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组织切片技术

合集下载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切片法主要步骤1、取材与固(1)取材:从动物体取下所需的器官材料。

取材的动物要健康,材料愈新鲜愈好,应在致死后立即取材,防止组织细胞自溶变性;取材的器械要锋利;所取材料力求小而薄(以不超过0.5cm为宜),不能挤压和损伤。

(2)固定:将所取的材料立即投入固定液中,目的是使组织蛋白迅速凝固,使细胞内的结构和成分不再发生变化,保持组织细胞与活体相似的形态结构,固定后的组织块变硬,便于进一步处理。

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乙醇、苦味酸或混合固定液。

实验室常用Bouin固定液,固定时间为12~24小时,其固定的组织块不需进行水洗,可直接进行脱水。

2、脱水与透明(1)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内含有的大量水分要彻底脱去,以便石蜡的浸入。

常用的脱水剂为乙醇,脱水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升高,使组织块中的水分逐渐被乙醇所取代。

具体操作为:Bouin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可直接进入70%的乙醇进行脱水,时间12小时左右。

(若材料暂不制片,可保存于70%乙醇中。

)然后将组织块依次移入85%乙醇(Ⅰ)、(Ⅱ)各8-12小时,→95%乙醇(Ⅰ)、(Ⅱ)各2小时,→100%乙醇(Ⅰ)、(Ⅱ)各1小时。

因无水乙醇对组织有脆化作用,故在无水乙醇中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2)透明:由于乙醇与石蜡不能相溶,故浸蜡前要对脱水后的组织块进行透明。

常用透明剂有二甲苯、氯仿、苯、香柏油或冬青油等,透明剂能同与乙醇和石蜡相溶,并能增强组织块的折光系数,故透明后的组织块呈半透明状。

使用二甲苯作透明剂的透明过程为:将脱水后的组织块放入无水乙醇与二甲苯混合液(1:1)中30分钟,再移入二甲苯中15-20分钟。

3、浸蜡与包埋(1)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块置于刚过熔点的熔化石蜡中浸渍,使石蜡逐渐渗入并完全置换出透明剂。

过程为:先将透明的组织块移入二甲苯与石蜡混合液(1:1)中,在60℃温箱中放置30分钟,再移入熔化的石蜡(Ⅰ)、(Ⅱ)、(Ⅲ)中,在温箱中每级各1小时。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组织病理切片是一种常规病理学检查方法,用来对病理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诊断。

制作一张优质的组织病理切片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组织标本采集组织标本的采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第一步。

组织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

因此,采集前需要确保标本来源正确,并与患者信息相符。

对于手术标本,需要注意保护血管、神经、肌肉等结构,避免对组织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对于活检标本,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和血管。

组织处理组织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组织处理。

对于手术标本,可以直接收取。

对于活检标本,需要迅速固定,避免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甲醛等,选择固定剂需要根据样本的性质和检测需要来确定。

样本包裹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裹以便于切片操作。

包裹材料通常选择的是聚苯乙烯、增韧剂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包裹材料必须能够完全包裹组织标本,并保证固定。

切片制备组织标本包裹后,需要进行切片制备。

切片机是用于切割病理标本的设备,其切割面的厚度一般在4-6μm之间。

在切片制备中,需要根据标本要求来选择显微镜下的切面。

切片后,标本必须尽快贴在玻片上进行染色。

组织染色组织染色是组织病理学检测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染色包括常规的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常规染色方法,可以显示出组织的基本结构和染色体。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特定的蛋白质和胚间充质细胞等。

组织标签和包装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标签和包装。

标签需要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测日期等基本信息。

组织切片还需要包装防止刮损和振动。

结果解释组织病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解释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理学检测目的进行,一般是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诊断。

有时候,还需要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病史和症状等信息来确定诊断结论。

总结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包括组织标本采集、组织处理、样本包裹、切片制备、组织染色、组织标签和包装以及结果解释。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亲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对我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但我知道,这个讲台肯定不是属于我的。

我在这里也只能是班门弄斧了。

还真诚的希望各位不要见笑。

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提醒我,帮助我。

因为我是分到了病理科,现在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病理技术。

那么我今天就简要的介绍一下在我们科室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

这里我们以常规手术标本为例:一.收取标本。

在手术室收取标本,并仔细核对标本的各项信息。

如有误,应立即联系相应科室及医师。

如仍然有误,则可拒收该标本。

二.固定。

第二步和第一步并没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其实,准确的说固定必须在收取标本之前就已经进行。

因为活体的器官或组织在离体的那个时候就应该固定。

因为器官或组织离体后,在自然状态下会立刻开始腐败和自溶。

而组织或器官经固定液固定之后能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

细菌无处不存在,它们随时都可污染腐蚀未经处理的组织。

固定液可以固定任何蛋白质,凡有生命的东西,都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被固定,生命就停止,细菌也就失去了活力。

