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生药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2、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分类。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 : 有药理作用的成分。
活性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两者常通用。 成分类别(类型):生物碱、皂苷、挥发油等。
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
会议达成的道地药材定义如下: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
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 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 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道地药材的英文:Dao-di Herbs
六、采制、贮藏、炮制、销售
简述生药的采收(collection)、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the producing area)、干燥(drying)、贮藏(storage) 和炮制(special processing)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② 有利于从同科同属植物中寻找类似成分、类似 功效的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5、按生药的字母顺序或笔划顺序编排
这不是生药分类法,只是一种编排法, 它便于查阅,但不反映生药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
要学习和研究生药,首先要了解、认识生药。 一个生药需要用哪些要素来描述或记载 掌握一个生药,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十三、附注
类同品(allied drug)、代用品(substitute) 掺杂品(adulterant)、 伪品(假药)(counterfeit drug)
我们的教学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请认真阅 读教学大纲相关内容。
大纲中要求同学们学习的生药共有130种,均 要求会辨认药材外形,其中35种为重点药(课 堂讲21种,自学14种),要求按生药记载大纲 内容全面掌握,其余的为非重点生药。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3、按物质的药物价值分类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有治病作用、 有药理作用的成分(活性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有生物活性)(主成分main constituent) 无效成分(inert constituent)——无显著治疗作用 或生物活性(树脂、色素、无机盐等)
生
成
药
化
学
分
生药的化学成分
大家都知道生药能治病。那 么生药为什么能治病呢?我们 说生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生 药中含有具有治病作用的化学 物质。那么这些化学物质是什 么样的东西呢?
第一节 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化学成分的分类(以植物为例) 1、按物质类型类 水分——占生物体的10%~98%,干燥后占4%~30% 矿物质(无机物质)——0.1%~20% 有机物质:高分子、低分子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 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OH
A
O
B
OCOCH3
C
提取方法 冷提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热提法: 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1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萃取法) 3掌握结构鉴定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有效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 学成分
不具有生物活性或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无效成分 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 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生药学资料

定义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
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
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生药学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2.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

3. 甾体皂苷 Nhomakorabea
甾体皂苷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
4.甾体的理化性质
游离甾体通常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非极性溶 剂。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甾体皂苷的表面活性与溶血作用与三萜皂苷相似。
八、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 机化合物。生物碱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根据分子 中氮原子所处的状态分为6类:游离碱、盐类、酰胺 类、N-氧化物、氮杂缩醛类和其他类。 (一)分类 根据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母核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60余种类型,分别来源于氨基酸和异戊烯。
(二)物理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苷类成分多为无定 形粉末。游离黄酮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成苷后水溶 性大大增加。 (三)鉴别反应 1.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与金 属络合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试剂)
2.薄层层析
3.紫外光谱
五、醌类 (一)分类
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4种基本 母核。蒽苷中以蒽醌苷类最为普遍。
(三)含硫化合物
(四)氰基化合物
环烯醚萜是具有环戊烷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两种 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
第3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尽量做到一药一 名,互不混淆,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疗效和用药 安全。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寻找和 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特点: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但需要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难以对粉末类生药及中成药 进行鉴定。
《生药学基础》PPT课件

