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1],一般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急剧变革、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指经济落后国家以发达国家现代化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努力追赶的过程。
对这个历史过程的学术研究早就开始了。
“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指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或者“近代化”)这个词,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在汉语里了。
30年代,中国思想界还就“中国现代化”问题为题展开过讨论,那时已经较为全面地论及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统一的关系、现代化的资金与人才问题、现代化中的“工化”与“农化”的关系、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等等。
[2]但是在学术上建立“现代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化的研究视角来研究现代化过程,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的。
我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对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作过认真研究。
他指出,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现代化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战后西方出现的这一社会思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了,18—19世纪形成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只有美国充分享受了战争的胜利果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
美国学者纷纷著述,大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世界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体系。
现代化不仅是“西方化”,首先是“美国化”。
这些观点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思潮,是乐观的社会进化论思潮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产物,是战后“美国第一”的自大狂思潮的产物。
美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美国式的概念。
”[3]这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本的社会背景。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战后东西方尖锐对峙,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
谈谈中医现代化

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式,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学、化学 等学科进行融合。
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
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提高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中医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中医
运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中医进行数据挖掘 和分析,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医标准体系,规范中医的诊疗流程和操作,提高中医的国 际影响力。
传承和创新
中医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 持传统特色,又要不断创新发展。
03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和案例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
针灸和推拿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之一是针灸和推拿的运用,通过刺激身体的穴 位和经络,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
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包括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中药制剂的标准化生产等。
中医现代化的思路
保留传统中医特色
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保留传统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如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等。
与现代科技结合
将现代科技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推动中医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吸收现代医学成果
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和方法,丰富中医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 。
中医现代化的方法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对中医进行研 究和创新。
03
加强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
秀的中医药人才。
THANK YOU.
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是在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药理论 和实践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辨析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从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的宏伟战略目标。
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现代化?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三个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和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没有进行过更精致深入的考察。
由于对这些概念界定的理解不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研究中,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常常混用。
由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这个名词,是用来概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急剧转化过程中总的动态的概念。
这个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科学文献中使用得相当广泛。
但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视野的不同,对现代化的理解和概括也不一样,呈现出多样性和不断深化的特点,从而使“现代化”一词的界定迄今尚无公认。
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界定,可将众多的现代化概念划归到广义和狭义两种诠释路径中。
广义上,现代化多层多面,涉及近代以后所有国家之所有领域的变革。
“近代以后”体现其时间范畴,“所有领域”体现其空间范畴。
狭义上,现代化的起源也要追溯至近代初期,但其研究的论域则有“所有领域”归之为“某一特殊视阈”,诸如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

了 , 现 代化 作 为一 种 理 论 或学 说 却是 半 个 世 纪前 但
才 出现 的 。2 0世 纪 中叶 , 人们 越 来越 置 身 于一 个多 层 次 的变 化 发展 的社会 中 , 切 需 要 一种 新 的概念 迫
作 者 简 介 :陈 柳 钦 (9 9 ) 男 , 国 能 源 经 济 研 究 院 战 略 研 究 中心 主 任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 源 经 济 、 业 经济 和 城市 经 济 。 16一 , 中 能 产
( y a c f Mo en ai : td n C m aai D nmiso d ri t n A Suy i o p r v z o t e Hioy 一 书 中写 道 :如 果 必须 给 ‘ 代 化 ’ 一 个 s r) t “ 现 下
“ 代的”这一词语虽然早在 l 现 6世 纪 就 出现
策 以及 有 关 的各种 理论 。与 会者 感 到使用 “ 现代 化 ”
一
词 来 描 述 从 农 业 社 会 向工 业 社 会 的 转 变 特 征 比
较合适 。“ 代 化 ” 个术 语 开始被 广 泛使 用 。美 国 现 这 学者 丹 尼尔 ・ 纳 ( a il en r 15 勒 D ne L re )9 8年在 他 的《 传
兴 看成 是一 个 与 中世纪 对应 的新 时代 。由于 文艺 复 兴 否 定 中世 纪 的 神 学权 威 , 崇 古 典 文 化 . 而文 尊 故
艺 复兴 以后 的 时代 被 视 为欧 洲 历史 的一个 新 时 代 。 “ 现代 ” 一词 的 内涵 “ 代 性 ” mo e i ) 即渊 源 于 现 ( dr t , n y
定 义 , 么 可 以这 样 说 . 那 它是 历 史 形 成 的 各 种 体 制
发言稿三方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言稿三方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想从三方面谈谈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个过程中,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扶贫成果举世瞩目。
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社会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国家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为民众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
3.文化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创新发展。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伟大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现实指导作用

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现实指导作用1. 引言1.1 概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寻求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旨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它不仅关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更涉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制度改革与发展等方方面面。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指导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现实指导作用。
-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并分析其本质要求以揭示其核心思想。
- 在第三部分,我们探讨融汇中西文明优点推动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此一理念。
- 第四部分,我们考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平衡二者所需采取的举措。
- 第五部分,我们将探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关系,并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途径。
- 最后,我们将在第六部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并强调其对当今中国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挑战,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此外,本文还将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激发更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与研究。
2.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2.1 科学内涵的解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关键。
科学内涵指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一系列理论体系和思想观念,它包含了许多重要元素。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群众福祉的提升。
这体现在政府的发展战略中,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作为核心目标,并通过减贫攻坚、教育医疗改革等措施来实现。
其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现代化史

