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

合集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中国的钢琴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认可,其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也随之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究。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演奏理念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而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可以概括为“以情传音”、“情境演奏”、“情感表达”。

“以情传音”是钢琴演奏一切的基础。

中国钢琴作品强调情感因素的表达,演奏者应通过细腻的音乐语言表达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旨在将作品传达给观众。

“情境演奏”是中国钢琴作品的又一重要特点。

演奏时应将音乐表现为一种情境,并创造出整体音乐形态,以使作品更为完整、协调,使观众更能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情感表达”是中国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

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转移,以达到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技术特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与其他国家的钢琴作品有所不同,其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琴音的加工处理。

中国钢琴作品在琴音上注重加工处理,柔化了钢琴的刚性。

演奏者可以利用各种变调器和弹奏技巧,使得琴音更加柔和、圆润、生动,发挥中国的声乐特色之美。

2. 律动的表现手法。

律动是中国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同时也是钢琴演奏技巧中的一个特点。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根据旋律与节奏的发展来处理律动,通过高低跌宕、紧张缓和、快慢变化等手法来表现曲目的情感。

3. 特殊的指法技巧。

指法技巧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则注重特定的指法技巧,如滑音技巧、震音技巧等。

这些技巧能很好地表现作品中的音乐情感,增加演奏的艺术性和魅力。

总之,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不仅使得作品更为深刻、具有感染力,同时也为钢琴演奏添加了更多层次和色彩。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还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才能真正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两个方面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广大钢琴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演奏理念分析1. 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美旋律和独特的节奏感,有的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和结构形式,还有的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先锋技巧和声韵效果。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表现形式,以最大程度地展现作品的特色和魅力。

2. 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许多中国钢琴作品都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族乐器的音色、旋律、韵律和和声等,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才能准确地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东方韵味和情感内涵,使得观众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3. 注重音乐的意境和表现中国钢琴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境,作品的标题、曲调和节奏都与中国古诗词、绘画及文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注重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使得观众在聆听音乐时,不仅仅是听到了音乐,更是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思想和情感的交融。

二、技术特点分析1. 灵活运用扬琴技巧中国钢琴作品中常常运用扬琴技巧,如走弓、颤音、滑音等,这些技巧在演奏时需要细致灵活地掌握,以表现出作品的华丽和流畅感,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韵味和气息。

2. 灵活运用和声技巧一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和声特点十分突出,如和声的复调性、模因式和声等,演奏者需要对和声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把握,以呈现作品中所蕴涵的和声美感和复调音响效果。

3. 灵活运用节奏技巧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节奏常常十分独特,如节奏的交响、变奏、竹韵、跑韵等,演奏者需要对这些节奏进行细腻准确地表现,以表达出作品所要传递的节奏动感和韵律美感。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中国钢琴作品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结合西方音乐艺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这些作品在演奏中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西方钢琴技术,还需要熟悉并掌握中国音乐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下面将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中国音乐注重以情感表达音乐的内在意境,强调“以道得音”的审美观念。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音色和丰富的音乐表情传递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力求营造出优美、深邃的音乐氛围。

同时,其演奏也需符合中国音乐的审美标准,比如追求音乐的平衡性、和谐性,注重声音的韵味和感染力等。

其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术特点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

钢琴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如泛音的运用、琴键的滑拨、扫弦、按弦、颤音等。

而这些技巧在西方音乐中并不常见,因此对于西方训练有素的钢琴演奏者来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够较好地演奏中国钢琴作品。

此外,中国钢琴作品的节奏变化较为多样,要求演奏者具备灵活的手指技巧,能够应对快速的音符,同时又能够准确地表达复杂的节拍。

另外,中国钢琴作品还经常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阶、音律和旋律,演奏者需要熟悉并正确地运用这些音乐元素。

中国音乐中常见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与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有所不同,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正确地运用相应的音阶,以展现出中国音乐独特的音乐色彩。

此外,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线条多变,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乐感和表现力,能够清晰而准确地诠释作品中的旋律形态,使其乐意得以完美传达。

最后,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还涉及到声音的控制与处理。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的音乐要求,适时地运用钢琴的音量、音色和音响,以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者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音量、使用不同的指法和琴键的触键位置,来表达出作品中所需的不同音色和力度,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钢琴演奏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

下面将从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一、演奏理念1.情感表达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家会注重音乐中的情感性素材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国内的音乐作品来说,演奏家更能够深入的理解曲目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情境,这使得演奏出来的音乐更有感染力,更具有亲和力。

2.文化传承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也注重文化传承,演奏家们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国文化的内涵,充分运用音乐的语言传递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展现中国钢琴作品独特的文化韵味。

