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
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
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
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最近读了教育名师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讲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育小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这些,就是教育》,一文中写到:“我自认为我的化学教得还是不错的,若干年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毫无印象,记忆清晰的竟然是那些非主流的人和事,但是正是这些非主流的人和事,塑造了孩子们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时隔多年以后,吴非老师回忆起他教过的一批批学生,虽然不记得他们当初考了什么学校,现在做什么工作,但他坚信,他的学生们的品行、才华一定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幸福,他们自己,也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是孩子将来的小家庭和睦幸福,那么,学校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吧CCCC你的学生走向社会,能给周围人带来幸福,他们自己,也过着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吴非老师是成功的,也是是幸福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暑期拜读了吴非老师《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认真阅读了书中一则则生动且感人的教育小故事,受益匪浅,深有感触,这本书中共有全国各级教师撰写的感人小故事共60则,一个个感人肺腑,令人心情澎湃的事例,就像一盏一盏闪亮的明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些教师用自己的`一节节课、一个个教学案例及一个个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魅力和智慧。
《灯》读后感_1

《灯》读后感《灯》读后感1你们一定知道每个人的父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吧!就像父亲做的冰灯一样,2岁那年,孩子执意要父亲给他做一个灯笼。
父亲说:“行”。
我说:“不要纸糊的”。
父亲就纳闷了:“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
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
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大军家,大家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
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时,就给大军从很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那么高级的灯笼。
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三十的早上,我醒的很早,当我迷迷糊糊的起来的时候,看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手里托着东西,另一只手在打磨着,我用力睁开了眼,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打磨着冰块,姿势很像在洗碗。
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问:“爹,您干啥呢?”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又问:“爹,您干啥呢?”父亲说:“我在四处找废玻璃呢。
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父亲笑了笑,说完,就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正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看着父亲又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吧。
”父亲连忙说:“快把被子盖好,别冻着你,我把被子盖好睡着了。
”那一个春节我提着父亲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很喜欢父亲做的冰灯。
后来,没几天,它熔化成一片水。
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一生。
我读了《父亲做的冰灯》有这样的感,这位父亲是多么疼爱他的孩子,父爱如山呀!《灯》读后感2《灯》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富含哲理的散文。
__以“灯光”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作者深夜看到灯之后引起的回忆,由此联想到了作者一次风雪夜行时对灯光的感受等,字里行间浸润着对光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是由著名作家张翎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最终都在生活的磨砺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幸福。
这部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孩子们也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正是在这样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小说以一盏盏的灯为线索,描绘了这个家庭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在小说中,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断地努力工作,他们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一切。
