持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板蓝根市场需求提供了支持。

例如,国家鼓励中医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力度,进一步推动了板蓝根市场需求。

4. 板蓝根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市场趋势和相关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未来板蓝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以下是板蓝根市场需求的预测情况:4.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和认可程度的提升,板蓝根市场规模将会逐步扩大。

消费者对板蓝根的需求将会增加,进一步推动板蓝根产业的发展。

4.2 新产品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有新的板蓝根制品问世。

例如,板蓝根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剂等,这些新产品的开发将为板蓝根市场需求的增加提供更多可能性。

4.3 出口市场潜力除了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板蓝根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近年来,中国传统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板蓝根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显著的疗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以及简要的介绍。

一、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抗菌作用板蓝根含有丰富的草酸、芦丁等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板蓝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达到减轻炎症、消肿止痛的效果。

同时,板蓝根还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提高免疫力板蓝根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 抗氧化作用板蓝根富含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的损害,保护细胞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减缓衰老进程,预防和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

4. 抗肿瘤作用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过程,抑制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此外,板蓝根还能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对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蓝根的简介板蓝根,学名为Isatis tinctoria L.,是蓝莓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南地区等地,既可作为药用植物,也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板蓝根的药用部分为根叶,根茎形状板状,故得名板蓝根。

板蓝根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详细记载。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热毒感冒、咽喉肿痛、肝炎、痢疾等疾病。

此外,板蓝根还可以入药制成板蓝根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板蓝根糖浆等剂型,方便患者使用。

总的来说,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不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和研究。

青海格尔木中药材品种

青海格尔木中药材品种

青海格尔木中药材品种有:
•板蓝根:别名菘蓝、大青根等,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材。

根叶入药,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麻黄:具有散风寒、宣肺气、散痰饮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

•秦艽: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等疾病。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炎、咳嗽、哮喘等疾病。

•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目昏不明、腰膝酸软、消渴等症状。

•小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尿血、崩漏等症状。

•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疮痈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板蓝根概述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菘蓝,大蓝,马蓝,葴,大叶冬蓝,青蓝,板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蓝龙根、土龙根,大靛。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瘟毒发斑、高热头痛、疮痈肿毒、大头瘟疫、烂喉丹痧、痄腮、喉痹丹毒,临床上常用于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疾病。

板蓝根是中国的传统中药,通常将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是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的根,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南板蓝根是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蓝Pteracanthus alata(Wall. ex Nees)Bremek.的根基及根,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自1985年以来的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将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列为正品。

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的和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北板蓝根。

基源鉴定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

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

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2.5毫米;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顶端近平截,具短爪。

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

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

花期4-5月,果期5-6月。

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根(板蓝根)、叶(大青叶)均供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

叶还可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菘蓝原植物真伪鉴别正品:板蓝根: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l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主要混淆品(部颁标准)南板蓝根:药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

Pteracanthus alata(Wall. ex Nees)Bremek.(主要非正品:路边青:药材为马鞭草科大青属Clerodendrum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干燥根。

球花马蓝:药材为爵床科金足草属Goldfussia植物球花马蓝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Nees的干燥根和根茎。

疏花马蓝:药材为爵床科叉花草属Diflugossa植物疏花马蓝Diflugossa divaricata (Nees) Bremek.的干燥根和根茎。

广西马蓝:药材为爵床科马蓝属Pteracanthus植物广西马蓝Pteracanthus guangxiensis (S. Z. Huang) C. Y. Wu et C.C. Hu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材性状:板蓝根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

长10~20cm,直径0.5~1cm。

表面灰黄色至浅黄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质略软,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有菊花心样纹理。

气微,味微甜后甜。

板蓝根与板蓝根头混淆品:南板蓝根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分叉多。

长10~20cm,直径0.1~0.5cm。

表面灰棕色,节部膨大。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有一灰白色髓部或无髓。

气微,味淡。

南板蓝根非正品:路边青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

长8~20cm,直径0.5~2cm。

表面土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

质硬脆,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皮部薄,木部宽,呈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淡。

