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闭卷考试题库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提取(初步分离), 精制(高度纯化), 成品制作. 评价分离效果的重要参数:纯度,回收率,浓缩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主要名词:凝聚、絮凝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添加助滤剂2.发酵液的相对纯化(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
3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重力沉降,浮选,旋液分离,介质过滤,离心。
(1)离心离心机种类:碟片式。
管式。
倾析式。
(2)过滤(澄清过滤,滤饼过滤)过滤机种类:按推动力分为4种重力过滤,加压过滤,真空过滤,离心过滤。
板框压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第三章细胞破碎和包涵体复性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了解基本机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方法:珠磨法原理:进入珠磨机的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玻璃小珠、石英砂、氧化铝等研磨剂(直径小于1mm)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研磨剂、珠子与细胞之间的互相剪切、碰撞,使细胞破碎,释放出内含物。
在珠液分离器的协助下,珠子被滞留在破碎室内,浆液流出从而实现连续操作。
高压匀浆法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细胞悬浮液自高压室针形阀喷出时,每秒速度高达几百米,高速喷出的浆液又射到静止的撞击环上,被迫改变方向从出口管流出。
不适用范围:易造成堵塞的团状或丝状真菌,较小的革兰氏阳性菌,含有包含体的基因工程菌(因包含体坚硬,易损伤匀浆阀)珠磨法固体剪切作用可达较高破碎率,可较大规模操作,大分子目的产物易失活,浆液分离困难不适合丝状菌和革兰氏阳可达较高破碎率,高压匀浆法液体剪切作用可大规模操作,性菌破碎过程升温剧烈,不适合大规模操作对酵母菌效果较差,超声破碎法液体剪切作用固体剪切作用破碎率高,活性保留率高,对冷冻敏感目的产物不适合X-press法酶溶法酶分解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条件温和,浆液易分离,溶酶价格高,通用性差化学渗透法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具一定选择性,浆液易分离,但释放率较低,通用性差渗透压法渗透压剧烈改变破碎率较低,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破碎率较低,不适合对冷冻敏感目的产物冻结融化法反复冻结-融化干燥法改变细胞膜渗透性条件变化剧烈,易引起大分子物质失活第四章沉淀法1.蛋白质的表面特征蛋白质组成20种氨基酸构成的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包括疏水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蛋白质折叠趋势疏水性氨基酸:向内部折叠的趋势亲水性氨基酸:分布于蛋白质外表面的趋势结果在蛋白质三维结构中仍会有部分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于表面,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定的疏水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往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指导老师:廖劲松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考试: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5分)、论述题(35分)B卷: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浸取:过程系指出溶媒进入细胞组织溶解、浸取目的产物后,变成浸取液的全部过程。
(知识要点第4页)2.超滤:从小分子溶质或溶剂中,将比较大的溶质分子筛分出来,能截流相对分子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的膜分离过程。
(知识要点192页)3.晶体的二次成核:受已存在的宏观晶体的影响而形成晶核的现象。
在二次成核中起决定作用的两种机理:液体剪应力成核和接触成核。
(知识要点352页)4.冷冻干燥:将含水物料冷冻到冰点以下,使水转变为冰,然后在较高真空下将冰转变为蒸气而除去的干燥方法。
物料可先在冷冻装置内冷冻,再进行干燥。
但也可直接在干燥室内经迅速抽成真空而冷冻。
升华生成的水蒸气借冷凝器除去。
升华过程中所需的汽化热量,一般用热辐射供给。
(知识要点生物工程设备361页)5.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百度)6.热泵蒸发:将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用压缩机压缩,提高它的压力,使它的压力,使它的饱和温度提高到溶液的沸点以上,然后送入蒸发器的加热室作为加热蒸汽,二次蒸汽压缩机称为热泵,这种方法称为热泵蒸发。
(知识要点381页)7.双水相萃取:利用组分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水相间分配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萃取技术。
(知识要点:王巧娥,傅博强,王小如著.甘草深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第52-53页.)8降膜式蒸发器:原料液由加热管的顶部经分配器导流进入加热管,沿管壁成膜状向下流。
液体的运动是靠本身的重力和二次蒸汽运动的拖带力的作用,其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成膜的二次蒸汽流速可以较小,对黏度高的液体也较易成膜,并被蒸发浓缩。
气液混合物由加热管底部进入分离室,经汽液分离后,二次蒸汽由分离室顶部逸出,完成液则从底部排出。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复习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一、全然知识点1、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TCA比浊法、福林-酚法和紫外法。
