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与思潮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与思潮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其涵盖了多种流派和文学风格。
新世纪前后,中国的文学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文学思想和风格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方式为主的新文学思潮。
在这些新思潮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如新古典主义、新写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青年派、网络文学等。
本文将就这些文学流派进行解读,以描绘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和思潮。
一、新古典主义在新世纪之初,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新古典主义。
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新诠释,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发扬光大。
新古典主义重视对文化的承继和发展,强调“文化的复兴”。
在这种思潮中,古典文学成为了一种可以使现代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最佳代表。
而在新古典主义的文学创作中,作者竭力寻求一种极致的美感表现和境界体现,其典雅、简约、闲适、清静、安详的气息,给人一种出尘脱俗的感受。
同时,这种流派的作品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新诠释和发掘,对当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反思。
二、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写实主义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
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中,新写实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
新写实主义认为,真实社会生活的呈现才是文学的真正使命,它通过真实地反映生活、呈现真实的现实情境来探讨社会、人性的问题。
在新写实主义的主张下,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更加写实,更加精益求精。
新写实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性,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社会各种不公、不道德的斥责和批评,也对民众的疾苦、生存状态等进行了真实反映和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而在文学领域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文学创作中,后现代主义致力于对文学传统的破除和颠覆,强调对现代社会中诸多问题的反思、探究和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和多元性,它们往往缺乏传统的叙述结构和情节安排,采用一些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破碎的语言风格。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它源于18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及19世纪的文学和文化。
它的特点是以古典文学为基础,但又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
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精致的文学语言,以及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推崇。
它的主要作家包括罗曼·罗兰、维克多·雨果、马克·吐温等。
它的主要作品有《塞尔维亚传》、《古墓奇兵》、《罗
曼史》等。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作品以其精致的文学语言和对古典文学的尊重而闻名,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外国文学课件06新古典主义文学

主题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 情感应该服从于理性、爱情,婚姻应该 接受国家政治调节,赞美理想的君主。
主要人物贵族青年罗德里格、贵族小姐 施曼娜,他们的冲突主要是爱情与家仇。
高乃依的《熙德》剧照
个
人
感
情 服 从
罗 德
于里
国 家
格
利
益
拉辛《安德洛玛克》
五幕诗剧,取材于古希腊《荷马史诗》 特洛伊战争后赫克托尔之妻安德洛玛克 的命运。
剧本谴责失去理性的贵族,为了个人感 情不惜放弃对国家的责任,个人的荣誉。
主要形象:安德洛玛克,希腊联军爱比 尔国王皮罗斯,希腊公主爱弥奥娜,希 腊使臣奥雷斯。
喜 剧 大 师 莫
里
哀
莫里哀生平创作经历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史人
巴洛克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和小说。诗歌 诗句华丽,讲究对偶。西班牙诗人贡戈拉为 代表,又称贡戈拉主义或夸饰主义。小说模 仿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牧歌》代表 作家法国的于菲尔
题材狭窄,表现古代生活和神话题材,美化 古代生活和田园生活,具有唯美主义倾向, 和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奠基人
主要文学作品:史诗《失乐园》《复乐 园》《力士参孙》
《失乐园》
取材于《圣经》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乐 园和魔鬼反叛的故事
赞美魔鬼撒旦对上帝的反抗,体现强烈 的反封建精神和清教徒的革命思想
撒旦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斗志士形象 史诗气势磅礴,场面恢弘
模仿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痕迹明显,缺 乏独创性
德莱顿是古典主义的创导者和实践者。 蒲柏《批评短论》宣传布瓦洛的理论,
提出“优美趣味说” 文学表现清教思想,以弥尔顿、班扬为
浅论新古典主义文学

