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空气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和答案

空气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和答案

课程一:空气调节绪论1.空气调节:①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②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2.内部受控的空气环境:在某一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3.一定空间内的空气环境一般受到两方面的干扰:一是来自空间内部生产过程、设备及人体等所产生的热、湿和其他有害物的干扰;二是来自空间外部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及外部空气中的有害物的干扰。

4.技术手段: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空气新鲜;采用热、湿交换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置换、热质交换和净化过程)5.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①工艺性空调:空气调节应用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

②舒适型空调: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章节概要:内容一:知识点总结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A.饱和空气:干空气+干饱和空气B.过饱和空气:干空气+湿饱和空气C.不饱和空气:干空气+过热蒸汽2.在常温下干空气被视为理想气体,不饱和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一直处于过热状态。

3.标准状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小(水蒸气分压力上升,湿空气密度减小)。

4.相对湿度可以反映空气的干燥程度。

5.相对湿度与含湿量的关系(书7页)。

6.湿空气的焓h=ℎg+dℎq。

7.画图:湿空气的焓湿图、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8.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四个典型过程的实现。

9.道尔顿定律B=p g+p q。

10.在一定大气压力B下,d仅与p q有关,p q越大,d越大。

11.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温差是热交换的推动力,而水蒸气的压力差则是质(湿)交换的推动力。

内容二:课后习题答案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

(第1页)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

(第2页)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

(第5页)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

(第5页)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

(第11页)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

(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和。

(第20页)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

(第20页)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

(第20页)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

(第23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2008年04月07日 09:59:08 作者: wind《目录》1 空气调节 (1)1.1 空气调节的四要素 (1)1.1.1 温度的保持 (1)1.1.2 湿度的保持 (1)1.1.3 室内环境指标 (3)1.1.4 舒适温度.湿度 (4)1.1.5 气流 (4)1.1.6 洁净度 (5)1.2 空气的特性 (6)1.2.1 空气的性质 (6)1.2.2 空气的湿度 (6)2 h-x 线图(空气线图) (8)2.1 空调系统和h-x 线图 (8)2.2 h-x 线图的术语和使用方法 (10)2.3 h-x 线图的计算 (13)2.4 空调供给空气温度 (16)2.5 标准品的BF确认 (16)2.6 计算加湿的方法 (18)3 能力的修正(能力线图的使用方法) (21)《空气调节基础知识》1 空气调节空气调节就是根据房间的使用目的,使房间或者建筑物内的空气(室内空气)达到并保持其最佳状态的过程。

利用空调进行空气调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称为保健空调或舒适空调;主要是为了满足物品的生产、实验、贮藏或者维持机械装置性能的,称为工业空调。

1.1 空气调节的四要素①温度(维持希望的温度值)②湿度(维持希望的湿度值)③气流(维持适当的空气流速)④洁净度(维持室内空气清洁)上述四项叫作空气调节的四要素,四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就称不上是舒适的空气调节。

此外,影响舒适度的要素有:暖热四要素①温度(室温)、②湿度(相同湿度)、③气流、④放射(辐射)温度,以及人体二要素⑤着装的多少⑥活动量。

1.1.1 温度的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通过热(显热)的散发或吸收而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防止温度波动太大,需要通过某手段来控制。

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通气调节:(注)制冷、制热时,空气量的多少和温差的大小成正比为了将室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一定值上,必保证进出的热量≤冷热风的热量。

用来产生并向室内吹出冷热风的装置就是空气调节器。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

(第1页)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

(第2页)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

(第5页)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

(第5页)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

(第11页)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

(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和。

(第20页)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

(第20页)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

(第20页)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

(第20页)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

(第20页)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

(第23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习题以及思考题word精品文档37页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习题以及思考题word精品文档37页

第一节空气调节基础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

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

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4.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

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

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5.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人在某一热环境中要感到热舒适,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人体蓄热率S=0(最主要条件),即M-W-R-C-E=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人体所作机械功,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R—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C—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29课程名称:空气调节英文名称:Air-Condition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0学分:3.0适用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概论,电子与电工学等。

二、课程简介空气调节是建筑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对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空调系统进行设计和运行调节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对空调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有所了解,本课程任务是为了学生拓宽专业方向,增加知识面,适应人才市场就业的需要。

