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合集下载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二篇)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二篇)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做孩子心中的明灯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着作《一盏一盏的灯》,这里面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老师的六十个故事,他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连成了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像天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点缀成美丽的银河。

更像一盏一盏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们都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讲述了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故事真切感人,以小见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不一样的“阿慢”》。

《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学生“阿慢”凡事都比别人慢一拍,但总是能做到最好。

三千米比赛时,“阿慢”慢慢地跑,但很稳健,最后获得了第三名,成为了班级的英雄。

十多年过去后,他做事依然慢,但细节很完美,博士毕业还获得了四项专利,他的成功与读书时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密不可分。

其实在我们班也有这样的“阿慢”,是一个男孩,他其貌不扬,不爱说话,做作业总是很慢。

当其他孩子把作业按时交上来后,只有他,还在埋头写着。

看着他不急不慢的样子,我着急了,走在他座位旁,一个劲地催他。

可是他并没有多大改变,我只好向他妥协。

到了期末考试,我就更加为这孩子担心了:他能把试题做完吗?结果成绩出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获得了高分。

读了《不一样的“阿慢”》,我深有体会,孩子是可以慢慢来的,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只是想做得更好一点。

慢不是错,我们要“纵容”孩子的慢,静静等待花开,正如林海音所说:“一步一步走,总会走到的,一口一口吃,总会吃饱的。

”我们的教育不正需要这样吗?在教育过程中,容许孩子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尊重孩子的个性,做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二)《一盏一盏的灯》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故事的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小说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展开,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是由著名作家张翎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最终都在生活的磨砺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幸福。

这部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孩子们也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正是在这样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小说以一盏盏的灯为线索,描绘了这个家庭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在小说中,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断地努力工作,他们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一切。

而孩子们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也在生活中体验了友情和爱情。

小说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读完《一盏一盏的灯》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珍贵。

这个家庭虽然平凡,但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却让人感动和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美好的未来,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都是那么的真实和可爱,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也让人感到欣慰和鼓舞。

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他们的故事也让人感到无比的真实和动人。

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读完《一盏一盏的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家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真实和动人。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篇1寒假期间,我按照学校的要求阅读了《一盏一盏的灯》,书读过了,但心得久久无从下笔。

一是读书不太深化,二是有一种懒散心态作怪。

新学期初,再次捧起书来读,细细品味书中一些教育教学小故事,顿时醒悟才发现这些小故事真的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照亮我教书育人的道路。

每一个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故事,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育人智慧。

以小见大,深化浅出,提炼出美丽的教书育人精神和老师职业道理。

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诗人饱含深情地讴歌老师,他们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和“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这也是人们对老师职业的赞誉。

然而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喻为“灯”的这个比喻是最为贴切的。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假如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即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我们老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丝温暖……然而我们老师却是贫寒的。

选择了老师就意味着选择两袖清风,选择了老师就意味着选择责任和奉献。

要当好一名老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爱的无怨无悔……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爱。

爱是教育永久不变的主题。

世上有很多的东西,给予别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这就是爱。

在这里不由得想起在书上看到的这样一段文字:爱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

工作八年,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的这段时间,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爱,让我学会了该怎么去爱我的孩子们。

爱是用春天般的温暖感化迷途的精灵,用春风般的柔情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干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韧的力量守望生命的成长!爱是可以传递的,爱可以产生信赖,爱可以点亮心灯……就像这本书中的题记说的一样: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觉察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亮一盏心灯,不仅照亮自己,更照亮学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通用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通用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通用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1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是春蚕!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

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

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只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

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

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

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

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

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是沉下脸来面对他们。

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

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

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

看到这样一句话,沉思许久,自己不也是这样?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而"揠苗助长",没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耐心。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精选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精选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精选10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

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

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

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

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这学期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

品读这本书中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900字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900字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900字第1篇: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900字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

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

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

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人格。

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

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

”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

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

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尝试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题材,编成各类应用题,结合不同的“卖面条”的场景,帮助他学习。

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600字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着作《一盏一盏的灯》,这里面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老师的六十个故事,他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连成了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像天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点缀成美丽的银河。

更像一盏一盏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们都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讲述了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故事真切感人,以小见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不一样的“阿慢”》。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在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十几年时间里,会遇到多少个老师呢?粗略估算下,少说也有几十位吧。

