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教师对一至六年级全套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知,是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前提。

1.如何看待教科书选编的长课文、难课文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是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共性,更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个性,全面影响着语文教科书多样功能的有效发挥。它是主导语文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将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等规律在实践中运用,从而形成相应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种能力与习惯不会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课文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教学,是学生能不能学得了、教师能不能教得好的先决条件。

2.文章长短一直困扰着教科书的选文工作。多少字的文章适合选入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一直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

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论述,他曾在《略谈学习国文》和《课文的选编》中分别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课本选用长篇,长至若干字为度,一册以几篇为度,今后必当限定矣。”

语文教科书选文另一个较难把握的是文章的难易度。具体而言,如果文章表达的主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阅读能力,学生读不懂,势必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就不太适合选作课文。而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作品,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也不适合选作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是学生经过思考或教师指导能够读得懂的。

语文教科书选文首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课文的难易与字数的多少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科书”)低年级的个别长课文,如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在结构上采用“反复”的手法,相同的情节和内容反复出现,虽然字数稍多,但学生能在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中巩固生字,模仿课文学习表达。

现在低年级学生习惯于阅读微信、图像文本,不太爱读长一点儿的文章,而阅读少量通俗易懂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随着年级的升高,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培养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

因此,统编教科书在选编课文时,没有刻意回避少量的长课文、难课文,如在中年级选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诺曼底号”遇

难记》《小英雄雨来》《芦花鞋》《海的女儿》,在高年级选编了《白鹭》《牛郎织女》《好的故事》《骑鹅旅行记(节选)》《金色的鱼钩》。这些课文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却多是故事性强的课文。

选编长文章、难文章,也是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坡度大、一时无法适应的现象一直存在,这有教学方式方法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比小学长得多、难得多的因素,两千多字的选文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是常见的。

比如,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的三篇现代文,《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每篇都有四千五百字左右,《带上她的眼睛》有三千六百多字,在篇幅上远远超出了小学教科书选文的字数。此外,七年级上册明确提出运用跳读的阅读方法,要求“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精彩的章节……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进入初中运用跳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专门编排了“有目的地阅读”这样一个策略单元,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运用跳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小学为初中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的角度来说,也是有必要的。

为了增强教科书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学,教科书在长课文、难课文编排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

读方法或策略。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四年级上册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本单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提升。学生可以迁移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学过的语文要素,包括先前册次和本册前面的单元,在之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升,这是统编教科书能力训练体系上的一大特点。这个单元选编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标示。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和阅读提示,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文中的每个部分又可以视作一篇短文,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也降低了教师理解、把握教科书的难度。

每册教科书要不要选入少量长课文、难课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另一角度考虑,统编语文教科书选取少量的长课文、难课文是可行的。因为一个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程度不同、长短不一的阅读材料,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即便再长、再难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并设法去理解、弄懂。统编教科书中有意识地选入长课文、难课文,以便学生掌握、获得阅读长文章、难

文章的方法、能力,可以为他们今后在工作、生活中阅读艰深的书籍奠定基础。教科书应满足这样的要求,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强调了教科书选文的一种发展性,也是选文的一种进步。对此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

2为什么有教师认为课文长、偏难

从目前语文教师对教学困难的课文反馈来看,许多教师还是不太熟悉、了解统编教科书创新的编排方式,不太适应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受教科书容量、教学课时数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普遍较短,字数较少。长期以来,语文教科书低、中、高年段每篇课文的字数一般分别不超过500字、800字和1000字,时间越往前推移,字数越少,如1933年叶绍钧(叶圣陶)主编、开明书店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最长的课文《你看像什么》只有44个字。

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教学长短合适、难易程度适中的课文。课文篇幅短,不但便于教师讲解,便于学生背诵和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还可以“掰开揉碎”、讲深讲透。统编教科书全面推广使用,没有可资借鉴的教好长课文、难课文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二是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不够到位。

统编教科书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

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语文要素出现了简单的“贴标签”现象。课文、课后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栏目,要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

传统课文不能简单地用老方法教学。传统课文在统编教科书单元中的目标不同,如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编排在童话单元,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在教学中,仍然有教师停留在把小女孩的幻象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作为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了解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社会根源。

《将相和》是传统课文,在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是为学习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编排的。在学习本课之前,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同时,课后练习题安排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学习要求,确保了文本本身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教师在教学一些传统课文时,应突破教学的思维定式,根据统编教科书的编排意图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

