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初中化学_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设计者:教材: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了解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3、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或分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形成的2.引导学生建立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和视频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2、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分析设计者: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难点是“建立微观和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设计者: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通过走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从而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内在的奇妙。
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等一些基本概念;初步尝试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情分析设计者: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该节采用了十分醒目的标题——化学真奇妙,意在让初学化学的孩子们对化学长生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中,初步感受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生感受化学奇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浓厚,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整体水平不均匀,学习比较浮躁,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待加强。
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1.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成分。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其余是人工合成的。
常见元素有氢、氧、碳、铁、铝等。
元素以化学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如水的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常见化合物有水、盐、糖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其成分比例可以随时变化。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如空气、海水等。
4.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化合物,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碱是指具有碱性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具有中性。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氧化剂通常含有氧元素,如氯氧化剂;还原剂通常含有金属元素,如铁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
6.水: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水的化学式是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状态。
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7.盐和碳酸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碳酸盐是一种重要的盐,由碳酸和金属元素组成,如钠碳酸盐(小苏打)、钙碳酸盐(大理石)等。
8.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元素,如铁、铝、铜等;非金属是一类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碳等。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物质的分类、性质变化、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等。
以下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详细归纳:一、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索组成的纯净物。
●非惰性气体单质: 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如F2、O2. H2、Clz。
●惰性气体单质: 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如He. Ne. Ar. Kr. Xe。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索组成的纯净物。
●氢化物:如H2S. HC、H3P. HF、HBr. H等。
3.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如空气水煤气天然气等。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升华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四、物质的组成1.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2.微观结构: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
五、化学用语1.元索符号:表示元索的特定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0表示氧元素。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0表示水,CO2表示二氧化碳。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2Hz + Oz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六、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台物反应生成另一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台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完整版)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目录

(完整版)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目录
本文档是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的完整目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目录的具体内容:
1. 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常见实验
- 第二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 第三章:液体的结构与性质
- 第四章:气体的结构与性质
- 第五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 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 第二章:常见化学反应实验
-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3. 第三单元:化学方程式
- 第一章: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
-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 第四单元:常见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第一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分类与命名
5. 第五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第一章:金属与非金属的物性与化性
-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实例
6. 第六单元:离子与化合物
- 第一章:离子及其简单化合物
- 第二章:离子式的构成与应用
7. 第七单元:酸碱与中和
- 第一章:溶液的酸碱性与常见酸碱指示剂- 第二章:酸碱反应及其应用
8. 第八单元:金属与非金属
- 第一章:金属与非金属的几个重要特性
- 第二章: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以上是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的完整目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
帮助。
如需查看具体章节内容,建议参考相关教材或教学辅助资料。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驾驭。
教学对象分析人类运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运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运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沟通,没有体会运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
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零一零一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沟通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便利地进行学术沟通!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溢爱好。
试验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教学过程课前老师布置探讨性课题: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学问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爱好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化,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很多微观学问。
一、元素老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老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主动、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老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相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相识,初步学习探讨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志向模型法。
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目录

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目录一、化学与生活1. 化学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3.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4. 化学反应5.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与分子2. 元素周期表3. 分子构型与化学键4. 物质的晶体结构与性质5.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 盐的结构与僵硬性2. 酸碱中和反应3. 氧化还原反应4. 有机物与无机物四、元素和化合物的表征1. 高纯度金属及其化合物2. 元素与化合物的分离与制备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性质4.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 涉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实例五、实验化学1. 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与装置2. 实验室的安全与操作规范3. 实验技能与实验数据的处理4.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六、化学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反应3. 燃烧与火花现象4.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七、化学中的变化与均衡1.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2. 平衡常数与反应进程3. 浓度与溶解度的影响4. 酸碱溶液的浓度与pH以上是最新部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目录,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表征、实验化学、化学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以及化学中的变化与均衡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这些内容也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话题相关,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变式训练1】从Ca、Mg、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非金属单质
