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服饰与礼制

合集下载

隋唐服饰礼仪

隋唐服饰礼仪

隋唐服饰礼仪隋唐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隋唐服饰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隋唐服饰礼仪汉族的服饰风俗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融合、南北交流和时代变迁,到了隋唐时期,在服装方面,形成了着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的一般形式。

腰带的形式,也由带钩改为带扣;女服的基本构成是上衫下裙,女饰则可用浓妆艳抹概之,反映了多姿丰腴的审美观。

《隋书·礼仪志》载曰:“袴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纂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近代服”三字,它道出了服饰的时代性的特点,“近代服”取代古代服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考察隋唐时期的服饰风俗,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是等级森严。

隋唐服制基本是华夏衣冠、魏晋旧制的损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如唐代服饰主要通过服色衣、革带和所佩的鱼符来区别尊卑,礼制规定:服色,皇帝的服色为赭黄,饰龙文,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紫色、四品深绯色、五品浅绯色、六品深绿色、七品浅绿色、八品深青色、九品浅青色;革带,三品金玉带,四品、五品皆金带,六品、七品皆银带,八品、九品皆玉石带,流外官或1/ 4庶人铜铁带;鱼符,三品以上佩金鱼,四品佩银鱼,五品佩铜鱼;参见《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

如此等等。

至于一般平民,隋时规定庶人服白,屠商服皂;唐武德四年(620xx年)规定庶民服黄。

森严的服饰等级使“白衣”、“青袍”、“紫袍”等分别成了平民百姓、低级官员和贵族官僚等的代名词。

第二是汉胡融汇。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故事》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其实,服装的华胡融汇,隋唐才达高峰。

在服装款式上,汉族原有的交领、右衽的宽衣式样,此时已被折领或园领、窄身、小袖的筒身胡服所取代;女着男装成为唐代妇女之时尚,而这种时尚正来自胡人的马上生活方式;流行于中唐以后的“时世装”、“回鹘装”,正是从吐蕃、回鹘等“胡”地传入的。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社会礼仪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社会礼仪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社会礼仪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其风俗习惯与社会礼仪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唐朝时期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社会礼仪,并分析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服饰与装束唐朝时期,人们对于服饰装束非常注重。

无论男女老幼,都给予了衣着的重要性。

男子通常穿着长袍、宽袖,而女子则着装更为华丽,常常穿着有丰富刺绣的长裙和长袍。

此外,帽子、盖头、腰带等配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饮食习惯唐朝时期,饮食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宫廷中,帝王们享受着各种奢华美食,如烧鹅、烤鸭、豪华宴席等。

而在平民百姓中,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搭配各种蔬菜、豆制品和肉类食品。

此外,茶的饮用也非常流行,茶文化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三、婚俗与婚姻制度唐朝的婚俗与婚姻制度有其独特之处。

一般而言,婚姻的形式由父母和长辈主导,男女双方在未能相互了解的情况下,由家族之间进行牵线搭桥。

在结婚仪式上,人们重视传统礼节,如拜堂、交杯酒、送亲等。

此外,唐朝社会中的一夫多妻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婚姻制度。

四、节日与庆典唐朝时期,节日与庆典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外,唐朝还新增了许多庆典活动,如元旦、元宵节等。

人们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表演、音乐会等来庆贺节日或纪念重要事件。

五、社交礼仪与宴请在唐朝社会中,社交礼仪与宴请活动非常繁荣。

富贵人家举办各种宴会,帝王亲自主持的宴席则更加盛大。

参加宴会的人都需遵循着一定的礼仪,如行亲拜礼、用特定的器具用餐等。

宴会上的音乐、舞蹈和诗歌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娱乐内容。

六、礼节与仪式唐朝时期,礼节和仪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宴请、拜访、官员上朝等场合,都需要遵循着特定的礼仪。

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动规范,这种礼节和仪式的规范化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尊严。

综上所述,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社会礼仪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唐朝的服饰与礼制

