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题

合集下载

光学实验题

光学实验题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倒立”“正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
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实验时,小柯同学用右手将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中的“自己”是用(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处向(填“左”或“右”)移动,这时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是。
2.爱米做“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爱米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选用表面些的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
(2)爱米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爱米将纸板F沿PQ剪开,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发现在纸板F半部分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光学40道7道实验题

光学40道7道实验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1、.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2、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山的倒影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一个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应该是平行的 B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 C .只有相互平行的那部分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D .这是漫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不遵循反射定律5、一束光线照射到镜面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5o时,则反射角为( ) A 、35oB 、70oC 、55oD 、110o6、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 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7、如图3所示,入射光线与法线成600角,则A .入射角是300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C .反射角是600D .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8、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了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9、如图5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10、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日环食 B.水中笔“折断” C.在镜子中看到自己 D. 水中的“倒影” 11、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 .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 .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图5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夜晚池塘水中有一个月亮的“影子” B.做手影游戏C.用放大镜观察昆虫D.照镜子梳头1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得折射现象得是A.小孔成像 B.用放大镜看地图C.天鹅在水中形成倒影 D.在潜望镜中观察倒景物14、如图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为50°,关于入射角a、折射角b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a>40°,b=50°B.a>40°,b=40°C.a<40°,b=50°D.a<40°,b=40°1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16、“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茗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

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 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 _______;(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4)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

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安装的好处是: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乘客经前挡风玻璃成的像在司机的___________(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6)蜡烛A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经玻璃板___________而形成的。

要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应____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

2.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找到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__________;(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a所示。

则人眼在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b中的__________(选填“1”“2”“3”或“4”);(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一只小飞虫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A”、“B”或“C”);A.会有小飞虫的像B.会出现小飞虫的影子C.发光体的像完整且暗了一些(4)在模拟人眼成像的过程中,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c所示,光屏上刚好能成清晰的实像,现紧靠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源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或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还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孔成像实验1.学习了光学知识以后,爱动脑筋的锐锐和辰辰同学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在两个空罐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住罐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有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晴天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2.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他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2)图中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3)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方向移动;小明改进方法后用“针孔照相机”再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并发现增大孔到蜡烛的距离,可观察到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在同位置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5)小明和小华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2的装置,(其中乙均为不透明卡纸),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使用的玻璃砖的两个表面aa′、bb′明显不平行,则对其他做法都正确的情况下,所测得的折射率将()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A.h=1cm,d=0.1mm,l=1mB.h=1mm,d=0.1mm,l=10cmC.h=1mm,d=10cm,l=1mD.h=1mm,d=0.1mm,l=1m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光源与屏之间应依次放置()A.单缝、滤光片、双缝B.滤光片、单缝、双缝C.滤光片、双缝、单缝D.双缝、单缝、滤光片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1P和2P,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3P和4P,在插3P和4P时,应使()A.3P只挡住1P的像B.4P只挡住2P的像C.3P同时挡住1P、2P的像5.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图中有四个光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名称正确的是()A.①单缝②滤光片③双缝B.①滤光片②双缝③遮光筒C.②凸透镜③双缝④遮光筒D.①凸透镜②单缝③双缝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B.将绿色滤光片换成红色滤光片,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不变D.减小实验中的双缝间距,目镜中的条纹数会增加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两个狭缝1S、2S间的距离d,相邻亮条纹间距离x将增大B.图乙是单色光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在狭缝宽度相同情况下,上图对应光的波长较短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纵波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二、多选题9.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在同一高度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10.如图所示,在用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所用的玻璃砖ABCD的上表面AB和下表面CD不严格平行(AD略大于B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误差B.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但不会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D.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逆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做好如丙图所示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红色滤光片就可见到红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光学实验练习题

光学实验练习题

光学实验练习题导言: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光学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提供一些光学实验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读者可以进一步巩固光学原理和实验技能。

第一题:光的传播与折射(1)什么是光的传播?简要描述光的传播过程。

(2)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是什么?请给出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题:光的反射与成像(1)什么是光的反射?简要描述光的反射规律。