英文简介Air-Conditioning is an important and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that constructs the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environment to living that air regulates. Pass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make the basic theories knowledge that the student can control air to regulate systematically, control to generally public construct with industry the air condition system carries on design and movement to regulate need of basic knowledge, and to the new theories, new technique of air condition technique and new the equipments have understanding, this course mission is for the sake of the student to open widely a professional direction, increasing knowledge noodles, adapting a talented person a market an employment of deman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空气调节课程英文名称:Air conditioning课程编码:9132010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6总学分:3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开课院系:理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是架设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更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方向,能提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为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空气调节》是武汉工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复合型高技术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验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能力和运用手册、规范、图册、样本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空调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有所了解。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达到:第一章了解空气调节的任务、作用及空调系统的组成第二章掌握湿空气的基本性质及焓湿图的应用;第三章掌握空调冷、热负荷及湿负荷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焓湿图计算送风量的方法,了解冷、热负荷的估算方法;第四章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原理和途径,掌握用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热工计算方法;第五章了解空气热湿处理设备及净化处理设备第六章掌握空调系统的分类的规律,掌握各常规空调系统的特点,会对实际所见的空调系统进行分类,并掌握常规空调系统的热工计算;第八章了解各种气流组织的流型及其特点;掌握典型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及风管的水力计算;第九章掌握各种空调水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冷热源、管路系统和水系统的定压及其设备,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水系统的布置和水力计算;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调节系统测试实验实验内容:1.全封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测试2.混合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测试实验要求:通过两种循环测试,计算系统的风量、冷却盘管提供的冷量及风机温升的热量,并在h—d图上分别表示两种循环的处理过程。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空调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措施•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定义及重要性空气调节定义空气调节是指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度和生产工艺要求的过程。

空气调节重要性空气调节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01知识目标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类型及其性能特点,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选型、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负荷计算、系统类型及选择、设备选型与布置、管道设计与施工、系统调试与运行管理等。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方式与标准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表现、素质体现等方面,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热力学基础回顾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边界、环境等定义,理解热力学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原理,了解热量和功的转换关系,及其在空气调节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熵增原理,分析不可逆过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提高空气调节系统效率的途径。

湿空气性质及处理过程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湿空气的组成、状态参数(温度、湿度、焓等)及其相互关系。

湿空气的焓湿图掌握焓湿图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焓湿图分析湿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处理设备及过程熟悉常见的空气处理设备(如冷却器、加湿器、除湿器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在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

(第1页)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

(第2页)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

(第5页)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

(第5页)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

(第11页)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

(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和。

(第20页)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

(第20页)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

(第20页)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

(第20页)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

(第20页)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

(第20页)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

(第23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

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第25页)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

(第25页)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

(第25页)18、室内空气温湿度设计参数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外,还应根据、经济条件和进行综合考虑。

(第25页)室外气温;节能要求。

19、工艺性空调可分为一般降温性空调、空调和空调等。

(第26页)恒温恒湿;净化。

20、净化空调不仅对空气温、湿度提出一定要求,而且对空气中所含尘粒的和有严格要求。

(第26页)大小;数量。

21、计算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或由室内传至室外的热量,都要以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计算依据。

(第26页)22、得热量是指在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

(第34页)23、根据性质的不同,得热量可分为和两类。

(第34页)潜热;显热。

24、瞬时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自室内取走的热量,也即在单位时间内必须向室内空气供给的冷量。

(第34页)25、冷负荷与得热量有时相等,有时则不等。

及决定了得热和负荷的关系。

(第34页)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得热量的类型。

26、在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放散到房间空气中的热量,它们立即构成瞬时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则不能立即成为瞬时冷负荷。

(第34页)27、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和现象。

(第34页)衰减;延迟。

28、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室内带走的热量称为“除热量”。

(第35页)29、在计算空调负荷时,必须考虑围护结构的吸热、和效应,根据不同的得热量,分别计算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

(第35页)蓄热;放热。

30、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和两部分。

(第42页)瞬变传热得热;日射得热量。

31、室内热源包括、及人体散热等。

(第50页)工艺设备散热;照明散热。

32、室内热源散出的热量包括和两部分。

(第50页)显热;潜热。

33、根据各种热湿交换设备的特点不同可将它们分成两大类:和。

(第61页)接触式热湿交换设备;表面式热湿交换设备。

34、包括喷水室、蒸气加湿器、高压喷雾加湿器、湿膜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以及使用液体吸湿剂的装置等;包括光管式和肋管式空气加湿器及空气冷却器等。

(第61页)接触式热湿交换设备;表面式热湿交换设备。

35、在所有的热湿交换设备中,和应用最广。

(第61页)喷水室;表面式换热器。

36、是热交换的推动力,是湿(质)交换的推动力。

(第62页)温差;水蒸气分压力差。

37、质交换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第62页)分子扩散;紊流扩散。

38、在静止的流体或做层流运动的流体中的扩散,是由微观分子运动所引起的,称为分子扩散,它的机理类似于热交换过程中的导热。

在流体中由于紊流脉动引起的物质传递称为紊流扩散,它的机理类似于热交换过程中的对流作用。

(第62页)39、在紊流流体中,除有层流底层中的外,还有主流中因紊流脉动而引起的,此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对流质交换,它的机理与对流换热相类似。