唐朝的服饰与礼制

跪拜之礼
跪拜礼:古代见面时的礼仪。古人席地而坐,臀部 紧靠脚后跟。伸腰并使臀部离开脚后跟,用两膝着 地则为跪。跪着行礼则为跪拜,根据《周礼》的记 载,古人的跪拜礼大致可分九种:稽首、顿首、空 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拜时,头俯伏至地,抱拳相握,左手按住右手。拜的 时候,头先俯伏至手,然后拱手下至于地,头也随着俯伏 于地。拱手至地时,手仍不松开。手的位置在膝盖前,头 的位置又在手前。稽首是臣对君的拜礼。稽首、拜手共成 一拜之礼,以表示极大的敬意。
帝王冕服
唐 代 锦 鞋
经过慢慢的融合,唐朝的服饰已经融合 了其它民族的风格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 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 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 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 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 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 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 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 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 唐祭祀与重大政事时的朝服,左四为外国使臣 唐祭祀与重大政事时的朝服,左四为外国使臣 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 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 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
妆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 佩饰等。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丰 富。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 唐代手饰 唐代手饰 (6张) 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初唐时发 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发上饰品有簪、钗、 步摇、胜、铀、花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 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唐中后期妇女中还 返回 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服饰与时尚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本文将对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进行探索和介绍。

一、服饰品类在唐朝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服饰品类被广泛使用,包括衣服、帽子、饰物等。

这些服饰品类可以分为宫廷服饰和民间服饰两大类。

1. 宫廷服饰:唐朝的宫廷服饰非常华丽,各色丝绸、织锦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

男性的官服主要包括袍、衫、袍裙等,女性的官服则主要包括裙、袄、褙子等。

宫廷服饰注重色彩的炫丽和造型的华贵,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2. 民间服饰:唐朝的民间服饰则更加朴素实用,以棉布、麻布等常见材料为主。

男性的民间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褡裢等,女性的民间服饰则主要包括袄、裙等。

民间服饰注重舒适与实用,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二、时尚元素在唐朝的时尚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元素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审美趣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时尚元素:1. 花纹与图案:唐朝的服饰在花纹与图案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云、鸟、花、龙等常见元素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寄托。

2. 装饰品与配饰:唐朝的服饰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装饰品与配饰包括各种帽子、饰物、珠串等。

这些装饰品与配饰不仅能够提升服饰的美感,还能够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

3. 颜色与质感:唐朝时尚文化中,颜色的选择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明亮活泼的色彩,也有厚重典雅的色彩。

同时,唐朝的服饰还注重质感的表达,丝绸、绢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使服饰更加具有触感和质感上的享受。

三、时尚影响力唐朝的时尚文化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也对周边国家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的时尚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影响较为显著。

唐朝的服饰样式和元素被这些国家吸纳并发展成为各自特色的服饰文化。

2. 对后世的影响:唐朝时尚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唐宋元明清,作为中国历史上五大朝代,各自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当时人们生活的规范,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服饰、饮食、礼仪和娱乐四个方面,介绍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

一、唐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唐朝的服饰注重色彩鲜艳且丰富多样。

男性通常穿著褂子、直裾等,女性则着战袍、褙子等。

此外,唐朝人还注重发饰,男性常用头巾束发,女性则注重头发的造型和发饰的搭配。

2. 饮食方面:唐朝时期,饮食文化十分繁荣。

人们偏爱吃肉类,尤其是牛羊肉。

此外,面食如饼、馒头、面条等也很受欢迎。

在饮品方面,人们常喝酒,尤以白酒和果酒最为常见。

3. 礼仪方面:唐朝的礼仪非常讲究。

在宴会上,主人要为客人准备丰盛的酒菜,并合理安排座次。

人们还讲究举止得体,不可随便进出他人的房间,要先行敲门示意。

4. 娱乐方面:唐朝人民热衷于各种文娱活动。

茶艺、音乐和舞蹈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此外,唐朝还盛行打马球、射箭等体育运动。

二、宋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宋朝的服饰讲究朴素和克制,尤其是对于贵族来说。

男性常穿襟子直领的宽袍,女性则以青衫、对襟的衣袍为主。

2. 饮食方面:宋朝人们注重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平衡。

米饭成为主食,而菜肴以蔬菜和海鲜为主。

人们常喝粥,认为它对于保健非常有益。

3. 礼仪方面:宋朝的仪式和礼节尤其重要。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红色的嫁衣,夫妻要交杯酒并互相敬酒。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礼仪相对保守和规范。

