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济南版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济南版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影响(济南版)
目录
• 引言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生物如何适 应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对环 境的影响。
主题涉及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 进化论原理,以及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03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为创造更美
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骆驼的驼峰
骆驼在沙漠环境中演化出驼峰,用于 储存脂肪,在食物和水源稀缺的沙漠 中维持生命。
北极熊的白色皮毛
北极熊的白色皮毛使其在雪地环境中 伪装,有利于捕食和躲避天敌。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正面影响
人类通过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如自然保护区、城 市绿化等。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对环境造成破坏,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
力。
环境变化的后果
1 2
生态系统失衡
当环境变化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 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和生态退化。
气候变化
生物通过释放温室气体影响气候变化,如森林砍 伐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0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通过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 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 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案

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节课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课时,现从第2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

教材包括“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课外实践,这个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开发课程资。

以此深入研究教材资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分析、归纳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实际使用,掌握干湿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统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环境的测量和调查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养成坚韧的品质;(2)通过调查研究,树立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

对本节内容了解不够,对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在小学虽有所接触,但运用得少。

对于干湿计从没接触过,不知如何使用。

大部分学生有室内养花等经验。

教学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分课内、课外两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实施实践活动:设计测量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分工合作,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测量裸地、草坪和灌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测量、分析、归纳,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市风沙大、气候干燥等问题),完成课内知识重组与能力创新的过程。

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生物对环境还有哪些影响,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完成本节拓展提升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二)讲授新课: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6.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学案(无答案)济南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的意识。

重点:1、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

2、举例说【自主学习】关键词语。

复习反馈:(相信你最棒)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因素和_______因素。

2.生物圈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和等。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包括_______生物之间和_______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预习提纲(相信你都会):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形成:在各种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

2、适应方式:多种多样⑴植物适应环境的的例子:睡莲的根茎内有。

仙人掌的演变成了。

⑵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野鸭的趾间有,猫头鹰的爪上有,啄木鸟的爪上有,前后各。

当堂达标: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C、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D、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2、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沙漠B、水中C、陆地D、空中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可生殖范围B、可生存范围 C 、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4、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地球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C、生物能改变环境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5、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用。

A、飞行B、草食性C、肉食性D、陆地6、黄山松能够在青石丛中生活,同时它根部分泌的酸性物质,又能使岩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形成:2、适应方式:3、适应能力:4、耐受范围: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课后反思:N26635 680B 栋n38968 9838 頸40308 9D74 鵴S25658 643A 携<38522 967A 険l_$V35565 8AED 諭s。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设计一组包含本节课重点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基本概念。
-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2.教学方法: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学生关爱生态环境,自觉保护动植物。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倾听、协作的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关键特征。
-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策略丰富多样,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区分。
-复杂性:生物适应环境并非孤立存在,往往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对学生的理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习生物如何影响土壤结构、气候、水文循环等非生物因素。

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并能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
3.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知识梳理和整合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实践性强:本节课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开展课外调查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3.通过设置疑问和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奥秘。
4.利用实物模型、实验和现场考察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增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5.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态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八年级生物下册6.1.2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案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1.2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案 新版济南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生命的活动依靠较大,柳树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

这表明。

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柳树对低温更敏感7.有一种生物的排尿量很少,甚至不排汗,请你推断该生物的生活环境。

A草原生地带 B沙漠地带 C温暖地带 D雨林地带8.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它们对各自的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D美洲鸵鸟和非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9.棉铃虫作茧有利于保护自己,金小锋正是借助它的茧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到棉铃虫体内,使棉铃虫死亡,而金小锋得以繁殖,这一事实说明。

A捕食 B寄生 C适应的普遍性 D适应的相对性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11.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并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对阳光的反应B躲避光的刺激C生物钟D对干旱环境的适应12.关于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B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C干旱缺水使有些草原动物进入夏眠D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1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B可以用湿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选择同一地点,分三处测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14.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骆驼的胃大,能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15.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花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

生物济南版八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案

生物济南版八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案

生物济南版八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对照课本P46的资料分析,完成以下问题:(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环境的适应。

(2)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体现了莲对()环境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4)白鼬的体色与环境相似,利于()。

