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

合集下载

《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Space Design for Exhibition)第一节展示空间设计概述一、展示空间设计概述:展示行为狭义上涵括了具体的展示容、空间与传达流程的组织等因素。

展示空间概念是以人(展示者和参观者)的存在为前提的。

空间就是有意义的场所,应该满足人的某些特定需求。

展示空间是指能满足人获得信息需求的空间。

展示空间是一个公共空间,它的特点是开放性与流动性展示空间的形成取决于展示个人或团体的展示动机,其意义取决于个人或团体的获取动机对展示容的反馈。

因此,展示空间力求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供最好的信息传播方式。

展示空间是为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信息的空间,是信息的物化,这种雾化室通过视觉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来实现的,是一个将信息视觉化的空间。

展示空间设计是通过实体限定来创造带有心理情绪的多维空间的设计艺术手法。

二、展示设计的由来: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神殿——特菲尔·奥林帕斯殿1868年伯录法国神父在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博物馆,名为震旦博物馆(先徐家汇,徐家汇博物馆)我国博物馆学理论见骞创办了第一个有由中国人办的博物馆——博物馆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国际展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被人们誉为工业革命的镜子。

三、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展示空间可分为固定空间与可变空间,也可分为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

实体空间围明确,界限清晰,有较强的私密性;虚拟空间围含蓄,是实体空间界定下的空间,又称为“心理空间”。

展示空间的特征:1、“时-空”构成空间:展示空间设计受特定时间的制约,是三维空间和时间集合。

展示场所可视、可闻、可询、可触摸。

2、丰富多姿的空间组合:3、展示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展示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封闭的模式,展示场馆是由“人-物”构成的川流不息的流动空间,构成了“物-人-环境”的空间流程4、展示空间的群化功能与时效性:展示的传达功能、营销功能、招引沟通功能、生活娱乐与服务功能等多元融合。

展示概念设计课件

展示概念设计课件
(7)设计实施的经费预算:根据展示活动的规模等级、施工条件、管理 能力等,综合分析展品征集、布展设计、制作施工、展具加工、场地 租金、动力消耗、安全保卫、宣传资料、食宿管理、运输、公关等费 用,并分别列出预算数额,经综合平衡、汇总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实 施。
3、展示设计的评估体系
展示设计的评估体系
科学 性
工作场所显示控制台
展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展示主题的多样化 (1)商业展示空间设计 (2)文化性展示空间设计
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
展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二、展示空间的特点
1、主题性 2、时间性 (1)策划筹备时间长,展览展示时间短 (2)用时间来阅读空间
展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三、展示空间的形式
1、流动的空间 2、叙述的空间 3、体验的空间 4、传播的空间
(2)展示基调的确立:主要指展出环境的色彩基调、文风基调和动势基 调等。
(3)选择展示空间的构成形式:通过平、立面空间与展示物像的有机组 合,而创造出良好的展示环境和观众视觉的心理佳境,以实现既定的 展示意图和目的。
(4)提出展示设计局部意向:总体设计师应仅仅围绕展示总体设计方案 而提出各局部单项设计的意向。
展示设计概述是空间的主体,主题是 空间的灵魂。空间的生成需以主题为核心,以“物” 作为设计的原点而展开。 展示的主题是围绕着物品、事物展开的空间叙述, 通过空间的规划对物品、事物归纳重构,用主题去 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展示空间,使展 示空间设计的理念更符合主题设计的要求,从而突 出物品、事物的性质与概念。通过对物品、事物进 行的陈列设计和传播设计,对手中进行明确的指引。 通过对展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满足公众对物 品、事物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利用策划组织的 手段表达展示的内容,达到各类展示主题的最终目 的和效果。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5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5

