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9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归纳(9上+9下)课件ppt(完美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归纳(9上+9下)课件ppt(完美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归纳全套(含9上,9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一、字词复习:成吉思汗(hán)娉婷(p?ng tíng)摇曳( yè) 佝偻(gōulóu) 亵渎(xièdú) 强聒不舍(qiǎnɡɡuō) 承蜩(tiáo) 瞥见(piē) 给予(jǐ) 洗劫(jié) 彬彬有礼(b?n)恪守(k?)箴言(zhēn)矫揉造作(ji?o) 憎恶 (zēng wù) 游弋(yì) 附着(zhuó) 自惭形秽(huì)矗立( chù) 伫立(zhùlì)折本(shé b?n)阴晦(y?n huì)恣睢(zìsu?)拮据( jiéjū)栈桥(zhàn)褴褛( lán lǚ)掺杂(chān) 觅食(mì) 纯粹(cuì) 诓骗(ku?ng)省悟(x?ng)脊梁(j?)程颐(yí)譬如(pì)虚妄(wàng)停滞(zhì)锲而不舍(qi è)孜孜不倦(zī)根深蒂固(dì)懦夫(nuò)豢养(huàn)中伤(zhòng)怄气(òu)勾当(gòu dàng)嗔怒(chēn)怨怅(chàng)面面相觑(qù)侥幸(ji?o)纶巾(gu?n)存恤(xù)愧赧(n?n)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29张PPT)

羡慕 掠夺
huǎng 赞誉 恍若
zāng 赃物 制裁
绸缎
qiè 箱箧
hài dū 琉璃 惊骇 督见 剪影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音字形
mào


zhēn
贸然 涵养 恪守 自持 汲取 遵循 箴言 遗憾
bīn
tíng yōng
难堪 慎重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附庸风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重点概括
《精神的三间小屋》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出话题。 接着作者对精神的三间小屋一一进行了论证,最后,作 者由建筑精神小屋,扩大到“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 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 的作用。(4分)
4.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 “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
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感谢一路有你
关注自我心灵 提升精神境界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与乐业》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进行的是强盗行为,应该被强烈批判。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 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 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敬业与乐业》 通俗平实,恳切感人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 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例2 改错型 病句修改。 下面两个句子都出自中学语文教材,都有问题。请你选择一 个句子作答。(两个句子都选的,只评阅前一句) (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 壁”。 有老师认为应该改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你的看法呢? (2)他的眼神即使到美国治好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 深一脚浅一脚。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答题指导 推荐语要在把握作品整体或局部内容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思
想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技巧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启迪 等角度出发,以较准确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述,激发人们的阅 读兴趣,尽可能地起到宣传推荐的效果。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典型例析┃
例1 选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主 人公的评价。
《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 情 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这个句子应该做点修改表达的意思才能清楚。请写出你修改 后的句子。
[答案] (1)原文加了“的”字后,使“漂白了的四壁”变成 了偏正短语,与“大开光明之路”动宾短语不一致,并且这个偏 正短语不能作主语“它”的谓语。“漂白了四壁”是动宾短语, 能作主语“它”的谓语,即“它大开……它漂白……”。(2)“即 使”改为“虽然”,“治好后”改为“治疗过”,“也”改为 “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

chōngjǐng( 憧憬 )
chányú( 朦 lónɡ(
单于 ) 胧)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1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惟余:只剩。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 射雕:比喻善射。
B.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
) 喑.哑( yīn
)
) 襁.褓.( qiǎngbǎo )
) 颤.抖( chàn )
) 沉浸.(
jìn )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0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代天 jiāo(
骄)
润如油 gāo( 膏 )
成吉思 hán( 汗 )
qī(

)息
xuānrǎng( 喧嚷 )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呵,有一只鹰 曾卓 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 有一只鹰在飞翔 它飞得那么高呵 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7
上册 第一单元 ┃ 阅读理解
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 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 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3)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________
了。 A.探访 犹疑 解除 B.探询 疑惑 解除 C.探询 犹疑 解决 D.探访 疑惑 解决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3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5.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课件

