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背后的教育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我们的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我们的启示作者:邹十践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03年第01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一个青少年对所学专业感不感兴趣是其成才的关键。
获得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瑞典科学家冯·奥伊勒·歇尔平,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他到德国去进修美术,因其家庭经济原因,他不得不到慕尼黑大学化学系去做临时工,挣钱养活自己。
在做工时,他接触了化学,觉得化学奥妙无穷,故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大大超过了他对美术的热爱,于是,他矢志不移地攻研化学,成就非凡。
他因“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也许是这位半路出家的化学家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苦钻苦研精神影响、感染、熏陶了他的儿子,其子也非常酷爱化学,这个小奥伊勒终于在1970因对“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作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敢于向权威挑战青胜于蓝、后来居上是一条促进科学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于1897年发现了电子,实际上这是对“原子不可再分”的一个挑战,他因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他提出了一个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假定“西瓜模型”中的瓜籽为带负电荷的电子,西瓜瓤是带正电荷的物质,这两者相加达到平衡后,产生一个中性的原子。
但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不同意老师的这种观点。
他用一个实验否定了“西瓜模型”。
他认为,原子应是一个像太阳系那样的行星模型。
卢瑟福因首先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因而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有趣的是卢瑟福的学生玻尔(丹麦的著名物理学家)对其老师的理论也产生了怀疑,是因为卢瑟福的行星模型有不足之处:若一个原子核在模型中间,电子绕其运转,电子的能量肯定会越来越小,最终就会落到原子核上面。
而卢瑟福的行星模型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玻尔把量子论引进到原子模型,即当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动时,只能在某些稳定的轨道上运行,只有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跳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时,才产生能量或耗损能量。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例和启发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例和启发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奖项之一,每年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们不仅仅是科学家、作家或和平倡导者,他们更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
以下是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1.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非暴力抗议中的领导地位和对种族平等的奋斗。
他的事迹激励着世界上许多人,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至今仍然是人们追求平等和正义的动力。
马丁·路德·金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和平和非暴力的方式来实现变革。
2. 马里·居里(Marie Curie)马里·居里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
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她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科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的研究对放射性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里·居里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性别、种族或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追求知识和推动科学进步,我们都能实现伟大的成就。
3. 马尔文·薛尔曼(Malala Yousafzai)马尔文·薛尔曼是巴基斯坦的女权和教育活动家,她在15岁时被塔利班枪击,因为她坚持女性教育的权利。
她的勇敢和坚持为她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成为全球教育平等的象征。
马尔文·薛尔曼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4. 亨利·达维·索罗(Henry David Thoreau)亨利·达维·索罗是19世纪美国的作家和哲学家,他以其对自然和个人自由的思考而闻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视为医学与生物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它不仅代表了获得者的学术成就,更是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肯定和推动。
这个奖项带给我们以下启示:1.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醒我们科学研究在推动人类知识进步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解锁生命的奥秘,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疾病预防手段,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2.创新精神的价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通常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这表明创新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3.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许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案例中,研究者们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这表明在科学研究领域,团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共享资源、交流想法和合作实验,研究者们能够突破个人能力的限制,实现更大的成就。
4.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往往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或公共卫生领域。
这表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而应用研究则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医学伦理的重要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伦理问题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们在开展研究时,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标准,确保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这表明在医学领域,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同样重要。
6.持续投入与长期研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往往经历了多年的持续研究和付出。
这表明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投入,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7.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许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诺贝尔奖读后感

诺贝尔奖读后感读完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后,我对获奖者的创新、努力和奉献精神深感敬佩。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旨在表彰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通过阅读他们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研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在物理学与化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对于解开自然界的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实验,在原子结构、粒子行为、化学反应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新的发现。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前沿技术和应用。
我对于这些科学家们的智慧和毅力深感敬佩。
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那些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这些获奖者通过对人体机制的了解和疾病治疗的探索,使得人类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他们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和药物,帮助了无数患者重获健康。
我为这些科学家们的医学突破和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深感敬佩。
文学方面的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那些为人类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
获奖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艺术性和文学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被作者们深邃的思考和对人性、社会等主题的独到见解所吸引。
他们的作品不仅带给读者思考的启示,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平奖的获奖者们为促进世界和平、消除战争和冲突作出了非凡贡献。
他们致力于通过外交、调解、人权保护等方式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们的努力带来了重要的转变和和解,为我们树立了和平、公正与包容的榜样。
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们通过研究经济学原理和政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和获奖者的事迹,我深受启发和鼓舞。
他们的奉献精神、创新思维和执着追求让我深信科学与学问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我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揭秘诺贝尔奖,给中学生的意义

