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启示 世界创造发明典范共96页文档

合集下载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统编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统编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纵观全文,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些新闻事 实?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介绍了首次颁奖、首届获奖人、颁 奖规定、资金来源与管理等,它们是按 照从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这也是 新闻消息呈现多个相关事实的主要特点。
整个消息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 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 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 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 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 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 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莫言和屠 呦呦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举国振奋!
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 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诺 贝尔的遗嘱)。
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 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 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 详写。
熟悉消息的结构特点
1.速读课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件。 时间: 1901年12月 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 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圈画出电头和导语。思考:电头有何作用?导语交代了 什么内容?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的真实可靠,报 道及时。 导语:为课文第1段,交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统领全文。
1.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一 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新闻佳作,语言平实 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结合具体词句,说说消息的语言特点。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姓名:赫晓双学院:数计学院专业:10统计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摘要:诺贝尔走着艰难的成才之路,有着艰苦的创业历程,本着执着的人生追求,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他的人生得以辉煌。

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场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艰难;执着;诺贝尔奖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诺贝尔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

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高科学奖。

他的名字和人类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的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文明史册。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少年自学成才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

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

父亲是一个小工厂主,也是一个发明家。

诺贝尔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俄国彼得堡。

身居异国他乡,他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没有进学校读书。

年龄稍大,父亲就让他去各地旅行,访求名师指导。

诺贝尔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学习。

他勤奋好学,18 岁时,在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修养。

同时精通多国语言。

由于勤奋好学,他19 岁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时,技术上就已崭露头角。

2、承父志不畏艰险诺贝尔的父亲曾试验过炸药,受父亲的影呐,诺贝尔从小就对研究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

(完整word版)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的发明

(完整word版)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的发明

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的发明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景山(MountainView)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的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1989)、美国伊利诺斯州乌尔班那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JohnBardeen,1908—1991)和美国纽约州缪勒海尔(Murray Hill)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布拉坦(Walter Brattain,1902—1987),以表彰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

晶体管的发明是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领域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由于晶体管比电子管有体积小、耗电省、寿命长、易固化等优点,它的诞生使电子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拨快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应该指出,晶体管效应的发现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晶,更是基础研究引向应用开发的必然成果。

半导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例如,1833年法拉第曾经观察过某些化合物(例如硫化银)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

这是半导体效应的先声。

1874年,布劳恩(F.Braun)注意到金属和硫化物接触时有整流特性,而1876年亚当斯(W.G.Adams)等人发现光生电动势。

1883年,弗利兹(C.E.Fritts)制成第一个实用的硒整流器。

无线电报出现后,矿石作为检波器被广泛应用,主要成分是硫化铜,后来用上了硅和锗。

氧化铜整流器和硒光电池的商品化,要求科学家深入研究有关现象的实质和原理。

1926年,索末菲用费米-狄拉克统计解释了金属中电子的行为。

他的学生布洛赫(F.Bloch)研究晶体点阵对电子运动的影响,提出在周期性势场中电子占据的能级可能形成能带。

1931年A.H.威耳逊(A.H.Wilson)进一步对固体提出量子力学模型,用能带理论解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行为特征,其中包括半导体电阻的负温度系数和光电导现象。

后来,他又提出杂质能级概念,对掺杂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作出了说明。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作者:汤诗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屠哟哟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青篙素的研究发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对今后中医药发展具有诸多启示作用,我们应当认真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实现中医药发展新突破,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本文笔者从中医创新、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谈了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屠哟哟;青篙素;创新;科学化引言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哟哟教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发现了青篙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

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如今,以青篙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己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篙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

从屠哟哟教授发现青篙素案例中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代文献中蕴藏着原创思维和宝贵经验,应当认真继承,深入挖掘。

在全面、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创新的灵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创新以证测病、以外测内,宏观的、动态的辨证思维,是中医临床的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在新的时代需求比照下,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如以证测病的模糊性,以外测内的宏观性等,影响着中医优势的巩固与发展。

要弥补这些不足,必须通过思维创新才能完成。

临床创新是以提高疗效水平为目的,以治病救人为根本的,一切思维方式与手段的创新都要服务于临床需求。

中医的临床科研成果不少,而能推动中医临床发展的重大成果则不多。

说明成果的创新水平不高,缺少本质的创新,即原创性不够,没有形成发展的真正动力。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课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课件