另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可碰到这样的问题,一块肉不经处理放了几天后就会变质,这是为什么呢?除了细菌参与外,其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组织离体后,供应这此组织的血液随之消失,细胞缺氧,细胞内溶酶体膜的结构受到破坏,破坏后释放出溶酶体酶,组织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开始自溶。

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肉变质,就是细菌污染加组织自溶的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离体器官或组织必须在手术室刚切下来的时候就固定的原因。

在我们科室最常用的固定液是4%中性甲醛溶液(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三.水洗及常规取材。

1.水洗是指针对已经固定充分的组织及器官用流水冲洗。

洗去待检标本表面的杂质及其它可能影响诊断的物质。

2.取材,主要是对送检标本进行肉眼检查并记录同时从标本中切取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的部位。

而对于微小标本,如通过胃镜或纤支镜等取出的标本我们一般对标本进行全取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V — G法(胶元纤维染色法) 结缔组织含有三种纤维,即胶原纤维、网 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在结缔组织中 含量最多,起支持作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 坚固性,抗拉力强的特点。胶原纤维染色在 病理诊断上主要用于和肌纤维的鉴别。常用 的胶原纤维染色方法为V—G法。 结果: 细胞核蓝黑色或黑色,胶原纤维红色,肌 纤维、细胞浆、红血球呈黄色。
配法:(PH 7.0~7.2)
甲醛 NaH2PO4· 2H2O 或 无水 Na2HPO4· 12H2O 或 无水 蒸馏水 100ml 5.2g 4.0g 16.4g 6.5g 900ml
三、脱水
组织脱水,就是把组织内的水分彻底 除掉,故亦称无水法。无论任何组织都 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一般组织经过固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取材
1、手术取材。 适用于:( 1 )面部、关节部,易出血部位 等;(2)较大、较深的皮疹;(3)结节 和囊肿性皮疹;( 4 )切除治疗和检查, 主要用于小的肿瘤。 2、钻孔取材。(角膜钻孔器)
适用于一般的皮疹取材。
二、固定
固定的作用和目的:
1、可以防止组织溶解及腐败。
2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 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保持它原有
透明
切片 染色
切 片 质 量 标 准(100分)
切片完整 没有刀痕 厚薄均匀 附贴适量 平坦无褶 10分 5分 10分(一层细胞) 5分 10分
树胶适量 染色鲜艳 对比清晰 透明度好 片内无污染 无“人工”现象 玻片整洁 标签端正
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常 规 染 色
固定的注意事项:
1、组织块必须小而薄。 2、固定液对组织有收缩及硬化作用,亦有 使组织膨胀的作用。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常规HE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 制作优良的病理切片是以充分的固定为前 提的。
• 常规的固定方法是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 ,固定时间一般为24h,原则上组织与固定 液的最佳比例是1:10,组织的厚度≤ 3mm
• 组织脱水:
• 乙醇是最常用的脱水剂,可以硬化组织,有明显收缩 作用。为了避免组织过度的收缩,脱水过程应从低浓 度向高浓度过渡,在无水乙醇中的时间不应过长,防 止组织过度硬化。
• 脱水 切片染色后通过各级乙醇脱水,浓度应从低到高, ,低浓度的乙醇对伊红有分化作用,在高浓度的乙醇中时 间应相应延长,否则切片会有雾化的现象,在显微镜下组 织结构模糊不清。
HE染色的质量标准: 染色核质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 观
谢 谢!
14.伊红染色15~30s
15.95%乙醇Ⅰ30s 16.95%乙醇Ⅱ30s 17.95%乙醇Ⅲ30s 18.无水乙醇Ⅰ1min 19.无水乙醇Ⅱ1min 20.无水乙醇Ⅲ1min 21.二甲苯Ⅰ(可加苯酚)1min 22.二甲苯Ⅱ1min 23.二甲苯Ⅲ1min 24.中性树胶封片
• 染色中注意事项:
处理步骤
1. 75%乙醇 2. 85%乙醇 3. 95%乙醇 4. 无水乙醇Ⅰ、Ⅱ
处理时间(min)
60 90 90 各60
• 组织的透明:
• 二甲苯是常用的透明剂,对组织收缩性强,易使组织 变脆变硬,因此时间不宜过长。其既与乙醇混合,又 能溶解石蜡,可以达到使石蜡浸入组织的目的,折射 指数接近组织蛋白折光指数,使组织细胞变透亮。
• 脱蜡 组织切片脱蜡应彻底,主要取决于二甲苯的温度和 时间,需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用做出相应的改变,脱蜡不 净是影响染色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染色 石蜡切片经水后放入Harris苏木精染色,在新配的染 液中只需染1min分钟左右,根据染片的多少逐步延长染色 时间。苏木素的染色属于一种过染法,胞核胞质都会被染 色,但细胞核中的带负电荷的染色质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 结合的更为牢固,因此当用盐酸酒精进行分化,改变组织 蛋白质的PH值,使胞质的苏木精被洗脱下来,所以分化 的程度决定了染色的好坏,需要严格控制分化的时间。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组织学技术是研究组织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在生物学、医学和病理学领域,人们广泛应用组织学技术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方法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改变组织的颜色和形态结构,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组织。