二、技术特点1.旋律性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特点鲜明,演奏家需要能够使旋律表现出它的清晰、明确、优美的特点。

这需要演奏家具有过硬的演奏技巧和对旋律的深入理解,更需要注重音乐的延展性,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曲目中旋律的美妙之处。

2.装饰性中国钢琴作品的听众普遍认为这些曲目新颖华丽,有很多修饰音和半音,因此装饰性在演奏中更是需要注意的。

演奏家需要清晰表现出这些修饰音和半音,准确刻画出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3.色彩感中国钢琴作品光彩夺目,演奏家需要保证在演奏核心旋律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配器中的重心,运用琴键和音量色彩变化来表现音乐情感,才能使音乐更加鲜活生动。

总之,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在情感表达、文化传承以及技术特点中有着独特的突出表现。

在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演出中,优秀的演奏家们掌握了钢琴演奏的精髓,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演奏理念充分结合起来,给听众带来了极致的享受和感动。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探究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技术特点。

这些作品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表现出独特的音乐韵味和文化内涵。

在演奏这些作品时,演奏者需要理解并运用相应的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以准确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和表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演奏理念1. 返璞归真。

中国钢琴作品常常强调回归自然和纯朴。

演奏时,要追求自然的演奏效果,避免过度的技巧和过分的表现,力求纯粹、朴素、真实地演绎作品。

2. 以意为先。

演奏者要深入理解作品,要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来传达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演奏时要注意情感的细腻和抒发,注重情感的内涵而非技术的外表。

3. 以民为本。

中国钢琴作品大部分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演奏时要注重表达这种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情感。

要善于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和技巧,使作品更好地表达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二、技术特点1. 和声技巧。

中国钢琴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和声变化,要求演奏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和声的要求,清晰地表达和声的变化。

演奏者需要训练自己的听力和和声感,能够敏锐地听出和声上的变化,以准确地演奏出作品中的和声。

2. 装饰音技巧。

中国钢琴作品中经常使用装饰音来丰富音乐的表达。

演奏者要掌握装饰音的演奏方式和技巧,要在装饰音中注重音符之间的衔接和过度,使得装饰音与主旋律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3. 形式感。

中国钢琴作品在结构上常常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式,演奏者需要明确掌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感。

演奏时要注重节奏的稳定性和整体的统一性,把握好作品的动态变化和节奏的起伏。

4. 手指技巧。

中国钢琴作品中常常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手指灵活性和技巧。

演奏者需要经常进行手指的训练,使得手指更加灵活和敏捷。

还要注意手指的力度和力度的控制,以准确地演奏出音乐的表达。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解和技巧掌握。

在演奏这些作品时,演奏者要以返璞归真、以意为先和以民为本为指导,注重表达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分析钢琴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乐器,而中国钢琴作品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东方的优美和西方的技术,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同时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才能真正发挥作品的魅力。

本文将从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两个方面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分析。

一、演奏理念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主要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强调内心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意境描绘。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艺术家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从而将音乐与情感融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1. 音乐的情感表达中国钢琴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要求演奏者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在演奏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音乐语言,以打动听众的心灵。

比如在中国钢琴曲《夜的钢琴曲》中,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表达出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烦恼,使听众感受到夜晚的美丽和情感的交融。

2. 音乐的意境描绘二、技术特点中国钢琴作品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手指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要求上。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艺术家需要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才能真正发挥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 手指技巧的要求中国钢琴作品对演奏者的手指技巧要求较高,需要具备灵活的手指和稳健的技术。

在演奏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掌握各种琴键的按弹方式和力度,使得音乐旋律流畅自然,表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比如在中国钢琴曲《茉莉花》中,演奏者需要快速而准确地运用手指,表现出茉莉花般的柔美和优雅,使听众感受到花香飘飘的美好。

2. 音乐表现力的要求。

中国钢琴演奏技术的特殊性

中国钢琴演奏技术的特殊性

41艺术论丛中国钢琴演奏技术的特殊性曾艳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与西方钢琴音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演奏方法也应该有别于西方音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用钢琴来演奏中国音乐作品,要在掌握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风格意蕴和特色技法的基础上,尊重其在演奏法上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指法、触键、踏板、装饰音的演奏方面多加注意,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国;钢琴;演奏技术;特殊性中国钢琴音乐建立在民族音乐体系(包括无声调式、横向旋律思维等)之上,因此具有与西方钢琴音乐不甚相同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一、指法的特殊性中国作品使用五声音阶调式为主,单声音乐思维处于支配地位,所以为中国的五声调式乐曲和练习曲进行指法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声调式的音阶和七声音阶的指法的差异比较大,主要注意换到相邻的音符上,而五声音阶的琶音指法设计则要注意大指在换指过程中不吃力又不露痕迹。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经常会用到旋律加花的手法,如何在加花中清晰的强调出旋律音,就需要对指法进行正确的设计。

