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生物知识点总结

消费者的功能
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方式获取能 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
分解者的功能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 化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实现 物质的循环利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概念
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 ,能够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相 对稳定,称为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于地球约40亿年前,由 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
过程形成。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生物形态和 结构的比较、胚胎发育的相似性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等。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包括从单细胞到 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
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 然法则使得适应环境的变异得以保留。
生物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 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和染色体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环境因 素引起的变异,如环境条 件的变化、营养状况的改 变等。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包括可 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其中可遗传变异是生物 进化的基础。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吸烟可能导致肺癌、心血管疾 病等。
人体的排泄与健康
排泄系统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 ,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 体外。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通过排泄维持水和无机盐平衡 。
尿毒症与健康
尿毒症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严重威胁生命。
03

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八下)

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八下)

生物复习提纲(八下)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a.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常见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酒酿、馒头、面包、啤酒,水果有酒味——酵母菌,酸奶、乳酸菌;果酒变酸——醋酸菌c.实验:酿制酒酿①利用的微生物:酵母菌②步骤:清洗容器——蒸熟糯米——凉开水冲洗糯米——将酒曲均匀与糯米混合——装入容器盖上盖子——置于25℃-30℃的环境中③条件:置于25℃-30℃的环境中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d.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

e.食品保存的方法(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①传统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烟熏、酒泡、糖渍。

②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③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既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2.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a.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①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②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巨型小鼠;抗虫烟草;抗虫棉花)b.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①克隆技术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②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属于无性生殖。

③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养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④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A羊提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B羊提供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

c.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净化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开发生物能源;商业化生产人干扰素、乙肝疫苗等昂贵药品。

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说说克隆人,生化武器,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等4.生物的分类①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那么初二的学生应该怎样应付生物考试呢?教师应该列好提纲给孩子们复习。

下面是由WTT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一第24章现代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转基因抗虫烟草培养: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培育出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无性生殖)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1)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2)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3)原因: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多利羊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3、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1)转基因食品;2)克隆人(理论可行,但是实际有争议);3)生物武器。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二第25章疾病和免疫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乙肝、艾滋病、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蛔虫病、肺结核、灰指甲。

2、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3、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4、传染病的分类:①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②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③血液传染病:乙肝、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④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5、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一、生物的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儿子长得像父母)。

1、性状: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兔子的毛色和猫的毛色就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种生物个体;人的眼皮和人的耳垂也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一性状)。

3、基因: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因子,由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携带。

4、染色体:在某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DNA:多个基因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成对的染色体。

染色体 A a 5、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 蛋白质的(如图:基因A、a),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

6、基因的传递: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子代。

7、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成对的基因用同一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第一步:确定亲代基因父 Aa Aa 母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成对基因分别为显性第二步:生殖细胞基因 A a A a 和隐性基因时,则表现为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三步:确定子代基因 AA Aa Aa aa 8、分析子女与父母性状遗传关系:假如控制父母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Aa,分析子女基因第一步:亲代父 XY XX 母 9、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第二步:生殖细胞 X Y X X 男性:XY 性染色体:(1对) 性染色体男女差别大女性:XX 染色体第三步:子代 XX XX XY XY (23对) 常染色体:(22对)男女相同性染色体10、遗传病:由一些致病基因所引与性别有关:色盲病、血友病遗传病起的,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与性别无关: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疾病。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八年级生物学下册复习提纲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性状的定义(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都称性状)。

2、生物的遗传定义(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叫生物的遗传,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3、相对性状的定义(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4、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基因是包括(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他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中),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在每种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往往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基因)。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6、基因的传递过程(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亲本)。

7、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8、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的多。

9、男性XY可以产生两种精子X 和Y,女性XX只产生一种卵细胞X 10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女孩的X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一对夫妇生男孩和女孩的概率各占(50%)。

11、常见的遗传病有(色盲、白化病、血友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12、遗传病的预防措施(1、禁止近亲结婚2、婚前检查3、遗传咨询),这样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13、变异的定义(生物界中,每一物种的生物体在许多性状上都会有一些差别,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14、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是(转基因小鼠)。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的类型有:出芽生殖、营养生殖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殖和组织培养。

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压条、分根,特点:①加快植株的繁殖速度②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甘薯、葡萄、菊、月季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果树常用嫁接的方法。

2.嫁接的关键:①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紧密贴合②接穗植物体的芽或枝确保成活。

注意:子代的性状表现与接穗一致。

3.组织培养的优点:①快速繁殖大批植株;②防止植物病毒侵害。

4.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①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②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5.完全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6.不完全变态过程:卵→幼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7.蝗虫对农作物危害很大,最有危害性的时期是成虫期,消灭它的最佳时期是三龄幼虫前。