4. 娱乐方面:宋朝的文化娱乐活动特别丰富多样。

人们热衷于观赏戏曲、看书、写字等,诗词也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

三、元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元朝服饰的特点是注重华丽和奢靡。

男性通常穿袍服,女性则穿着长袖长裙。

此外,元朝人还注重饰品的搭配,如佩戴珠宝、戴花饰等。

2. 饮食方面:元朝的饮食偏重于草原牧民的特点,主要是以肉食为主。

蒙古人喜欢吃羊肉、牛肉,同时还喜欢奶制品和酸乳。

3. 礼仪方面:元朝的礼仪以蒙古族的风格为主。

唐代服饰及制度

唐代服饰及制度

唐代服饰及制度服装的意义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

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

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

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

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编辑本段唐代的冠服制度1、概述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到了唐代,冠服制度发展到十分丰富完善,对后世与国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

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

唐朝婚服的特点

唐朝婚服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礼仪制度,其中婚礼是最为重要的,婚礼中有许多的礼仪,在古时候人们结婚时,会穿上礼服去迎娶新娘,如果是男子迎娶新娘的话就穿着青色的礼服,女子则穿着红色的礼服。

因为中国古代男子一般都是穿青衣,女子一般都是穿红裙,所以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礼制。

到了唐朝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了起来,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的开放了起来,于是结婚时男女穿礼服就变得流行起来。

中国古代结婚时的服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礼服、吉服、常服。

一、三礼中的红色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唐朝的婚嫁礼服是由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所决定,而这一特征也体现在唐朝婚嫁礼服的特征上。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之一,中国人也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团结和和平的象征。

红色是在我国古代“三礼”中使用最广泛的颜色,早在周代时,就有“天子大婚,用赤玉,以朱饰其面,以为正色也”之说。

到了汉朝时,帝王迎娶皇后、公主及公主出嫁时要穿红衣,《周礼》记载:“天子娶王后、公主嫁者,皆衣紫。

”在我国古代,红色代表着喜庆与吉祥。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以朱衣为正色”的说法。

在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红衣,平民百姓只能穿素色服装。

尤其是唐朝服饰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女子婚嫁礼服是在唐高宗时期开始形成,并在唐玄宗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女子嫁娶礼服有五种款式:“红妆”、“明媒”、“合卺”、“凤冠”和“红裙”。

其中红色为正红色,是从周代起就使用的颜色,一直到唐朝才被人们所接受。

唐朝女子嫁娶礼服与前朝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色彩和款式上更加丰富。

红妆:在唐朝时是指新娘出嫁时所穿的红色嫁衣。

二、婚礼中的服饰唐人结婚是要穿着红色嫁衣的,红色在唐朝婚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唐代的婚礼中,女子服饰多为红色,而男子的礼服则大多以黑色为主,只有极少数女子在婚嫁中穿着白色。

唐代婚嫁中的女子穿着的礼服为“交领襦裙”,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曾记载:“婚礼:正婚冠,三朝皆衣紫罗袍。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之一,其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极具特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一、衣着与发型唐代人注重衣着的典雅和华丽,男性喜欢穿戴宽袍大袖,腰间束带。

女性则注重发型的梳理和装饰,常将头发梳成髻,并佩戴金银首饰。

二、食俗与饮食文化唐代人崇尚饮食的品味和美容,食俗丰富多样。

皇宫中的宴会通常是盛大的场合,菜肴丰盛多样,著名的将士酒是唐代宴席的特色之一。

三、娱乐活动唐朝的风俗习惯中,娱乐活动占据重要地位。

士人和文人喜欢组织诗社,举办吟诗会等文化活动。

此外,舞蹈、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备受青睐,常在宫廷和庙会上举行演出。

四、节日庆典唐朝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庆典,例如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

这些节日大多与自然变化和农业生产相关,人们会举行祭祀、祈福、献祭等活动,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仰。

五、礼仪与尊卑之礼在唐朝的礼仪文化中,人们特别注重尊卑之礼。

尊卑之礼包括不同级别的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礼节,尊长者、尊敬师长和官员等是重要的对象。