揭秘诺贝尔奖,给中学生的意义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每年都会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这个奖项的创立者是瑞典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在1895年去世时留下了一份遗嘱,将他的财产用于设立诺贝尔奖。
揭秘诺贝尔奖对中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揭秘诺贝尔奖可以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们长期努力和杰出成就的认可,这些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创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中学生了解到这些科学家们的故事和成就时,他们会被他们的勇气、智慧和毅力所感动,从而激发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种兴趣和热爱将会推动中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揭秘诺贝尔奖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全球视野。
诺贝尔奖是一个国际性的奖项,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获奖。
通过了解诺贝尔奖的历史和获奖者的国籍,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了解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们是通过合作和交流来推动科学进步的。
这将有助于中学生们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揭秘诺贝尔奖可以激励中学生追求卓越。
诺贝尔奖是对那些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的奖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改变了世界。
当中学生了解到这些获奖者们的故事时,他们会被他们的成就所鼓舞,激发起自己追求卓越的动力。
中学生们会明白到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卓越,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们会学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最后,揭秘诺贝尔奖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对科学家们的奖励,还是对他们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的认可。
中学生们通过了解获奖者们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以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会明白到科学家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成就,更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对年轻作家有何启示

诺贝尔文学奖对年轻作家有何启示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的揭晓都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和热议。
对于年轻作家来说,这一奖项不仅仅是对获奖者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蕴含着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诺贝尔文学奖提醒年轻作家要坚守文学的初心。
文学创作不应仅仅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要出于对表达、对探索人性和社会的真挚热爱。
许多获奖作品都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者潮流而创作,而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声音和思考的结晶。
年轻作家应当明白,只有真正投入情感,用心去书写,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
其次,获奖作品往往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这启示年轻作家要关注时代,关心社会问题。
通过自己的笔触,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挣扎与希望,去揭示社会的不公、矛盾与进步。
只有与社会紧密相连,作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再者,从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学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写作手法、叙事结构还是题材选择,都需要有突破和创新的勇气。
年轻作家不应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要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开拓独特的文学视角,为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诺贝尔文学奖还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年轻作家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和思维方式。
同时,也应该努力展现自己所属文化的特色,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贡献力量。
此外,获奖作家们通常都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创作的执着。
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可能会面临诸多挫折和困难。
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最终能够脱颖而出。
年轻作家要有承受寂寞和失败的勇气,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会得到回报。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也提醒年轻作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沉淀。
广泛阅读各类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只有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创作中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德国诺贝尔讲座心得体会

2019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诺贝尔讲座。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我领略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风采,更让我对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科学精神的启迪诺贝尔讲座是一次展示科学成就、交流科学思想的活动。
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精神的几个方面:1. 勤奋刻苦。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勤奋刻苦的精神。
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作出贡献。
2. 求真务实。
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面对现实,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讲座中,我看到了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跨界融合。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他们在讲座中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4. 持之以恒。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
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最终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人文情怀的感悟在诺贝尔讲座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伟大,还领略到了科学家们的人文情怀:1. 关注社会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努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例如,一些科学家致力于环保、医疗等领域的研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
2. 教育传承。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重视教育,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后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这种教育传承精神,有助于推动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3.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关注全球性问题,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他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4. 传承创新。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传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个人成长启示参加诺贝尔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诺贝尔奖的感想