路边青球花马蓝根茎表面淡灰棕色,节膨大呈关节状。

质硬,断面灰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

气微,味淡。

其他特征与马蓝相似。

疏花马蓝根茎表面灰棕或灰棕黄色,有膨大的节。

质硬,断面灰白色,中央有淡棕色的髓。

气微,味淡。

其他特征与马蓝相似。

广西马蓝根茎表面灰棕色,有膨大的节。

质硬,断面淡黄色,中央有白色的髓。

气微,味淡。

其他特征与马蓝相似。

产地分布生态环境菘蓝野生于湿润肥沃的沟边或林缘。

多栽培于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产地分布(北)板蓝根原植物菘蓝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混淆品:南板蓝根原植物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地方习用品:路边青产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四川除外)各省区。

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

朝鲜、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球花马蓝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广布,西达西藏,东达浙江、台湾。

喜马拉雅各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也广布。

疏花马蓝产云南(蒙自、屏边、麻栗坡)、贵州(独山)、四川(灌县)、广东(始兴)、海南(保亭)、广西凌云清龙山(Tsin-Lung-shan)。

分布于喜马拉雅温带地区(尼泊尔、不丹、锡金)至印度东北部(卡西山区)。

广西马蓝产广西(柳江)。

功效主治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主要成分1.有机酸类化学成分目前从板蓝根中分离鉴定得到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有:苯甲酸(benzo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邻氨基苯甲酸(2-amino benzoic acid) 、吡啶-3-羧酸(3-pyridinecarboxylk acid)、顺丁烯二酸(maleic acid)、2-羟基-1,4-苯二甲酸(2-hydroxy-1,4- benzenedi carboxylic acid)、5-羟甲基糠酸(5 - hydroxymethylfuroic acid)、棕榈酸琥珀酸、十七烷酸等。

2.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板蓝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种类多样,根据结构母核的不同可分为:吲哚类生物碱、喹唑酮类生物碱、喹啉类生物碱三大类。

吲哚类生物碱:靛蓝、靛玉红、羟基靛玉红、青黛酮、依靛蓝酮、E-二甲氧羟苄吲哚酮、靛红、1-甲氧基-3吲哚醛、1-甲氧基-3-吲哚乙腈、3-醛基吲哚、2,5-二羟基吲哚、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吲哚-3-乙腈-6-o-β-D-葡糖苷、喹唑酮类和喹啉类生物碱:4(3H)—哇哇酮、2,4,(1H,3H)-喹唑二酮、依靛蓝双酮、3-(2’羟苯基)-4(3H)-喹唑酮、色胺酮、去氧鸭嘴花酮碱3. 芥子苷类和含硫类主要有:表告依春,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苔素、新葡萄糖芸苔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5-羟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5-甲氧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4. 黄酮类、醌类和香豆素类主要有:甘草素、异甘草素、新橙皮苷、异牡荆素、蒙花苷、半齿泽兰素、甜橙素、板蓝根异香豆素A。

5. 氨基酸类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氨基丁酸、亮氨酸、色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6.核苷类、甾醇类、木脂素类β-谷甾醇、γ-谷甾醇、胡萝卜苷、腺苷、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鸟嘧啶、落叶松树脂醇等。

7. 微量元素含K,Ca,Mg ,Z n,Fe,Cu,Mn ,P b,H g,Ce ,Co,N i,Cd和A s其中Ca ,M n,Zn,Fe元素含量较为丰富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营内均有杀钧端螺旋体的作用。

3.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为: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

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蓝根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

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肿瘤作用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

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

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

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6.对白血病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

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

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具有喜光,怕积水,喜肥,耐寒的特性。

生长发育特性种子在温度16-21℃,且有足够的湿度时,播种后约5天出苗。

在8月上、中旬播种,当年只能形成叶簇,呈蓬座状越冬。

翌年3月开始抽苔、现蕾,4月开花,6月果实相继成熟,全生育周期约9-11个月。

生长周期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第一年生根叶,当年入药,第二年5月份开花结种子春播于4月上旬,夏播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当年立秋或霜降采收。

生长周期只有5-6个月。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含腐殖质较多的疏松砂质壤土。

地势过高或过低,沙性过大和新平整的土地均不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