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探析

合集下载

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看资本主义物化的消除.

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看资本主义物化的消除.

2007.9理论界□ 王永战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看资本主义物化的消除卢卡奇认为 , 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造成了人们的物化意识 , 使人们用直接性的观点孤立地对待局部事实 , 割裂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 抹杀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

他认为 , 人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即总体性的辩证法思想方法 , 深入批判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 , 最终克服和消除物化 , 从而达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

那么怎样运用总体性的辩证方法来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物化呢 ?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质的总体性辩证方法卢卡奇认为 ,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不是它的现存结论 , 它的实质是它的辩证方法。

他认为 ,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实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辩证法 , 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资产阶级思想方法的决定性差别所在。

他认为 , 总体性就是指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个别的东西总是寓于整体之中 , 寓于那种揭示出矛盾关系的中介范畴之中。

总体性的范畴就是要求我们着眼于全体、整体 , 而不是从局部、个别出发。

他认为 , 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 , 其作用和价值也不等于部分之和。

总的说来 , 总体性范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首先 , 总体性是一种整体统帅局部的原则。

卢卡奇认为 , 整体具有优于部分的地位 , 部分不能孤立地说明自己 , 它们的意义只有在与整体的关系中才能显示出来 , 因为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来规定的。

总体性保留了个体的特殊性存在和其相对独立性 , 但最重要的是它再现了事物的整体联系。

他认为 , 资产阶级正是由于不能运用总体性的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 因而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法忽视的矛盾看作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关的表面现象 , 看不到资本主义的暂时性 , 从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永恒的东西。

其次 , 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

卢卡奇认为 , 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体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

卢卡奇在他的《总体辩证法》中提出了关于总体辩证法的观点,由此构建了概念的系统、
有明确的逻辑结构和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卢卡奇强调要以实践为起点,以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实践,坚持辩证法原则,即
统一和对立统一相结合。

例如,从实践出发,辩证法必须从“爱因斯坦空间”和“崩溃者
空间”中运用思维,即要准确地把握和分析不同的事态,要发挥其在统一方面的作用,以
此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

同时,要认识到某些事态的不同,从而可以对这些事态的不同寻
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二,卢卡奇认为,总体辩证法也应该以实践关系为根据,来建立概念的系统,其中
有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社会辩证法和伦理辩证法。

卢卡奇指出,唯物辩证法反映了
物质客观存在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历史辩证法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有机共存,
社会辩证法表达了社会联系的多样性与有机一致,伦理辩证法则将系统性抽象出来,探讨
人类关系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

最后,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运用应当延伸到对其他思想的审视,因此他提出了“思
想的和平”的概念,以充分发挥辩证法的作用,消弭思想之间的矛盾,促进哲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卢卡奇在《总体辩证法》中提出的辩证法的实践观点,是一种物质、历史、社会和伦理思考方式,消弭了矛盾和偏见,实现思想的和平,并且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和具体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指导。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总体性思想对当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强调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以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应用领域及现代意义。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中。

他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认为每个事物都应被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在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卢卡奇提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

他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每个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组成部分或影响因素。

2. 反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卢卡奇认为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过于简单化,无法全面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相反,他主张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3. 重视历史性和时代性。

他认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应该将它们置于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领域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学领域。

卢卡奇强调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文化研究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从而深入探讨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3. 经济学领域。

总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现代意义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避免片面性和极端化的思维倾向。

其次,总体性思想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解读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解读

变世界 。”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 位为改变世界 的哲学 。
为“ 要正确 对待具体 的 、 历史 的辩证法 , 若不 比较详 细地考察这

方法 的创始人黑格尔及其与 马克思 的关系是办不到 的” , 并
且认为总体范畴来 自黑格尔 , 即“ 整整一系列经常使用 的有 决定
意义 的范畴都是直接来 自黑格尔 的《 逻 辑学 》 ” 『 1 1 4 3 , “ 总体范畴 , 整 体对各个部分 的全面性 、 决定性 , 是马克思取 自黑格尔并独创性
变 成物质力量 ’ 的意义 上。更重要 的是需要发 现理论和掌握群 众 的方法 中那些 把理论 、 把辩 证法变为革命工具 的环节和规定
性 。还必须从方法 以及方法 与它 的对象 的关 系中抽 出理论 的实 际本质” 。 这里 , 卢卡奇的意思包 括三层涵义 : 第一 , 理论由群 众 掌握才能变成 物质力量 , 变成现实 ; 第二 , 要重视方法 中的环 节 和规定性 , 要注意 中介 的作用 ; 第三, 要从 方法及其对象 中抽
地改造成为一 门科学 ” 口 1 9 4 。所 以说 , 卢卡奇 的总体 范畴来 自于黑
格尔 , 体现 了其思想是 由黑格尔向马克思的过渡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0 1 2年度 后期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1 2 F Z Z O 0 4) 的部分成果。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0 5
作者简介 : 李荣亮 ( 1 9 8 1 一) 男, 山东 临沂人 , 南开大学哲学 院讲师 , 马克思 主义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
格 奥尔 格 ・ 卢 卡奇 ( C e o r g L u k a c s , l 8 8 5 —1 9 7 1 ) 是 匈 牙利 著 名 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 西方马克思 主义 理论 的奠基人 。 他的