三是拔高了教学目标。

比如,统编教科书的生字编排遵循“多认少写、提前阅读”原则,安排了两类字,一是要求识读的字,用横线标明;二是要求会写的字,低、中年级用田字格标明,高年级用方格标明,统编教科书的识字没有要求四会字(会认、会写、会理解和运用)。教科书设置的一些栏

目,其教学目标要求并不高,如《日积月累》,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朗读、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作了精准定位,比如只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三年级初步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有的教师对三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应该教什么、为什么教并不清楚,在教学时拼命加码,一篇带出《徐孺子赏月》《孔融让梨》《文彦博灌水浮球》《谢道韫咏雪》诸多篇文言文,有的甚至将司马光的作品《客中初夏》《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资治通鉴》等一股脑儿搬到课堂上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课后练习题明确提出“跟着老师朗读课文”,结果学生连“足跌没水中”都不知道在哪里停顿。四是不太重视学生的阅读情况。

有教师反映,三年级上册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较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培训班上,问与会教师这篇课文三年级学生学起来难不难,他们认为“不难”,理由很简单:因为学生喜欢读这篇童话。而认为这篇课文难的教师有没有研究过“难”在哪里,是从自己教学的角度理解、看待教科书选文,还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理解教科书选文,有没有认清、把握好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如果学生喜欢读、喜欢学,再讨论这篇课文难不难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由此看来,理解、把握统编教科书选编的长课文、难课文时出现的问题,多数情况下还是教学观念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

是怎么想的,要把学生放在重要地位,跟得上他们的阅读发展需要,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3.长课文、难课文该怎么教

想要用好统编教科书,上好语文课,教师需要认真钻研全套教科书,领会编写理念,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把教科书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可以采取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教学策略。

1.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

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在阅读和表达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册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练习题围绕着单元的训练要素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小说,是作为相对宽泛的叙事性作品编排的,从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来看,并没有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应该将着力点放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品质,可以适度渗透情节、环境等描写,为感受人物品质服务。

课后练习第二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教学可以聚焦这一关键问题,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结合哈尔威船长和船员们的对话,

感受船长的临危不惧、冷静果断;二是品读对话,体会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三是研讨交流,所有人都获救后,哈尔威船长却选择与“诺曼底号”轮船一起沉入海底,从船长的行为中明白了什么。哈尔威船长的行为主要体现在镇定地指挥大家撤离的过程中他与乘客的不同表现,以及平静地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这样完成课后第二题的学习任务,既紧扣了语文要素,又能体现长文短教。

2.重视用好思考练习题,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历来比较重视教课文,尤其是教精读课文,而对课后练习题不够重视。精读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与课文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落实与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供支持。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或重在运用之前学过的单元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课后第二题“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运用的是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过的语文要素。

思考练习题、阅读提示点明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提示了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就会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帮助。比如,《好的故事》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这篇课文的教学有难度,教师可以依据课后练习题,先把教学目标与要求降下来。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教师没有按照教科书

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如“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诗化的语言特点,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手法,“妙笔生花”练写,这些教学目标定得太高了。

《好的故事》有三道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提示了阅读方式、阅读要求及理解词语的方法,旨在降低本课的学习目标;提示课文语言表达与现代文不完全一样,说明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一题,让学生明确理解本课难懂的词语,除了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外,还可以回顾、运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交流平台》中提示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先猜一猜意思;不用反复琢磨、具体解释,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二题“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是学习、理解本课内容需要抓住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第4—8自然段中寻找原因。课文中的“云锦”是一个核心意象,“山阴道”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是梦境的赋形。因为是梦境,所以一切事物看上去是那么“错综”“凌乱”,符合梦境的特点。弄懂这个故事写的是梦境,是学生理解内容的前提,教科书已做出明示。教师可以抓住“三个关键”理解梦境:一是结合文字展开想象,借助插图丰富想象;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如自己做梦时的情景,或在课外读过的描写梦境的书;三是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介,并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鲁迅思想发展的背景资料,如《野草》是鲁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写给谁的。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体

现的是难文浅教。

3.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教学要简化头绪,针对难点突出重点内容,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的难点是: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教师可以先

