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西电东送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初二地理的西电东送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地理的西电东送知识点:概述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西部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
从20XX 年到20XX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在5265亿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
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也是罕见的。
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也从未有过。
顾名思义,西电东送重点在“送”,要送就要有通道。
西电东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将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
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
西电东送这一伟大工程,为西部省区把电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将改变东西部能源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
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与其他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相比,西电东送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部的工程,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共同进退”的战略构思。
初二地理的西电东送知识点:原因1、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我国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达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占全国总量的 68%,相当于全国总的装机容量。
西南地区大部分水电站具有淹没损失小,开发条件好,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开发不到8%,积极开发西南水电,可以迅速带动西部交通、水泥、钢材、机电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2、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5亿多,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62%,电力装机亿千瓦,占全国51%。
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10年还需要增加装机8000多万千瓦以上。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工程背景介绍“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南线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通道;中线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通道;北线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
“西电东送”工程是“十五”计划重点实施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
“西电东送”工程将西北、华北、华中、川渝电网联网,可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和跨域补偿调节,并使三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
学科分析原因从地理学科分析:1.我国能源分布不均。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
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西南地区河流。
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到1999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300万千瓦,仅占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9%。
我国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仅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市的电力消费就占到全国的40%以上,但能源资源非常短缺,只能从外地运煤建火电厂,一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二是交通运输压力很大。
2.开发西部的电力资源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
这是因为,水电与火电相比有很多优点:它运营成本很低,一次性投资建成之后,其发电成本比火电和核电要低得多;水能资源可再生,可永续得用;无污染。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西电东送

1、水北调的原则 2、跨区域调水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什么环节? 3、我国北方缺水的原因 4、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止点和经过的省区(简称) 5、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6、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西 1、西气东输经过的省区、地形区多考虑几个 东 输 3、西气东输对于东部地区的意义 4、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西 1、西电东送三条通道的具体情况 电 2、北路对于山西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东 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送 4、南线中除了水电添加火电的好处有哪些? 二、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2、贵州六盘水等地煤炭资源丰富 知识拓展3 北线与中线电力来源有何差异?为什么? 差异:北线水电、火电并举,中线为水电 原因:北线除水力资源丰富外,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而中线水力资源丰富,但煤炭资源贫乏。
4、西电东送的重要意义
对东部(输入地):1、社会经济: (1)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的发展, (2)同时缓解交通运输(如铁路)紧张的压力
2.解决沪宁杭地区能源短缺的措施?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进口石油、 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核电站、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南线工程
三是将贵州乌江、云 南澜沧江和桂、滇、 黔三省交界处的南盘 江、北盘江、红水河 的水电资源以及黔 滇两省的坑口火电厂 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 广东,形成南部通道
1.电力来源: 水电为主:珠江上游水电站 火电为辅:贵州、云南。(六盘水煤矿) 2.目的地: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环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对西部(输出地):1、社会经济: (1)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带动电力及相关的高耗能产业如冶金、 化学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压力 2、环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生态破坏
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 高质量推进西电东送

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高质量推进西电东送改革开放40年以来,西电东送在优化东中部能源电力结构和保障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东中部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迈入新时代,能源电力行业要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高质量推进西电东送,进一步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西电东送跨越式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后至20世纪末,西电东送有效缓解东部少数省市电力短缺局面。
1984年山西大同、神头电厂投产,先后建成大同至房山的两回500千伏线路向北京送电。
