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2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3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血液随咳嗽由口腔排出称咯血。
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5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6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机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7呕血: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若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则为呕血8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9少尿,无尿,多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10意识障碍: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的抑制,对周围事物及其自身的辨别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减退和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1甲亢面容和二尖瓣面容:前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后者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12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行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3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即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14胸骨角:又称lours角,位于胸骨角上切迹下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形成15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
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原因、发展情况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诊断学是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需要全面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信息。
(2)客观性原则:诊断过程要客观、科学,不受主观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来作出诊断。
(3)可靠性原则:诊断结果要可靠、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要有一定的把握。
(4)预防性原则:诊断应该有预见性,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1. 病史采集(1)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病程、症状的变化和有无诱因等,为后续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
(2)病史采集的方法:有问诊、查阅病历、询问家属和通过患者自述等方式。
(3)病史采集的重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治疗史等。
2.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目的: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理性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的方法:包括望、闻、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专用检查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
(3)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一般状况、营养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面颈部、胸部、心脏、肝脾、腹部、生殖泌尿系统、脊柱四肢等。
3. 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目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2)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风湿因子等。
(3)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临床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

临床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1、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症状或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2、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3、既往史是记录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换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输血、过敏史4、人体的八大系统;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肌肉骨骼5、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及嗜好、6、家族史;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7、正常人体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8、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9、外源性致热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而是要通过激活炎性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10、内源性致热源有;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11、内源性致热源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或通过交感神经引起发热12、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3、体温上升期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和寒战14、体温的高热期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15、体温下降期表现为皮肤潮湿16、稽留热特点为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大叶性肺炎17、弛张热特点体温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拜湿结盟)18、间歇热特点是骤升数小时后骤降——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9、不规则热特点是体温无一定规律——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20、侵犯了神经系统的疾病就会引起昏迷21、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原因;血管壁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22、血管壁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23、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再障24、凝血过程异常——血友病(VIII)、尿毒症25、血循环发生纤溶——DIC26、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尿者,见于过敏性紫癜27、水肿是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28、水肿产生的机制有;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加29、(1)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特点;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呈对称型(2)肾源性水肿特点出现在眼睑或颜面水肿,呈凹陷状(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表现为腹水,呈凹陷状(4)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非凹陷性39、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见于丝虫病,出现象皮肿40、发作性咳嗽见于支气管哮喘长期慢性咳嗽见于慢支、支扩、肺脓肿及肺结核41、咳嗽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鸡鸣样咳嗽——百日咳金属音咳嗽——肺癌42、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黄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痰白黏稠且拉丝——真菌感染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43、胸痛的类型:自发性气胸——呈撕裂样疼痛心绞痛——绞榨样痛,服用硝酸酯类药缓解心肌梗死——呈绞榨样痛、濒死感。
临床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考试必备!

临床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考试必备!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一、血常规(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2、嗜酸粒(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3、嗜碱粒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淋巴细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5、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三)网织红细胞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题库,推荐文档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一、名词解释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差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大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时产生一种狭窄音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8.陈—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二、填空1、临床基本检查方法有________问诊__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2、对疾病预后判断常有___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预后慎重预后可疑3、发热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4、牛瘤胃蠕动次数是_____1~3次/分钟___每次蠕动持续时间是__15~30s_。
5、呼吸困难的类型有_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__6、眼结膜潮红是由______充血_______原因引起的,发绀是由__缺氧_原因引起的。
三、选择题1.叩诊肺边缘发出的声音是(C )A清音 B鼓音C半浊音D 浊音2.牛的心跳次数是(B)A.30----60 B.40—70 C .50—80 D.40—803. 检查小动物皮肤弹力的部位(C )A颈部 B最后肋骨部C背部 D 都不是4. 叩诊肺区有水平浊音,常见于(C)A肺炎 B肺水肿 C胸腔积液 D 肺气肿5.炎性肿胀与浮肿的不同在于(B)A前者无热痛B后者有热痛C前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D 后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四、简答题1、可视黏膜颜色常见的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是什麽潮红。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
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 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_考试复习_重点总结