(1)照度 展示品的陈列不同,要求的照度也不同,展示陈列区域的照度必 须 比观众所在区域的照度高。 (2)亮度 展示品区域的亮度应是最亮的部分,以提高感知度。 其他环境亮度的分布应采用逐步过渡的照明区域方法,使参 观者在 展示活动中,能适应视觉状况。 (3)反光、眩光 避免反光和眩光,避免直接采用裸露光源。 着重考虑灯具的位置、照度的分布以及天然光从窗户直接射 到展示 场所内等因素。 (4)光源和光色 不同的展示品,应采用不同的光源和光色。 自然光是理想的采光光源,不易控制,一般也很少采用 (特殊要求 除外)。大多采用工照明形式。为保持展品的固有色彩, 采光选用 日光型的光源较为理想。
之照明照度则为600Lux,所以最好再使用台灯作为局部照明。 场所 书房、办公室 客厅(不阅读书报) 浴厕、更衣室 餐桌 走廊、楼梯 电梯、走道 车库、仓储 照度(Lux) 500-1000 150-300 200-500 300-500 35-75 100-200 30-75
小常识
小常识
色温是光颜色的温度,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所以说,当说色温的时候后面 都带一个K字。K字是表示色温的度数。 色温这个词的来源是把一个铁块放在火里烧。越烧铁越热,越烧越发白。等到快 要化的时候就成青蓝色的了。 这就是色温的来历 常见的灯光的色温 白炽灯、碘钨灯--3000K左右 日光灯、水银灯--6000K左右 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3000-4000K左右 中午前后的平均日光为5500K左右 阴天时6500K左右 如果进行摄影创作时能准确利用好色温这个原理,那么起码在色彩上就会很漂亮 的。
3、陈列高度是指墙面和版面上展示和陈列区 域的高度。受参观者视线的限制。陈列在地 面以上80cm~250cm范围内。最佳陈列高度 120cm~180cm(根据我国平均身高170计算)

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科技馆 历史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
商业环境设计
Business environment Design
商场空间规划设计 商品陈列设计 店面橱窗设计
橱窗设计
展览会设计
Exposition design
展览会 展销会 交易会 博览会
旅游环境设计
Travel the environment design

(1) 真实性

(2) 开放性

(3) 多维性

(4) 科学与艺术性

(5)经济性
2 认识展示——展示设计的形式与范畴
● 展示的形式及分类 ● 展示设计范畴 ● 展示手段
2.1展示的形式及分类
展示的具 体形式通常包 括博览展示、 商业展示、博 物馆展示和庆 典活动。
(1)按规模划分---小型、中型、 大型;
右) 2、有目的寻找要观看的内容而作的位置变化。(同一类展品布置应有
连续性)
3、休息:观展是一种紧张的学习过程,时间长了就要休息。这就要求 展品的陈列,要有一定的间隔,同类的展品展线不宜太长,以便观众 停留或休息。
4、交往:观众相互间对话和议论,以及与讲解员和服务员的交往。
2、观展行为特征
注留→走动→聚集→分散
(2) 开放性 旁观者的可体验性与可参与性。
3.展示是开放性的,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是即时的。
参观者可以从展示中了解展品的性能,使用方法,展示者也可以即 时了解参观者的意见和想法。双方能得到即时的交流和互动。
4.展示具有“高可信度”和高说服力。
5.展示是一种商品促销手段
6.展示产品的领先性
展品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不论从产品功能、使用方式、外观、价格等。

展示设计知识点总结

展示设计知识点总结

展示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是指为展品、展览、展示空间等进行设计布置的过程。

它是一种结合美学、设计和传播艺术的活动,以视觉为主要表现手段,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展示设计在博物馆、画廊、展览会等各种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方式。

展示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个具有吸引力、表现力和传达力的展示环境,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引导其情感,从而达到展示宣传的效果。

二、展示设计的原则1.信息传达原则信息传达是展示设计的首要任务,设计师需要通过展示设计来传达展品的信息和意义。

因此,在展示设计中,要注重信息的清晰度、准确性和易理解性。

展品应该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展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2.视觉美感原则展示设计是一种通过视觉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展示设计中,视觉美感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色彩、形状、材质、光影等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来营造出一个美观、大气的展示环境,让观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3.空间结构原则展示设计的空间结构不仅仅是对展品进行陈列,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布置和利用,来营造出一个具有艺术感和氛围感的展示环境。

设计师需要考虑观众的观赏路线、观赏角度、展品的排列方式等问题,以创造出一个具有吸引力、表现力和传达力的展示空间。

4.文化价值观念原则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注重传播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展示设计来宣传相关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对展品进行陈列和展示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以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展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5.情感共鸣原则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观赏展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因此,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展示环境的营造和展品的呈现,来引导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展示宣传的效果。

