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4

合集下载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

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

(自由读)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

(师生律动)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10、(齐读)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篇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 果。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 泼水节的内涵和意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泼水节的多个 方面,但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 入。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 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 泼水节的含义。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 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 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 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 篇
授课教师:
2023-12-29

CONTENCT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自我反思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二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文化 。
学生能够感受到泼水节的文化氛围和 民族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
教学内容与过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泼水节习俗和文化意义;(2)运用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泼水节习俗和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泼水节的理解和看法;(2)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内容包括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 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泼水节的看法和经历,并在课堂上分享;3. 设计一个泼水节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方式和时间等,并在课堂上展示。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泼水节现场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泼水节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习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泼水节的热闹氛围;(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节日活动的态度;(3)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描述泼水节习俗的英语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节日。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展示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学生跟读,模仿发音;(3)教师讲解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用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创设泼水节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2)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巩固环节:(1)学生分组合作,用英语编写关于泼水节的短剧;(2)各组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3. 调查其他同学的泼水节经历,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 评价学生对泼水节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2024年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024年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泼水节的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4. 泼水节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5.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泼水节相关活动,如制作泼水节贺卡、编排泼水节舞蹈等。

(2)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6.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1导入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学习四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

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五)17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识记“泼、族”等17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1.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请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欢迎总理1.过渡:得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高兴极了,请你用横线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同桌交流一下)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把体会到的再来读一读。

预设(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撒满了凤凰花花瓣”:花瓣多而美,特别隆重。

②换词比较。

“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好?为什么?“一条条”和“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闹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了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而准备的。

3.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1)补充材料: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

为了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中间。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2)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人们怎么能不欢呼呢?自由读,指名读——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傣族同胞,你此刻什么心情?(激动、兴奋、急切:盼望早点亲眼见到周总理)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3)整读第三自然段。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已经被傣族人民的热情感染了,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重现当时的情景吧,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欢呼吧。

边体会边试着读一读。

生试读,指名生读。

以游戏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读。

指导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抓住欢迎的场面,通过观看图片、换词等方法,感受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热情相迎及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尊贵。

(二)共度节日,互相祝福1.认识总理。

(1)过渡:在欢呼声中,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人群中,(请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他。

(2)品读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图文对照,说一说周总理的打扮。

只见他上身穿着对襟白褂,下身穿着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

这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打扮,真亲切啊!②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好,看谁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来。

(笑容满面)说明:周总理和蔼可亲。

③指导朗读。

周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带着这一体会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泼水祝福。

(1)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不知不觉中,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呢?用直线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预设1: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预设2: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2)拓展想象,丰富场面。

在讲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青年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在想象后,不仅丰富了场面的内容,学生更加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

(3)提炼词语,练习说话。

出示“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四个词。

借助这四个重点词,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先在小组中交流说,再进行展示。

3.整读这部分内容。

总理的祝福温暖着傣族人民的心,他们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敬爱的周总理,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他。

(三)情感升华1.相隔遥远的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乐,那么作为和周总理欢度泼水节的傣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把情感抒发出来吧。

(请看大屏幕)生齐读。

2.创设语境,深情朗读。

(1)多么____________,敬爱的周总理!多么____________,傣族的泼水节!多么____________,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2)全班深情朗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此时的情感。

(幸福、难忘、激动……)(朗读时几个感叹句,一句比一句语调高)3. 齐读课题。

(1)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吗?(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也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天。

)(2)师生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插图,结合外貌描写的词句,感受总理的和蔼可亲、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

通过描写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语句进行想象表达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三、指导书写,巩固练习(一)观察字形,总结规律1.写前观察,发现规律。

先认真观察“忘、穿、令”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的占格。

再交流总结规律:2.范写“忘”,描一个写一个。

3.展示评价。

4.组词运用。

(二)运用规律,独立书写1.运用规律,学生独立书写“穿、令”。

2. 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3.组词运用。

四、整读课文,拓展延伸泼水节已渐渐地落下帷幕,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即将结束,花香怡人,鼓声悦耳,这真是难忘的一节课。

1.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他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2.教师读第一个故事。

学生大致了解内容。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个故事。

根据重点词语的提示,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者家人听。

重点词:经常、着急、笑了笑、疲劳、热乎乎。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总理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精神的伟大。

通过阅读方法的巩固,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精神。

今天,我们和周总理、傣族人民一起欢度难忘的那次泼水节。

我们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他。

板书设计:附:资料拓展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为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幸福,他孜孜不倦地工作。

1966年邢台发生大地震,68岁的周总理乘飞机从北京赶到石家庄。

在地震中心——隆尧县余震不断,非常危险,大家劝周总理休息一夜,明天再去。

周总理说,“那里的群众受了那么大的灾,作为共和国的总理,我不在第一时间去看望他们,怎么能行呢?”当天下午,周总理的飞机落在村子的晒谷场上。

群众非常激动,2000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欢呼声掌声淹没了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

“周总理来了,我们就有救了!”呼声震天动地。

周总理就是这样,他关心人民总是比关心自己多得多。

周总理理发的故事北京饭店理发部,有个李师傅。

李师傅经常给周总理理发。

有一次,由于总理有外事活动,需要去迎接外宾,所以打电话让李师傅来家理发。

李师傅给总理理完发后,就开始刮脸了,可是,刮到下颏时,总理突然咳嗽,一下子碰在刀刃上,脸给划出了一个大口子。

李师傅见此情况,很着急,脸都红了,忙说:“总理……我,真对不起您!”周总理笑了笑,扯住李师傅的胳膊说:“老李啊,这怎么能怪你呢?都怪我咳嗽没跟你打招呼嘛!”说着,总理和李师傅都笑了。

又过了一个月,总理亲自到理发部理发了。

这天,李师傅见总理眼睛里挂着红丝,知道他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实在太疲劳了,赶忙把躺椅放平,让总理躺下,一边理发,一边让总理休息。

李师傅心里想:“就是睡上一小会也好啊!”李师傅轻轻地、慢慢地理呀理呀,突然,总理醒了。

总理看了一下挂钟,催促李师傅说:“快点,该收摊子了!”李师傅以为总理有急事,就问:“怎么,总理还有外事活动吗?“不,不!”总理笑了笑,却用手指着李师傅的肚子说:“你该去吃饭了,你看,时间不是到了吗?”总理的话,说得李师傅心里热乎乎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3《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23鸟的天堂导学案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