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技法点拨-捕捉细节表现性格
合集下载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员合影。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 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 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 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 人物。
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人之友的鲁迅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鞠躬尽瘁的学者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爱
横眉冷对千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子
4//1188/2/0220020
鲁迅 (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他 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 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 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 称为“民族魂”。
敏捷 性急 坚毅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 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 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 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 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 者的催逼。
人教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铁路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爷爷退•休•后•,•每•天练•练•书•法•,•到公园打打太极拳,过着 悠闲的生活。 C.我• 喜• 欢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 他不• 以• 为• 然• ,总能乐观地面对困难。 D.他对那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深• 恶• 痛•绝•。
【点拨】“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该句中指“他”不将艰苦的生存环境放在心上,应该用“不以为意”。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
••
•
••••• ••••
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博大的胸怀。不知累
课外阅读拓展练
7. 试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_____Y__·4_·_3___运__用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形__】__,__将__活__泼____ _的__萧__红__闯__入__鲁__迅__幽__闭__的__心__比__喻__成__沙__漠__中__见__到__的__一_____ _抹__绿__色__【__容__】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_表__现__出__萧__红__的__出__现__对_____ _于__鲁__迅__精__神__需__求__的__重__要__性__,__以__及__鲁__迅__对__于__人__生__中_____ _遇__见__萧__红__的__欣__喜__【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拓展练
▲9.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G__·4_·_1___文__章__主__要__写__了__鲁__迅__和__萧__红__之__间__亲__密__的____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19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知识备查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 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 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 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 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萧红 (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 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 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成名 作《生死场》。其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等。
知识备查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 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 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育一朵 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 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 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 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 诵……
一、文中回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
3.在先生家做客
4.校稿时笑迎“我”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1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2021年春季 人教版语文
10
课外阅读拓展练
7. 试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_____Y__·4_·_3___运__用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形__】__,__将__活__泼____ _的__萧__红__闯__入__鲁__迅__幽__闭__的__心__比__喻__成__沙__漠__中__见__到__的__一_____ _抹__绿__色__【__容__】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_表__现__出__萧__红__的__出__现__对_____ _于__鲁__迅__精__神__需__求__的__重__要__性__,__以__及__鲁__迅__对__于__人__生__中_____ _遇__见__萧__红__的__欣__喜__【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春季 人教版语文
8
课外阅读拓展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0页第5-9题。
★5. 第③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X__·4_·_2___细__节__描__写__。__用__萧__红__与__鲁__迅__先__生__通__信__,__萧__红__ _对__鲁__迅__先__生__发__出__抗__议__这__个__细__节__,__塑__造__了__萧__红__天__真__活__泼__、_ _任__性__近__乎__撒__娇__的__形__象__,__创__造__了__一__种__较__为__和__谐__的__人__际__关___ _系__【__内__容__】__,__表__达__了__鲁__迅__对__文__学__青__年__的__宽__容__【__主__】__。___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共29张PPT)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 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 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 己的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 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课文理解
揩(kāi) 疙瘩(gē da)
生词反馈 2.近义词辨析
词语 吩咐
词义 ①嘱咐 ;②口头 指派或命令。
不同点 “吩咐”是指上 级对下级交代的 话。
巧辨 “吩咐”侧
重于上下级。
“嘱咐”无
告 诉 对 方 应 该 “嘱咐”是指长“ 口 头 指 派
嘱咐 怎样 , 不应该怎 辈对晚辈交代的或 命 令 ” 这
草率: (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校对: 查对、订正。 悠然: 安闲、闲适的样子。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疙瘩: ①指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②不容易 解决的问题等。
课文理解
整体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与辛劳工作,白天陪客人,晚
上熬夜工作,“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 我们从不辞辛劳的工作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献身精
神,即使生病了,也从不耽误工作,这是一种高尚的敬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 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
还有更多的对小辈的体恤。
课文理解
研读讨论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评论青年人写信:“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 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 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他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 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 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课文理解
揩(kāi) 疙瘩(gē da)
生词反馈 2.近义词辨析
词语 吩咐
词义 ①嘱咐 ;②口头 指派或命令。
不同点 “吩咐”是指上 级对下级交代的 话。
巧辨 “吩咐”侧
重于上下级。
“嘱咐”无
告 诉 对 方 应 该 “嘱咐”是指长“ 口 头 指 派
嘱咐 怎样 , 不应该怎 辈对晚辈交代的或 命 令 ” 这
草率: (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校对: 查对、订正。 悠然: 安闲、闲适的样子。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疙瘩: ①指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②不容易 解决的问题等。
课文理解
整体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与辛劳工作,白天陪客人,晚
上熬夜工作,“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 我们从不辞辛劳的工作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献身精
神,即使生病了,也从不耽误工作,这是一种高尚的敬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 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
还有更多的对小辈的体恤。
课文理解