(2)什么是实物和像?请说明实物和像在光学成像中的关系。

(3)当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如图所示。

求解图中光线的折射角和反射角。

第三题:透镜成像(1)什么是透镜?透镜有哪些性质?(2)什么是薄透镜近似公式?请给出薄透镜近似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3)假设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左侧,通过画光线图的方式,求解形成的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第四题:物体在水中的看起来(1)当物体部分或完全浸入水中时,观察者在不同位置的水面上看到的物体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

(2)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可以求解物体在水中看起来的位置。

假设一个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通过折射定律,求解其在空气中看起来的位置。

第五题:干涉与衍射(1)什么是光的干涉?什么是光的衍射?(2)请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3)以等厚干涉为例,推导出等厚干涉的条件和干涉级数的计算公式。

结论:通过解答以上光学实验练习题,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光学现象和规律,同时巩固实验技能。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学实验,建议读者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操作,亲自参与光学实验,提升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

光学实验题

光学实验题

光学实验题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像,则:⑴凸透镜的焦距f=cm.(2)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3)当蜡烛向右移动的距离大于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这时眼睛在透镜(选填“左”或“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看到烛焰的像.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选填“光滑”或“粗糙”)些;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的大小.(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

3.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丙丁(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实验过程中突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

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丁中的(填序号)。

(1)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选填“A”或“B”)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如图乙是小洛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则L为cm;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光学实验探究题

光学实验探究题

光学实验探究题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 的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规律 条件:孔要小。

像的特点: 。

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与物体形状 。

像的大小:与物体小孔间距离(物距)和小孔光屏间距离(像距)之比有关。

例题1.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 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 。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 成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 ,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 ,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 ,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

二.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例题2.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 。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如图乙的实验现象说明 。

接着小明将乙中的纸板右半部分沿图中虚线向后折,其他操作一样,在纸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甲 O平面镜乙 平面镜Oi(4)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 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5)为探究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应进行的操作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实验题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像,则:(1)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3)当蜡烛向右移动的距离大于________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这时眼睛在透镜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看到烛焰的像.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选填“光滑”或“粗糙”)些;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的大小.(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

3.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实验过程中突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

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 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丁中的_______(填序号)。

4.小洛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如图乙是小洛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则L为_______cm;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

(3)实验中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他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若实验中无论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怎么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让激光笔发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现进入水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________。

(选填: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M的夹角进行实验,该小组测量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A“大于”或B“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

(选填:A“增大”、B“减小”或C“不变”)入射角0°15°30°45°60。

折射角0°11°22.1°35.4°40.9°(3)该小组同学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________(填字母)射出,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同时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A“大于”或B“小于”)入射角。

6.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的。

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1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

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小于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较模糊模糊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2所示: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

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

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

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 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选填“大”或“小”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倒立的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选填“更亮”“更暗”“不变”)。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为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眼睛应在______(A/B)位置进行观察。

(2)为验证像的虚实,小明在____(A/B)处放上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有/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虚/实)像。

(3)经过三次实验,小明记录物与对应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他应增加的实验测量工具是_______。

经过测量,他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略大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8.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A.光能否发生反射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______________.(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红同学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刻度尺、铅笔、竖起玻璃板的支架,如图甲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茶色玻璃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选用刻度尺的目的是.(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想验证.(3)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小红用白纸代替棋子B,正确操作,验证了实验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4)如图乙所示,东西两墙的距离是3米,而测视力时,要求视力表距人5米.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墙上添加,同时人站在距视力表米处测量视力.10.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3)当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小明发现光屏上成的像不清晰,此时他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5 cm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在完成(3)的前提下,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当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________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实像。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

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可以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可以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减小答案和解析1.【答案】(1)10.0;(2)远离;(3)10 ;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点。

(1)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出焦距是多少;注意刻度尺使用读长度时要估读;(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3)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通过透镜在物体异侧才能看到。

【解答】(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0cm-30.0cm=20.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f=20.0cm,所以f=10.0cm;(2)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清晰的像;(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蜡烛在刻度30cm处,凸透镜在刻度50cm处,要想u<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应在刻度40cm和刻度50cm 之间,所以当蜡烛向右移动的距离大于10cm,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因为这时候成虚像,虚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透镜在物体异侧才能看到虚像,所以这时眼睛在透镜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看到烛焰的像.故答案为:(1)10.0;(2)远离;(3)10 ;右2.【答案】(1)垂直;(2)粗糙;入射角和反射角;(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