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展示形式

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展示形式
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展示形式
第三章 展示设计基础原理
一、展示内容与形式 二、造型形式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三、展示设计的要素分析
第一节 了解展示——展示内容与形式
展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展示内容 展示形式
第三节 了解展示——展展示示内设容计的程序与表达
在特定的展示环境和展示范围内,有目的有系统的展 示多种产品,并通过展品组合展现某一思想主题,某 一展示目的以及反映该事物本质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称为展示内容。
第三章 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
二、造型形式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章 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
二、造型形式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2)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具有向上、稳定、有力的特征。由于展示陈列一般在距地
面0.3—3M的区间里沿水平方向展开,垂直线的运用易将公众视线吸引到 展示物品上去,从而形成主要展品的重点展出区位。另外,垂直线更多的 具有分隔画面、限定空间的作用。如果展示面中用横向的水平线作为陈列 展品的基准,然后用垂直的线条来分隔画面,此时垂直线就起到了中断视 线,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展品的作用。
习惯和人的视域局限,常将水平宽度的长方形视作展示的界面,或是一种 用来“构图”的画框。因此,在展示中出现的长方形常被视作是某一展示 内容的“外框”或界限。在文字或图片的版面上,长方形常被作为展示内 容的主要排版方式,在实物的陈列中,用长方形作为背景,能使展品的陈 列呈现出一种“正式”的效果,如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长方形组合在一起, 则可以产生丰富而有序的变化。正方形是矩形中变化较小的形态。因为缺 少变化,传统的展示中较少用到正方形,但是如果加以独特设计,也能产 生别出心裁的效果。
第三章 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
二、造型形式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展示设计的空间意义和表现方法

展示设计的空间意义和表现方法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展示设计的空间意义和表现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展示设计是一门强调空间设计、色彩设计、道具设计的独立的设计艺术,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

展示设计与空间密不可分,展示设计必须通过特定的空间场地,借助于一定的设施才能展示形象设计。

可以说,展示设计就是对空间组织利用的一种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手段,正确处理空间问题已成为展示设计的精髓和灵魂。

一、展示设计的特点(一)空间的两重性。

展示设计环境中的空间具有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

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是由空间自身的功能形式和分隔物的形式来决定的,而空间对分隔物的形式也起着决定作用。

有形的分隔物能使无形的空间变得可视可见,没有有形的分隔物,无形的空间只是一种不可被感知的概念中的空间;当然,无形的空间也赋予有形的分隔物以存在和运用的意义与价值,没有无形空间的存在,有形的分隔物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空间的流动性。

展示设计中空间的功能和特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点决定了空间的流动性特征。

展示设计的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空间的性质决定着空间设计所采用的展示形式、遵从的基本原则和向观众传达信息的表现手段。

以合理方式安排的参观流线不仅能使观众置身于真实的虚拟空间中,在流动中完整地介入展示活动,全方位欣赏空间,而且还能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的“时光隧道”,让观众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趣味。

(三)空间的时间性。

空间与时间都是不可见的虚体,展示设计中的空间不是三维空间,而是三维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四维”空间。

展示空间设计的原理

展示空间设计的原理

展示空间设计的原理
空间设计的原理是基于人类的感知和体验,如下所示:
1. 比例与尺度:空间设计应该合理地运用和处理比例与尺度关系,以确保空间的协调和统一。

适当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2. 布局与流线:空间的布局要考虑人们在空间中的流动和活动,以便提供良好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流线的设计应该顺畅而自然,避免不必要的阻碍和障碍。

3. 光线与色彩:光线和色彩是空间设计中重要的元素。

合适的自然光和良好的灯光设计可以塑造氛围和增强空间的感官体验。

色彩的选择应该与空间的功能和目的相匹配,并且可以运用适当的颜色搭配来创造视觉效果。

4. 质感与材料: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对空间的感觉和观感产生重要影响。

合适的材料可以增加空间的质感和纹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5. 功能与美学:空间设计应该兼顾功能和美学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审美需求。

良好的功能性设计可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而优美的审美效果可以增强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简洁与整洁:空间设计应该避免过度装饰和复杂性,追求简洁和整洁的风格。

简洁的设计可以减少视觉干扰,提供清晰的
空间感受。

7. 韵律与平衡:通过运用韵律和平衡的原则,可以增加空间的动感和与众不同的观感。

合适的重复和对称性可以创造出和谐的效果,让空间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空间设计的原理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几个方面,以创造出舒适、实用、美观和有独特特色的空间。