研读讨论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评论青年人写信:“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 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 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他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 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 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PPT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五节 拓展延伸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七节 布置作业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第一节
新课பைடு நூலகம்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 回忆鲁迅先生 谈到鲁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有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 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 形成了鲜明对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 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 性格特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 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 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 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 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 《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 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萧红,1954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 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 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 《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五节 拓展延伸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七节 布置作业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第一节
新课பைடு நூலகம்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 回忆鲁迅先生 谈到鲁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有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 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 形成了鲜明对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 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 性格特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 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 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 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 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 《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 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萧红,1954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 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 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 《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回忆鲁迅先生》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写作·背景
本来是活人, 强要说他死了!一这么想就非常难 过。 ”1938年, 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 便为我们撰写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字, 即《鲁迅 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 同时收入《 萧红散文》一书, 1940年6月由香港大时代书局 出版。 1939年3月14日, 萧红约许广平写一篇 回忆鲁迅的长文, 供她筹办的刊物《鲁迅》刊登。 后来, 许广平根据萧红和广大读者的需求, 陆 续完成了《欣慰的纪念》、《关于鲁迅的生活》等 回忆录,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鲁迅生活、思想和创 作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 1939年10月, 萧 红也在重庆完成了两万四千字的长篇回忆录——《 回忆鲁迅先生》, 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的
人物·介绍 语文课件 /kejian/yuwen/
鲁迅的“敌人”: 周作人 徐志摩 梁实秋 林语堂 胡适 郭沫若 周扬 一生最痛恨的人
人物·介绍 语文课件 /kejian/yuwen/
鲁迅的“朋友”: 闰土 胡风 冯雪峰 萧红、萧军 瞿秋白 藤野 张天翼 郁达夫
人物·介绍
:
和深 刻 与
鲁 迅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人物·介绍
鲁迅(1881—1936), 20世纪中国伟大 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 一,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文学 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 境的发掘, 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 批判, 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字·词·音
三、词语释义 ①旷代: _①__当__代__没___人__比__得__上___。____②__经___历__很__长__久_ __时__间__。____的 ②搭讪: _为__了__想__跟___人__接__近__或___把__尴__尬__的___局__面_ 敷 __衍__过__去__而__找___话__说__。_______ ③轻捷: _轻___快__敏__捷__。_________ ④鉴赏: __鉴__定__和__欣__赏___。_____ ⑤规矩: _①__画__圆___形__和__方__形___的__两__种__工___具__,____比__喻 _定__的__标__准___,_一___法__则___或__习__惯__。_____②__(_形__为__)_端__正_ 老实; __合__乎__标__准___或__常__理__。_____ ⑥柔和: __温__和__而__不___强__烈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本文通过用大笔触写出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概括性强。 B.本文用女性细腻的笔触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 格,读者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鲁迅形象。
C.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生活中的鲁迅。
解析:联系全文A选项中“大笔触”“概括性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02
下面句子是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捕捉细节 表现性格
主讲:张丽影
鲁迅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平常人喜怒哀乐。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现在 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文中多处对鲁迅 笑声的描写极有特色。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和家人朋友关系融洽 笑得连烟卷都拿 听到楼上明朗的 鲁迅先生的笑声 冲下楼梯来。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
这篇文章萧红使用大量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举止洒脱、言 谈风趣,生活简朴、待人诚恳,勤勉不 辍、分秒必争,文章通过这些生活细节, 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展现了 他非凡的精神和品质。
运用细节刻画 了一个独一无 二、鲜灵生动 的“活的鲁迅”
01
关于本文的细节描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 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 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的做人,真是我们学
不了的,哪怕一点点 小事。”从这件很小
的小事可以看出鲁迅
先生的严谨,认真。
鲁迅曾感叹青年人写信草率,但他还是认真阅读——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 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 的时光。 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 率深恶痛绝,但仍然认真 阅读。宽容地对待别人, 严格地约束着自己,这认 真当中有着他对于 青年人的深挚的爱。
不住,常常是笑
得咳嗽起来。ຫໍສະໝຸດ 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鲁迅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凡,他的伟大是由一件件平凡的 小事积累起来。首先,鲁迅认真。
许广平说:“周先生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 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 里拿过来自己包。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 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 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 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文中对鲁迅的勤奋多有描绘,每天陪客人到夜里很晚, 经常是下半夜开始工作——
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 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 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 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工作勤奋,经常到了忘我的境地,不注
意休息,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行文至此,令人动容。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解析:举”、“问”是动作描写,“我再吃几个吗”是语言描写。表
现了鲁迅的率真、可爱,及夫妻之间的恩爱,同时也表现出鲁迅喜欢吃这
类食物,委婉地表现了鲁迅对作者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