提出关于难点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再借助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抓住课文第6—8自然段作者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的三个场景,为每幅优美的画面起一个名字,逐渐感受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白鹭的活动充满着活力和神韵,就像韵在骨子里那般。这样白鹭如诗如画的美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教学难点也随之化解。

语文教学突出重点,需要依据统编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悟透文本,发掘、提炼出文本的教学价值。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在充分解读、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精准定位目标。对于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找准着力点,每节课抓住一到两个重点或关键问题,不求多,只求“一课一得”。

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习惯于列出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的教学,有重点也有难点。有时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师就需要在

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时难点内容不一定是重点,一些内容学生读不懂没有关系,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放一放,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重点和难点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重点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讲的,而难点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讲的。教师要厘清重点与难点的关系,不能将重点和难点混为一谈。教师教学用书对此已做了调整,删去了重点、难点目标。教师能不能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只单独提出重点目标是什么?教师在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弄清楚每节课的重点目标是什么,要防止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杂、乱,要将重点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

4.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统编教科书比较注重文体意识,在以记叙文、应用文等实用文为主体的基础上,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如儿歌、韵语、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古典文学名著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

比如,统编教科书在小说单元的单元导语页提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点明了小说的主要特点是虚构。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非常清晰地说明小说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再如,在现代诗的教学中,读的训练是首要的,教师要在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上下功夫,让他们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

味,即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这几年,教师有了课型意识、题材意识、文体意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

仅仅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还不够,教学还要做到因文定教,以学施教。比如,统编教科书根据儿童的阅读兴趣,在各年级安排相应的由文学题材组成的单元,教师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三、四年级都安排了童话故事单元,三年级要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丰富有趣的想象;四年级要求在读童话时能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希望学生在读寓言故事时,能够明白故事的道理。由于小学各年段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对寓言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常常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寓言中所包含的意义或教训;而中年级学生能看出作品中的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不同阶段儿童在理解能力上的特点和阅读的发展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育价值的实现。

此外,语文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假设我是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哪些地方不好懂,我该注意什么,该怎样去读懂它。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这个地方你该懂,那个地方你该懂,强拉着学生跟着自己跑。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容易产生的错误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基于学情,知晓学情,才能以学施教。

5.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教学观。

教师用好统编教科书,要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教学要关注整体,加强内容的整合,避免零打碎敲。

首先,要关注单元的整体。可以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来教,如果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就要与课内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所谓的整体就是要为整体的目标服务,是统一目标下的整体。

其次,关注一篇课文的整体以及一节课的整体。在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中,听、说、读、写、思维训练和人文教育,都要围绕目标,整体推进,螺旋式上升,不做线性排列。

再次,要处理好课文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遵循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整体—部分—整体。首先,教师要重视从整篇课文着手,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既要注意一篇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而只抓重点词语或关键句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需要得到改变。

最后,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要低估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潜力。一节语文课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如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就是有所为,即使读完全文需要较长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教师对一至六年级全套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有比较清楚

的了解、认知,是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前提,同时要多看看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希望。8月28日,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的机会。培训会在我校举行,四个联盟校的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专家对四五六年级的语文统编教材及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颇深。尤其对韩素静老师的演讲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下面就韩老师讲解的内容,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普通阅读单元教学建议。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知道了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要通过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解读语文要素,把握教学要求;略读课依据学习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在略读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比如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检查引导,也可以学习完课文内容再集中交流。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使我明确了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是让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学习速度法。要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具体安排。学习和练习双管齐下,学习在课内,练习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习作教学建议。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写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写清楚,更要写具体,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物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在习作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笔写,教师再进行指导,落实修改和交流环节,形成自主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素质。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三篇

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三篇 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篇一 用新方式聆听听了张琳琳老师和李瑞芳老师对五年级教材的培训,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回顾,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

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加强板块间整合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篇二 这次特殊的疫情期间,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浅谈几点: 首先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和意义:小学课文体现了国家意志,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凸显儿童主体地位。 其次我更理解教科书编写的单元结构:以语文要素和人物主题双线组元的方式组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思想品德和请感审美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汇编)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 一是选文方面 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

