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课件

该规范对电离辐射防护和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的内容。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关注 放射性污染问题,逐步建立了相应的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放射性 设备和辐射源的监管。
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工业等领域对放 射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放射卫生 监督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 旨在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02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制度和 标准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01
02
03
放射卫生机构设置
设立专门的放射卫生监督 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 理放射卫生工作。
放射卫生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放射卫生监督管 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 素养和技能。
放射卫生档案建立
建立全面的放射卫生档案 ,记录放射源、放射装置 、辐射人员等相关信息。
案例三:放射诊疗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总结词: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存在安全问题 ,如设备未经过正规渠道采购、设备没有经过正规安装和 调试、设备使用过程中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等。
05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和 展望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01
建立完善的放射卫生监管体系
放射诊疗机构
医院、诊所等开展放射治疗、诊断的医疗机构。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机构
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许可:对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必须按照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期限和条件 使用。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包括对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员进 行安全培训和考核,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辐射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并实施放 射性同位素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安 全和防护检查等。
4放射卫生(最终版)

A、质量数B、中子数5.B射线的屏蔽,应选择(A、有机玻璃B、铅板6.穿透能力最弱的射线是(A、X射线B、a射线C、电子数D、原子序数)。
AC、石墨D、纸张)。
BC、B射线D、Y射线职业卫生大比武理论考试复习题放射卫生(100题)一、单选题(共45题):1.电离辐射是指()。
BA、射线装置在通电状态下放出的射线B、可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带电粒子辐射D、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非带电粒子辐射2•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是()。
B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3.原子中()的数目称为原子序数。
AA、质子B、中子C、电子D、核子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这种元素的()。
D7.放射诊疗设备状态检测应由()实施检测。
CA、供货商B、第三方C、有资质的第三方D、医疗卫生单位自身8.医疗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BA、选址阶段B、可行性论证阶段C、设计阶段D.施工阶段9.WS76-2017不适用于以下哪种设备X射线发生器部分的性能检测()?BA、小型便携X射线机B、乳腺X射线摄影C、计算机X射线摄影D、数字X射线摄影10.2018年5月1日起,牙科X射线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依据的标准为()?CA、WS520-2017B、WS76-2017C、WS581-2017D、GBZ130-201311.评价乳腺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剂量最适宜的量是()?AA、AGDB、PSDC、ESDD、CTDI12.适用于软X射线摄影的部位是()。
BA、头颅B、乳腺C、胸部D、四肢13.某DR系统平板的像素尺寸是100um,该平板的极限空间分辨力为()?DA、2lp/mmB、2.5lp/mmC、4lp/mmD、5lp/mm14.与乳腺平均剂量计算时无关的因素是()。
DA、压迫后乳房厚度B、靶/过滤的材料C、管电压D、空间分辨率15.在我国标准分类中,WS属于()标准。
辐射宣传资料-1

辐射环境知识宣传“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射性核素。
我们的身体每分钟要经历几十万次的核衰变”--诺贝尔奖获得者西伯格《人与原子》荆门市辐射环境监督站职责:1、负责放射源的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
2、核发涉源单位许可证,并通报同级公安部门。
3、负责从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4、负责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
5、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荆门市辐射环境监督站服务宗旨: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减少辐射安全隐患,确保辐射环境安全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保障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安全和健康,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照射的必要活动,提高辐射防护措施的效益,以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
辐射环境管理辐射环境管理各部门职责: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放射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保、侦查和追缴;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与环保部门共同制定射线装置分类管理办法;负责使用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负责辐射事故医疗应急。
相关辐射环保制度: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法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报环保部门审批。
三同时制度:伴有辐射建设项目执行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荆门市辐射管理现状荆门市(包括各县市区)所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均依法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荆门市辐射环境监督站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将涉源单位纳入规范化管理。
辐射知识相关概念辐射的定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与卫生监督