(第62页)分子扩散;紊流扩散。

40、著名的刘伊斯(Lewis)关系式表明与之比是一常数。

(第65页)对流热交换系数;对流质交换系数。

41、根据刘伊斯(Lewis)关系式,可以由求出。

(第66页)对流热交换系数;对流质交换系数。

42、麦凯尔(Merkel)方程表明在热质交换同时进行时,如果符合的条件存在,则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是。

(第66页)刘伊斯关系式;空气的焓差。

43、喷水室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实现多种空气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能力,耗金属量少和容易加工。

但是,它也有对水质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水泵耗能多等缺点。

(第66页)44、在喷水室中通常设置一至三排喷嘴,最多四排喷嘴。

喷水方向根据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同与否分为顺喷、和。

(第66页)逆喷;对喷。

45、喷水室的底池与四种管道相通,它们是、、补水管、泄水管。

(第66、67页)循环水管;溢水管。

46、为了观察和检修的方便,喷水室应有和。

(第67页)防水照明灯;密闭检查门。

47、是喷水室的最重要部件。

是影响喷水室处理空气效果的又一重要部件。

(第67页)喷嘴;挡水板。

48、喷水室有卧式和立式,单级和双级,低速和高速之分。

此外,在工程上还使用带旁通和带填料层的喷水室。

(第67页)49、带旁通的喷水室是在喷水室的或增加一个旁通风道,它可使一部分空气不经过喷水处理而与经过喷水处理的空气混合,得到要求处理的空气终参数。

(第68页)上面;侧面。

50、喷水室的热工计算方法主要分两类,一类基于,另一类基于。

(第68页)热质交换系数;热交换效率。

51、影响喷水室热交换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对一定的空气处理过程而言,可将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喷水系数的影响、喷水室结构特性的影响、。

(第70、71页)空气质量流速的影响;空气与水初参数的影响。

52、喷水室的结构特性主要是指、喷嘴密度、、喷嘴形式、喷嘴孔径和喷水方向等,它们对喷水室的热交换效果均有影响。

(第71页)喷嘴排数;排管间距。

53、表面式换热器包括和两类。

前者用热水或蒸气做热媒,后者以冷水或制冷剂作冷媒。

(第77页)空气加热器;表面式冷却器。

54、表面式冷却器可分为和两类。

(第77页)水冷式;直接蒸发式。

55、由于表面式冷却器工作时,表面上常有凝结水产生,所以在它们下部应装和。

(第79页)接水盘;排水管。

56、按空气流动方向来说,表面式换热器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或者既有并联又有串联。

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应按通过空气量的多少和需要的换热量大小来决定。

一般是通过空气量多时采用,需要空气温升(或温降)大时采用。

(第79页)并联;串联。

57、表冷器的热工计算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的,多用于选择定型的表冷器以满足已知空气初、终参数的空气处理要求;另一种是的,多用于检查一定型号的表冷器能将具有一定初参数的空气处理到什么样的终参数。

(第85页)设计性;校核性。

58、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分两种类型: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

设计性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被加热的空气量及加热前后的空气温度,按一定热媒参数选择空气加热器;校核性计算的目的是依据已有的加热器型号,检查它能否满足预定的空气加热要求。

(第93页)59、空气加热器的计算原则是让加热器的供热量等于加热空气需要的热量。

计算方法有和两种。

(第93页)平均温差法;热交换效率法。

60、在空调系统中,除利用喷水室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利用表面式换热器(空气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外,还采用电加热器加热空气。

电加热器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第98页)裸线式;管式。

61、空气的加湿方法有多种:喷水加湿,喷蒸气加湿、电加湿、超声波加湿、红外线加湿等。

(第98页)62、在空调系统中除可用喷水室和表冷器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外,还可用固体吸附剂除湿。

在空调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吸附剂是硅胶。

硅胶的吸湿能力取决于被干燥空气的温度和含湿量。

(第103页)63、在空调工程中,目前最常用的空气除湿方法是用表冷器(或喷水室)降温除湿。

(第111页)64、液体吸湿剂除湿方法能把空气的和分别处理和调节,从而使用较高温度的冷源就能把空气处理到合适的送风状态,不但提高了制冷机效率,也能避免常规空调系统和设备中大量凝水和由此产生的霉菌等,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第111、112页)除湿;降温。

65、空气调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为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和。

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

(第114、115页)全分散系统(局部机组);空气—水系统。

66、一般规定,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占送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10%。

(第115页)67、确定新风量的依据有三个因素:卫生要求、、。

(第115、116页)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

68、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属典型的全空气系统。

(第118页)69、在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局部空调机组中,最常用的是混合式系统,即处理的空气来源一部分是新鲜空气,一部分是室内的回风。

(第118页)70、根据新风、回风混合过程的不同,工程上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前混合,称;另一种是回风与新风在喷水室前混合并经喷雾处理后,再次与回风混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