而孩子们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也在生活中体验了友情和爱情。
小说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读完《一盏一盏的灯》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珍贵。
这个家庭虽然平凡,但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却让人感动和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美好的未来,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都是那么的真实和可爱,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也让人感到欣慰和鼓舞。
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他们的故事也让人感到无比的真实和动人。
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读完《一盏一盏的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家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真实和动人。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教育立人。
教育塑造美好的心灵,教育唤醒人的自尊,教育启迪人的智慧,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的高贵和美丽。
是呀,人接受了教育,才有可能站立起来。
为了学生能在未来真正地站立在社会上,教师先得站直,同时敢于直面教育的困难,这就需要一代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敷衍,不苟且。
一名教师的学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一个教师群体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发出的光,必然会长久地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
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
作为教师,我期盼自己能做一盏最亮的灯,来照亮孩子们的人生之路!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细读此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真实,亲切,给我快乐,教我反思。
《我想叫你把话说完》的老师,因为想保护一名小学生的自信,拖了堂,而没有拿上赛课的名次,一点都没有后悔,内心反倒很安静;作为教师,虽没有把握拯救每一个学生,但在相遇的一段缘分中,老师尽量用真诚去感化,小心从事,学生因此对他说:“老师,你很天真!”;为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引领学生真正认识实践的意义,教师明知故犯地做了符合科学教育的《“低效率”的事》;《希望所有人都幸福》中的“罗海洋”,让我一次次感动,激励我始终要坚守心灵的静土,挚爱自己的事业……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我们用爱,可以点亮一盏盏熄灭的心灯;我们用爱,可以唤醒一个个沉睡的心灵;我们用爱,可以指引一个个迷路的孩子;我们用爱,可以驱散一缕缕内心的严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真正做到“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用真情去点燃自信的火花”。
家里总有一盏明亮的灯读后感

家里总有一盏明亮的灯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里就像被暖炉烤过一样,热乎乎的。
这文章啊,就像是作者拿着一把小钥匙,轻轻打开了一扇通往家的大门,然后把家里那些充满爱的角落都指给我们看。
那盏明亮的灯,可不仅仅是个照明的玩意儿,它就像是家里的一个小太阳,散发着温暖和安心。
你想啊,在外面不管是被老板骂了,还是和朋友闹别扭了,又或者是像我上次在雨里像个落汤鸡一样跑回家,只要一想到家里有那么一盏灯亮着,就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拉着自己赶紧回去。
那盏灯就像在说:“别怕,不管咋样,家在这儿呢。
”
我就想到我自己的家,我妈老是在我晚上回家前把客厅的大灯打开,还把拖鞋放在门口。
这文章里写的那盏灯,就跟我家客厅的大灯一样,都是爱的信号灯。
每次看到那灯光,我就知道,家里有热乎乎的饭菜,有家人的笑脸在等着我。
而且这文章还让我觉得,家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是白天的喧嚣还是夜晚的黑暗,家里的那盏灯永远都亮得稳稳当当的。
就像在生活的大海里,家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沉没的小岛,而那盏灯就是小岛上最显眼的标志。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像一杯热巧克力,甜滋滋又暖烘烘的。
它让我更加珍惜家里的那盏灯,还有灯下那些美好的家的回忆。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灯,尾先照明的是本人。
念要让教熟取得更多的邪能质,本人应该更失更孬,更明。