要点二
发言
每位获奖者都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分享了自己的研究 成果和心得体会。
03
获奖者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总结词
物理学领域在首届诺贝尔奖中取得了突 破性成果,为人类认识宇宙和自然规律 奖者发现了电子、放射 性和量子力学等基础原理,为现代科技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物 理学的发展,还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诺贝尔奖概述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获奖者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 诺贝尔奖颁发的启示与思考 • 结语与展望
01
诺贝尔奖概述
诺贝尔奖的起源与历史
诺贝尔奖的起源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他希望将自己的财富用于 奖励那些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作家和和平主义者。
诺贝尔奖的影响与意义
诺贝尔奖的影响
诺贝尔奖对获奖者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是对他们长期努力和卓越贡献的认可 ,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诺贝尔奖的意义
诺贝尔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提高人类福祉和全球和平。
0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获奖者的背景与成就
背景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总结词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在首届诺贝尔奖中取得了 重大发现,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医学 问题提供了重要突破。
详细描述
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发现了胰岛素 、青霉素和维生素等重要物质,以及神经传 导、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等基础原理。这些 成果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还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人

诺贝尔的发明故事

诺贝尔的发明故事

诺贝尔的发明故事很久以来,人类便一直在研究火药,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俗称火药。

火药发明后,阿拉伯人将这一技术传入了欧洲,一直应用到19世纪。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黑火药有致命的弱点:威力不大,而且不容易引爆。

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需要,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爆破动力,而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当属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 伯纳德· 诺贝尔。

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把甘油和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在一起,合成了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和甘油可不一样。

甘油是一种粘稠液体,略带甜味,是制造肥皂的副产品。

从外表上看,硝化甘油和甘油完全相同,都呈黄色,但前者的爆炸力非常强,威力也远远大于原来使用的黑火药,用火引发后甚至能炸开坚固的岩石。

硝化甘油极易爆炸,还曾炸伤发明家索布雷罗本人。

后来,索布雷罗与荷兰化学家德弗里奇相继研制出硝化甘油药物,用它可以扩展和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绞痛等病。

时至今日,硝化甘油药物也是治疗心脏病的一剂药方。

1859年,曾经做过诺贝尔家庭教师的化学家西宁,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来见诺贝尔,要让他的学生见识见识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他在铁砧上倒了一点儿硝化甘油,然后用锤子敲打,硝化甘油立即发生爆炸。

当时诺贝尔正在苦心研制炸药,见此情景,一下子就被硝化甘油的极强爆炸力吸引住了,他决定要找出一种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并找到爆破的新动力。

从此,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他与弟弟埃米尔· 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联手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在那里,诺贝尔凭着一种惊人的毅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

他一直在想:硝化甘油是液体,只有两种方法才能使它爆炸,要么提高它的温度,要么给它以重力冲击。

如何才能寻找到一种安全简易的引爆装置呢?诺贝尔试验了无数次,可每次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毫不泄气。

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将水银溶解在浓硝酸中,与酒精起作用,会生产雷酸汞。

雷酸汞不仅具有极大的爆炸力,而且敏感度很高,可以与烈性炸药、硫化锑、氯酸钾等混合使用,受到摩擦或撞击会引起爆炸。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汇编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汇编

姓名:赫晓双学院:数计学院专业:10统计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摘要:诺贝尔走着艰难的成才之路,有着艰苦的创业历程,本着执着的人生追求,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他的人生得以辉煌。

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场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艰难;执着;诺贝尔奖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诺贝尔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

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高科学奖。

他的名字和人类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的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文明史册。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少年自学成才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

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

父亲是一个小工厂主,也是一个发明家。

诺贝尔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俄国彼得堡。

身居异国他乡,他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没有进学校读书。

年龄稍大,父亲就让他去各地旅行,访求名师指导。

诺贝尔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学习。

他勤奋好学,18 岁时,在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修养。

同时精通多国语言。

由于勤奋好学,他19 岁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时,技术上就已崭露头角。

2、承父志不畏艰险诺贝尔的父亲曾试验过炸药,受父亲的影呐,诺贝尔从小就对研究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故事年少的诺贝尔立志要造福人类。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

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

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

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

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

离世前,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

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

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人生成就的大小,总是和抱负的大小成正比。

有这样一则令人难忘的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是个生长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病,六岁时双腿变成弓字型,而小腿更是严重地萎缩。

然而,他幼小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人相信的梦,就是有一天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他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所属的克利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四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去,为心中的偶像助威、呐喊。

13岁时,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四九人队比赛之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终于有机会和心中的偶像面对面地接触,那是他多年来所期望的一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