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348
《旧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
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
德秀少孤贫,事母以孝闻。
开元中,从乡赋,岁游京师。
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
登第后,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画像写佛经。
久之,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德秀早失恃怙,缞①麻相继,不及亲在而娶。
既孤之后,遂不娶婚。
族人以绝嗣规之,德秀曰:“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
”以兄子婚娶,家贫无以为礼,求为鲁山令。
先是,堕车伤足,不任趋拜,汝郡守以客礼待之。
部人为盗,吏捕之,系狱。
会县界有猛兽为暴,盗自陈曰:“愿格杀猛兽以自赎。
”德秀许之。
胥吏曰:“盗诡计苟免,擅放官囚,无乃累乎?”德秀曰:“吾不欲负约。
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
”即破械出之。
翌日,格猛兽而还。
诚信化人,大率此类。
秩满,南游陆浑,见佳山水,杳然有长往之志,乃结庐山阿。
岁属饥歉,庖厨不爨,而弹琴读书,恬然自得。
好事者载酒肴过之,不择贤不肖,与之对酌,陶陶然遗身物外。
琴觞之余,间以文咏。
率情而书,语无雕刻。
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
天宝十三年卒,时年五十九,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
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注:①缞:旧时的丧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使上闻闻:报告B.族人以绝嗣规之规:约束C.累则吾坐坐:获罪D.好事者载酒肴过之过:拜访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元德秀“高行”的一组是()①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①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①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州南和尉①不及亲在而娶。
既孤之后,遂不娶婚①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①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德秀孤苦无依,依照法令领俸禄做官,出任邢州南和尉。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1.【答案】B【解析】“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错,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可看出原文是“可能会”。
故选:B。
2.【答案】C【解析】“为了正面证明‘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错。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诗人的语言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先看“无理而妙”。
材料二第一段“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A.“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
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物的角度表现“无理而妙”。
B.不忿:恼恨、嫌恶。
思妇久盼归人,出门眺望,未见亲人,把失望迁怒于啼叫的喜鹊,表现其盼归之苦,无理而妙。
C.花不能“弄”影,此处用拟人手法,暗示有风。
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无理而妙。
D.是现实主义表达,没有突破思维逻辑的语言表达,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故选:D。
4.【答案】①材料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强调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理性精神。
②材料二从逻辑运用的角度强调语言艺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无理而妙”是建立在深邃的逻辑基础上的智慧和能力。
5.【答案】大前提: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小前提:我是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
结论:我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word版】.doc

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苏武传》(含解析)

单篇梳理-苏武传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武,字子卿。
少以.①()父任,兄弟并.②()为郎。
稍.③()()。
匈奴迁.④()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⑤()通使相窥观..⑥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⑦()。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⑧()。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⑨()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⑪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⑩()币.⑫()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2段)方.①()欲发.②()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③()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④()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⑤() (),私候.⑦()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与副张胜相知..⑥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⑧()蒙.⑨()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⑩()与常。
(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①(),其一()。
单人夜亡.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③于使卫律治.④()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⑤(),以状.⑥()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⑦()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⑧()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②()..①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③()召医。
凿地为坎.④(),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⑤(),半日复息.⑥()。
惠等哭,舆.⑦()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第5段)武益.①()愈,单于使使()晓.③()武,会论...②④()虞常,欲因.⑤()此时降武。
高中语文-文言文《张元》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张元》阅读答案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
祖成,假平阳郡守。
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
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
元固不肯从。
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
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元所得者,送还其主。
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是以收而养之。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
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
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
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
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
令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
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
乃遍告家人。
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
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
乡里咸叹异之。
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
(《北史列传七十》)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莫不重其性命B.今为人所弃而死C.昼夜读佛经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②以金鎞疗其祖目B.①乃以杖击其头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C.①祖异而舍之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②其祖丧明三年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谓其贪戏B.(张元)将欲更弃之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D.(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
高一上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

高一上语文古诗文复习卷答案卷(12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祭石曼卿文》 (7*2=14′)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19)?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祭,一作“吊”。
此文为欧阳修(人名)所著。
以清酌庶羞之奠薄酒小菜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史书风凄露下,走磷飞萤四散的尸体的磷光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只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面对二、(《汉书·王莽传》)(10*2=20′)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
唯莽父曼蚤死,不侯。
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
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
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099