1989年北京开始与内蒙古联合办电,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初步形成。
同期,建成第一条跨区±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工程,打通中部通道。
1993年,随着天生桥电站的投产、天广500千伏交流和鲁布格—天生桥220千伏线路的建成,南部通道输电拉开序幕。
至此,西电东送初具雏形。
90年代末,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400万千瓦,累计送电约900亿千瓦时。
2000年以来,国家正式提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有力促进西部大开发。
2004年贵广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南部通道建设取得新成果,提前一年实现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自2003年开始,中部通道的三峡水电工程通过±500千伏龙政直流开始向华东送电。
2006年起,陕北的神木、府谷火电厂送电华北,北部通道的送端开始向西北能源基地扩围。
截至“十一五”末,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1亿千瓦,累计送电约2.4万亿千瓦时。
战略实施的第二个十年,特高压输电推动西电东送规模成倍增长。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工程陆续投入运行,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和水平大幅提升。
2014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以特高压输电为主的西电东送开始承载新的历史使命。
到2017年,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2911万千瓦,北部、中部和南部通道分别达到7966万、10663万、4282万千瓦,累计向东中部输送电量约6.6万亿千瓦时。
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

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缘故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工程实施的缘故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稳性和区域间进展的不平稳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要紧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宽敞,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专门丰富。
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差不多上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的阻碍(一)西气东输1. 路线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管道上海2. 对区域进展的阻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要紧都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和谐进展。
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进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庞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阻碍。
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阻碍专门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阻碍。
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治理,尽量减少不利阻碍。
东线调水区的阻碍如下表所示:(三)西电东送1. 线路北线:山西、内蒙古、黄河上游火电、水电华北(京津唐)中线:三峡、长江上游水电华东(沪宁杭)南线:珠江上中游、贵族、云南水电、火电华南(珠三角)2. 对区域进展的阻碍(1)对西部的阻碍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进展;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的进展,专门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进展。
(2)对东部的阻碍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西电东送工程(讲义)-最新教学文档

一、考点突破掌握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难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1. 西电东送的原因(1)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该地区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2)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 西电东送的意义(1)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3)对输入地的意义: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对输出地的意义: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随堂练习】1.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下列哪些资源()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C思路分析: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火电和水电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资源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故其开发的是煤炭和水能资源。
2. 下列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A. 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B. 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C. 北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D. 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答案:A思路分析:西电东送的北线既有火电,也有水电;南线输出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电最为丰富的是中线通道;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普遍能源紧张。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14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西南、中南、西北
Your date here
15
二、西电东送工程通道
Your date here
16
二、西电东送工程通道
• 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 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 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 区; •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 江干支流的水电通往华东地 区; • 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 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 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 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 两省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 开发并送往广东。
Your date here 18
四、西电东送面临的问题
1. 西部地区用电缺口持续扩大
随着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用电量不断攀升,用电缺 口也不断增加。
以我国“三西”能源基地(即山西、陕西、蒙西,以下简称“三西 ”)的电力外送情况为例。“三西”地区曾经长时期经济发展较慢 ,但近几年也在加速前进,经济增速甚至超过20%。现在能源基地 用电已达5000多万千瓦。如果十年翻一番,即使今后维持7%的增速 ,2020年将达1亿千瓦,2030年将达2亿千瓦。即使以后会降低速度 ,二十年翻一番,年增3.5%,2050年也将达4亿千瓦。
“眼前有些电力富余,似乎可外售赚钱,却没有考虑自身将来的需 要。”原电力部办公厅主任沈根才预测:“三西能源基地到2030年 就没有多余电力可以外送。所以三西煤炭基地的‘西电东送’不能 成为可持续的战略方针。”
Your date here
19
四、西电东送面临的问题
2.与铁路输煤相比,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将多消耗能源15% 左右!