;
(2)一种金属氧化物
;
(3)一种难溶性的碱
;
(4)一种可溶性的盐
。
【答案】(1) O2 、 H2 、 Cl 2 、 O3 (2) CaO 、 MgO (3)Mg(OH)2 (4)CaCl2 、MgCl2
H2SO4 H2S Na2SO4 NaOH
检测:
例3、下图表示物质的示意图,图中不同圆点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两种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B
纯净物
单质: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A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N2
×
CaCO3
H2O NaHCO3
√ H2O2
√
×
× CuSO4
× √
×
下列物质 属于氧化物的是(
)
CaCO3 KMnO4
H2O
NaCl
CuO CuSO4
N2 H2O2
NaHCO3
(09)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KCl
【答案】 B
D.H2SO4
(08)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碱 NaOH、Ca(OH)2等
盐
NaCl、NH4NO3等
氧化物
CuO、H2O等
空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矿石、合金等
物质种类不同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元素种类不同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化合物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一一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一一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一一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一一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一一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离子基团定义帝电的原子或嫌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员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___ QIL—1Wq:一艷二」 2 -α -g⅛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j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区别≡ 是种嫌子\、 ____ ⅞-⅜¾⅜ 联系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一「实例 16O 和】8O 5 12C 和 叱 ] O 2和6 ;金刚石和石墨[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 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I > KCIO3属离子晶 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 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 非金属单质:如H2、X 2> 02s O, N2、P4、S 、C6。
、稀有气体等 ② 非金属氢化物:如HX 、⅛0、NH3、H 2S 等 ③ 酸Sh 如 SO :、Co2、So3、P 2O 5s N 2O 5 等 ④ 酸类:如 HClOx HCIO 、H 2SO H H 3PO H H 2SiO 3 等 ⑤ 有机物:如坯类、怪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 其它:如No 、Ng 、AL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 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 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要点
物元
单质分子质子
原子核
纯净物原子中子
电子
化合物
质素混合物离子(原子团)
从物质组成的宏观角度分析从物质结构的微观角度分析
1、对于任何物质,宏观上都是由组成的,微观上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粒子包括
、、等。
试着归纳一下初中化学你学过的物质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例题1](00广州市中考)下列微粒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核 (D)碳原子和氧原子
题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概念,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一旦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并非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例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答案 (A)。
[例题2](04广州市中考)请分析下列事实,其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海水晒干得到食盐晶体
(C)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题析本题从微观角度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形状或状态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构成物质的粒子没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改变,例如水通电,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A)、(B)选项中都是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没有发生粒子的改变,(D)选项物质只是发生状态的改变,它们都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例题3](05广州市中考)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 6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
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题析原子的结构可以用结构示意图表示,所以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达的意义,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分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及中间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所带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所以(A)选项错误。
圆圈外的弧线及弧线上的数字代表电子层及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所以上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核外电子总数为8,故(D)选项错误。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将元素进行分类,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是依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划分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不等于8,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H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B)选项错误。
答案 (C)。
[例题4](92广州市中考)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阴离子的一组是
(A) (B)
(C) (D)
题析在了解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要求会区分原子与阴离子、阳离子的不同。
本题的解题方法是比较圆圈中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大小即可,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结构示意图代表原子,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大的结构示意图代表阳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小的结构示意图代表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A)、(B)、(D)选项错误。
答案 (C)。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区别联系使用范围元素只表示种类,没有个数含义,如不能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宏观:水是由氢元素、
说“几个氢元素”。
荷数的一类原子,;原氧元素组成
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原子既表种类,又表个数。
如可说“几个微观:一个水分子中含两
最小粒子。
氢原子”。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例题5](01广州市中考)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一组是
(A) (B)
(C) (D) 题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故本题只要是核电荷数相等的粒子即属于同一种元素。
注意,这只是针对单原子核粒子间的比较,对于多原子核的粒子并非如此,如氖原子和水分子的核电荷数都为10,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答案 (B)。
[例题6](05广州市中考)叶绿素(CHMgNO)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该物质557246
由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元素符号) 。
题析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根本,并且了解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有种类的划分,没有数目的含义,化学式CHMgNO中的数字表示该分子中各原子的数目。
557246
答案 5 ,Mg。
[例题7](91、92、94广州市中考)写出表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2个镁原子 ; 1个氯原子 ;
1个镁离子 ; 3个氢氧根离子 ;
2个氯分子 ; 3个水分子 ;
(05广州市中考)2个氯原子,4个钙离子 ;
题析“区别原子、分子、离子、化合价的化学表示方法,懂得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了解原子、分子、离子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并理解元素符号附加数字的意义。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还要标明所带电荷数及电荷性质(“+”或“-”)。
?d ?a表示粒子的数目,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2O”表示两个氧分子。
2
? caXb?b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如“O”表示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2(X表示元素符
号,a、b、c、d表-?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如“Cl”表示每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示数字)3+ “3Fe”表示3个铁离子,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1 -2
?d表示元素化合价,如“HO”表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2 合价为-2。
2+-2+ 答案 2Mg,Cl,Mg,3OH,2Cl,3HO,2Cl,4Ca。
22
[例题8](05广州市中考)碳酸氢铵(NHHCO)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3
A(,5 B(,1 C(,1 D. ,3 题析化学上常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有正、负值,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要求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NHHCO中CO为-2价,H 为+1价,依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算出氮元素的433
化合价。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