尽管这些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空间类型和风格,但在具体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进行适度和灵活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和各种活动应该有特定的空间场所,必须为活动的展开限定和区分 空间场所。
1、空间的限定形式很多,主要有:围合限定、天覆限定、地差限定和 控制限定等。这几种方式分别从上、下、四边向内界定出积极空间。
·围合:具有拥抱、拥合、框架之 汇合,驻留凝聚之势。
·地载:具有起伏、下沉之间和平静、和缓之势。 ·天覆:具有、俯冲,亦有控制、庇护之势。中国 “亭”就是利用天覆限定空间的典型设计。
第二节:空间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情侣的雨伞
一对情侣打着雨伞走在雨中,伞下形成了无雨 的空间,收起雨伞,这个有限的空间就消失了,溶 化在无限的自然空间里,变得无影无踪了。同样, 当茫茫大海里漂泊的孤舟找到渴望已久的绿洲,心 理充满了依靠之感,空间的积极性就在于此。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用其通俗形象的言语阐释了空间 的有限与无限、积极与消极的空间关系:“所谓积极 空间,是有计划性的,就像是向杯子里倒水,水不会 从杯子这个框中溢出;而所谓消极空间是自然发生的, 是无计划的,就如把水倒在桌子上,任意扩展出来。”
第二单元:课题设计
课题:限定、区隔和组合练习
内容:
(1)空间单体组合练习:采用接触、互锁、包容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组 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2)空间群化组合练习:采用串联、中心、网络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组 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3)空间分隔组合练习:采用L型、T型、I型和C型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 组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展示建筑是用建筑的形式长久的固定空间。二次展示空间是指在现成的空间 里进行再次空间设计,演示空间是舞台空间的延伸和泛化;流动空间是特指 车载的展示空间,这类展车常常采用的是可活动的空间设计。
·空间组织与浏览动线:所谓动线就是走线,流线,浏览动线是空间组织的线 形化和空间结构的序列化。
·浏览动线与视觉规律:浏 览的视觉效果和动线的节 奏变化同参观者的视野、 视角、视点有着密切的关 系。因此展示空间的划分、 陈列的方式和空间造型的 尺度都应考虑到人们在浏 览中的视觉感受。
译文:三十要辐条集中在一个毂上,由于轮子的虚处和实体的结合,才起到车 轮转动的作用,抟揉粘土作器皿,由于器皿的虚处和实体的结合,才起到器皿盛物 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由于四壁的实体和虚处的结合,才起到房屋住人的作用。 所以实体以一定形态为人们提供便利,只是由于形成了一定形式的空虚才会产生作 用。
·所谓“空”,是虚无而能容纳之处,就像天地之 间那样空旷、广漠,可影响四方无限的延伸扩展。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两者是 不能分开的。空间并不是一个视点所束缚的静的视野,空间的刺激是保持着时 差相继延展,其印象要花费时间才能形成。换句话说,空间的经验是运动性的。
第五节:心理空间 ――旗动心动
伫立窗口,有种冲出窗外飞向蓝天的欲望,眼前一座高山,会萌发翻越它的 冲动……不同的空间场所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长长的走廊给人纵深之感, 走进教堂有一种崇高、威严之感,站在广场上则显得天宽地阔……这是物体和空 间作用于人的知觉和经验所引起的心理反映,称之谓“知觉空间”或“心理空 间”。
·所谓心理空间是指内空体或空间向周围的扩张,是不存在却完全能够感受到作用 的空间。实体向周围扩张的原因来自内力运动变化的“势头”,《孙子兵法·势篇》 中就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园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是随空间而变 化的能量,其作用范围可以用“场”来描述。
·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 作用。
·结构空间的分类是依据建筑技术与材料技术并结 合不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如框架结构、盒形结 构、悬挂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帐篷结构 等。
·所谓结构,是组成要素之间,按一定的脉络,一定 的依存关系,联结成整体的一种框架。 ·功能空间的分类依据不同的用途来划分,如商业空 间、住宅空间、演出空间和展览空间等。
·鸟笼也是一种容器,它同封闭 盒子的区别在于具有空间渗透 性,将鸟儿活动的范围限定在 一个特定的空间里。
第四节:空间的四维性 ――步移景异
