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伯牙绝弦

合集下载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篇一一、教材分析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

把握了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

本册教材,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小学语文《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一、读诗句,感受语言――课前语文(课前,师板书: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指名两位学生读)师:听出区别在哪里了吗?你们认同哪一种?生:第一种读法比较顺。

因为这句话说了两样东西,一是诗,一是歌。

师:你看,大致弄明白就不会读错了,真好。

二、问预习,走向学习――揭示课题师:课前你们是怎么预习的?生:把课文读熟,参考工具书,看注释,理解意思。

师: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意思。

这堂课我们也要用到这个方法。

(师板书弦,板画古琴,带领学生学习弦字,认识古琴。

)师:(板书绝)什么是绝弦?生:把琴弦给弄断了,从此再也不弹琴。

师:对。

绝弦代表从此不再弹琴了。

像这样的用法,在咱们的语言当中还有很多。

比如挂靴,指的是什么呢?生:足球运动员退役以后不再踢球,叫挂靴。

师:如果说老师以后再也不写作,再也不画画了,叫什么?生:绝笔。

(生哄笑)师:不对的,人死之前留下的最后作品才叫绝笔。

再也不写作,再也不画画,叫封笔。

这就是文化呀。

三、读古文,字正腔圆――走近文本师:默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先圈出来,等一会儿我们看看怎么学能把它学懂。

(生默读、圈画。

)师:谁来试试读课文?听你的朗读,我能猜出你大致懂了多少。

(指名三位学生读)师:非常棒,看来你们基本读懂了。

听老师读一遍,或许对你们理解还有所帮助。

(范读全文)师:老师读的跟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生: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停顿和我们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生:都是子期在感叹。

师:对,是感叹、赞扬,还有点激动。

所以读到这个地方时,你的语气要有所变化。

自己再读一读。

我相信大家都能读得不错。

(生自由读)(师挂出一幅书法作品《伯牙绝弦》)师: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而且也不是从左往右横着写的,而是竖着从右往左写。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书法,看看你们会不会读。

(生练读全文,师指名读。

)师:其实老师听她读第一句,就知道她大致能够读下来,人物出场的时候这句就读得很好。

《伯牙绝弦》获奖的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获奖的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获奖的课堂实录师:峨峨兮若泰山,谁再来读一读,你在读“峨峨兮若泰山”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什么?(指名生4读此句)师:不愧是男子汉,读起来就有男子汉的味道。

后边一句谁来读一读,志在流水。

生5: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巾帼不让须眉呀,洋洋兮若江河,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宽广的江河,相比上面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够知道,我对咱们班很有信心,江河在古文里应该指的时什么?泰山。

生1:我觉得“江河”在古文里边是博大精深的意思。

生2:这里的江河指的就是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好,是的,这里的“江”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江,是什么江?(长江),这里的“河”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河,什么河?(黄河)讲到长江和黄河,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生: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

师: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我觉得你的这两个词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生有感情的把这两个词再说一遍)师:正是这样的洋洋兮志在流水,请你再读。

师:不要着急,这里的志在(指导学生朗读)生:读文。

志在流水……师:真好,就是这种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

还想到了哪些诗句?生:暗河汹涌。

师:暗流汹涌是吧,不仅是表面上波涛汹涌,还有暗流汹涌。

(指名再读此句)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扬扬哉若江河。

”师:真好,同学们,正是这样磅礴高耸的泰山,正是这样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江河,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齐读这两句)师:是的,不论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说,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是一样的?(指句回答)生: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样的。

师:都是什么意思?生:都是伯牙想。

师:心里想的意思,找一个字是什么?志,念,都是什么?生:想。

师:我们理解古文就可以用我们现代的词汇,不论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生:我想他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些什么。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引言《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音乐故事,也是一首古琴曲。

通过讲述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和音乐才华,这个故事传达了音乐对人们心灵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记录一堂关于《伯牙绝弦》的课堂教学实录,探索这首古琴曲的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一、教学目标本堂课的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2.学习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3.掌握《伯牙绝弦》的基本演奏方法;4.启发学生对音乐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思考。

二、课堂内容2.1 介绍《伯牙绝弦》首先,通过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这首古琴曲的兴趣。

讲解钟子期和伯牙之间的友情,以及伯牙为了表达对已逝好友的思念而弹奏古琴的情节。

2.2 古琴演奏基础知识在学习演奏《伯牙绝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古琴的基础知识。

包括古琴的起源和发展、琴身构造、音区划分等内容。

通过简要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古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3 基本演奏技巧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古琴演奏技巧。