一个常识赅博、上课熟动无味的老师会失到教熟的怒悲,有了趣味之后才会有教习的能源。
云云,老师应该比教熟更擅长教习,比教熟更分明教习的做用,也只要那样他的“学”能力表现没价值去。
一个擅长考虑、擅长教习的老师,肯定能让他的教熟正在将来的路线上走失更近,看失更广。
教习,教习,再教习,曾经成为一种趋向。
邪如一个商人所说,若是您没有擅长来捕获商机,来捉住机缘,您将被有情的商海所吞没!做为一位老师,若是没有擅长教习,没有正在夹缝外晋升本人,末有一地将会被学育所摈弃,沦为平凡。
那些话,尔用去申饬本人。
平常应多背劣秀老师教习,或看学教望频,或观赏现场教室,或品尝劣秀册本,教习他们的一言一语,鉴戒他们的一招一式,磨炼本人,愿望让本人近离平凡,让本人取梦挨近一些,再远一些。
怀孕上有了光,宽大天把光洒到教熟身上。
对付儿童去说,咱们的每一个啼容皆正在培育他们的真挚和蔼良。
一句和煦的话,一个信赖的眼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浅笑皆能够让咱们的孩子谢口上一终日,对他们去说那便是世间给他的爱战和煦。
而念要作到那一些对付咱们去说其实不易,只是有时分的咱们鄙吝了。
中小学的事情隐失繁琐许多,否那是一种伟年夜的繁琐。
正在教室上,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啼,看下来兴许是这么没有起眼,否那外面却闪耀着兽性的光芒战学育的价值。
尔念,一个劣秀的老师便是擅长将那些琐碎的细节一直乏积起去的人。
异样做为老师,本人离劣秀另有孬年夜的间隔。
有时分面临教熟的错,其实不能很孬天处理,只是轻高脸去面临他们。
书模板上有那么一句话,教室上许一味天指摘他们只会换去没有谦战挫败,和蔼可亲天战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孬的方式。
生长没有是一件焦急的事,失渐渐去。
书模板上提到,当高的学育太须要一种静待花谢的沉着,文雅的口态,当咱们急不可待天逃供完满、沉沦劣秀时,不少儿童邪接受着宏大的压力。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这本书里,记录了60个小故事。
翻看这本书,你一定会产生共鸣,这个故事好像我也经历过。
读着这些故事,你会觉得故事中这个调皮的学生,怎么这么像我们班上的那个小王啊!是的,这些故事发生在校园,在课堂,发生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但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盏灯下走过的人也是不同的。
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智慧的,有的是关于爱心的,有的是关于自信的,有的是关于公平的。
《小志的石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小志的孩子,把半个石榴拿给老师,是怎样的半个石榴呢?可能已经掰开很久了,撕开的皮打着卷,都锈黑了;上面一层的石榴籽,要么缺损,要么干瘪,像被啃过、摔过似的,看起来脏兮兮的。
一开始,老师不想要,就婉言谢绝了。
可这个孩子非常的固执,早上给了一次,午饭后又给,傍晚还给,老师终于明白,孩子捧给他的不仅仅是半个石榴,而是一颗鲜嫩纤弱的心。
原来,这石榴是前一天的晚上,妈妈给孩子的,孩子觉得很好吃,就留了半个悄悄地放在被窝里,第二天送给他最亲爱的老师。
我很庆幸,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最透明的。
我们班也有这么一个孩子,叫夏彤。
有一天早上,她来到我办公室门口,我问她有事吗,她进来塞给我一个小芒果,我说你自己吃吧,她不肯,跑了,我只好把芒果放在办公室桌子上。
吃好中饭,她又跑到办公室门口,头往门里张望,问我:“老师,芒果甜不甜?”我抱歉地笑笑,“哎呀,我忘吃了。
”“老师,你一定要吃,很甜的。
”说完又跑了。
我小心地剥开芒果尝了尝,果然很甜的,比蜜还甜。
下午,我到班里上课,下课的时候经过夏彤的座位,我轻轻告诉她:“芒果非常非常甜。
”她望着我开心地我笑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可能老师们也会有感触。
说的是一个骨干老师借班上课,那个班有四十九个孩子,可这个老师只要四十个,因为人少好组织。
这就为难了原班级的班主任:从四十九个孩子中去掉九个,怎么去?她绞尽脑汁最后想了一个办法:让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挑九个孩子,说邀请他们去另一个班讲故事做游戏。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篇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上一周,去常老师办公室送作业,向常老师报告完作业情况后,又报名参加了“学生论坛”和“师生赛读”这两项活动,报完名后,我无意间看到了,在常老师办公桌上那一座“书山”,好想拿一本书看一看呀!我心想。
到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便问道:“老师,我可以从您这借一本书看一看吗?我保证不损坏!”老师考虑了一会儿,说:“凡报名学生论坛的同学都可以借书,你报名了,那就借你一本吧!”我欣喜若狂的说:“谢谢老师!”。
说完,我就兴致勃勃的从常老师办公桌的“书山”里选书了,选完书,向老师道别后,我便风风火火的跑到教室,坐在座位上,开始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读了起来,这时的我就像一头饿狼,扑在鲜肉上撕咬一般。
在安静的环境下,我慢慢走进了书的海洋,《一盏一盏的灯》的主编是吴非,吴非写的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是美丽的爱与微笑,第二辑是为了人,第三辑是先照亮自己。
其中我最喜欢第一辑美丽的爱与微笑里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志的石榴”。
小志的石榴中讲了一位老师有一位学生叫:小志,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小志给了老师一个掰开很久、撕开的皮都打着卷,都绣黑了。
老师委婉的拒绝了他。