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

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

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发布时间:2021-07-07T13:59:21.1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作者:兰涛[导读]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总体性这一核心范畴审视和诠释了马克思的辩证法,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克服资本主义物化危机。

兰涛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省宜昌市 40000【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总体性这一核心范畴审视和诠释了马克思的辩证法,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克服资本主义物化危机。

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对人实现自身完整统一的理论范畴。

总体性思想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对当代哲学的研究和我国政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总体性范畴方法意义卢卡奇卢卡奇用总体性范畴来把握现实社会和历史的哲学主张,为我们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视野。

其总体性范畴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它是青年卢卡奇结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以及在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成果”。

[1]一、总体性思想在哲学理论发展中的贡献卢卡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突出强调总体性辩证法地位的人。

总体性思想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卢卡奇提出并强调把总体性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的内涵。

首先,总体性范畴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与突破。

“它否定了自然辩证法和模写说,把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哲学与实证科学对立起来,进而把‘唯物主义’加以限定化。

”[2]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围绕着“物化”这一核心范畴,对‘整体性’范畴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作出了“辩证法归根到底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 的重要论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科学内涵。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物质世界的基本形式化过程。

卢卡奇将物化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这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存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被人们感知、存在和对待的过程。

物的存在不仅仅是指物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和理解。

人们对于一张桌子的感知并不仅仅局限于该桌子的物理形态,还包括了人们对于桌子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物的存在层次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感知和理解。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交往层次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层次上,物体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客体存在,而是可以与人们发生相互作用和交往。

人们通过与物体的交互作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同时也通过这种交互来改变和塑造物体的形态和性质。

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改变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通过使用交通工具来改变和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等。

物的交往层次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性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属性。

物的性质不仅仅是对于物体形态和功能的描述,还包括了人们对于物体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一把刀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切割功能的物体,更是象征着权力和权威的工具。

物的性质层次是人们赋予物体特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总体性”视角出发,旨在揭示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理解和利用的基础。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实践中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卢卡奇“总体性”范畴提出原因之评析

卢卡奇“总体性”范畴提出原因之评析
第 3 卷第 1 O 期
21 0 0年 1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XI AOGAN UNI VERSI TY
VO I. O N (.1 3 )
J AN. 0 0 2 1
卢卡奇“ 总体 性 ” 畴 提 出 原 因 之评 析 范
赵 志 浩
(南 开 大 学 哲 学 系 , 津 3 0 7 ) 天 0 0 1
是 需要 被扬弃 的存 在 。 辩证 法是 什 么? 我们 不 可 能 、 不 必 要 用 一 也 般 的描述 或范 畴来定 义辩 证 法 , 在 哲学 中 , 别 但 特
是 近代哲 学 , 证 法 表 达 了尽 可 能 把 握 人 类 思 维 辩
和实 践领 域 的最一般 规 律 的企 图 。人类 思维 总是 尽可 能地 去把握 最 高的 原则 、 法则 , 以及 最一 般 的
是 包含 在 资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中 的 总 体 的一 部分 。 把 其 中 的任 何 一 项 抽 出来 单 独 理解 , 将 失 去 它 都 原 本 的鲜 活含 义 。马克思 对 资本 主 义 的商 品进 行
去 把握 , 而作 为 整个 运 动过 程 的任 何 一 个 部 分 都
原 因。 卢 卡 奇 受 黑 格 尔 影 响 较 大 , 黑 格 尔 的 辩 证 法 中表 述 了“ 在 真理 是 总体 ” 的思 想 , 证 法是 力 图把 握 世 界 总 辩 体 而 提 出的 。 马 克 思 在《 本 论 》 资 中表 述 了资 本 主 义 商 品世 界 的 生产 过 程 , 资本 主 义 社 会 成 了 以 物 的 依 赖 关 系
向外扩 张的趋 势 , 类 思 维 的这 种 倾 向性 时 刻 在 人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他在文艺领域的物化理论对于社会与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是从总体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揭示了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具有三重意蕴。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和文化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他看来,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和生产。

卢卡奇认为,文化生产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它既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生产受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制约,同时也为这种经济体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理化的意识形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塑造。

在他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和价值体系,它不仅仅是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塑造,也可以是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塑造。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对人们的意识进行操控,使人们接受和认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并将其视为合理和正常的生活方式。