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 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的体现。入选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其实都是有难度的,这里的长课文、难课文,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语文教材适当编排一些较长、较难的课文,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因此,充分发挥难长课文和难课文的独特价值,不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难课文,“难”在何处?情况应各不相同。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部作品曾入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S版五年级、西师版五年级等多套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统编教科书将它编排在三年级,确实有一定难度。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试着梳理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思路,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教材定位,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适宜的目标。 经典的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不仅可以在小学教,在中学甚至大学同样也是可以教的。为什么呢?经典作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给教学目标的选择带来了多重可能性。就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而言,可以探究的内容就很多。比如,文中的“火柴”是否有象征意义?作品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卖报纸的小女孩”?再比如,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种写作方法是否应引导三年级学生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又比如,丰富的

参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由xx区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在xx实小举行。本次培训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幸聆听了xx市教科院院长xxx给我们作的报告。针对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x院长让我们知晓了部编新教材五处新。 1.新教材新在目标理念上。 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语文的教学目标,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2.新教材新在体例结构上。 统编教材在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统编教材对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都定有内容目标,更加的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加的明确,我们今后备课时应当多多研读教材,关注课后思考题,做到一课一得,语文要素,点状化,序列化的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真正的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3.新教材新在选文内容上。

新教材中,古诗篇目大大增加,还新增小古文学习,真正在尝试突破原有的教材格局。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因此,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新教材新在教学要求上。 新教材立足语文要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本次培训听到最多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平常的教学,我们重基础的比较多,而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而不会生活的人。我们教学中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5.新教材新在挑战机遇上。 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也给每位老师提供了全新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为孩子们呈现更有魅力的课堂! 二、部编教材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以下的改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合集(修订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 合集(修订版) 一年级上册 【课文】 3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日积月累】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 【课文】 8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课文】 8-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1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8-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排与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 排与教学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编情况 1.“选什么”的问题 全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 首先,教材编写时参考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推荐篇目。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之外,教材中还选入了37首古诗词,以及14篇文言文。 在挑选篇目时,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作家作品的经典性和丰富性:一是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否具有足够高的地位,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二是作品是否有足够广泛的知名度;三是所选篇目是否能够尽量覆盖古代文学中的几大重要主题、是否能尽量涵盖各类文献。、 其次,难度上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水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佳作远远不止一百余篇,但有些可能不太适合在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对难度稍高的作品,会在学习要求上适当控制难度。最后,还要考虑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匹配。 2.“怎么编”的问题 统编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

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 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文言文则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从体例上看,一方面是课文的编排,考虑到古诗文的特殊性,编排课文时主要是关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配合,而不是完全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能和语文要素完全契合的,就不必强行去寻找联系。 另一方面是注释的编排,低年段的古诗文课文是没有注释的,从三年级开始提供注释,而“日积月累”板块则是一至六年级均没有注释,这一安排也是与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 二、古诗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关于文字版本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基本以目前学界较为权威的文献版本为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兼顾大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既有常识。 有的古诗中可能存在看上去和现代汉语相近的词形,要注意对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基本应以古籍文献的文字面貌为准,不能简单地与现代汉语直接等同。 2. 关于读音、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地认识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东方第一小学杨关辉 统编教材注重经典性和人文性,内容上着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时代性,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本文我主要 以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对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一、部编版教材更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部编版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有很多,如古诗、寓言故事、历史名 人故事、古代神话故事、以及大量的名言警句等等,这都浓缩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共有七首古诗,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浓浓的诗歌 氛围中吟诵经典,一起迎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天,并积 累有关“春”主题的诗句;一起学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品质; 一起同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劳动人民;一起欣赏“微微风簇浪,散 作满河星”的江上夜景。本册教材还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文献中精心挑选了最 具代表性的故事进行了改写,以寓言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从篇幅短小的故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如《亡羊补牢》告诉孩子们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揠苗助长》告诉孩子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等等。另外识字单元的第二课《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了解,认识了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习惯。在本课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孩子把传统节日与西方的节日区分开,并且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除了古诗、寓言故事、传统节日之外,《语文园地七》的《二十四节气歌》让孩子们对古时候农 民的农事生活有了大概定位;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向我们弘扬了雷锋 叔叔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随后教材又在《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板块给 出了三句关于助人为乐的谚语,加深孩子们的理解;《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板块则向我们出示了三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有言必行”的重 要性。这些都是在向我们展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需要新的一代传承下去。 小小情境图,浓浓中国味。不仅仅是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 传统文化,课本中的插图也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道。以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 《村居》为例,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弥漫,三五儿童提绳拽线,欢呼雀跃,欢快地放着风筝,一只只风筝随风飞舞,尽情飘荡,编者只是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含有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明媚欢快的春光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们结合情境 图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部编版教材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孩子们开始转入了“独立自主”的阅读,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这标志着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了整本书的阅读,这 与涧西区目前推行的新教育中的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密切相关。“和大人一起读”是亲子阅读的一种模式,能够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快乐读书吧”是读整本书的模式,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年级下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新编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地点:单甲完小培训日期:2017.9.8 参训人:冯瑞仙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单甲乡小学在2017年9月8日全天进行了教材网络培训。经过一天的培训,我神的体会: 本次网络培训由开幕式、专家讲座、互动答疑三个版块组成。认真听取专家解读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学建议,学以致用,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 开幕式由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先生主持,他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特色和创新点进行了介绍。《语文》教材网络直播培训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陈先云的“六个变化”拉开序幕。他提出新版统编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六个变化: (1)部编教材安排先识字后学拼音; (2)部编教材对于孩子的识字量要求有所减少; (3)部编教材对于孩子的写字量要求有所减少; (4)部编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 (5)部编语文教材首次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 (6)部编教材关于课后作业要求更明确;