中午吃饭时,小志又跑过去,把石榴递给老师,第二次老师看到那石榴比上次更黑了又委婉的拒绝了小志,下课了,老师刚要走时,小志又追了过去,又把那半个石榴递给了老师,老师刚要说什么,全班同学都纷纷说:“老师你要吧!”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您就拿着吧!小志早上就带来了,一直在手里握着,上课还握着那!”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个石榴,他连让碰都不让碰,哪个老师都不给,就给你的……老师愣住了,眼前的小志手里的石榴,哪里是石榴,分明就是他捧给自己的一颗鲜嫩纤弱的心!老师有些后悔,于是老师接过石榴,轻轻剥开,和小志一起吃完了这个石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近段时间以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王非老师所编写的《一盏一盏的灯》。
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之后,我的心情越来越难以平静。
看着一位位同行所讲述的自己从教的故事,我感慨良多。
是啊,他们所点燃的一盏一盏的明灯,或明,或暗,但都为他们的学生照亮了前行的路。
从诸多的小故事中,我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
正是用爱点燃的心灯,指引着学生们不断前行。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学者、诗人用他们热情的笔触对“教师”二字进行了诠释: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些,都无疑是对教师这一行业极高的赞誉。
但是,我个人认为,用王非老师所说的灯来进行比喻则更为恰当。
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引领学生走过人生中的某一段路,每个学段的教师均是如此。
我们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已,至于怎么走,这全靠学生自己。
在这一条路上,不可能永远一路坦途,这其中会有荆棘,有坎坷,有暗流,有波涛。
学生们途经险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心生恐惧,甚至退缩,而我们教师若是能用爱点燃心灯,那将能使引路之光更亮,更温馨,让学生有更足的勇气迈步前行。
从教多年,我无可避免地也产生了一些职业倦怠。
耳边时常听到一些同行在抱怨学生,抱怨家长,却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过自己。
是啊,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家长变了,学生也变了,其实,我们做教师的何尝不也是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呢?
还记得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年富力强,劲头十足,那时候,我是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与学生们相处在一起,很容易就同他们打成一片,学生们也很乐意同我交心。
那时我住校,周末的时候,时常跟着一些学生到他们的家里去,深入家访,所有的村落,所有的学生家庭,我都一一走过,对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我了然于胸,那时的学生思想稍微有点变化,我便能立刻察觉,并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去做好思想工作。
那时的我,心中从不会想着放弃某一位学生,哪怕他的学习再差。
可是后来,在这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发觉自己却渐渐地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对几个吊里啷当的学生,我狠狠地批评了几次并告知家长之后,就在潜意识里给那些学生贴上了一种标签——“差生,无可救药”。
从此之后,对这类学生选择略过。
而这一类学生也真的不负所“望”,变得越来越糟糕,朝着“无可救药”的方向发展。
现在想想,对于那一类学生,我又何曾有过当年的那一份耐心?若是对他们多一分关爱,他们又怎会沦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这一点,其实在近年来就得到了验证。
现在我任教的班级里面有一名学生赖某非常特殊,由于小时候他受伤的缘故,他的智力大概保留在七八岁的水平,自制能力极差,偷窃、撒谎、旷课、钻女生厕所……身上毛病一大堆。
初一年刚入学的时候,他一有违纪行为,我就打电话向其家长投诉,并对该学生严厉训斥,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收效为零,而且还将自己的心情搞得乱七八糟。
后来我转念一想:“对这样的学生我何必太过较真呢?只要他能够按时来到学校,能够好好地坐在教室里,又何必再强求他做到什么呢?”一放宽对他的要求,
我发觉他身上的毛病似乎少了不少。
有一次,班里有几位同学要欺负他,我狠狠地批评了其他几位同学,并在班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欺负他。
他居然对我心存感激,并经常主动打扫讲台桌的卫生,班里的脏活累活他也抢着干。
在班会课上对他进行几次表扬之后,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他做得越来越好了。
我对他也多了几分关爱,并同他几番交谈之后,他的自我约束能力似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进入初二年以后,虽然他身上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惊喜地发现,很多老师以及班上所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很讨厌他的,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他很可爱。
我很庆幸,一年多以前我对他没有选择放弃,那些许的耐心,那些许的关爱,正在使他一点一点地转变。
是啊,如果在对待所有学生的时候,我们都能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关爱,那结果或将大不一样。
在今后的工作中,愿我们都能用爱来点燃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