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安徽省黄山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黄山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黄山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诗集一册。

③王先生把祖辈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A . 侵蚀奉赠留传B . 侵袭奉赠流传C . 侵蚀惠赠留传D . 侵袭惠赠流传2. (2分) (2017高二下·姜堰期中)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运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A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C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显示,2016年全球贸易额的预测增长值有所下调,低于1993~2015年的均值。

B .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顽强刻苦,付出努力,获得成功。

C . 英语作文智能批改系统让我国数百万学生感受到了计算机智能化在减轻学习负担、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功能强大。

D . 这本画册精心地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深沉下来,,。

爱,特别是母爱。

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鹅卵石。

①或神彩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③C . ②①③④D . ②①④③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6高三下·山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戚柏军是宁波红帮裁缝(féng)的第七代传人:“衣服,是你的形象代言、你的第二张脸,也是你的精神画像。

”他的店里放着地球仪(yí),“订单从哪里来,我们就要研究哪里的气候特征、水气含量。

”B . 出于对甲骨书法的热爱,他们总想在当今篆(zuàn)书书坛中另立门户,把甲骨文列为与之并列的甲骨书法序列。

为此,他们大力鼓吹,到处游说(shuì)。

C .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日前成功实现12个量子比特的多体真纠(jiū)缠态“簇(cù)态”制备,刷新了此前世界纪录。

该方案比之前的方案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D . 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chéng)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

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竹杆子紧紧地跟随着。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sì)天地神灵的工作。

2. (2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得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冰心的,梁秋实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

A . 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 . 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 . 情趣冷峭深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D . 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3.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太阳仍在肆虐(nüè)着,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非常疼痛。

可是,那种即将结束的白炽(chì)已经变了,大地日落前的眩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

2020年安徽省黄山市泰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黄山市泰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黄山市泰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寒风嗖嗖地吹着, 我跳下自行车, 双手握拳抱在一起, 哈着气, 跺着脚, 走到小亭子跟前。

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脸面上毫无表情的瘦高男子, 头发白了一半, 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 很拥挤, 眼睛浑浊, 但仔细看去, 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

我告诉他要买的报纸名称, 他抽出一份递给我, 我掏出五毛钱, 随意一拍放在了亭子窗口前的平台上, 我是告诉他钱在这里的意思。

没想到, 他突然把我手中的报纸抽回去, 也啪地一声拍到了平台上。

“没教养!”三个冷冰冰的字从他嘴里飞出来, 一下子划到我的脸上, 我感到好似一阵更大的寒风吹了过来, 脸上感觉不到冷, 却热辣辣地烧起来, 心里又羞又恼, 气愤地说: “你怎么回事, 不就是买你一张破报纸吗?”他倒是声音平平的, 但更冷了: “我把报纸递到你手里, 你把钱拍在我面前, 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报纸是新的, 一点儿也不破。

请你尊重自己, 也尊重别人。

”“不要了。

”我抓起报纸一摔, 气哼哼地拿起那五毛钱转身就走。

“不买拉倒, 你这样的人我还不卖给你呢。

”我已经推起自行车, 但又停下了脚步, 本想再说几句损损他, 可想一想, 忍了, 带着一股气, 一抬腿, 骑上车走了。

从那以后, 下班回家必定经过的这个亭子我就再也不去光顾它了。

买报纸也是绕路, 到别的报刊亭去买。

但只要经过这个地方, 还是不自觉地扭头看一下。

大多时候亭子里坐着的是一位妇女, 估计和他是夫妻。

她倒是慈眉善目的, 一见人就笑着热情地招呼着。

这天下班, 我又一次经过这个亭子, 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用右手食指戳着窗口里面, 生气地大声嚷着。

一看, 又是那男子坐在里面, 脸依然倔倔的。

我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 停下脚步, 想看这人的热闹。

听了半天, 我听明白了, 仍然是那么回事, 这男子啪地拍下五块钱, 要一本杂志, 他不卖给他, 竟非要他拿起来递他手里不可。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咸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仅文明是我们丈量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追求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关,()。

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

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

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文明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B .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C .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自身行为规范丈量的尺度。

D . 文明不仅是我们丈量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追求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B . 而取决于规矩要严格、制度落实要到位C . 而取决于规矩是否到位、制度落实是否严格D . 而取决于规矩要到位、制度落实要严格(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零容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B .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C . 可是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2019年黄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9年黄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黄山市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

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对一般平民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黄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版权意识要以规则意识为支撑。

首先是法律规则,比如有些平台,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了,乃至有的侵犯肖像权,这其实是打着版权旗号侵犯版权。

其次是商业规则。

交易市场明码标价、公平公正是底线要求,如果是根据使用者公司大小、身份高低量身定价,事后抬价,显然有“钓鱼”之嫌。

(甲)对此,国家版权局也专门强调图片公司要“规范版权述管,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乙)尊重著作权,并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追问经营方式的问题,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行业龙头平台既要在提升付费意识上下功夫,更要在树立规则意识上带好头,推动行业风气好转。

同样的,社会也在呼唤相关部门更好厘定规则、解法纠纷。

(丙)这也是为什么当国家权局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权秩序”时获得了一片叫好声?(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乃至B . 明码标价C . 下功夫D . 厘定(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菏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国家从来被视为一个伦理性的实体。

在近代西方霍布斯和洛克所倡导的自然主义的契约国家,卢梭、康德、费希特所倡导的道德主义的契约国家中,国家都没有积极的功能。

国家只是一个警察,唯一的职责是维持秩序;它不是一个导师,不负有引导人们向善之职,那是宗教所管的事。

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在伦理关系上环环相扣,连为一体。

“民惟邦本”,国家作为伦理性的实体,除去负责保障民众的个人权利、督促民众履行个人义务之外,还负责教化民众尤其是从君主到各级官吏,“孝、悌、忠、信”,“仁、爱、诚,敬”,“礼、义、廉、耻”,作为国家伦理的基本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行动,应该禁止哪些行为。

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从王锋火海救人,到最美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再到好医生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深深感动着国人B.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C.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D. 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

语言晦涩难懂,空话套话连篇,形式单一僵硬,是宣传思想工作之大忌,是没有效果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VR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 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B.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C.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D. “假日经济”只是一次集中消费,并不能让社会消费总额发生太大的提升。

更何况,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民众完全可以给自己放“长假”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华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B. 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C. 初次参与高端的班主任论坛,鄙人才疏学浅,幸蒙贤兄抛砖引玉,让我得以从容D. 这是我编写的拙作《学霸笔记•语文》,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

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B.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C.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D.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B.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B.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C.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

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

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

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

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姒、姬、姜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

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

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

如《左传》所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

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

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

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

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

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

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

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

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龙因此相关。

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

如朱熹,字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材料二: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

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待遇。

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

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

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

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

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

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

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

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

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

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

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

”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

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

“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1)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氏”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B.姓最早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C.中国人起名的出发点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关系,例如“扬雄”“班超”这些名字就带有时代烙印。

D.汉代时,人们多起单名;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

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

(2)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B.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

《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称。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