(5)向日葵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可接受更多的(),更好地()环境。

(6)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的,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是()存在的。

(7)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可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性,又有()性。

(8)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如图6.1-8,该鱼适宜生殖范围为(),适宜生存范围(),可生存范围()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蚯蚓、菜叶、大烧杯、玻璃板、湿土、细沙。

提出问题:蚯蚓对土壤有影响吗?作出假设:针对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制定并实施计划:略(一)实验装置的设计:在大烧杯(或塑料瓶)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再铺一层湿土,在装置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二)将蚯蚓放入烧杯,向烧杯中洒适量水,加入适量菜叶,杯口盖玻璃板留一定空隙,以保证蚯蚓的________。

(三)将烧杯放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思考:(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的环境,也能()环境。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学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学案

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
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2.确立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三、学习过程: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概念: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下来。

2.例如:睡莲的根和茎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生长在荒漠中的仙人掌,叶演变成了刺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生物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着环境的存在状况,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2.例如: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等。

四,课堂检测
1.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2.下列实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
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3.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2、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

思考: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主要是从哪方面来适应环境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相似的例子吗?这样的适应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呢?讨论1分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

生:各小组讨论约1分钟时间,代表上台交流。

师:好,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研究结果。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上来理解。

并板书(1)形态(2)结构(3)生理(4)行为等。


师: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还是个别现象?
通过活动与讨论,我们已经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显神通”、“各有奇招”。

但是,总体而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它们主要是从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的。

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有些生物还形成了特殊的适应能力。

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人们利用某些生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能力发明创造了许多先进的设备。

请将下列军事
装备和与之相关的生物联系起来。

①海豚的皮肤A军人的迷彩服
②蝉的保护色B直升飞机
③蜻蜓的翅C潜水艇
给出答案:①与A对应,②与B对应,③与C对应。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回答课本的讨论题。

讨论1:大量的牛粪污染了澳大利亚的草原,破坏了植被,还导致苍蝇等害虫的滋生,容易传播疾病,该地区生态失去了平衡。

中国屎壳郎以牛粪为食,清除了牛粪,还草原以生机,也切断了苍蝇等害虫滋生的场所,使环境边得清新优美。

讨论2:由于澳大利亚本地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用人工的方法处理大量的牛粪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又会带来杀虫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去处理牛粪,这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

讨论3: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如,蚯蚓能松土,增加土壤肥力;植物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秃鹫是自然界的清洁工等等。

三、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进行探究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
○1气湿度是怎么表示的?如何用干湿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如何精确地读出有关的数据?
○2应该选择怎样的时间、地点进行测量?
如:为什么要选择三个不同的地点(灌木丛、草坪、裸地)?湿度会不同吗?具体放置在哪个高度?是否要一样的高度?为什么要选择三个不同的时间(早、中、晚)?湿度也会不同吗?如果一天中只测一段时间,行吗?为什么每次测试的时候要测量多个数据(如3个数据)并取平均值?为什么在测试过程中不能有干扰因素,如人工浇水,测试地附近也不能有水田、水池、池塘、河流和湖泊等?如果有了的话,可能会使测得的数据偏大还是偏小?
○3如何统计数据?如何根据数据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是否存在影响?在整个测试中,哪组数据是对照组?
○4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另外选择三个地点进行测量?必须注意的是,裸地作为对照组,必
须进行测量。

说明1:如果本校实验室配备的干湿计较少或没有,可用2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代替,1支作为干球温度计,测干球温度,另一支用湿纱布包住下端球体部分,以代替湿球温度计,测湿球温度。

须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纱布始终保持湿润。

再到待测地点按要求进行测量,分别记录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再参照干湿计上的方式或对照表查出相对湿度即可。

说明2:为了组织好测量活动,同样要分好小组,落实责任,做到分工合作。

实验后回答的讨论。

讨论1:选择不同的植被(植物种类与数量不同),才能正确地找出植物与湿度的关系。

如果旁边有水源,就会增加空气中水分的来源,干扰对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的测定。

讨论2:整个测试过程中,裸地作为对照(无植物)。

讨论3:同一时段(如早晨)不同植被湿度不同,裸地最小,灌木丛最大。

从整天看,仍然是裸地湿度最小,灌木丛湿度最大。

可见,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

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