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主题为地球的水资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认识地球的水域种类,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这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合作思考和保护水资源意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整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于量化比较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的水域分布情况,并进行量化比较。

六、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等教具。

2. 学生练习册、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

3.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水资源的认知。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特征,并提问:“地球上有哪些水域?”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他们思考:“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以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地球——水的星球》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新课标版。

教材以地球的水资源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形成及作用,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球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在水资源方面,学生可能对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水资源保护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知道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资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资源分布、形成及作用。

2.难点:水资源的形成过程,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实验器材:水、杯子、地图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了解水资源的特点。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地球——水的星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行星,掌握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比例关系。

2.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比例关系。

2. 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呈现地球的形状和蓝色表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地球是什么样的行星。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地球上有多少水?探究活动:1. 展示地球上水和陆地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水和陆地的面积。

2. 小组讨论:根据观察,你们认为地球上水和陆地的比例是怎样的?为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比例关系,并解释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2. 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如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并讲解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1. 小组探究:组织学生分小组,寻找身边的水资源,如饮用水、河流、湖泊等,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探究的水资源,其中有哪些是重要的,为什么重要?总结讨论:1. 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可行的措施。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讨论中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知识讲解、实践活动、总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行星,了解并掌握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身边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以及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球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2.让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2.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杯子、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水资源的画,并发给家长,增强全家人的节水意识。

8.板书(5分钟)地球-水的星球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水资源利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用水。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征是海洋和陆地,并且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

了解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水的星球,在宇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认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地球仪、地图等,来研究地球表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探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对地球作为水的星球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他人意见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水资源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感受科学技术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的作用。

关注地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了解地球作为水的星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科学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循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掌握研究地球表面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演示进行讲解和引导。

在设计实验或调查探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时,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设计可行的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观察地图,认识陆地和海洋。

3.能从不同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用不同方式表达。

4.从实例中感受到水的珍贵,形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地球仪)师:这是什么当你面对地球仪,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课件出示地球照片:师:当你面对地球照片,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师:是呀,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都被水所覆盖。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也是美的使者。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吧!(多媒体播放)3.师:你在自然界中还见过哪些由水构成的美景?谁能来和大家说说?4.教师小结:大多数风景名胜都以水为主,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姿多彩,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同时水又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吗?(板书课题:地球)。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1.我们来看看地球仪,通过它,你观察到了什么?各小组观察地球仪,交流汇报。

2.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看一看,说一说。

3.猜一猜师:同学们,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么在地球上究竟是水占的面积大,还是陆地占的面积大呢?(课件出示观察地图)4.涂一涂同学们,课前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张空白的地图,组长发一下,请同学们在空白地图的地方涂上蓝色,表示海洋。

涂好后比一比,看看陆地和海洋谁占的面积大?你有什么感受?5.数一数示活动手册,学生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图。

再次感受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6.教师小结: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只有30%是陆地。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地球水资源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重要性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实践操作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分布图,让学生对地球水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丰富性和分布不均。

同时,展示一些因为水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每组给出一些建议,如:一水多用,回收废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5.拓展(15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约用水的小标语,设计一水多用的实验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用水习惯,找出可以节约用水的地方,并试着实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2.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4.水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学生能说出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2.水的循环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上的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等。

3.准备案例资料,如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如大海、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水吗?这些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情况。

同时,展示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从蒸发到降水再到径流的过程。

4.巩固(5分钟)提问:谁能来说说水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提示】
地球有水、生命、空气等。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水资源特点。
导入:从图片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展示地球图片)
(1)先介绍了解陆地概念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
认真听
讨论
课后完成
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利用维恩图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点
认识液态水的好处
课堂检测
拓宽知识面
培养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在科学探究中,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养成细致观察,乐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5.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颗恒星。()
6.月球和地球都有液态水和空气。()
五、拓展提高
1、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把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当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水才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几天不喝水。
★摄入大量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
三、问题与研究
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
①植物、动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②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1.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2.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4.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③以打“√”的形式将海洋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④以打“✘”的形式将陆地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4、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6、查看太阳和月亮的维恩图,地球和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相同:球体、行星
不同:有水、有生命、有空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水的世界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地球仪上颜色表示什么?
蓝色代表海洋,颜色越深代表深度越大;白色代表冰川;黄色代表陆地,颜色越深地势越高。
3、在地球仪上人们除了用不同的颜色,还用各种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
4、通过地球仪,你观察到了什么?注意:观察时一定要结合图例判断哦。
5、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你发现地球有哪些特点?
【提示】
数格子比较。
(1)准备材料:一张透明计算纸和一张世界地图。
(2)操作过程
①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地图上
②将透明计算纸的格子线与地图边框对齐
③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3)思考
①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
②遇到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
3、观看视频:怎么数格子
①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进行
②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
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重点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难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利用维恩图导入:太阳和月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提示】
地球有绿色的平原、棕色的山峰,平原比较低矮、山峰高耸入云,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等。
6、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
【提示】
河流、湖泊、海洋、冰川、水库等。
二、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1、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提示】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什么办法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大小?
(2)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独特之处是拥有着丰富液态水。
思考:
地球上有多少水?
水对地球的意义是什么?
回顾、查看维恩图
比较回答
认真听
思考
利用已有的维恩图导入,初步了解地球的特点:水资源丰富
讲授新课
一、探索:观察地球仪
1、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约需2.5千克水。
2、水对于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你觉得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六、作业布置
小朋友,你还想知道地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快去查查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认识观察地球仪的形状、颜色、符号
观察地球地貌特征
观察水域特点
数格子,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大小
填写统计表
数格子得出结论
比较地球与太阳与月球的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