包括按弦、拨弦、滑音等。

这些技巧对于准确演奏《伯牙绝弦》非常重要,因为这首曲子表达了伯牙对好友的思念之情,需要通过技巧灵活运用来表现琴曲的内涵。

2.4 演奏实践在学习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后,我们将开始实践演奏《伯牙绝弦》。

老师将演示如何演奏这首曲子,学生们可以跟随示范一起尝试演奏。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曲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简要介绍《伯牙绝弦》在课堂开始时,老师简要介绍了《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讲述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和伯牙弹奏古琴表达思念的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2 古琴演奏基础知识接着,老师对古琴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

从古琴的起源和发展、琴身的构造和音区划分等方面,让学生对古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老师还带来了一把真正的古琴,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感受。

3.3 基本演奏技巧在学习了古琴的基础知识后,老师开始教授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一、纵情吟诵识知音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简介伯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做到字音准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出示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师:那么“乃”呢?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师:真有古文的味道。

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

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

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最近我发现我们的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汇特别美,让人一看,就能想象出事物的颜色、声音、形态等。

来,我们一齐看这个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生:我仿佛看到柳树那绿绿的长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拂动。

生:我仿佛看到柳枝在风中跳着轻快的舞蹈。

出示“皎皎明月”?生:我仿佛看到玉盘似的月亮高挂天上,给大地披上一层银纱。

试着写出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交流。

出示课件,齐读词语。

再次出示“鸟语花香”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声,看到各种花儿竞先开放。

我仿佛看到一幅群鸟齐鸣,百花争艳的画。

师:那么“高山流水”呢?生:我仿佛看到高高的山上,有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想到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5课《伯牙绝弦》。

二.板书课题。

师:谁来读课题?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

来,全班一齐读课题。

师:这是第8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一齐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请看136页的阅读导读,读一读,画一画,看阅读导读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生答(略)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师:带着这些要求,我们一齐走进25课。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第一次读感觉如何?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生:难读。

2.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读不好没关系,跟老师一句一句读。

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师读生跟读。

师:同学们也画出停顿符号,自己再读读吧,3,师:谁能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读古文单单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古文讲究一种节奏的美感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河口北山小学熊新霞一、高山流水深相知师:什么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志在高山──生齐答: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生齐答: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钟子期就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

师:伯牙志在流水──生:钟子期就像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生:还会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汹涌……师:是呀,还会有这些动人的情景。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

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

师: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生:是知音。

师: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会缺少赞美吗?生:不会的,但他听到的可能只是些恭维的话。

生:只是在恭维他,说他弹的琴声太好听了,却没弄懂到底好在哪儿。

师:他需要这样的恭维,表面上的赞美吗?生:不需要。

生:只有钟子期能明白他的心。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没有人会说──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到的是毫无意义的赞美时心情会怎样?生:失落。

生:伤心。

生:忧郁。

……师:他的心里一定会发出呼唤,呼唤什么?生:我的知音你在哪儿呀!师:后来,他找到了知音,面对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生:欢乐。

生:心奋。

生:高兴。

……师: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会说什么?生:你是我的知音。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师:他们俩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不,他们是心灵相通的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
、揭题导入(出示:伯牙绝弦)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
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
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
示人用刀断丝。

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
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 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 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一一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对,是说伯牙把琴摔碎,不再弹琴。

那么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第137页。

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

(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好,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请同
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

(出示“善哉” “峨峨兮”) (生齐读)
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是语气词。

其实注释里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

(出示:“哉”“兮”的注释)
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谁来?
(出示原文,二、三句字 体变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看,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
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指名读)
组词语与导学提示)
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 课文读得更
好。

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 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压力比较大。

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 字呢。

(出
示:四个“善”字)
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 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谁能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 像江河一样!”
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组。

(出示:念、必得之)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
“好
“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对,说的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

(出示:谓、乃)
“谓”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请齐读(出示全文)
三、朗读背诵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
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咱们合作读一读。

(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
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F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伯牙和子期配合得是默
契啊!)
再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那么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相信你能行!(出示半填空式,学生背诵)
四、理解故事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在本子上练一练。

(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真有故事的味道!看来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读懂了。

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啊!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出示图片)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
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子:善哉,峨峨
(出示句兮若泰山!)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句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

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填空)
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我志在依依杨柳。

我志在皑皑白雪。

我志在茫茫大海。

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句子)
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
你的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是呀,正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师板书:知音)
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
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出示: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请同学们齐读)
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一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书中记载,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出示: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五、传唱知音
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
起将这个故事传诵!(请再次齐读全文)(出示: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