接着,老师们观看了郑宁教授讲座的《统篇教材的编写理念》。通过讲座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到二年级语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 专家讲座中的编排特点和教材亮点。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儿童的现实世界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统编教材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首先,通过郑宇老师分析,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因此,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帅晓梅老师对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下教材课文目录-精选

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2019年5月版)

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教师对一至六年级全套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知,是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前提。 1.如何看待教科书选编的长课文、难课文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是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共性,更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个性,全面影响着语文教科书多样功能的有效发挥。它是主导语文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将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等规律在实践中运用,从而形成相应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种能力与习惯不会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课文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教学,是学生能不能学得了、教师能不能教得好的先决条件。 2.文章长短一直困扰着教科书的选文工作。多少字的文章适合选入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一直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 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论述,他曾在《略谈学习国文》和《课文的选编》中分别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课本选用长篇,长至若干字为度,一册以几篇为度,今后必当限定矣。”

语文教科书选文另一个较难把握的是文章的难易度。具体而言,如果文章表达的主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阅读能力,学生读不懂,势必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就不太适合选作课文。而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作品,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也不适合选作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是学生经过思考或教师指导能够读得懂的。 语文教科书选文首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课文的难易与字数的多少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科书”)低年级的个别长课文,如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在结构上采用“反复”的手法,相同的情节和内容反复出现,虽然字数稍多,但学生能在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中巩固生字,模仿课文学习表达。 现在低年级学生习惯于阅读微信、图像文本,不太爱读长一点儿的文章,而阅读少量通俗易懂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随着年级的升高,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培养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 因此,统编教科书在选编课文时,没有刻意回避少量的长课文、难课文,如在中年级选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诺曼底号”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培训心得体会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临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培训心得体会 夜很深,娃已睡,我未眠。 不想感慨这次的培训有多么的及时,有多么的必要,有多么的让人感动,有多么的收获满满......只晓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着自己在寂寥的夜里紧赶慢赶地要敲击下来,以备脑容量欠缺的自己经常拿出来温习。 纯粹理论性的知识灌输已经难以满足老师们的眼球,我们所缺乏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中间点燃行动的那个点,像罗老师这样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培训才真是我所需,才能真正入脑入心,醍醐灌顶! 昨天的培训很精彩,精彩到罗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不想落下。依然清楚地记住了罗老师昨天上午的培训小结——阅读教学我们要怎么做: 第一步,我们要干什么?看单元导语,渗透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就一篇课文来说,是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罗老师用真实的课例引导我们:教背诵,让学生来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先一句一句的背诵,再完整的背诵。 第二步,我们要选什么教,要根据课后习题,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比如背诵,需要背诵哪一段;

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理解哪一段。 第三步:我们要导什么?阅读教学一是要导朗读,二是导词句的理解,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三是导方法,可以是阅读、表达、背诵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学会学习。四是导思维,引导学生怎么去想,为什么,要深层次的理解课文。五是导实践,不能只有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帮助学生学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罗老师的讲座最为精彩的是引导老师们现场备课环节,他的整个讲座不正像自己介绍的语文课堂么——帮助学生学会,而不是只有老师讲,学生听。 《鸟的天堂》备课实践 第一步:干什么。 人文主题(单元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每个季节的景物自有它的情趣,渗透情趣) 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体会就是认识,认识哪一部分是静态描写,哪一部分是动态描写)这是要求我们老师要精准把握目标 第二步:选什么。(看课后题)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们快乐生活的地方。这是正确的理解教材。 2课文分别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