而菜粉蝶对农作物危害性最大的时期是在幼虫期。

8.两栖动物常见种类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青蛙其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离不开水,幼体用腮呼吸,生殖过程有抱对现象,体外受精。

其发育过程经: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

9.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经历求偶、交配、产卵、育雏等过程,体内受精。

其中求偶、交配、产卵这三个阶段是所有鸟类都有必须经过的。

10.鸟卵的结构: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发育的场所。

②卵黄,营养作用,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保护作用。

卵带,保护作用。

卵壳,保护作用。

气室,贮存空气提供氧气。

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遗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1.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 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把血液从心脏输送身体各部、流速快。

静 脉:管辟薄,管腔大,弹性小,把血液由身体各部运回心脏,流速慢。

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流速最慢。

血细胞成单行通过。

3.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

(1)连接 左心房——肺静脉、连接左心室—— 主动脉,连接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连接 右心室——肺动脉。

(2)与 心室 相连的是 动脉,与 心房 相连的是 静脉;(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瓣膜 防止血液倒流。

4. 血液: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

血浆的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组成:红细胞:圆饼状,数量多,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球状,数量少,有细胞核,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不规则状,数量较少,无细胞核,止血和凝血作用。

5. 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接在一起组成人体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血液由 左心室 进 入 主动脉,再流经动脉,组 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网静脉, 汇集 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 右心室 流入 肺动脉,流经肺部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由 肺静脉 流回左心房。

[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动脉血]6. 肾脏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①⎪⎩⎪⎨⎧⎩⎨⎧肾小管肾小襄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原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的形成③正常情况下,原尿中含有 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尿液中含有 水、无机盐和尿素。

若尿液中含有血细胞、蛋白质,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7. 神经系统的组成①神经元 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的,是构成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 和 周围神经 系统。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是指生物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后代。

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亲本。

2、基因与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
基因的概念: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这句话最重要)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控制的那种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例如双眼皮基因(R)是显性,单眼皮基因(r)是隐性
:
①RR(双)rr(单)Rr(双)
②Rr(双)rr(单)1Rr(双): 1rr(单)
③Rr(双)Rr(双)1RR(双): 2Rr(双): 1rr(单)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
数量:1对
男性:XY产生两种精子X 和Y(父亲决定孩子的性别)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产生一种卵细胞X
(注:父母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机会均等1:1!)
4、常见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色盲、血友病等)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镰刀型贫血、白化病等)
遗传病的预防: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
|
注: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几率要比随机婚配的后代大的多!
5、生物的变异概念: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变异类型不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不传给后代
生物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例如:太空椒)又有不利变异(例如:玉米白化苗)
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可以表现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生物,使其发生可遗传变异。

(转基因彩棉、转基因番茄、转基因烟草等)第23章生物的进化
1、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氨、氢和水蒸气(注: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证据:化石—------直接证据
3、生物进化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生物进化树: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4、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例如:杂交水稻、金鱼、警犬、玫瑰等)
自然选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5、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阶段:森林古猿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意义。

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原体:部分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
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里面一段遗传物质(核酸)。

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寄生生活,分成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源: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该病的人或动物
#
传播途径:接触、饮水、食物、空气、生物
2、免疫第一道免疫防线:组成: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黏膜
第二道免疫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等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第一、第二道防线)
(2)免疫的类型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
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抗原:病毒、细菌等异物,能引起人产生抗体。

]
抗体:由抗原刺激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

能留存在人体内一段时间,有的很短,有的终生留存。

免疫的意义:1、抵抗病原体的侵害;2、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细胞;3、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3、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计划免疫。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4、艾滋病:AIDS,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控制艾滋病以预防为主,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第25章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的方法:改变认识、转移注意、控制意志、合理宣泄等
3、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做到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的锻炼身体,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不吸烟、不喝酒。

4、食品腐败变质,与食物所含的水分、浸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抢救伤者的最佳方法是拨打120急救电话
学会紧急止血法:指压止血—静脉出血;止血带止血—动脉出血;
恢复呼吸急救—人工呼吸;恢复心跳急救—胸外心脏按压

6、安全用药药品分类:处方药、非处方药(OTC)
7、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
8、酗酒有害健康。

酒中含有大量酒精(乙醇)。

成年人少量饮酒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青少年饮酒会损害脑细胞。

9、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害家庭、危害社会。

拒绝毒品: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上当受骗、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
1、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加剧
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度增长,会出现粮食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拥有量原因是人口众多。

我国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解放后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后增长减缓
2、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波污染。

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保护环境: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作为中学生环保做到: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节约水电全球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入侵物种打乱食物链、伐林垦荒导致栖息地丧失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鸟类、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6、自然资源的分类:取之不尽的,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更新的,如生物、水和土壤;不可更新的,如各种矿物。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做到: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防止污染损害生物资源(探寻清洁能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5、建设美好家园主要做到: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农业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壤资源,又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较高是区别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