2、蛋白质分子是含有可带正电荷的氨基、亚氨基、酰氨基等和可带负电荷的羧基、苯酚基、巯基等的两性生物大分子。
3、色谱柱是进行色谱不离的要紧场所。
4、色谱,从基质材料的角度来瞧,能够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
5、目前常见的液相色谱填料,按其物理形态,一般分为多孔型、非多孔型和薄壳型三中结构类型。
6、等电聚焦法能够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同时又能鉴定蛋白质的纯度。
7、天然人白细胞介素-2〔IL-2〕由133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一个游离半胱氨酸〔位于第125位〕,而第58位和第105位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此二硫键为活性所必须,而二硫键的错配对,可落低其生物活性和形成抗原性。
8、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9、径向色谱应用于生化不离,具有快速、压落低两个明显的优势。
10、羟基磷灰石晶体是骨骼和牙齿等生物体硬组织的要紧无机成分,它与生物体组织有特异的亲和力和相容性。
11、肽谱技术是指蛋白质被酶解或化学落解后肽段的不离分析和制备。
12、高速珠磨法中,碍事珠磨破裂的操作参数有转速、进料速度、珠子直径与用量、细胞浓度、冷却温度等。
13、超声破裂的效率与声频、声能、处理时刻、细胞浓度及菌种类型等因素有关。
14、空化现象是在强声波作用下,让气泡形成,胀大和破裂的现象。
15、切向流过滤又称错流过滤、交叉流过滤、十字流过滤,〔cross-flowfiltration〕确实是根基一种维持恒压下高过滤速度的技术。
16、离子交换法按照其操作方式能够分为间隙式分批操作及柱式洗脱两种。
17、在膜不离过程中,浓差极化与膜污染是经常发生存在的两种现象,也是碍事膜不离技术在某些方面应用的拦路虎。
18、泡沫不离技术是一种基于溶液中溶质〔或颗粒〕间外表活性的差异进行不离的一种方法,外表活性强的物质优先吸附于分散相〔气体〕与连续相〔液面〕的界面处,被气泡带出连续相而到达浓缩。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试题复习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2)提取(初步分离)(3)精致(高度纯化)(4)成品制作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及添加助滤剂等。
2.发酵液的相对纯化发酵液中的杂质: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杂蛋白(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① 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② 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③ 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①沉淀法蛋白质一般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发酵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Zn++、Fe+++和Pb++等形成沉淀②变性法A加热;B大幅度调节pH值;C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③吸附法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3.常用固液分离的方法(1)离心:在液相非均一系统中,利用离心力达到液-液、液-固、液-液-固分离的方法,统称为离心分离。
离心机种类:碟片式离心机、管式离心机、倾析式离心机(2)过滤: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过滤机种类:板框压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第三章细胞破碎和包涵体复性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了解基本机理1.珠磨法(Bead mill)原理:进入珠磨机的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玻璃小珠、石英砂、氧化铝等研磨剂(直径小于1mm)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研磨剂、珠子与细胞之间的互相剪切、碰撞,使细胞破碎,释放出内含物。
在珠液分离器的协助下,珠子被滞留在破碎室内,浆液流出从而实现连续操作。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闭卷考试题库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闭卷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发酵液中常加入 B ,以除去发酵液中的钙离子。
A. 硫酸B. 草酸C. 盐酸D. 硝酸2、在发酵液中加入草酸,其作用是ABCD 。
A. 去除钙离子B. 去除部分镁离子C. 改善发酵液的过滤性能D. 有助于目标产物转入液相。
3、在发酵液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 B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可消除对离子交换的影响。
A. Ca2+B. Mg2+C.Zn2+D. Fe3+4、环丝氨酸的发酵液中,加入磷酸盐的主要目的是去除AD 。
A. Ca2+B. Fe3+C. Zn2+D. Mg2+5、在发酵液中加入黄血盐,可去除 C ,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A. Ca2+B. Zn2+C. Fe3+D. Mg2+6、发酵液中,细胞絮凝机理是 A 。
A. 胶体理论B. 高聚物架桥理论C. 双电层理论D. 盐析理论7、在生物产品分离中, C 技术可代替或改善离心和过滤方法,富集或除去发酵液中的细胞或细胞碎片。
A. 凝聚B. 双水相萃取C. 絮凝D. 色谱8、高压匀浆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ABC 。
A. 适当地增加压力B. 增加通过匀浆器的次数C. 适当地增加温度D. 提高搅拌器的转速9、下列 AB 可采用高压匀浆法进行细胞破碎。
A. 大多数细菌B. 酵母C. 放线菌和霉菌D.包涵体10、珠磨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BCD 。