03
屏蔽防护
在X射线源与人体之间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射线的屏蔽材料,以减弱X
射线的强度,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
铅玻璃等。
个人防护措施及用品选择
医用铅衣、铅围裙、铅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对于在放射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停留的医护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 裙、铅帽等,以减少X射线的照射。
培训结束后,应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合格 者颁发结业证书,作为从事放射工作的凭证 。
D
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档案建立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 剂量计,定期接受个人剂量 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
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个 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监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停 止放射工作,并接受医学检 查和处理。
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和后续 处理建议,解答患者的疑 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放射防护认知水平
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患者对放射防护的认知 水平。
向患者普及放射防护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让患者了解放射线 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 射防护,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 放射线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等。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放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放射防护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加强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放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
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开展患者和公众的放射防护知识普及活动,促进医患共同参与 放射防护工作。
谢谢聆听
废弃物处理
对于使用过的放射性废弃物,应按照国家规定进 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 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环境监测
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确保辐射水 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于超过标准的场所,应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

临床症状 效应
DNA损伤
细胞死亡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功能障碍 不孕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细胞变异
体细胞 生殖细胞
肿瘤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遗传效应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辐射敏感性
个体出生前,辐射敏感性最强,随着个体发育 过程的推进,其对辐射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 个体出生后,幼年的辐射敏感性要比成年时高, 而老年时由于机体各种功能的衰退,其对辐射 的耐受力则又明显低于成年期。即
放射性污染与非放射性污染的异同
放射性污染最主要的特点:看不见、听不到、闻不 到、摸不着、感觉不到,只能依靠仪器监测到。其 危害程度比非放射性污染要大 ,主要体现在: ①放射性物质的毒性大; ②不能自然降解,有些反而易被浓集,难以治理; ③持续时间长,有的半衰期同地球的寿命相当; ④公众心理影响较大。 共同点:同其它污染物一样,放射性可以当作众多 环境污染因素中的一个因子。
放射性与非放射性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比较
总体上说,放射性要比化学物质的毒性大。 一般来讲化学毒物多表现为急性,放射性的影 响多表现为慢性。 放射性的毒性比工业中最普通的毒物(氯气) 要高出3×106~2×109倍。 氰化钾(KCN)是剧毒物质,对小鼠的半致死 剂量为15mg/kg(体重),而Pu-239对小鼠的半致 死剂量为0.82mg/kg(体重),即Pu-239的毒性是 氰化钾的约18倍。
内就可能死亡,最终死亡率100%。
常用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表
极毒组
210Po、226Ra、233U、234U、238Pu、239Pu、 241Am、242Cm、252Cf
高毒组
32Si、60Co、90Sr、144Ce、152Eu、192mIr、210Pb、210Bi 、237Np
核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核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核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核事故是指大型核设施(例如核燃料生产厂、核反应堆、核电厂、核动力舰船及后处理厂等)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厂内人员受到放射损伤和放射性污染。
严重时,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厂外,污染周围环境,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科普知识宣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什么是“核事故”?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
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
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3.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
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
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4.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经或并没有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
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并且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
同时医学工作者应对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5.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
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
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
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主讲人:xxx xx年xx月xx日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 》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辐射量用途比较