人们在交往中要遵守礼仪规范,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六、婚俗与婚姻观念唐朝的婚俗和婚姻观念也有独特之处。

当时举行婚礼时,通常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嫁妆和婚车等。

唐朝人对于婚姻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男女双方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尤其在文人士大夫之间更为普遍。

七、宗教信仰唐朝时期,宗教信仰多元化,佛教、道教、儒教并存。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在当时取得了繁荣的成就,佛教寺庙为当时的建筑亮点之一。

文人士大夫也对佛教文化感兴趣,有的甚至皈依佛门。

总之,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构成了其独特的文明特点。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了解唐朝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珍惜历史的遗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唐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服饰与礼制
成员:王芝仪、杨丽华、李莉、何文婧、康越、王雪
唐朝服饰 唐朝礼制
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 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 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 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服饰形象,可主要 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 能结婚的。唐律还规定,如果下贱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就徒刑一 年半。唐代禁止近亲结婚。唐代法律规定,禁止同姓和表亲结婚,如 违反徒刑或杖刑。唐代允许寡妇再婚,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过了 守孝期的妇女,可以再婚”。
帝王冕服
唐 代 锦 鞋
经过慢慢的融合,唐朝的服饰已经融合 了其它民族的风格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 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 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 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 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 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 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 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 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 唐祭祀与重大政事时的朝服,左四为外国使臣 唐祭祀与重大政事时的朝服,左四为外国使臣 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 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 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
跪拜之礼
跪拜礼:古代见面时的礼仪。古人席地而坐,臀部 紧靠脚后跟。伸腰并使臀部离开脚后跟,用两膝着 地则为跪。跪着行礼则为跪拜,根据《周礼》的记 载,古人的跪拜礼大致可分九种:稽首、顿首、空 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拜时,头俯伏至地,抱拳相握,左手按住右手。拜的 时候,头先俯伏至手,然后拱手下至于地,头也随着俯伏 于地。拱手至地时,手仍不松开。手的位置在膝盖前,头 的位置又在手前。稽首是臣对君的拜礼。稽首、拜手共成 一拜之礼,以表示极大的敬意。
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 法津”的作用
婚姻制度
由此可见,唐朝文化是开 明的但同时也具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的 局限性
唐代法定的婚姻年龄,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 结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为了增加人口,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 “男15岁,女13岁”。 唐代确立婚姻关系第一步是立“婚书”。因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 办子女的婚姻,子女如果不服从,法律规定,丈责一百,因而,决定了唐 代的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一般不能体现青年男女的个人意愿。 除了立“婚书”外,唐代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俗的影响,买卖 婚姻非常普遍。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唐代的婚姻是:“嫁娶 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
常服
常服 ,是唐朝天子众多服装中上身率最高的服装。常服,就是身上穿的窄袖、 圆领袍衫,就是很家常、平民、接地气的服装了,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平时 都可以穿,只不过赤黄色的袍衫只能皇帝穿,再配上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 靴,配成一套。自贞观之后,除了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之外,其它场合都 只穿常服了。
宫 廷 服 饰
天子服饰
大裘冕解析图
按照服装的穿着场合,唐朝 天子的服装可以分为礼服和常服。
其中,唐朝天子服装,又可以做如下分类: 冕服: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绣冕、玄冕,统称六冕。 冠服:通天冠、翼善冠(李世民自己发明的) 弁服:武弁、弁服(这里指皮制的弁服) 帻服:黑介帻、平巾帻 帽服:白纱帽
命妇礼服
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 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袆衣 钿钗礼衣
唐代女服
传世画作中的唐朝 服饰
唐制规定,女服分为四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 服, 前三种为后妃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 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唐代女子常 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 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 还有袄、半臂、缦衫等,与衫、襦、裙配套穿着。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
妆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 佩饰等。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丰 富。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 唐代手饰 唐代手饰 (6张) 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初唐时发 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发上饰品有簪、钗、 步摇、胜、铀、花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 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唐中后期妇女中还 返回 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顿首 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 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顿 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 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
空首拜时,头至于手,所以也叫“拜手”。行空首礼时, 跪而拱手,头俯伏至于手,与心平,也就是说,拜时,头 不至于地,所以称“空首”。空首是男子常用的拜礼,上 下尊卑均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