一
古
新 古 典主 义 文学 产 生 以后 在法 国
,
,
发展 极为 迅 速
,
l 6 典 主 义 文 艺 理论方面 的 代表 是布 瓦 洛 ( 3
17 1
) 1
,
著有 《 诗 在英 国
, ,
新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的 发 展拥 有 强
逐 渐 影 响 到 欧 洲 其他 国家
而
艺》 一书
·
,
被 普希 金称 为 古 典 主 义 的 《可 兰经 》
。
义题 材
,
大 造 资产 阶级革 命 舆 论 的 新 古 典 主 义
。
。
从而 产 生 了 并很 快 成 为
。
古 希 腊 悲 剧 家 欧 里 庇 得 斯 的两 部 悲 剧 《安 德 洛 玛 刻 》 和 《 特
新 古 典 主义 的文 学与 艺术样式
了 主 流 的文 学形 式
。
体 现 了 以 古 希 腊 罗马 文学 为 典 范 的 原 则
为 创 始标 志 的 浪 漫 主 义 时 期之 间 的 英 国文 学 时 代 间
,
。
诗风 精 巧 隽 俏
体
,
内 容 以说教 与 讽刺 为 主
, ,
,
形 式多 用 英雄 双 韵
。
他 出 版 了 散 文 《 论 批评 》
,
.
从 此 奠 定 了 他在 诗 坛 的 地
,
在此期
英 国及 欧 洲 大 陆地 区 涌 现 了 许 多优秀 的新 古 典 主 义 的 文
, ,
。
大 的 政 治 优势
,
并 盛 极一 时
。
亚 历 山 大 蒲 伯 是 新 古 典 主 义诗歌 的代表
第六章__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产生于法国君主 集权制时期倡导摹仿古典,后来波及整个欧 洲的思潮。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 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 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 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 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古典主义戏剧
从题材来看,高乃依慎重地对历史重大意义的 题材的选用,他指出“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之处,在于 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和严肃的行动;喜剧 只需要寻常的、滑稽可笑的事件”,为此悲剧的题材 应体现崇高、庄严,例如《贺拉斯》以古代罗马和阿 尔巴的战争为题材;《西拿》的题材是古罗马皇帝对 待逆臣西拿的故事等等。 高乃依对题材的审美趣味是符合了专制政治时 代的审美需求,“就表现人类最深厚的悲剧激情而言, 所谓重大题材的悲剧也就是事关祖国、民族、家族 荣誉和命运的题材,尤其是代表这些利益的伟大人物 的生命和事业毁灭的悲剧。例如,安东尼与克里奥佩 特拉的悲剧就不是普通人的悲剧所能比拟的。”
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的联系
从美学上说,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典价值 的第一次发现与肯定,那么,新古典主义时 期,则是对于古典的再次利用,并且伴随着 曲解。文艺复兴关注的是被中世纪历史和宗 教迷信所淹没的活生生的人,新古典时期关 注的是被历史和新生活所忽略的秩序。秩序 被当作是古典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个时代的 旗帜是高扬理性。理性的外化便是秩序。这 时候条理、系统、类型、规定等等概念被思 维从头脑中拔出来,进入历史的永恒的行列, 进而弥散为自然的本性。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 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 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 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 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 达维德到 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 到高峰。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作《论古代和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 的摹仿》
1.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沉浸在神话
和虚构之中; 2.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怜悯、恐惧——伟大——爱情) 3.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作品。
其他新古典主义文论 家选讲
一、沙坡兰(1595-1674)
(一)古典主义批评原则的确立
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摹仿达到了最高成就;
理由2:古希腊罗马的作品经历了长久的时间
考验并受到长久的赞赏;
理由3:法国的优秀作品都是摹仿古典作品的
结果。
荷马的作品: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 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 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奇。”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1.批评的目的:赞美优点,批评缺点,最终让 真理 得以阐明 2.批评的方法:教条、理性、分析
创作中的情感:肯定情感的作用,但须
以理性驾驭情感。
内容与形式的处理:形式应符合内容的
理性要求,避免以辞害意。
3.三一律的确定——遵循理性的要求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诗的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
了5 年时间写了一千多行的 诗体论文《诗的艺术》, 这是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 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 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 理论著作。发表后为路易 十四所重,钦定为古典主 义文学的理论法典
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

说说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一提到文学,可能有人会觉得那是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阳春白雪。
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看看它是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把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在一起的。
新古典主义文学,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就像是咱们平时吃的家常菜,既保留了老味道,又加了点新调料,让人吃起来既熟悉又新鲜。
它兴起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那时的人们开始反思“全盘西化”带来的文化冲击,重新审视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于是,新古典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典与现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古典主义文学,说白了,就是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
它不像那些完全照搬古人作品的复古派,也不像那些一味追求新奇、抛弃传统的现代派。
新古典主义文学就像是咱们平时穿衣打扮,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加入了时尚的设计,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有品味。
要说起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废名、汪曾祺、老舍、阿城等人的写意小说,他们的小说就像是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既有着古典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
读他们的小说,就像是在品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
还有周作人、梁实秋、丰子恺等人的抒情散文,他们的文字就像是春天的细雨,轻轻地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他们的散文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有对现代生活的细腻描绘。
读他们的散文,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既温馨又亲切。
再来说说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具有“三美”尺度的新格律诗歌吧。
他们的诗歌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既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自由精神。
读他们的诗歌,就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新古典主义文学不仅在作品上有所创新,在创作理念上也独树一帜。
它强调“汲古润今、自省自强”,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
这种理念就像是咱们平时的学习态度,既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
产生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了一种主张理性至上、尊重传统道德价值、倡导公民义务等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
这一思潮发源于法国,对西欧也有一定影响。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原则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追求雅典、庄重、和谐。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文学中主要是指1660-1784年从德莱顿到
约翰逊这一文学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文学鼎盛时期和约翰逊时期。
主要代表作家:德莱顿、斯威夫特、斯梯尔、哥尔德斯密斯、吉本等。
这一阶段作家的散文、诗歌以及戏剧创作一般以严谨清晰的思想、简约优美形式与和谐完整的结构为主。
17世纪中叶英国散文开始进入形式讲究、体律丰满的境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逐渐促使散文体规范化和形式上典雅完美。
18世纪中叶散文又出现了一次自觉繁荣的高潮,斯梯尔、斯威夫特、爱狄生等撰写的散文一扫文风雕琢、华而不实之习气而使散文面向生活,走向朴素、诚实和自信。
18世纪初,古典主义精神在蒲诗中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并
使英雄双韵形式的运用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
他的诗作思想明晰,结构匀称,语言优雅,音韵和谐,影响英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