A. 适当的增加压力B. 增加装珠量C. 延长破碎时间D. 提高转速11、下列 ABCD 可采用珠磨法进行细胞破碎。
A. 大多数细菌B. 酵母菌C. 放线菌和霉菌D. 含有亚细胞器(如包涵体)的微生物细胞12、下列 AC 可采用渗透压冲击法进行破碎。
A. 动物细胞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D. 革兰阳性细菌13、下列 AC 可采用冷冻-融化法进行破碎。
A. 动物细胞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D. 革兰阳性细菌14、下列 C 可采用EDTA法进行破壁。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题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路线?二、主要生物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三、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四、生产中怎样选取生物分离技术手段?第二章下游技术的基础理论1.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的理论依据有那三个方面?2.化学性分子识别和生物学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相似和区别?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凝聚: 2.絮凝: 3.过滤: 4.离心沉降: 5.离心过滤: 6.助滤剂: 7.沉降:二、单项选择1.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B、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C、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D、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2.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3.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离心力B. 向心力C.重力D. 阻力4.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A.织物介质B.堆积介质C.多孔固体介质D.真空介质6.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三、判断对错1.助滤剂是一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2.通过加入某些反应剂是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之一。
()3.在生物制剂制备中,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盐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3.工业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五、简答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试述生物工业中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超声波破碎法2.酶解法二、单项选择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厦门大学2011年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试卷

一、 问答题 (5题,每题12分,共60分):① 已知某样品中含有如下5种多肽(图1)特征,其中每种多肽化合物均为四螺旋束结构,并由a 、b 、c 和d 的α螺旋多肽分别聚合而成。
根据题意,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⑴ 选用梯度凝胶电泳(PG-PAGE )技术是否能有效分离这些混合多肽? 并解释其理由。
⑵ 选用IEF-PAGE 技术是否能有效分离混合多肽? 并解释其理由。
② 已知人类白细胞抗原的MHC-II 类分子(HLA-Ⅱ)由α(34kDa )和β链(29kDa)组成。
根据题意,选择哪些分离技术能有效分离α和β链, 适合用于一级结构测定, 并解释其理由。
③图3是一幅分离混合蛋白质的中压液相色谱图。
根据图示结果,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预测图中选用何种分离技术分离混合蛋白质?并解释其理由。
(2) 解释图中曲线A-E 的含意和用途。
图3 分离混合蛋白质的中压液相色谱图④ 拟进一步改善蛋白质组的分辩率,是否能把IEF/SDS-PAGE 和IEF/PG-PAGE 分离技术重新组合成SDS/PG-PAGE 分离技术,并达到提高分离蛋白质组的效果?简要解释其理由。
⑤ 已知某混合蛋白样品中含有铁蛋白、荧光蛋白酶和转铁蛋白。
铁蛋白由H 、L 和M 亚基组成,荧光蛋白酶由α和β亚基组成,转铁蛋白由单类型的亚基组成。
根据题意,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选用PAGE 技术分离混合蛋白样品时,能获得几条蛋白层析带? 并解释其理由.(2) 选用SDS-PAGE 技术分离混合蛋白样品时, 能获得几条蛋白层析带? 并解释其理由.(3) 选用IEF/PG-PAGE 技术分析混合蛋白样品时, 能获得几条蛋白层析带? 并解释其理由.二、问答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⑥ 选用IEF-PAGE 技术分离混合蛋白质过程中, 如何设法提高目标蛋白质的分辨率? 是否能选用IEF-PAGE 技术分离核酸? 并解释其理由.⑦ 已知某样品含有五种混合蛋白质,并已认定它们各自的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和亚基类型均极为相似或接近. 根据题意,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如何证实上述的实验结果?(2) 选择何种分离技术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的混合蛋白质? 并解释其理由.三、附加题(1题,每题5分,共5分)已知 野生型DegP 分子伴侣具有内切酶作用, 能降解底物蛋白时形成的大寡聚体.底物β-casein(酪蛋白). 根据图意,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及解答

名词解释连续培养反应器:不断地往反应器中加入营养物,利用罐中的菌体增殖得到产物,并不断采出。