• 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
• (1)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的定义 • 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 解和定义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 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 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 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 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 所以,当时的现代经济指工业经济,现代社会指工业社会, 现代文明指工业文明。
• 斯宾塞 作为社会学的先驱,他的思想和理论深 得赏识,被学界视为“思想泰斗”、“维 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社会进化论 是他关于社会发展的的理论。 早期的其于外力论的社会进化思想
后期的基于竞争论的社会进化思想
“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 迪尔凯姆
– “机械团结” – “有机团结” – 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
• 四、现代化标准: • 1950年,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 提议,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中创立了一个经济 增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后,组织了一系列的 学术活动,首先使用“现代化”一词来描述从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特征。为现代化论题确定了一个 大体认同的8项基本标准: • (1)人口比较高度地集中于城市,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城 市为中心; • (2)使用非生物能源的程度比较高,商品流通广泛,服 务设施增加; • (3)社会成员在广大的空间内相互作用,广泛参与经济 和政治事务; • (4)村社和代代相传的社会群体普遍解体,导致个人有 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个人在社会的行为具有更广泛和 多种不同的范围;
• (2)经典现代化理论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现代化过 程的阐述
现代化新论

现代化新论》麦苗儿2013年1月12日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1. 现代化的定义问题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四种定义: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实质就是工业化,更确切的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现代化是自然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中的统称。
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形式”。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2.评价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1)作者其人其事(2)《现代化新论》主要内容:全书分三编,第一编:“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是用马克思主义评介西方现代化理论,并就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做了探索。
下分四章,分别阐述了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西方现代化思潮的演变和得失、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新的现代化理论的建立四个重大理论问题。
第二编:“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是对近两百年来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总体考察。
下分三章,在三个不同层次上探讨了各种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第三编:“转型期中国发展趋势通论”,是对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和特点(1949年以前)的总体考察。
这样一个研究框架,是将理论、历史与现实溶于一炉的三层结构,是历史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与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方法的尝试。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3)本书的主要观点第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现代化概念,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
它的广义含义是指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
它的狭义含义是指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广泛的经济技术改造与社会改革,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新环境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这一词因此已成为世界上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现代化含义因其含义混乱,而招致曾任施罗德政府财政部长的奥斯卡·拉方丹抱怨说:“‘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的词现在已经贬值到你想往里面塞什么就可以塞什么的地步了。
”(转引自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的含义十分含混和庞杂,甚至有学者试图用发展研究代替现代化研究,但现代化概念的广泛包容性,以及该概念使用的高频率,已经使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概念。
而且,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的批判,也没有妨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学者正在进入这一领域。
这也是现代化理论发展史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理论界对现代化定义和内涵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时间和价值双重尺度说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
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
(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modern的两层含义有不同特点:(1性质只有时间限制(新近的,没有领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特点;(2时间只有时间上限(大约公元1500年,没有时间下限,所
以,“现代”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英语单词modernize是动词,产生于1748年,含义是:使现代化(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使适合现代需要。
“现代
化”(Modernization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是modernize 的名词形式,产生于1770年,意为to 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化的”之意。
在汉语中找不到和modern一词准确的对应词汇,通常译为“现代”,有时也意译为“摩登”,意为“时新、新潮”之意。
现代化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是指从公元1500年以后至今很长历史时期。
“现代化”同时还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区别于medieval(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即把文艺复兴看成是一个否定中世纪的神学权威,崇尚古典文化,开拓出近代新文化的新时代。
由
此推论,“现代化”具有两个基本词义: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二、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动态过程说
最初的现代化理论家,无论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偏重于从历史学的角度给现代化确定概念。
如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为《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的“现代化”条目说,现代化是一个旧的社会变革过程的流行术语,而这个过程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社会变革……,它是由国际或社会之间的交流触发的(转引自贝迪阿·纳思·瓦尔马。
他实际上认为现代化是“西欧和北美产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从17世纪以后向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18—20世纪向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
”我国部分学者也认同这种看法。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具有相互排斥特征的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中
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经济学家认为,现代化是经济有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
他们认为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体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从传统经济状态向现代经济状态的转变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视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线索,强调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对立。
三、心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综合转变过程说
这种观点主要是从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现代化,也就是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一种“文明的形式”。
“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首先渗透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动中,并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制度和目标。
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和目标可明确表达如下:个性化;都市化;民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各阶层收入;向伤残贫困者提供福利。
(贝迪阿·纳思·瓦尔马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曼宁·纳什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社
会的和心理的结构,它促进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
“现代化”是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经过检验的知识,并把它运用于日常生活的一种过程。
(转引自贝迪阿·纳思·瓦尔马
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自由主义的终结》中曾介绍了不同见解的两种现代化。
一种含义具有一种积极性、前瞻性,指最先进的技术,通常表现在有形的物质上:飞机、轿车、空调设备、电视和计算机。
还有一种具有较多意识形态性而较少物质性,现代意味着反对中世纪。
(伊曼努尔·华勒斯坦 K·道易治的定义是:“人们所承担的绝大多数旧的社会、经济、心理义务受到侵蚀而崩溃的过程;人们获得新的社会化模式的过程。
”(转引自S.N.艾森斯塔德
四、工业化实质说
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始发原因,或者把现代化视为工业化的最终结果,这是一种普遍的观点。
这种观点所说的工业化,不仅仅是指从18世纪后期始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所引起的那个工业化过程,还包括20世纪的高度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讲,甚至已经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语。
工业化的过程不仅限于经济本身,它还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
中国现代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已故教授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在归纳了世界各国学者关于现代化的解释后,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她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合适的。
”1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
两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者何传启研究员认为,世界范围内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为第一次现代化,由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移及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7-18页。
其深刻变化的过程为第二次现代化。
有现代化研究学者(马崇明,2003进一步把现代化含义界定为: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认为现代化应该同时具备自觉性(或理性选择性、科技性(或科技带动性、整体转换性科技应用于生产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可见,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释。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解释,现代化都包含了相近的内容和特征。
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请参看姚红的博士毕业论文《流通现代化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