由于中国的一些作品中,有些装饰音需要刻意强调,因此在指法设计上可以根据所要强调的音来进行设计,例《绣金匾》中的第一句的惯用指法,其弊端是强调不出装饰音的旋律效果。

二、触键法的特殊性触键法的特殊性在很多类型的乐曲中都有体现,在民族器乐改编的乐曲中则最为常见,特别对于有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或者特殊的音型模仿,需要进行触键法的斟酌。

例如,演奏钢琴曲《阳关三叠》时,应尽可能运用指腹连贯的演奏手法,不过分地将中气通过肩部、大臂等贯通到指尖。

弹奏出深沉、古朴优美的旋律音调,表现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演奏《渔舟唱晚》时,就需要对古筝曲当中那种流畅、舒缓的音色进行表现,所以在弹奏琶音的时候触键上不能高抬指,更多的强调手腕在琴键上的水平横向运用并进行贴键弹奏。

演奏钢琴曲《夕阳箫鼓》,在弹奏表现粼粼水波中月影浮动的密集七连音和十一连音时,演奏者必须在演奏前即进入一种沉思的意境的演奏状态之中,用连贯轻柔的触键进行演奏。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分析

196作者简介:耿佳(1992—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在钢琴作品中结合中国民族元素,更好地呈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达意思,这对于每个钢琴演奏者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只有演奏多样化风格的钢琴作品,才能达到音乐的和谐统一。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及演奏(1)独特的民族化音乐结构。

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结构与西方钢琴作品的音乐结构不同,具有中国民族特征,是一种衍展体,音乐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戏曲中主要人物的唱腔节奏、民间乐器合奏陕西鼓乐一样,都是属于常见的散板。

衍展体这样的音乐结构,能够更全面地表达人类的情感。

比如《夕阳箫鼓》这一钢琴作品,就是衍展体是典型代表。

开头与结尾部分散起散落,中间部分音乐节奏丰富多变,从静到动,从远到近,音乐节奏逐渐增加,到最后结尾部分又开始收音,转变为悠长寂静的节奏,营造成一种曲终人散的氛围。

(2)展现民族乐器的多姿多彩。

中国钢琴作品在西方的作曲技法上,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元素,比如民歌、戏曲音乐作品的旋律等。

因此,很多中国钢琴作品会模仿民间乐器。

但是对于钢琴作品来说,一味的模仿还不行,还需要与此调整对应的触键方法。

比如《筝箫鸣》这首音乐作品中,利用钢琴模仿了筝和箫的乐器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民族韵味。

演奏者灵活运用钢琴不同触键是音色,用黑键模仿箫的声音,黑键的音阶和刮键模仿筝的弹奏音色,从而使整个钢琴作品增添了古韵和古典的气息。

《百鸟朝凤》的开头部分,利用钢琴模范唢呐乐器吹奏的音色,突出了鸟儿活泼的可爱形象。

在用钢琴弹奏作品时,尽可能地使钢琴音色呈现出高亢的音色。

《梅花三弄》的引子部分,利用的钢琴的低音区,以此达到了古琴的声音效果。

因此,演奏者需要对不同民间乐器的声音特点耳熟能详,然后结合钢琴,将各种民乐的声音呈现出来。

(3)风趣幽默富于生活趣味的谐谑曲。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风特点各异。

在很多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中,也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描绘了和谐可爱的劳动人民,体现了他们的那种勇敢乐观、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
摘要: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来源、审美情趣、形态特征等内容决定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性,探讨三者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上具有营造意境、意象,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神韵”等方面有其实际的可行性和应用意义。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特殊性创作来源审美情趣形态特征音阶调式触键踏板
1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特殊性的原因
1.1 创作来源
中国钢琴音乐从创作上分为改编曲和创作曲,改编曲有根据民族器乐、民歌、创作歌曲、戏曲、舞剧等音乐或艺术形式改编的钢琴作品,创作曲又可以细分为采用传统音乐元素、地方音乐元素、原创与新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

以民族器乐作品为素材进行改编的钢琴作品,大多以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和借鉴民族音乐的装饰手法为主要特色,代表作品有《夕阳箫鼓》《旱天雷》《平湖秋月》《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

以民歌、创作歌曲或民间小调为素材改编的钢琴作品,通常采用变奏和组曲的形式进行改编,为了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也通过和声技法来丰富原始曲调,代表作品有《儿童小组曲》《藏族民歌》《台湾同
胞,我的骨肉兄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翻身道情》《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等。