能被他记住的能有几个?这些老师是什么原因留在了他的脑海里?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了一把的,那些在他迷茫时指引方向的,那些在他无助时投以信任目光的。

那些有智慧的有个性的,或是温柔或是严厉的老师,像一盏一盏的灯,在他的童年世界里成为了最难以忘记的画面。

直到今日我依然感谢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周芳老师,在我犯了严重错误时没有喊家长,也没有当同学面批评我。

只是把我叫到走廊上轻言细语的把利弊向我分析。

谢谢她能够原谅我一时的不慎,保护好了我柔弱的自尊心。

之后这么多位老师,有的学识渊博,有的才华横溢,但是对于我来说周老师才是那盏给我温暖的灯。

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六十个不同的老师经历的教育故事。

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从不同的角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直白而朴实的文字像灯光照亮读者的心。

在这些故事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与我们类似的教育经历,让我有所触动的有很多。

这里想分享其中一篇叫《小志的石榴》。

文章中的小志长得憨憨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

在班上应该是那种不起眼的小孩。

潘老师很爱吃石榴,有一天潘老师刚进教室,小志就笑容满面的递给他一个黑乎乎的塑料袋。

里面是半个石榴,可能掰开很久了,皮打着卷,上面一层石榴子干瘪瘪的,像被啃过。

潘老师看到脏兮兮的,伸手一推,笑笑说:谢谢,老师有好多,你自己吃吧。

到了中午,潘老师分完饭后,小志又走到面前说:老师,你中午没有水果,吃石榴吧。

看到经过半天揉搓挤压更黑更烂的石榴,潘老师尴尬的推开了石榴。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6篇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6篇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6篇《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篇1 寒意渐浓的冬日里,坐在洒满阳光的温暖阳台,读着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

书中呈现了许多生活中细小故事,有的是帮助自卑的孩子重获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有的让本不怎么和谐的家庭变得融洽……一个个事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视,而正是这些老师处处留心,时时用心,用他们的爱之灯温暖了学生的心,照亮了更多学生的路,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使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

上学期试行的发放“学习币”——给孩子们每天有期待和惊喜,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数学的信心和热情,也让孩子们慢慢感悟到与人和谐相处的为人之道,小组互助、师徒结对、坚持不懈、勇于担当……良好的学习的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教育的力量,一枚小小的学习币会给予孩子不断前行的动力。

还有你瞧:我们办公室的美女时老师精心制作的爱心饼干,让孩子们笑口常开……孩子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唯有我们老师真的放下身段走近他们,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句鼓励……都是及其简单的动作,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甚至让某些学生因此而变得自信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班上的小孔同学,初一刚开学就出现多次拖拉或缺交作业,找他个别谈话竟然起不了很大作用,联系家长后才获知“恶习”的根源,于是改变方式更多的关爱他激励他表扬他,惊喜地发现孩子地变化:上课认真了,举手积极了,成效显著的表现在居然两次反超“师傅”,这就是“爱”的力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不用说“孩子小学时咋样咋样的”,我只要看到孩子现在的努力就够了,千万别“一棍子打死”!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去了解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书写。

我愿自己也是一盏灯,照亮一个个孩子前行的路,我也愿自己是一缕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一盏一盏的灯》的读书心得篇2 寒假期间,我按照学校的要求阅读了《一盏一盏的灯》,书读过了,但心得久久无从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倪娟
最近,手捧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品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情澎湃,受益匪浅。

书中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

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

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

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

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

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赢得一份别人的关爱并不难,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

在六十个故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保志明老师写的《“低效率”的事》和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现
代社会以分来衡量学生是非常不可取的。

现在,许多教育新政部门和校长用分来衡量学生,也以分数来衡量教师,势必导致“一切向分看齐”,而那些“低效率”的事情恰恰是培养孩子能力必不可少的过程。

就像保志明老师所讲的那样,如果只为分数,可以在几分钟内搞定一个化学定义或化学公式,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这些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

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

可是,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要长期培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

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直奔着结论而去,甚至以题代教,以考代教,那将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

”现代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

许多教师之所以有上面所说的紧迫感,究其原因还是与教育行政的评价体制有关。

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分数一定会高,校长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

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怎能被沦为学习的机器?《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

运动会三千米比赛,“阿
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

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

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