骤然升至 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4.回 归热 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交替一次
5.波 逐渐升高达 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 布鲁菌病
状热 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1)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疼痛——阵发性; (2)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
(3)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长且不易缓解。 4.胸痛的诱因与缓解因素
(1)心绞痛常因劳累、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而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而对 心肌梗死的胸痛则无效。
(2)心脏神经症的胸痛在体力活动后反而减轻。 (3)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烧灼痛,在服用抗酸剂后减轻或消失。
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急性者:急性菌痢、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
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
8.伴血便
●慢性者:慢性菌痢、肠结核、结肠癌;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病变;
●鲜血便——下消化道病变。
细目四:咳嗽与咯痰 一、病因——注意非呼吸系统也可能导致。 1.呼吸道疾病。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细目三:腹痛
一、问诊要点
1.既往史及年龄 (1)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病史——消化性溃疡;
(2)儿童——肠道蛔虫症及肠套叠; (3)青壮年——消化性溃疡、阑尾炎;
(4)中老年人——恶性肿瘤。 2.腹痛部位
疼痛部位
常见疾病
中上腹部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
右上腹部
肝脓肿、胆石症、胆囊炎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1.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下午体温高于早晨,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可略升高,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低于青壮年。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分为两种方式①骤升型:几个小时内达39~40℃,多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②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达高峰,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多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散热大于产热。
分为两种方式①骤降:常有大汗,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②渐降:如伤寒,风湿病。
3.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及临床意义:①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②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③间歇热: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④波状热: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⑤回归热: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⑥不规则热: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4.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及静脉瘀血,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5.肝源性水肿:肝硬化是肝源性水肿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夜回流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也是水肿和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
6.(定义)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咳痰: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咳痰。
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呕血:指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出血部位多见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
7.腹痛的临床表现:(1)腹痛部位: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
如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疾病,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多在右上腹部;急性阑尾炎疼痛在右下腹McBurney点;小肠疾病疼痛多在脐周或脐部;结肠疾病疼痛多在下腹或左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疼痛在下腹部。
(2)诱发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酗酒或暴饮暴食史,部分机械性肠梗阻多与腹部手术有关,腹部受暴力作用引起的剧痛并有休克者,可能是肝脾破裂所致。
(3)腹痛性质和程度:突发的中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痛或烧灼样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上腹持续性隐痛多为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多为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其中隐痛或钝痛多为内脏性疼痛,多由胃肠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引起,胀痛可能为实质脏器包膜牵张所致。
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常为阵发性绞痛;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绞痛多为空腔脏器痉挛、扩张或梗阻引起。
8.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正常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破坏,降解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在催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后者再经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UCB)。
正常人尿中不出现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可从尿液中排出。
非结合胆红素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与白蛋白分离后被肝细胞摄取,在肝细胞内与Y、Z载体蛋白结合,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称结合胆红素。
排入肠道形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排出形成粪胆原,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排入肠内称肠肝循环,小部分经体循环由肾排出。
三种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9.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最轻)<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最严重)。
10.(定义)伴随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症状。
(鉴别诊断和提示有并发症)。
1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①医师应该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②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患者的亲身感受和病情变化)。
③追溯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
④在问诊的两个项目之间使用过渡语言,即向患者说明将要讨论的新话题及其理由,使患者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及为什么要询问这些情况。
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⑥提问要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
体格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嗅诊12.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又分为直接叩诊法(适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和间接叩诊法(应用最多)。
13.体型(定义):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生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
分类①无力型(也称瘦长型)。
②正力型(也称匀称型)。
③超力型(也称矮胖型)。
14.皮肤颜色:苍白(如雷诺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发红,发绀(见于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15.小颅:小儿卤门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如过早闭合可形成小头畸形。
16.鼻咽:位于软腭平面之上、鼻腔的后方,在儿童时期这个部位淋巴组织丰富,称为腺状体或增殖体,青春期前后逐渐萎缩,如一侧有血性分泌物和耳鸣、耳聋,应考虑为早期鼻咽癌。
(咽部:鼻咽,口咽,咽喉)。
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中。
17.干啰音: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特点持续时间长,音调较高,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改变,喘鸣。
18.语音共振:(定义)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
(产生方式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
分类:①支气管语音②胸语音③羊鸣音④耳鸣音19.左心衰竭:主要为肺瘀血的体征;右心衰竭:主要是体循环系统瘀血的体征。
20.(腹部分区的九分区法)左下腹部: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21.脾脏触诊(定义):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
能触到则提示脾脏肿大至正常2倍以上,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位置深用双手触诊,患者仰卧位,两腿屈曲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为止。
22.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常见。
23.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耻骨联合后约2cm处,形状像前后稍扁的栗子,其上端宽大,下端窄小,后面平坦。
分为左右两叶,排泄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前列腺触诊时可同时作前列腺按摩留取前列腺液做化验检查。
24.脊柱正常活动度:颈椎段和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小,骶椎和尾椎已融合成块状,几乎无活动性。
脊柱弯曲度的病理性变形:①颈椎变形②脊柱后凸③脊柱前凸④脊柱侧凸。
25.面神经的运动功能中面神经受损可分为周围和中枢损害26.红细胞中的结构异常:①嗜碱性点彩②染色质小体③卡波环④有核红细胞。
27.细胞免疫分型的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
28.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为A型。
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为B型。
红细胞上有A 和B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和抗B抗体者为AB型。
红细胞上不具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有抗A和抗B抗体者为O型。
29.(蛋白质代谢的功能检测)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
临床意义:增高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降低见于肝细胞损害影响用大材与清蛋白合成,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血清水分增加。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总蛋白增高以y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生理性)见于小于3岁的的婴幼儿,(病理性)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球蛋白血症。
A/G 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害及M球蛋白血症。
清蛋白为非急性时相蛋白。
血清a1-抗胰蛋白酶(AAT)是蛋白酶抑制物。
铜蓝蛋白(Cp)主要作为Wilson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前清蛋白(PAB)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30.类风湿因子(RF)是变性l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31.排斥反应(定义):靶抗原移植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斥反应,而排斥反应的本质就是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了识别自己和非己。
32.标本的采集运送:血液标本尽量在发热前采集,在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前采集;采集尿液时注意无菌操作,收集中段尿。
对于厌氧菌的培养,用膀胱穿刺法收集,无菌厌氧瓶运送。
尿液中注意不要加防腐剂。
粪便:取脓血黏液部分。
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痰、通过气管收集的标本均可作为呼吸道标本。
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应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
眼、耳部标本用拭子采样。
生殖道疱疹常穿刺抽取疱疹液。
开放性脓肿用无菌棉拭采取脓液及深部分泌物。
封闭性脓肿用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
33.流行病学的特点:①疾病谱发生变迁,新传染病陆续被发现。
②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导致抗感染治疗的困难。
③器官移植、抗肿瘤化疗和放疗的开展,减弱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造成医院感染及条件性致病菌的增加。
34.呼吸性碱中毒:指由于过度通气使血浆PaCo2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血气改变的特点:PaCo2下降,PH正常或升高,AB在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正常或轻度下降,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是下降明显,AB<SB,BE负值增大。
35.肺气肿和肺实质的体征?肺气肿的体征:胸廓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减弱,叩诊为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扣出,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呼吸延长,心音遥远,并发感染时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肺实质的体征是指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临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