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和作用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前教育心理学1

学前教育心理学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他的综合性特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 美国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关心三个要素: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学习过程指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学习情境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包括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心理学。

法国实验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比纳和西蒙1905年制定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

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教奠基人。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主要研究学习理论。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60年代出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后逐渐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4完善期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教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逐渐走向完善。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2.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在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 50年代)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 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 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 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 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 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少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做 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随着信息科学与 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的研究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 能力的有机结合。 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 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 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智力测验中引进了一个重要概念——智商(IQ),智商是智 力商数的简称,是用来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 IQ一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故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 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 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 的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 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笔记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笔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幼儿教育心理学要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二十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他的综合性特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 美国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关心三个要素: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学习过程指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学习情境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心理学。

法国实验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比纳和西蒙1905年制定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

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教奠基人。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主要研究学习理论。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60年代出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后逐渐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4完善期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骄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逐渐走向完善。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2.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在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第一章:绪论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1913~~1914年该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 学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 法
(1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 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教育经验总 结法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教学系统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教学过程三侧面: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 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 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对教育心理学 研究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s——50s末)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前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奥地利)→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成熟时期(60s—70s末)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 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 段的改进。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方便学习的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333-教育心理学(最全最完美)

333-教育心理学(最全最完美)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这里了解一下即可。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记住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以及其后扩展三本书标志着西文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

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了解一下即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同样是作为了解。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12年西南名词: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残废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它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要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

认知发展是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律: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

2、认知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思维是认识的核心,认知心理的诸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

构成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是多层次和不同步的,认知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和多种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上面有点乱,因为这里不是重点,大家把我写的这些话背下来就行了,这里一般出名词解释。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伯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柳工,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其结构包括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这五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 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的 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 测一测: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 学习过程 2.(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谢谢欣赏,欢迎指导!
(四)研究内容
1、五个要素(客观题)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学生(主体) 教学媒体 教师(主导)
2、三个过程
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 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 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学 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 习的特点等。
教育心理学
许力三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理学的作用
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基本内涵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概念(客观题)
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即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科性质
---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不是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学中的简单应用。
---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 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并以应用为主。
(三)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学习心理(核心)、教学心理
• 测一测: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所有的学与教 B.学校情境中的 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3.教学的三种过程是( )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