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整体性原则与语文教学
利用格式塔理论,实施单元教学

课堂指津格式塔理论最初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是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理论重视研究直接经验和直接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
这种理论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大于部分之和,讲究以整体的动力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
将格式塔理论应用于单元主题教学中,能够使语篇教学更加整体连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认知。
以下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基于格式塔理论组织单元教学。
一、比较单元异同教材中每一模块都有几个不同的单元,这些单元的编排并不是随意的,它们之间是存在共性和差异的。
基于格式塔理论组织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在合成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同一模块各个单元之间的异同点,让他们能够确定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然后不断总结编者意图,产生独特的认知,从而对文本有敏锐的感知与深刻的体验。
这样有助于他们接下来专注学习某一单元主题的知识。
比如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一共有三个单元。
分别是Unit 1School life ,Unit 2Growing pains ,Unit 3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带学生浏览模块单元目录,看一看这几个单元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第一单元是关于校园生活,第二单元是关于成长方面的内容,可能与家庭生活有关。
第三单元跟个人生活方式有关,因为牵涉到瘦身方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unit themes?Which topic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让学生翻开每个单元的正文部分,查看单元内容与自己由目录推断的是否一致,比较几个单元的差异性。
学生查看后,了解了本模块中选录的几个单元的共同点是都跟青少年的经历有关,不同点是涉及到的对象不同,分别是学校、家庭与个人。
二、注重单元之间的联系由于格式塔理论强调从整体框架中理清局部之间的联系,要求发挥各个要素在整体中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学习者的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保持整体性,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评价反馈几个方面来探讨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首先,在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整体性原则,确保目标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呼应的。
比如,教师在设定阅读目标时可以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知识背景等因素,使目标不仅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此外,目标的设定还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
其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重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教育背景等因素,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相契合。
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
第三,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也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评价反馈方面,也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表现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使评价内容全面、准确。
同时,评价反馈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保持整体性,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在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保持整体性,并相互贯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格式塔的八大原则,这可是设计和心理学的一个宝藏知识点,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你可能会想,“格式塔”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词,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脑处理视觉信息的一种方式。
听起来不错吧?好,咱们就从这八大原则说起,让我们一起轻松走进这个有趣的世界!1. 接近性原则首先,我们来聊聊“接近性原则”。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里,看到了几个苹果,哎呀,它们都挤在一起,像是朋友们在开派对。
我们的大脑会自然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因为它们距离很近。
其实,这个原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在聚会上,看到一群人在聊天,你会本能地觉得他们是一个小团队,而不是一群毫无关系的人。
咱们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呀!1.1 举例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想想那些网页设计,有时候信息会分散得七零八落,但是如果把相关内容放得近一点,用户就会更容易理解,咱们的脑袋瓜也能轻松消化。
嘿,设计师们就是利用这个原则,来让用户更友好地浏览网站,真是一箭双雕啊!2. 相似性原则接下来是“相似性原则”。
这个原则很简单,咱们的大脑喜欢把相似的东西放到一起。
比如,你看一群穿着相同T恤的人,瞬间就会觉得,他们像是一支队伍,而不是一群路人甲、路人乙。
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情形,某个活动的参与者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瞬间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团队感爆棚!2.1 举例在广告中,这个原则也经常被用到。
你看到一组产品,它们的颜色、形状都差不多,嘿,你就会觉得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品牌。
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提升,毕竟“群体的力量”可不是盖的嘛!3. 连续性原则然后是“连续性原则”。
人脑喜欢看到一种流畅的线条,就像你在街上看到一条美丽的小路,它会引导你朝着某个方向走。
这种连续的视觉体验,让我们在理解信息时变得更加轻松。
想象一下,看到一条优雅的曲线,我们就会自然地跟随它的走势,而不是忽视它。
3.1 举例例如,很多logo设计都是运用了这个原则,让整个视觉效果更加和谐。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几种: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格式塔组织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感知
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将某些刺激物视为“图形”,而将其他刺激物视为“背景”。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动态的,会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2.接近或邻近原则:当某些刺激物在空间上接近或邻近时,人们会将这些刺激物感知
为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两个或多个物体紧密相邻时,人们通常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3.相似原则:当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相似时,人们容易将这