学习资料汇编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
莽休沐出,振车骑,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
诸生纵观,长老叹息。
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
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焉。
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
”即日以婢奉子元。
其匿情求名如此。
是时,太后姊子淳于长以材能为九卿,先进在莽右。
莽阴求其罪过,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
根因乞骸骨,荐莽自代,上遂擢为大司马。
莽既拔出同列,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椽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
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候,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
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元始元年,赐莽号曰安汉公。
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
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未建,请考论《五经》,定取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
”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
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
”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
”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
”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晚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
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
(节选自《汉书·王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阳朔中/世父大将军风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风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B.阳朔中/世父大将军风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C.阳朔中/世父大将军风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风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D.阳朔中/世父大将军风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风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名字间往往有相近或相反关系。
如,莽,大也;与巨意同。
B.休沐,指古代官员洗浴休息的日子,汉代五日一休沐,到了唐代改为十日一休沐,即旬休。
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官员自请退职。
《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即此意。
D.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与《琵琶行》中“司马”同级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莽事亲至孝,行事周到。
竭心尽力侍奉母亲、寡嫂和伯父,侍奉伯父时甚至衣不解带;养育早逝兄长之子,如同己出,礼数周全。
B.王莽沽名钓誉,矫情伪饰。
王莽曾暗地买下一婢女,后被兄弟得知,辩解说因后将军没有子嗣,这个婢女善于生育,特地买来赠与。
C.王莽克己节俭,选贤作伪。
王莽仕途超出同列,做出姿态选聘贤良,还拿出邑钱供养贤士;而自己的妻子俭约到衣不及地,让人惊讶。
D.王莽玩弄手段,立女为后。
王莽想让女儿为皇后,欲擒故纵,多次唆使管辖的部下不停上书,太后不得已听从了采选王莽女儿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莽阴求其罪过,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
(2)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
1, 【答案】1.B2.D3.D4.(1)王莽暗地里搜求他的罪过,通过大司马曲阳侯王根上报陈说,淳于长伏法被杀,王莽因此获得忠诚正直的名声。
(2)王莽获得尊贵显耀的地位之后,想要把女儿许配给皇帝做皇后,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世父大将军风病莽侍疾”的意思是: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侍奉他,句中“莽”是人名,作主语,故应在“莽”之前停顿,排除A项、C项。
“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的意思是:连续几个月未曾脱衣睡觉。
王凤临死时。
句中“凤”是人名,作主语,故应在“凤”之前停顿,排除D项。
本题选B项。
原句的标点是: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疏通语意:阳朔年间,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侍奉他,亲尝汤药,蓬头垢面,连续几个月未曾脱衣睡觉。
王凤临死时,托请太后和皇帝,拜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D项,大司马与司马是不同级别。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多次唆使管辖的部下不停上书”错,原文“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王莽派遣长史等官员分批晓喻劝止公卿及太学生,然而上书的人更多了。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阴””:“暗地里”;“因”:“通过”;“白”:“禀报,上报”;“伏诛”:“伏法被杀”;“以”:“因此”。
第二句关键点:“既”:“以后”;“尊重”:“获得尊贵”;“配”:“许配”;“固”:“巩固”“其”:“”自己的。
参考译文: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弟弟的儿子。
他侍奉母亲和寡嫂,抚养哥哥的孤儿,行事谨慎周到。
阳朔年间,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侍奉他,亲尝汤药,蓬头垢面,连续几个月未曾脱衣睡觉。
王凤临死时,托请太后和皇帝,拜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王莽的哥哥王永为一般属吏,早死,有个儿子叫王光,王莽让他在博士门下学习,王莽休假出行,整饬车马,慰劳他的老师,恩惠遍及他的同学。
太学生全都来看,长老也为之感慨不已。
王光的年龄比王莽的儿子王宇小,王莽让他们同一日娶妻,宾客满堂。
一会儿,有个人来说太夫人苦于病痛,应服饮某种药,王莽数次起身去看太夫人,直到宾客散去。
王莽曾经私下买了一个婢女,兄弟中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王莽便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子嗣,我听说这个婢女善于生育,特地为他买来的。
”当天就把这个婢女进献给了朱子元。
他就是像这样隐瞒实情求取名声的。
这时候,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凭才能做到九卿之职,率先进身职位在王莽之上。
王莽暗地里搜求他的罪过,通过大司马曲阳侯王根上报陈说,淳于长伏法被杀,王莽因此获得忠诚正直的名声。
曲阳侯王根因此请求告老还乡,推荐王莽代替自己,皇上于是提拔王莽担任大司马。
王莽已经超出同列,于是更加约束自己,毫不倦怠,聘选贤良作为属官,赏赐和邑钱都拿来供养贤士,自己更加节俭。
母亲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前去探望,王莽的妻子来迎接,衣裳长不及地,蔽膝(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是布做的(一般用锦或皮革表身份尊贵)。
看见的人以为是佣人,一问才知是他的夫人,都很吃惊。
元始元年,赐王莽爵号为安汉公。
王莽获得尊贵显耀的地位之后,想要把女儿许配给皇帝做皇后,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于是上奏道:“皇帝即位三年,皇后的宫殿未建,请考查研究《五经》,决定娶聘的礼节,给皇帝选配十二名嫔妃,以便增加子嗣。
”为皇帝选后的事情交给专门官署去办理,献上一批女子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有选中的。
王莽担心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竞争,就进言说:“我自身没有德操,女儿的资质也很平庸,不可与别的女子一起挑选。
”太后认为王莽真诚,于是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朕娘家的人,不得选取。
”百姓、太学生、郎吏以上的官员到宫门上书的每天有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到朝廷中,有的伏在官署门下,都说:“贤明的诏令圣上的恩德是那么的崇高,安汉公(王莽)的伟大功绩是如此的辉煌,现在正当立皇后的时候,为什么惟独不选安汉公的女儿呢?天下人如何归附效命呢!希望以安汉公的女儿为国母。
”王莽派遣长史等官员分批晓喻劝止公卿及太学生,然而上书的人更多了。
太后不得已,听任公卿采选王莽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