以戏曲、舞剧等其他音乐元素改编成的钢琴作品,通常保留了原有音乐作品的元素,又充分发挥钢琴表现力丰富的特点,代表作有《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

1.2 审美情趣
较于西方传统美学重理智、重思维相比较,中国传统音乐更多的是强调人的精神与自然的融合,与万物节奏和谐默契的气韵,给予人的是一种和谐之美的享受。

“和”是音乐的最高审美理想境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重人情、重感受,以及人与自然、情与理、内容和形式都要和谐是相一致的。

中国古乐曲中,一些优秀作品可感而又空灵,以创造深邃、幽远的意境为最高境界,尤其是在古琴曲中,特别讲究“静、虚、淡、远”的意境,体现出中国人对清雅、高妙意境的追求。

我国许多民族都以“亮”“脆”“甜”的音色为美,最直观的体现是纯一度、纯八度、纯四度和纯五度这种“净度色”的频繁使用,使音乐听起来清纯、洁净。

另外,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便表现为对“气韵”的追求和在感性直觉方面的处理,认为有了“气韵”才能有“神韵”,在演奏时,只有达到气息的贯通才能韵足,气与韵表里相应,合为一体。

1.3 形态特征
中国音乐作品在音高方面的特点是“声可无定高”,其实就是它们的音高不是固定在某一点上,而是有所晃动或摇摆的。

在中国音乐作品中,节拍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强、弱拍常为了乐曲表达而需要易位,原来是强拍的地方,可变成弱拍,弱拍又可变成强拍。

一般说来,时值长的音较时值短的音强,高音比低音强。

2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表现
2.1 音阶调式的特殊性
中国钢琴作品经常采用中国五声音阶的调式和声进行,这样的乐曲有《浏阳河》《兰花花》《彩云追月》等,另外还有运用少数民族调式的钢琴作品,这类作品多取材于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音乐,带有少数民族独有的特点,如《第一新疆舞曲》《新疆舞曲》《长短组合》等。

中国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等,与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的音阶构成、使用方法都存在有明显差异。

如中国和日本的五声音阶,就不相同:中国的五声音阶是以两个相隔大二度的四度三音列(羽、宫、商+角、徵、羽),其中只含大二度、大三度各一个,不含半音。

并且,其音阶内的每一个音都能形成一种调式主音(即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

而日本的五声音阶则是由两个相隔大二度的四度三音列(mi、fa、la+si、do、mi)或(do、mi、fa+sol、si、do),前者为都节调式,后者为琉球调式,均含半音,不含小三度。

所以其音乐的旋律和中国风格也自然不同。

2.2 触键的特殊性
在弹奏改编自中国民族器乐曲或者模拟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的乐曲时,不能单纯追求钢琴的唯美音色效果,而应考虑该乐句或者该乐曲所模仿乐器的音色特点或演奏效果。

如演奏根据古筝曲改编的钢琴曲《渔舟唱晚》时,为了体现古筝技巧中的“刮奏”,手指触键不能过于强调高抬指的颗粒性,而要用手腕在钢琴上作水平的横向运动。

演奏黎英海改编的琵琶曲《夕阳箫鼓》中引子部分模仿慢起渐快的鼓声时,在触键上要强调垂直触键的顿挫感,手指在击键的瞬间借助键盘的反作用力迅速放开,造成鼓声回荡的泛音效果。

一般说来,外国乐曲的表达更流畅、自如一点,而中国民歌改编的作品也由于民歌声腔上的演唱特点,抑扬顿挫的感觉更强烈一些,要感觉旋律音的很多地方像是糅进键盘去的,而不能采用颗粒性的手指弹奏方法。

2.3 踏板的特殊性
由于中国钢琴作品经常采用五声调式,因此,在踏板的运用上,首先,要考虑乐句的呼吸和旋律的进行特点,不要因为过于频繁地切换踏板破坏旋律的连贯性;其次,由于民族和声的特殊性,在踏板的运用上要特别小心地进行切换,要保持和声效果的干净。

储望华根据阿炳的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开头的第一句为了模仿阿炳一弓一音的特殊演奏效果,每一个十六分音符都应该换踏板。

3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特殊性的研究意义
中国作曲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的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具有画面感的音响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分析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和推动音乐工作者对中国钢琴音乐现状的关注,进而使中国音乐文化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又能与世界音乐文化接轨。

4 结语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列举了直接的形成原因,如创作来源、审美情趣、形态特征,要想出神入化地演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同时,还要对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研究,包括书法、中国画、舞蹈、风俗等。

参考文献
[1] 杜亚雄,陈景娥.中国民族音乐[M].杭州:西泠出版社,2009.
[2] 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 杨洪冰.中国钢琴音乐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 华明玲.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2009.
[5]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