这种意识形态的塑造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渗透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卢卡奇认为,要实现社会变革和解放,就需要揭示意识形态的虚假和欺骗性,唤醒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和反思。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过程是一种被动和剥削性的过程,它将人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压抑和剥夺。

卢卡奇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变革和抵抗来摆脱物化的束缚。

他提倡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中心的社会变革,通过消除物化的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意志的实现。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总体性的视角下揭示了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它强调了社会关系和文化生产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对于人们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探析
作者:娜仁高娃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25期
摘要:“总体性”原则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向我们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他把历史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把自然辩证法置于马克思哲学之外,辩证法在历史的视野中传播,并随着主体本身的活动而日益丰富,形成了“综合辩证法”。

传统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系统被卢卡奇压缩为历史和人类的框架。

关键词:总体性;本体;直接性;中介
1. 卢卡奇‘总体性’方法的实质是辩证法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开头,卢卡奇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各种研究成果的不批判被接受,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的“信仰”,也不是对“圣书”的注释,相反正统只是指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辩证法,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的辩证法概括为总体性。

他说:“总体性范畴,总体性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1](p77)并且,“总体性范畴是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

[1](p77)在这里,盧卡奇提出了“总体性”的思想,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乃至整个马克思理论的精髓和核心。

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最本质的特征是总体性的完全丧失,这导致科学不能把握整个现实。

其根源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本身是源于“意识的物化结构”,所以也被物化了,它是物化的思辨表达,它不能超越物化的社会基础去真正发现历史的主体。

因此,资产阶级越来越失去了从思想上把握整个社会的可能性,从而失去了领导社会的使命。

同时,卢卡奇认为辩证的历史方法有可能将黑格尔的方法转化为马克思主义。

当然,这取决于“这个阶级有能力从自己的生存基础出发,在自己身上找到同一的主体——客体,行为的主体、创世的‘我们’,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1](p232)卢卡奇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洞察社会现实的总体并从总体上变革它”。

因此,无产阶级与历史的主体和客体是一样的,因为根据其性质,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把社会作为一个具体的整体。

无产阶级既是历史进程的起因,也是历史进程的结果。

既是历史过程的动力,这也是它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是在扬弃物化的过程中建立总体性的。

在这一点上,卢卡奇通过扬弃资产阶级物质化意识,确立无产阶级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 卢卡奇的‘总体性’表现为统一的社会现实
在卢卡奇看来,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社会现实,由内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决定的部分组成,整体概念强调了统一在社会现实的各个部分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意味着强调整体的逻辑优先性和主体意识对整体的重要性。

卢卡奇认为,主观意识的参与和一般经验与事实的叠加,将主体与
认识对象分离开来,进入旧唯物主义的直觉否定论。

批判唯物主义的反思理论,就是克服认识的直观性。

卢卡奇说“我们重说一遍:总体的范畴绝不是把它的各个环节归结为无差别的统一性、同一性。

只有在这些环节彼此间处于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并且被认为是一个同样的动态的和辩证的整体的动态的辩证的环节。

”[1](p61)所以总体性理解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不是在思维过程中的抽象或分析,而是合成孤立和分散的事实,并在脑海中重新出现。

那么,如何认识到孤立和分散的事实上升到整体的事实呢?卢卡奇将“直接”和“中介”两种类型引入,并把它们视为现实对象辩证发展的两个互补环节。

卢卡奇对“中介”概念作了新的解释,他说,“中介”不是主观上对外界施加的对象,它不是一种价值判断或“应该”,它只表明它们是真实的客观的结构。

这就是说,“中介”不仅克服了经验世界的直观性而且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特性。

它是事物内部的某种特殊的自身联系,没有这些特定的联系,事物本身就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因此,“中介”对整体来说至关重要。

可以看出,卢卡奇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直接的现实事物不仅是静止的,是过程的一个方面,而且它本身是呈现出自身固有的结构的系统,这个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性使系统存在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

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内在和外在生活的客观属性。

显然,卢卡奇用“现实事物的结构”取代了矛盾,用“历史的整体历史”取代了运动和发展的特点,而“具体的整体”取代了普遍联系的特征。

因此,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不再是几个规则的组合,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这种统一的、普遍的历史辩证法被用来指导实践。

卢卡奇对辩证法的论述与当今的系统论非常相似,与马克思哲学的教条主义和僵化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与后者相比,卢卡奇的这种论述更符合马克思的思想。

同时,整体性要求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辩证法的目的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

我们不仅要把握这一部分,还要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卢卡奇主张“事实”不应仅仅被解释为事实,而应被解释为“现实”。

事物和现象只有在一个具体而整个历史过程可以正确理解。

由此可见,卢卡奇把整体性作为把握社会现实的必由之路,强调在理解和把握整体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主体和客体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过程。

这才是总体性方法的真义。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M].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娜仁高娃(1979年—),女,内蒙古兴安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