生药学总论

四、生 物 碱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
机化合物。 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约100余科的植物中, 如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罂粟科、豆科、马 钱科、夹竹桃科、茄科、菊科、百合科和石蒜科
等植物多含有大量的生物碱。
生物碱是生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已有80 余种用于临床。 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哮喘
O H
H
B
H
H
螺旋甾烷
OH
20 22 25
螺甾烷醇
27
异螺甾烷醇
27
OH
26 20 22
O H H HO H
17
25
CH2OH
26
H H HO H
17
O H
O H
呋甾烷醇
变形螺甾烷醇
鉴 别
1、浓硫酸-醋酐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取生药的70%乙醇提取液1ml,水浴蒸干,
奎宁、喜树碱 冉特可林酮
麻黄碱、为麻黄碱 哌劳亭、小檗碱 去甲乌药碱、罂粟碱 秋水仙碱、三尖杉酯碱 石蒜碱
苯丙氨 酸/酪氨 酸
l-吐根碱
蟾酥碱、5-羟色胺 harmanine 麦角新碱、麦角胺 士的宁、长春新碱、利血平
色氨酸
来源 于萜 类
19.单萜生物碱(monoterpenoid alkaloids) 20.倍半萜生物碱(sesqueteerpenoid alkaloids) 21.二萜生物碱(ditepenoid alkaloids) 22.三萜生物碱(triterpenoid alkaloids)
CH2OH O OH OH OH OCH2CH2 OH
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13)功效: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 治、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能 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认识, 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种疾病或医学上 的价值。对于生药的功能,既要记载中 医传统用药的经验,也要记载现代医学 的内容。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
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
,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 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 互联系,教材中不采用此法。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不 足之处,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一个比较适宜的分类方法。
二、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1、生药的记载大纲
注意与原植物拉丁名相区别!
原植物拉丁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
何首乌 林奈“双名法”:属名+种加词(附命名人姓名或缩写 生药的拉丁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连州小连翘 Hypericum lianzhouense L. H. Wu et D. P. Yang
(11)止咳化痰药:桔梗、枇杷叶、百部、 苦杏仁、前胡、川贝、半夏
(12)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橘络、砂仁 、枳壳、川楝子、白豆蔻 (13)理血药:川芎、丹参、姜黄、牛膝、红花 、番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益母草、水蛭、 蒲黄、三七、侧柏叶、槐米 (14)补益药:黄芪、人参、党参、杜仲、肉苁 蓉、冬虫夏草、鹿茸、当归、何首乌、阿胶、麦 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
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1)解表药:麻黄、白芷、辛夷、薄荷、 葛根、柴胡、升麻、菊花、蝉蜕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生药分类与记载