些刺激物组织成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两个颜色相同或形状相似的物体时,人们会倾向于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为闭合的原则。
当一个图形不完全或没有完全闭合时,人们
通常会将其知觉为完整的图形。
例如,当看到一个不完整的圆圈时,人们会自动填充缺失的部分,将其感知为一个完整的圆圈。
5.共同命运原则:当某些刺激物在运动或变化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时,人们会
将这些刺激物感知为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一群同时移动的鸟时,人们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6.完形趋向性和良好完形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刺激物知觉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规则的
形状,并避免不规则的形状。
例如,当看到不规则的形状时,人们会自动将其填补或修正为规则的形状。
格式塔七大原则

格式塔七大原则
1.内容与形式相一致:格式塔理论认为,设计的本质在于组织和表现信息。
因此,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2. 断层的使用:设计中的断层可以让信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让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但是,断层的使用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信息的连贯性。
3. 鲜明的对比:对比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让信息更加突出,也可以让设计更加有层次感。
但是,对比的使用也需要适度,否则会让设计显得太过花哨。
4. 重复的使用:在设计中,重复的使用可以让信息更加连贯,也可以让设计更加统一。
但是,重复的使用也需要有节制,否则会让设计显得单调而无聊。
5. 网格的应用:网格是格式塔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让设计更加有序并且容易阅读。
但是,网格的应用也需要根据设计的需要来选择,否则会让设计显得过于刻板。
6. 非对称的平衡:格式塔理论认为,设计中的平衡可以让信息更加和谐,但是平衡不一定要对称,非对称的平衡同样可以让设计更加有趣和具有动态感。
7. 空间的利用:设计中的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让信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也可以让设计更加有层次感。
但是,空间的利用也需要考虑设计的需要,否则会让设计显得拥挤或
者空旷。
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一)突出主干性,避免拆解所谓整合,其中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削枝强干——突出主干,剔除杂草,修剪枝叶。
为了尽早进入阅读,必须先扫除生字障碍,所以需先识字。
只要在儿童发展语言的最佳黄金期集中识常用字达3000个左右,就能够尽早进入阅读状态。
接下来大量阅读集中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直接接触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不作或少作理性的分析讲解,这是古人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体现着朴素的语文教育整体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提倡。
在阅读中积累佳词丽句,培养语感,形成丰富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能够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能够看作是现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水平的整体提升。
”[7] 当学生有了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真有必要,再实行适量的语法修辞文学知识的理性分析,学起来,几乎是一点即破。
小学阶段不必实行语法修辞文学知识的理性分析,到了初中,能够学一些,也不要系统讲授,高中能够更多一些,系统学习应是大学中文专业的任务。
那么一篇篇文本的阅读教学如何实行呢?不再条分缕析、精雕细刻,也不再分析讲解语法修辞、文学知识,更不能人为地分层分段、有意地概括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
应该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使用、图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社会活动的参与和组织等。
(二)突出体验和感悟学生学语文,学习的是母语,不是外语。
“儿童进学校学习母语,是有在学前生活中早已获得的母语口语语感作为基础的(前面也已提到:‘儿童在入学前头脑中已经储存有3000个左右的常用语’)。
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到书面语,是要在原有的口语语感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起书面语的语感,与此同时又进一步提升口头表达交流的水平。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又称为完形视觉原理,由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提出,后来不断发展,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用于解释视觉艺术现象。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时,并非一开始就将它区分为整体与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包含五项完形法则:
1. 相近(Proximity)
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观者对其整体性的感知。
当多个物体距离相近时,会被识别为一个整体。
当多个物体距离较远时,会被识别为一堆分散的个体。
看作三行 看作三列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形状 颜色 大小方向3、闭合(Closure)
视觉会自动将残缺的、不完整的图形补全、闭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
4、连续(Continuity)
具有相同运动趋势并因此处于同一路径上的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连续的整体而不是一堆分散的个体。
5、简单(Simplicity)
大脑倾向于将图形感知为简单的物体。
理解为两个圆圈,而非。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 调整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 优化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06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对整体性原则的理解与认同
教师能够全面理 解阅读教学设计 的整体性原则, 认识到其重要性。
教师认同整体性 原则,将其作为 教学设计的核心 指导思想。
教师能够将整体 性原则融入到实 际教学中,提高 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不断进 行专业学习和实 践,提升自己的 专业水平,以更 好地贯彻整体性 原则。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整体性原则在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整合知识: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升理解:通过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思维:整体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促进发展:整体性原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 和学生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 实用性的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多个阅读材 料进行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 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的组织:按照逻辑顺序 和认知规律,将阅读材料进行分 类、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 系。
XXX
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理解整体性原则的内涵
02
03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