【精品】最新2020年春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最新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力求每次写的几个字有一定的规律。写的都是本课出现的字,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字,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指导。 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多认少写”是为了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所以,只要儿童能够把所学的汉字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模糊识记;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忌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2)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如,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我们不反对采用单独的生字卡认记汉字的办法,但建议不把学生认记字卡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的尺度。对识字的要求,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新在哪里重点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新在哪里重点解读 一、编写的理念 新编语文教材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基本思路,发挥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选材文质兼美,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注重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二、选文的总体思路 选文强调经典性和时代性,适应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新教材编写确定选文的四个原则:一是以经典性为主,兼顾时代性。所选课文大部分必须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好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当然也要考虑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当代作品(特别是科技类文章)。二是重视适宜性。选文要满足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线,系统设计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同时要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段学生的学习水平。三是选文要“美”。所选文章是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优美的作品,值得咀嚼、涵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四是强调多样性。选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演讲词、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涵盖古今中外作品。 三、编写体例的特色

按照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采取“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在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围绕“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整体规划各单元主题,依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的文章,在不同单元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主线。同时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书,即将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以阅读为例,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增加《名著选读》栏目,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安排 新编语文教材通过精选古代经典作品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编写中,深入挖掘经典名篇,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4篇,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语文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人教版也有所提高。 五、关于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安排 新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从选文看,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经典篇目,还增加了《开国大典》《七子之歌》《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从数量看,小学40篇,初中29篇,涉及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袖,雷锋、黄继

(完整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8月24日,我参加了全区语文教师统编教材培训,观摩了吴迪老师执教的《端午粽》,聆听了陈主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的讲座和沈校长对二年级教材的深刻解读。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这次培训让我对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了些认识,真的是意犹未尽,收获良多。 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其次,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

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课程的新天地。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01 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部编本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 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 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 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 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 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 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 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 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 较大的调整。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 《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02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提问、观察发现、神话 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 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 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

全国首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全国首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网络大赛上课教师简介与教案 上课教师简介 高照远,男,1978年出生,河南省濮阳市第三小学党支部委员、校长助理,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河南省名师,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弟子。所执教的优质课获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出版有《字词句段篇章》、《菜根谭》、《孟子》辅助教材;所参与的调研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被评为国家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作为“于永正教育思想全国巡讲团”成员赴多个省市做报告和观摩课;受邀请在“于永正高级教育思想研修班”上讲座,培训全国各地的学校语文教师。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 司马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出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三)能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人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博学多才的小学者,都读了很多书,知道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古代小朋友的图片,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出示:孔融、曹冲、李白、司马光)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其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9549103.html,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其理念 作者:蒋凯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第08期 摘; ;要:统编教材的编订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统编教材的特点,可以发现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生生活以及改变小学生阅读缺失现状的理念,更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文章在分析统编教材特点和编写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落实策略,有助于教师做好教材与教学的连接,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4;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32-03 为转变应试教育,教育部直接编订统编教材,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为使教材理念得到真正落实,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 统编教材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其编订意味着学生培养内容的转变。在编定过程中,统编教材经过大量的审阅与修改,力求实现树人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立意更加长远,旨在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 1. 教材中增加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统编教材依据学生的发展实际,选取了蒙学读物、汉字文化、文学作品等,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对于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提高审美能力不无裨益。[1]统编教材蕴含的精神涵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就编入《风》等古诗,以及名言和谚语,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较多的古诗篇目。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仁爱、礼仪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编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旨在使学生从小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成长。 2. 教材中减少了教学篇目,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共有课文41课,其中识字8课,汉语拼音13课,课文20篇;统编教材则减少到32课,其中识字10 课,拼音8课,课文14篇。[2]虽然统编教材课文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通过增加“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板块,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由此可以看出,统编教材旨在改变过去精讲精读的单一形式,采取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读书少的情况。如“快乐读书吧”通过有趣的指导语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书籍;“和大人一起读”旨在让学生和父母交流阅读体会,家長可以渗透家庭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读书氛围。统编教材把家校教育连接起来,让家长带动学生阅读,从而改变学生不爱阅读的情况,这也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