目录
• 生药的分类 • 生药的记载 • 生药的化学成分 • 生药的鉴别
01
生药的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
茎类生药
如黄连、黄柏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茎部。
花类生药
如金银花、菊花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花朵。
根类生药
如人参、甘草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根部。
挥发油类成分
总结词
挥发油类成分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 油状液体,易挥发。
详细描述
常见的挥发油类成分包括薄荷油、丁 香油、樟脑油等,具有抗菌、抗炎、 镇痛等药理作用。
总结词
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 茎、叶和果实中,是生药的重要活性 成分之一。
详细描述
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也是生药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新药和 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鉴别
总结词
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结构,对其来源、品种进行 判断。
详细描述
显微鉴别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通过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 结构,可以对生药的来源、品种和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例 如,可以根据生药的显微特征,鉴别出不同种类的生药,如 甘草、黄连等。
理化鉴别
总结词
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测试,对生药的成分或性质进行鉴别。
叶类生药
如荷叶、桑叶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叶片。
果实类生药
如枸杞、山楂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果实。
按药用功效分类
解表生药
如麻黄、桂枝等,主要功效是 发主要功效是 清热解毒,治疗热性病症如感 冒、咳嗽等。
泻下生药
如大黄、芒硝等,主要功效是 通便泻下,治疗便秘等病症。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物质的功能分类 组织物质——纤维素、木(质)素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贮藏物质——淀粉、脂肪油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生活物质——蛋白质、叶绿素 新陈代谢产物——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糖、氨基 酸、蛋白质、脂肪油、核酸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生物 碱、黄酮、挥发油、皂苷等等
1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萃取法) 3掌握结构鉴定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有效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 学成分
不具有生物活性或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无效成分 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 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80年代研制的新药,1992年国内上市 石杉碱甲(huperzine A)(抗老年痴呆) 乙酰胆碱酯抑制剂
中药的化学: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 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 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 内容
掌握
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 鉴定、修饰和改造及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
阐明药效的物质基础 探索防治疾病的原理
如麻黄、人参
促进药效理论研究
如辛味药、行气药 如麻黄
阐明炮制原理
如 何首乌、 延胡索、黄芩
阐明配伍原理
如 溶解度 柴胡与人参 甘草与甘遂
麻黄 入肺、膀胱经
α-松油醇
发汗散寒
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 平喘 解痉作用
伪麻黄碱 利水 升压、利尿
肺 膀胱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生
成
药
化
学
分
生药的化学成分
大家都知道生药能治病。那 么生药为什么能治病呢?我们 说生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生 药中含有具有治病作用的化学 物质。那么这些化学物质是什 么样的东西呢?
第一节 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化学成分的分类(以植物为例) 1、按物质类型类 水分——占生物体的10%~98%,干燥后占4%~30% 矿物质(无机物质)——0.1%~20% 有机物质:高分子、低分子
这被认为是由于阿片中除吗啡外还含有其他对神经 系统有作用的成分,如罂粟碱、可待因等。 洋地黄除洋地黄毒苷外还含有其他强心成分,如羟 基洋地黄毒苷(gitoxin)、吉他洛苷(gitaloxin)。
2、拮抗作用(antagonism) ①大黄,由于鞣质的存在,蒽醌类成分番泻 苷的作用不至于造成长期服用的病态腹泻。 ②人参,人参皂苷Rb和Rg分别具有中枢抑 制和兴奋作用,它们一定在体内调节着中枢 的兴奋状态。
生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指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生 药学中重点讨论、研究的是这些成分。
3、按物质的药物价值分类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有治病作用、 有药理作用的成分(活性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有生物活性)(主成分main constituent) 无效成分(inert constituent)——无显著治疗作用 或生物活性(树脂、色素、无机盐等)
三、研究或学习掌握有效成分的意义 1、有助于了解生药的药效和阐明生药的治病 机理 阿片——吗啡(镇痛) ——罂粟碱(解痉) 2、有助于进行生药的质量控制 3、有助于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 附子中higenamine含量仅为百万分之六 4、有助于进行新药的研制、开发
紫杉→ 紫杉醇(taxol)(抗癌) (东北紫杉Taxus cuspidata) 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 (蕨类)
2、生药阿片(作毒品时,称鸦片、大烟、阿芙蓉): 具有镇痛、解痉、镇静、镇咳、止泻作用;从中分得 吗啡(morphine)(镇痛)、罂粟碱(papaverine) (解痉) 3、生药附子:强心,镇痛 乌头碱(aconitine)——镇痛 去甲基乌药碱(higenamine)——强心 棍掌碱(coryneine)——强心
早在十六世纪Paracelsus这个人就想到 生药中一定有一个有效的物质在里面,即 arcanum(奥秘,精华)。他曾用提取、蒸 馏、升华等方法极力想拿到这个arcanum, 也 就是有效成分。
二、生药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协同作用(synergism) 阿片的镇痛作用比阿片中所含有的吗啡单独用药的镇 痛作用强得多; 洋地黄叶的强心作用也比其中所含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单独用药的强心作用强得多。
4、
大黄 蓼科 番泻叶 豆科
根茎及根 产中国 泻下作用
中国人最早使用
叶
产印度、 泻下作用
埃及 欧洲人最早用
鼠李皮 鼠李科 树皮
产北美洲 泻下作用
美洲印第安人最早用
这三个生药的共同点: 均含有具有泻下作用蒽醌类成分.
5、陈皮、橙皮、枳实、吴茱萸均为芸香科, 均含辛弗林(synephrine)(具有交感神经 兴奋作用)
1.糖类:为中药中普遍存在的成分类型,包括单糖、低聚糖、多
糖。单糖是糖的基本单位;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 化合物。多糖是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2.苷类 为一类经水解后可产生糖和非糖两部分的化合物。非糖部
分叫苷元。苷具亲水性,苷元具亲脂性。
3.醌类化合物 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中多
说“有效”和“无效”成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没有严格的界线。
某生药的组成: 水分10% ( 8%~12% ) , 水提取物10%~70%, (其中重要化学成分5%~20%) 药渣20%~80%
第二节化学成分与生药的作用
一、化学成分是生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何根据?
1、生药麻黄:发汗、平喘、止咳作用,但用溶剂提 取除去生物碱后,麻黄就无这些作用。说明麻黄生 物碱与这些作用有关。
1 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提示:“地道药材” 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
2 改进剂型
小檗碱(黄连素)、三棵针、古山龙、黄柏; 秋水仙生物碱,山慈菇、嘉兰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糖类
鞣质
苷类 醌类
分类
三萜类 甾体类 生物碱
苯丙素类
黄酮类
萜类和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