活度:表示放射源的强度 吸收剂量:物 体吸收的能量
照射量:X、伽瑪射线的量 有效剂量:与 射线种类及危 害相联系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放射卫生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 ❖ 与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法规目前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管理(分两级管理)
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放射病诊断鉴定组: ●对全国职业性放射病诊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仲裁; ●受理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提出的疑难病例; ●参与放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与处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事故的分类:
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 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
3、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有效剂量 (H)
●有效剂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加权, 以便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相联系的物理量。 H=DQN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是估计辐射效应的因子; ●N , 其 它 修 正 系 数 的 乘 积 , I C R P 指 定 为 1 。 ●Q值与射线种类有关
放射卫生试题题库(100道)

放射卫生试题题库(100道)1.电离辐射是指可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而不是射线装置在通电状态下放出的射线、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带电粒子辐射或非带电粒子辐射。
2.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而不是分子、质子或电子。
3.原子中质子的数目称为原子序数,而不是中子、电子或核子。
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质量数、中子数或电子数。
5.有机玻璃是适合用来屏蔽β射线的材料,而不是铅板、石墨或纸张。
6.α射线是穿透能力最弱的射线,而不是X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
7.放射诊疗设备状态检测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实施检测,而不是供货商、第三方或医疗卫生单位自身。
8.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而不是选址阶段、设计阶段或施工阶段。
9.WS 76-2017不适用于乳腺X射线摄影的性能检测,而适用于小型便携X射线机、计算机X射线摄影和数字X射线摄影的性能检测。
10.牙科X射线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依据的标准为WS581-2017,而不是WS 520-2017、WS 76-Z 130-2013.11.评价乳腺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剂量最适宜的量是AGD,而不是PSD、ESD或CTD。
12.适用于软X射线摄影的部位是乳腺,而不是头颅、胸部或四肢。
13.平板的像素尺寸为100μm时,该板的极限空间分辨力为5 lp/mm,而不是2 lp/mm、2.5 lp/mm或4 lp/mm。
14.空间分辨率与乳腺平均剂量计算时无关,而与压迫后乳房厚度、靶/过滤的材料和管电压有关。
15、根据我国标准分类,WS属于卫生行业标准。
16、在乳腺X射线摄影中,2D模式下乳腺平均剂量检测项目的评价要求为有滤线栅时不超过2 mGy。
17、X射线摄影设备线束垂直度偏离检测项目的评价要求为不超过6°。
18、DR工作场所和周围区域检测结果的评价标准是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25mSv。
19、CT机房的面积和单边长度应不小于30m2和4.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传资料(一)放射卫生知识射线对人有哪些危害?电离辐射主要通过对人体中DNA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躯体性效应(包括各种急、慢性放射损伤和癌症);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遗传性效应;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的照射后必然出现的确定性效应;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较低但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癌症、遗传,等);孕妇受照,也可能使胚胎或胎儿受到各种损伤。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量照射?外照射防护除了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外,主要的防护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⑴、时间当你在辐射源附近时,你必须尽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
⑵、距离越是远离辐射源,你将受到越少的照射。
⑶、屏蔽如果你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你将减少照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可能合理做到的限度内,使摄入量减少到最低水平,其基本方法是围封隔离、控制扩散、除污保洁、减少污染、个人防护、防止侵入机体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护。
X射线检查会影响健康吗X射线从发现至今已一百多年了。
一百年来,X射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它的发展更是日新日异。
X射线通常了称X线或X光,看不见,摸不着,感不到。
它与可见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与普通光线一样沿直线进行。
所不同的是,它的波长很短,约只有可见光的一半。
直观的讲,若反一厘米分成一亿份,它的波长仅只有一份左右。
X线有其独特的性质。
如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
在医疗上正是应用它的这些性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放射检查,人们并不陌生。
到医院体检和就诊,常会去放射科透视或拍片,或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选进设备和技术不断用于临床。
近几年,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已是较常规的检查手段,极度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但对于放射知识,不少人知之甚少。
到了放射科检查室,有一些人感到恐惧,他们怕放射线会损害自己的身体。
但也有一些人无动于衷,不到自己检查时,却不听劝阻地呆在室内。
其实,对必要的检查而担心是多余的。
相反,避免接触放射线时应当尽量避免。
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人体受到X 射线照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
过量照射后,还会造成组织破坏,影响生理机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
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为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对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