Your date here
21
Your date here 17
三、西电东送的意义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电东送工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2. 西电东送是指将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往东部,图中有火电站分布的是()A. ③④B. ④⑤C. ②③D. ①⑤3. 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 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 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 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省,最大输入省是广东省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4~5题。
4.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 石油、天然气丰富B. 太阳能资源丰富C. 煤炭资源丰富D. 水能资源丰富5. 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 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
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 1 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
下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
读图,完成6~7题。
6. 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A. 西电东送B. 北煤南送C. 能源的跨区域调配D. 西气东输7. 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隶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④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⑤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8. 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以及东部与西部的相互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店后厂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
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 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
定的压力。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 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请写出影响下列模式的主导区位因素。
Page 18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廉价劳动力
台 湾 产 业 广阔的市场 较低的土地价格
大 陆
加速产业化步伐
创造就业机会
众多的发展机会
Page 19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
Page 20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达 地 区 人口稠密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污染严重 资源不足
● ●
● ●
安康
●
三峡
●丹江口
● ● ●葛洲坝
五强溪 ●● ● 柘溪
● ● ●向家坝 溪落渡● 二 滩● ●
隔河岩
●
●
●
Page 9
我国 “西电东送” 南通道工 程 南线 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和黔滇两省的坑口 火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 岩滩、龙滩)
● ●
● ●
天生桥
● 乌江渡 ●
龙 滩
Page 27
对人文环境的 影响 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移向第二 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 提高 劳动力从第二产 业移向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 高(增幅高于产 业移入地区)
产 业 发达 移 国家 出 地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地区,产业结 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如顺利进行, 可使国内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 调整创造条件;欠发达地区,接受发达地区产业 转移,可以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进 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能够 使各国根据自己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 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 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 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
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 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Page 22
Page 23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 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 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 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廉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 “__________ ”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的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 什么? 答案: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依 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答出三点即 可)
我国 “西电东送” 北通道工 程 北线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 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 ● ● ● 万 家 寨● ● ●
●
拉 西李 龙 瓦家 羊 李 龙 峡峡 家 羊● ● ● ● ● ●● ● 峡 公 公 刘 伯 伯 家 峡 峡 峡
●
我国 “西电东送” 中通道工 程 中线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 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
市场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
Page 25
产业转移的原因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 高利润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大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寻找新的出路 促 使 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 际 经 济 形 式 变 化
Page 26
原 生 产 用 地 紧 张 、 昂 贵
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
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力
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在长三角之后, 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
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煤炭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煤炭资源减少 地面发生下沉 产业层次偏低
煤 炭 调 出 区
煤 炭 跨 区 域 调 配
Page 14
煤 炭 调 入 区
大气污染
废渣处理
三、产业转移
Page 15
三、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商品贸易 与区际 要素流动的一种 替代 (2)促进劳动力、 资本 、 技术 、在区域间的流 动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地价 水平、公用事业 费用等 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 低成本地区转移 。
Page 16
沿海企业 向内陆迁移
我国产 业转移 的方式
大陆 台湾产业向 迁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 产业集群 效应
Page 17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生 原材料价格 产 成 工资与地价 本 地 公共事业费用 区 差 异 降低生产成本 开拓产品市场
产 业 转 移
促进欠发达 带来生态 地区发展 环境问题
Page 30
四、自主测试
Page 31
区域经济联系 / / 自主测试
1.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我国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 力,主要是因为( C )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A.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 西南东送使东部工业区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 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Page 32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Page 3
西 电 东 送
Page 4
西电东送三条通道
源地 目的地
黄河上游的水电 北线 晋、陕、内蒙的火电 京津唐地区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 中线 水电
Page 5
长三角地区
南线 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珠三角地区
西电东送的背景分析
Page 6
Page 7
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东部经济的重大举措;
主要能源基地的空间分布; 能源跨地区调配的主要线路; 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 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资本 边 济 效 技术 远 地 益 劳动力 区 下 降 粤东 粤西 粤北
产 业 集 群 效 应
主要有劳动力 _______、_______ 资源 密集型企业
Page 21
.(2009年深圳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
国 家 政 策 调 整
环 境 污 染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 分布 产 业 移 入 地 发展 中国 家或 地区 对经济影响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 业转移,可以加快 本国或地区的经济 结构调整,缩短产 业升级的时间,从 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导致原主导产业向 国外转移,可使国 内的生产要素集中 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 整创造条件 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 因环境污染加 剧,环境质量 下降; 经济对自然资 源大量消耗 因环境污染减 少,环境质量 提高; 经济对自然资 源的消耗减少
知识点导航
D)
(2010年安徽卷)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 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 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 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于东部地区 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 源供应,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改善能源结构,减
少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Page 12
山西输电要优于输煤,但要解决好环 境污染和水源的问题。
Page 13
西电东送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源地
分布 差异 需求 差异
目标地 措施——怎么调
资源 目的 实现 原因 调配 双赢 输出输入 地的双赢 生态和经 济效益的 双赢
问题——调中(或后)可能遇到(或 存在)的问题
Page 2
分析思路和方法
地理背景
空间分布 地理意义
能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Page 29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 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 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在此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 减小。 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 区的环境污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