重点探究
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 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例 子,具体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 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当堂检测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总”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 外,删去就起不到强调作用,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罗迦( jiā ) 恭喜( gōng ) 根深蒂固( dì ) 对chèn( 称 ) zī孜不倦( 孜 )
模式( mó ) 依赖( lài ) 波澜壮阔( lán ) 压zhà( 榨 ) 不言而yù( 喻 )
汲取( jí ) 渊博( bó ) 锲而不舍( qiè ) 推qiāo( 敲 ) 持之以héng( 恒 )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 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 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 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 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 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 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新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教学课件

新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教学课件

重点研讨
7.你是怎样理解第5段中“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 彻底,更漂亮”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的呢?
这里运用了反语。以反语的形式强烈讽刺强盗的行径和罪恶,强 调强盗们这次的行动更丑恶、更野蛮。
重点研讨
8.“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个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 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 正义感。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 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 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 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 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 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断壁残垣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于1856年 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整体阅读 2.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 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 的侵略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重点研讨 1.阅读第一自然段,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
重点研讨 5.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因为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 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将巴特农神 庙与圆明园相比较,旨在突出圆明园的艺 术成就。

【复习必备】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9 精神的三间小屋预习新知 新人教版

【复习必备】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9 精神的三间小屋预习新知 新人教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预习新知1.生字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广袤.(mào)赘.余(zhuì)窗棂.(líng)坍.塌(tān)要诀.(jué)困厄.(è)襟怀(jīn)灼.晃(zhuó)憎恶..(zēng wù)驰骋.(chěng)挟.持(xié)矗.立(chù)积攒.(zǎn)云霓.(nì)濡.养(rú)嘟.囔(dū)潮汐.(xī)自惭形秽.(huì) 俯拾即.是(jí)形销.骨立(xiāo)铮.铮作响(zhēng)2.多音字(shí)俯拾皆是(chéng)盛饭(quān)圈地(è)恶狠狠(zǎn)积攒(shè)拾级而上(shèng)盛开(juàn)圈养(wù)厌恶(cuán)攒动(ě)恶心(huǎng)晃眼(huàng)晃动3.形近字惭(cán)惭愧铮(zhēng)铮铮铁骨销(xiāo)销毁僵(jiāng)僵持渐(jiàn)逐渐挣(zhēng)挣扎消(xiāo)消息疆(jiāng)疆域晰(xī)清晰睁(zhēng)眼睁睁悄(qiǎo)悄然缰(jiāng)缰绳4.词语积累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但却难以实现。

间不容发:形容距离近,差别小。

林林总总:形容众多纷繁。

形销骨立:身体极为消瘦。

抽丝剥茧:形容对事业的分析细致而有层次。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取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ppt教学课件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 2.感知文章内容,划分结构层次,归纳大意,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 7-8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 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 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
3.仿写下列句子。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
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1.阅读毕淑敏的其他哲理散文。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一、引出话题(1—6):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二、分析人们的精神 第一层(⑦一⑧):盛放着爱和恨
三 间
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二层(⑨一⑬):盛放着事业
第三层(⑭一⑫):安放我们自身
濡养:滋养。 宽宥:宽恕,原谅。 轻觑:轻视,小看。 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解释诗 句蕴含的哲理。
示例: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 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 的孤独、苦闷。 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有词评家认为:“中秋 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与明月对话,探讨人生意义(或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② 整首词的意境豪放而开阔;③情感多变,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 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④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⑤语言如行云流水。
5.请简要分析尾联在表现诗歌主旨方面的作用。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 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B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 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 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 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 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7.(黑龙江龙东中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 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四)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专题复习9
古诗词赏析 (一)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内蒙古通辽中考改编)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 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 疑问的句式,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 乐观与自信。
8.诗歌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聚不易,别离更难,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难过、悲伤之情。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历来为人们称道,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用“春蚕”“蜡烛”喻人,以春蚕吐丝到死,蜡烛烧成灰始干的现象, 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也常用来歌颂默默奉献的精神。 10.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 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