关于诺贝尔奖的感想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科学、文学、和平等方面的奖项,每年都会颁发给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这个世界级的奖项鼓励着科学家、作家、和平缔造者等不同领域的人们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诺贝尔奖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诺贝尔奖的颁发让我对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成就感到敬佩。
科学家们致力于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他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获得诺贝尔奖代表着他们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这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科学界的鼓舞和推动。
通过对他们的感想,我深刻地意识到科学家们的付出是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诺贝尔奖的颁发也使我对文学艺术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多数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类内心的思考。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受到了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的启发,感受到了他们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情感的细腻刻画。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让我更加重视阅读和文学艺术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诺贝尔奖的和平奖给了我对全球和平的思考和关注。
在当今世界,战争和冲突屡屡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而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是为了表彰那些致力于和平事业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们。
他们通过对话、调解、抗争和合作的方式,为世界和平的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让我深刻意识到和平是多么宝贵和重要,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综上所述,诺贝尔奖无疑是一个象征着卓越、创新和贡献的奖项。
它不仅仅是对获奖者的认可和赞扬,更是对他们所代表的领域的推动和激励。
对我来说,诺贝尔奖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启示和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奖背后的教育启示
从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善于自我反省和忘我工作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
对美好的童年,都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都喜欢阅读、善于阅读,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
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
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
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
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
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
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应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
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
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
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从多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历。
对年诺贝尔物理奖
得主小柴昌俊来说,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
光。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益民告诉记者,虽然日本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
素,但日本人往往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比较敏感,这不仅
反映到日常民俗之中,也反映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之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等小说。
日本的学校教育也
很重视让儿童亲近自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会结合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保留了当地的自然特色。
“我一个人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
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几位更是因为阅
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
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陈,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福井谦一
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
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
“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
性。
”据高益民介绍,日本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儿童的读书活动,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
动的法律》,这部法律要求国家、地方、学校、家庭和企业携起手来,为儿童读书创造条件,并将每年的
月日定为“儿童读书日”,此后又两次制定具体的计划对该法加以落实。
日本之所以对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甚
为急切,一方面因为目前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对纸媒体的阅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阅读
纸媒体确实可以作为课堂教育之外的有益补充,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养分。
现在日本各地都大力开展儿童
读书活动,每年都要对推动儿童读书有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
另外,日本有很多报社、研究所和社会调查
机构坚持长期对儿童读书状况进行调查,比如《每日新闻》社自年开始就每年进行一次学校读书调查,向
社会公布结果,引起全社会对读书的重视。
“父母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
但是,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
严肃气氛。
”
如果说阅读是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他之所以立志研究化学,就是父亲的影响。
岁时,父亲带他参加了一
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实在是太神奇了”,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化学。
福井谦一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刻苦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他在书
中写道:“至于学习,父母倒是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
但是,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严肃气氛。
”
“与中国一样,日本历来重视家庭教育”,高益民表示,但值得警惕的是,现在不少中国家庭的教育观
念在退化,过于侧重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或包办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小事宜,孩子也常理所当然地认
为父母的财产将来悉数归自己所有。
日本虽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问题,但社会风气和传统价值观还是
促使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从小灌输不依靠父母的理念。
日本学生考上大学后,学费由父母负责,但学费之外的生活费要靠自己打工赚取,否则会受到同学和社会耻笑。
小柴昌俊考上东京大学后,第一学
期物理全班级倒数第一,就是过度做家教的结果。
“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将削弱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而且也不利于青年
学者搞科研和获得大项目。
”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高等教育主要照搬德国模式,重视科学研究。
据高益民介绍,日本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全部是国立大学的毕业生,除位以外,其余位本科都出身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
大学这所战前曾作为“帝国大学”的研究型大学。
日本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其科研
经费占的比例为(年),是世界上最高的。
大学的研究经费虽然在整个科研经费中只占(年),但是,大
学的研究经费的结构与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完全相反,基础研究经费占主要部分(约占),而基础研究正
是无限接近诺贝尔奖的温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成同社告诉记者,日本的研究型大学始终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并把它与教学紧
密地结合起来。
日本高校教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自由度也相当高。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
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
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产生的。
“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将削弱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而且也不利于青年学者搞科研和获得大项目,而这
极易造成学术研究的断档。
”成同社说。
“日本理论界倾向于强调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
探究的空间也较大。
”
“日本教育与一些东方国家的教育一样,有灌输式、重应试等弊病,这是不容否认的,但过去我们对这
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够客观,强调得有些过分”,高益民告诉记者,实际上,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
受到新教育运动、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民间也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
战后日本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与经验。
例如,日本的幼儿
园、小学并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是特别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基础教育相比,日本的中学有应试的
倾向,曾一度比较严重,但高中却实行学分制,学生有比较大的选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