在良好的控制下,罐内菌体的增殖速度可以与采出速度相同而达到稳态。
菌体比生长速率(μ):单位浓度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的反应速率, 其值反映了培养菌体增长的能力, 受菌株及各种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 表示为μ=dx/x.dt得率系数:两种物质得失之间的计量比。
Yx/s,Yp/s贴壁培养: 贴壁依赖性细胞在培养中要贴附于壁上才能迅速铺展,开始有丝分裂并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式就叫贴壁培养.多数动物细胞的培养都采取这种方式.蛋白质的复性:包含体蛋白质溶解于变性剂溶液中,呈变性状态,所有的氢键、疏水键全部被破坏,疏水侧链完全暴露,但一级结构和共价键不被破坏,当除去变性剂后,一部分蛋白质可以自动折叠成具有活性的正确构型,这一折叠过程称为蛋白质复性。
浓差极化:指在分离过程中,料液中的溶剂在压力驱动下透过膜,溶质被截留,于是在膜表面与临近膜面区域浓度越来越高。
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由膜面向本体溶液扩散,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与局部渗透压增加,从而导致溶剂透过量下降。
溶剂向膜面流动引起溶质向膜面的流动,这种流动如果与浓度梯度所驱动的溶质向本体溶液扩散的速度平衡时,在膜面附近就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区,这一区域就称为浓度极化边界层,这一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膜污染: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闭卷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发酵液中常加入 B ,以除去发酵液中的钙离子。
A. 硫酸B. 草酸C. 盐酸D. 硝酸2、在发酵液中加入草酸,其作用是ABCD 。
A. 去除钙离子B. 去除部分镁离子C. 改善发酵液的过滤性能D. 有助于目标产物转入液相。
3、在发酵液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 B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可消除对离子交换的影响。
A. Ca2+B. Mg2+C.Zn2+D. Fe3+4、环丝氨酸的发酵液中,加入磷酸盐的主要目的是去除AD 。
A. Ca2+B. Fe3+C. Zn2+D. Mg2+5、在发酵液中加入黄血盐,可去除 C ,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A. Ca2+B. Zn2+C. Fe3+D. Mg2+6、发酵液中,细胞絮凝机理是 A 。
A. 胶体理论B. 高聚物架桥理论C. 双电层理论D. 盐析理论7、在生物产品分离中, C 技术可代替或改善离心和过滤方法,富集或除去发酵液中的细胞或细胞碎片。
A. 凝聚B. 双水相萃取C. 絮凝D. 色谱8、高压匀浆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ABC 。
A. 适当地增加压力B. 增加通过匀浆器的次数C. 适当地增加温度D. 提高搅拌器的转速9、下列 AB 可采用高压匀浆法进行细胞破碎。
A. 大多数细菌B. 酵母C. 放线菌和霉菌D.包涵体10、珠磨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BCD 。
A. 适当的增加压力B. 增加装珠量C. 延长破碎时间D. 提高转速11、下列 ABCD 可采用珠磨法进行细胞破碎。
A. 大多数细菌B. 酵母菌C. 放线菌和霉菌D. 含有亚细胞器(如包涵体)的微生物细胞12、下列 AC 可采用渗透压冲击法进行破碎。
A. 动物细胞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D. 革兰阳性细菌13、下列 AC 可采用冷冻-融化法进行破碎。
A. 动物细胞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D. 革兰阳性细菌14、下列 C 可采用EDTA法进行破壁。
A. 动物细胞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D. 革兰阳性细菌15、关于用化学渗透法破壁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对产物释放具有一定的选择性B. 细胞外形保持完整、碎片少,有利于后分离C. 核酸释出量少,浆液粘度低,可简化后处理步骤D. 化学试剂不影响产物活性16、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已烷、四氯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 B 。
A. 改良剂B. 稀释剂C. 助溶剂D. 带溶剂17、根据萃取目标产物的 A ,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是溶剂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
A. 介电常数B. 表面特性系数C. 波尔兹曼常数D. 活度系数18、在溶剂萃取中,在水相中加入无机盐,其目的是 ABC 。
A. 由于盐析作用,使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而有利于转入有机相B. 增加两相间密度差,减少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互溶度C. 减轻乳化现象,使其容易分离D. 沉淀杂质19、在溶剂萃取中,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C 。
A. 料液pHB. 料液中的无机盐C. 料液中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D. 有机溶剂过量20、关于pH对双水相萃取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 ABC 。
A. 影响蛋白质解离度,改变蛋白质的表面电荷数B. 影响缓冲物质磷酸盐的解离程度,从而影响相间的电位差C. 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影响蛋白质分配系数D. 实际上对于许多蛋白质而言,相间电位为零时,分配系数不受pH影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电泳分离胶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胶和___________________胶两种。