如胸部透视,在规定条件下几天内总的累计时间不超过12分钟,胃肠检查不超过30分钟,腹部摄片不超过40 50次。
其他部位X射线曝光条件较低,摄片次数可稍增加。
医生如需重复摄影或透视,也会考虑延长检查时间。
尤其是偶然作一次胸部透视,作一次胃肠道检查,拍一张骨骼X射线片或作一次血管造影,都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
同时,为了加强保护,不论在检查或治疗时,在不必要照射的部位,特别是敏感组织部位,都用相应的防护用品加以遮盖,并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
所以,医用X射线人们检查和治疗时,可以不必有什么顾虑。
进行X射线检查时,候诊陪诊如何进行防护?X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以光速直线传播,遇到人体或其他物品后,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被散射。
但只要它还有能量,被物质吸收前还会发生多次散射。
因此,在给病人透视,拍片曝光时几曝光后的瞬间,透视室或拍片室内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有X线照射。
规范的X 线操作,应是一室只有一位受检病人,其余人均在防护安全区内候诊。
每个防护合格的机房内,都应配有供受检者和陪诊家属使用的防护用品,机房门外应有警示灯,当“射线有害”,“灯亮勿入”,或“在工作中”等警示灯亮时,候诊者应的在门外等候。
如果陪同婴幼儿或躁动病人及无法定位的病人就诊时,承检医、技师有责任指导,帮助陪诊者做好防护。
何谓放射工作单位?卫生部55号令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1)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物处理;(2)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3)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4)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5)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介入放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它是在医学影像系统的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技术。
它融医学影像、临床诊断、治疗学为一体,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欢迎。
开展介入放射学操作需要在X射线透视、CT导向下进行,手术医生在辐射场内操作,距患者照射区不足0.5米,其全身暴露于大量X射线散射线的辐射场内,既无法进行隔室防护,又无法采取远距离操作来避免更多的职业照射。
并且,一般介入手术透视累计曝光时间长达10几分钟,有的更长达半小时,甚至超过1小时,工作人员在辐射场内接触辐射的时间较长。
由于对射线的照射,人的感官无法感知其存在和受照剂量大小,介入手术医生全神贯注于手术过程之中,极易忽视自身和患者的防护问题。
据调查,广西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平均受照水平约为5mSv/年,虽然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20mSv/年(5年平均)的国家标准,但比其它放射工种平均受照1~2 mSv/年的剂量当量水平,又明显偏高。
所以,在开展卫生监督时,卫生监督员更强调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对介入放射工作的辐射防护应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医生与病人防护兼顾,固有防护为主和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可采取缩短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和屏蔽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护。
在今年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医院在开展介入放射工作时,辐射场内的医务人员有的没有佩戴任何防护用品,有的只穿防护衣没有佩戴铅眼镜,有的虽然佩戴有铅眼镜,但却把铅眼镜架低,眼睛直接面对工作台。
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中小型医院,也普遍存在于区内几家大型的医院中。
一方面说明放射诊疗机构没有重视放射卫生管理问题,配置放射防护用品不全,培训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薄弱,没有注重自身防护。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是放射诊疗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增强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将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受照剂量降至可以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水平,是确保终生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安全前提,需要高度重视。
放射卫生基本知识和术语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基本知识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
包括: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放射性指原子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固有特性。
核素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具有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称“核衰变”。
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放射性同位素可根据需要制成放射源,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一直放射出射线。
电离辐射的计量单位戈瑞(Gy):表示吸收剂量,即电离辐射沉积在受照组织内的能量,1戈瑞为1J/Kg。
希沃特(Sv):是辐射防护中常用剂量当量单位,指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反映辐射对机体的危害程度。
1Sv=1J/Kg。
贝可勒尔(Bq):表示放射性活度的国际通用单位,1Bq=1次衰变/秒。
电离辐射的来源天然辐射照射、人工环境照射、医学辐射照射、职业辐射照射、事故性辐射照射电离辐射的生物的生物效应一、确定性生物效应:(分两大类)(1)全身受照剂量在1Gy以上时,发生急性放射病,这是一种最严重的确定性生物效应;(2)机体局部受到超过阈剂量的照射,则引起局部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白内障等。
二、随机性生物效应当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一些细胞可因受损伤死亡,而有些细胞发生了变异但没有死亡,变异可能发生恶性病变,即发生癌变。
如辐射所致的变异发生在性细胞,基因突变的信息会传给后代,而产生的损伤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腺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复合伤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的途径有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指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内照射:指能产生放射线的物资经由食入、吸入、皮肤粘膜或伤口进入人体内,并对机体引起内照射的危害。
外照射的防护:1、时间防护:即尽量减少在电离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
2、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是随离开电离辐射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少的。
3、屏障防护: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应有可靠的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