人们无论在屋子里行走还是在街道上穿梭,视线随着脚步移动,空间形态 不断的变化,转换,这些变化不同的空间形态叠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 意大利建筑评论家鲁诺·赛维在《建筑空间论》一书里大胆的质疑三维的方法去 评价建筑空间,提出了空间的四维性,强调用“时间与空间”的观点去观察空 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称之谓“步移景异”,中国古代的国画里面也经常用 到“散点画法”。
·竖断:像闸阀具有阻截分隔作用。竖断分为L型、I型、T型和C型等。
·如果隔墙比视线高,空间即被分隔成A或B两个空间,反之,A和B空间 在视觉上成为一体。
第八节:浏览空间 ――展示的舞台
人们逛庙会、游公园、看画展都是走 动中的活动,其空间和场所的条件必须适 应和满足这种活动的各种要求。例如必须 符合视觉刺激浏览规律的空间尺度和陈列 方式,合理的走线布置等。流览的空间同 舞台艺术的观演空间有很多相同之处:角 色(演员)、布景和道具就如展物,所不 同的是浏览中的观众有时静态的(停留观 看)有时是运动的(边走边看)。
·容器的功能在于盛放物品,那么不同的物品要求不 同形式的容器,物品对容器的空间形式概括起来有三 方面的规定性:
(1)量的规定性:即具有合适的大小和容量足以容 纳物品
(2)形的规定性:即具有合适的形状以适应盛放物 品的要求
(3)质的规定性:即具有适当的条件(如温度、温 度),以防止物品受损害或变质。如鸡蛋、食物存放
要求:
以上练习均在12CM*12CM的尺寸上进行设计。 采用泡沫板、吹塑纸(或厚纸板)火柴(或铁丝)材料构成。 完成后组合粘在一块硬板上 时间:一周。
学生作品演示:
谢谢!
2、空间的区隔是指对已限定的空间进行有计划、有 规律的二次或多次分隔和限定。
3、空间组合指二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限定空间有规律 的结合架构,形成新的空间形态,如互锁空间、包容空间、 串形空间、网络组合和中心组合等。
·空间结构的组合方式包括单体的组合和群化的组合:单体 组合有接触、包容、互锁等。群化的组合有线性组合、中心 组合、网络组合等。
·用连续画面表现时间的橱窗
·从最早的草棚到最现代化的住宅,从原始人的洞穴到今日的教堂,学校或办 公楼,没有一个建筑物不需要第四属空间,不需要入内察看的行程所需要的时 间。
·一位画家说到:当我去表现一个盒子或一张桌子,是从一个视点去观看它的。 但是如果我转动盒子,或是围着桌子绕行,我的视点就变动了。要表现每个新 的视点上所见的对象,就必须重新画一张透视图。因此,对象的实际情况是不 能通过一张三维空间画去表达的,要完全记录下来,必从不同的视点去观看和 表现。这种在时间上延续的移位就给传统的三度空间增加了一度新的空间,这 就是“时间空间”即“第四度空间”。
·所谓“间”,就像两扇门之间有日光照进,即 “空隙”、“空当”之意,也有隔开,不连接的 意思。
·户外演讲人周围集合的人群,就会自然产生了一 个以演讲人为中心的紧张空间,演讲人结束人群 散去,这个紧张空间就消失了。(图)
·出外野炊,围而坐之,同样也会自然产生一个空 间。人们离开后,这个空间也就消失了。(图)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 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 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 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第三节:空间的功能性与结构性
――容器和蜂巢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理解成一 种容器,它不仅容纳物和人,而且为人的活动提供了 必须的空间。不同的物需要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不同 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尺度、形状和结构,反之,不同的 空间结构和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大自然中许多 物质的结构启发我们对空间形式的创造,蜂巢就是一 个非常完善、合理的空间结构形式。
第六节:行为空间 ――跟着感觉走
人在空间中活动受其行为动机、目的和活动性质所决定,而空间的形态、 尺度、色彩和光线等诸条件反过来刺激和影响行为的质量和规律。比如,人们 通过吊桥时的行使速度同在广场上行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为过桥时人恐惧 心理驱使脚步加快,而在宽阔的广点、方式、 秩序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呈现一种不定性、 随机性和复杂性,既有规律又有偶然性。人 的活动规律呈现出群聚性、类聚性、依靠性、 从众性等行为规律。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其目的效果同交往的尺度关系密切。即 所指的习惯距离,具体如上
第七节 空间的限定与区隔 ――围而分之
第五讲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
第一节:空间的辩证性 ――老子与器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都可以归结为中国古代 哲学家老子在《道经》第十一章那段富有辩证哲 理的话: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不再是土,而是 当中产生的空间,反之,其器破碎,空间消失, 其碎片又返原为土的本质。(图5.1.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经》第十一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