答案:均一、梯度2、机械破碎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等方法。
答案:珠磨, 高压匀浆, 超声波, 微波3、珠磨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微生物破碎,特别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一些有_________________的微生物细胞。
答案:丝状菌、亚细胞器4、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是各种细胞破碎方法中最温和的。
答案:渗透压冲击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是将浓缩的菌体悬浮液冷却至-25℃形成冰晶体,利用500MPa以上的高压冲击,使冷冻细胞从高压阀小孔中挤出。
使包埋在冰中的微生物变形而引起细胞破碎。
答案:X-press6、在进行细胞破碎时,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于存在于细胞质并靠近细胞膜的胞内产物释放效果较好。
答案:冷冻-融化7、碱处理法破碎细胞的同时,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
答案:两性物质8、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变性剂,可使细胞破裂。
答案:盐酸胍, 脲9、___________________法是利用生物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的特殊化学键而达到破壁的目的。
答案:酶溶10、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被称为__________,其中欲提取的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被称为_______________;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液中,得到的溶液称为_____________,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料液、溶质、萃取剂、萃取液、萃余液三、名词解释(每空2分,共20分)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指从动、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液,或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冷冻-融化法:是将细胞放在低温下突然冷冻而在室温下缓慢融化,使细胞破碎的方法。
3、X-press法:是将浓缩的菌体悬浮液冷却至-25℃形成冰晶体,利用500MPa以上的高压冲击,使冷冻细胞从高压阀小孔中挤出,由于冰晶体的磨损使包埋在冰中的微生物变形,导致细胞破碎。
4、化学渗透破壁法:某些有机溶剂、抗生素、表面活性剂、金属螯合剂、变性剂等化学药品都可以改变细胞壁或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内含物有选择地渗透出来,这种处理方式称为化学渗透法。
5、分配系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K,这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6、结晶的二次成核:向介稳态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会有新晶核产生,这种现象称为二次成核。
7、等电点沉淀:利用两性物质在pH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称为等电点沉淀。
8、反相色谱:是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液相色谱技术。
9、凝胶极化:在膜过滤过程中,当膜表面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时,溶质会析出形成凝胶层,这种现象称为凝胶极化。
10、膜污染:是由于固体粒子或料液中某些溶质在膜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通量大幅度降低,分离性能变差,目标产物的回收率下降的现象。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按生产过程划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答:①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细胞破碎: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分离菌体细胞;分离胞内产物,收集细胞后进行细胞的破碎和细胞碎片分离。
②提取: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
③浓缩:主要去除水分,提高产物浓度。
④纯化: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⑤成品化:根据质量标准和产品剂型制作产品。
2、超临界CO2破碎细胞技术的原理。
答:超临界流体CO2在高压条件下渗透到细胞内,突然降压后,CO2变成气体,使细胞内外压力差增加,细胞急剧膨胀发生破裂。
另外CO2对脂质有萃取作用,细胞碎片较大。
3、结晶方法有哪些?答:①冷却结晶;②加温结晶;③蒸发(浓缩)结晶;④化学反应结晶;⑤盐析结晶;⑥等电点结晶。
4、在吸附分离技术中,如何选择洗脱剂?答:①洗脱剂:选择与吸附剂溶解度参数相近的试剂作为洗脱剂;洗脱剂对被吸附物有较大的溶解度;②洗脱剂为水溶液时,需考虑洗脱pH:对于弱酸性物质,在偏酸性条件吸附,洗脱应为碱性水溶液;弱碱性物质则相反。
③如果吸附在高浓度盐溶液中,则洗脱可仅用水。
④易挥发性物质,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吸。
5、色谱分离技术原理。
答:色谱分离的主体介质由互不相溶的流动相和固定相组成。
在固定相的入口端加入一定量的原料液后,连续输入流动相,料液中的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发生扩散传质,产生分配平衡。
分配系数大的溶质在固定相上存在的概率大,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小。
这样,溶质之间由于移动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利用分析仪器在固定相出口处可以检测到各自的浓度峰,称为洗脱曲线或色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