本文将介绍组织学技术和染色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常规组织学技术常规组织学技术是指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组织学技术,主要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其中,固定是针对活体组织的一种处理方法,用于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同时杀死细胞,以避免组织或细胞的萎缩变形。

主要方法有酸性酒精、福尔马林等。

包埋是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合适的包埋剂中,使组织变硬,便于制备切片。

切片是将包埋后的组织切成同样大小的薄片,然后染色或进行其他特殊处理,便于观察和诊断。

二、染色方法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

染色可以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结构和化学成分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研究组织。

1. 常用染色方法(1)H&E染色H&E染色是组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利用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性质不同,在染色后能够将细胞核染成深蓝色,胞浆和细胞质染成淡粉红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2)伊红染色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样本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和骨髓切片。

该方法主要利用伊红染料的亲和性,将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紫色,细胞质和其他组织及细胞结构则染成红色,能够明显突出血液细胞和骨髓组织结构。

(3)PAS染色PAS染色是糖和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组织中糖和糖蛋白的检测和定量。

该方法主要利用PAS染料与糖类物质形成复合物的性质,将糖染成淡红色或玫瑰红色。

2. 新兴染色技术(1)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抗原等,从而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展开全文1.组织处理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

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步,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h内,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2.5cm× 0.2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宁可面积大,千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cm×5cm,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超过0.2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

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

从而完好的保存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

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液,但除非是专项科研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HE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聚甲醛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l2h 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

2)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

掌握的原则是脱水透明要充分但不能过,浸蜡时间要够,温度不能高,否则造成组织的硬脆使组织切片困难,即使能切片,由于组织的硬脆,也使切片不能完好平整,染色过程中极易脱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抗原的定位及背景都不利,所以无水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正常大小的组织无水酒精脱水lh×3次,二甲苯透明lh×2次即可,浸蜡及包埋石蜡温度不要超过65℃。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切片太厚,
烤片不
洗净载玻片, 脱 水彻底, 均 匀 切 片 3~5μm 片温度和时间充分, 捞片避免气泡

12 组织中央区嗜碱性片状毛玻璃样模糊 脱蜡不全
13 横行大片“垄沟”状平行皱褶
刀钝
14 纵行皱褶和/或组织堆积
刀刃粘蜡
15 横行宽大的组织厚薄不均
跳 刀 、刀 钝
16 纵行齐边的裂痕
刀刃豁口
17 组织干固皱缩、组织焦化、折光强
3 切片、摊片、烤片
3.1 切片
环境温度高时, 切片前可将蜡块放入冰箱冷藏柜 预冷 30 min。刚包埋好的热蜡块不能立刻冷冻, 速冷 会造成蜡块裂痕, 组织块易碎。在刀架上放置组织蜡 块时, 应注意组织块包埋方向、组织层次等, 使纤维和 肌肉走向与切片刀刃平行, 较难切的组织部分应放在 上面, 如皮肤表皮、包膜、胃肠道浆膜等, 以减少组织 断裂现象。操作切片机时应用力均匀, 避免用力过重。 脱钙的组织、骨髓, 以及钙化组织, 应选用固定刀口, 以减少刀刃过多的缺口。用毛笔展片时, 要防止笔丝 进入刀口, 以免增加刀刃缺口。
·52·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February 2008,Vol.24,No.1
表 1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序号
异常现象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
1 组织细胞弥漫均匀溶解, 多见气泡和液 自溶、腐败 气泡
死后 48 小时内尸 检或尽早冷冻 尸体 ( 一 般 不超过 1 周)
更换苏木素液, 缩短伊红分化时间, 弱碱液 返蓝或延长冲水时间
19 组织嗜碱性强过蓝、伊红色淡
苏木素浸染时间过长, 伊红过期, 分化不足 更换伊红液, 延长分化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组织切片技术一.(A1型题)10%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的原理A
A使蛋白质发生凝固.
B使蛋白质发生交联.
C沉淀核蛋白.
D使蛋白质沉淀.
E凝固脂肪
二.(X型题)标本取材的注意事项ABCDE
A选择恰当的取材部位
B避免组织受挤压变形
C大小适当
D根据组织.器官的不同选择正确的切面方向
E正确记录并做好组织块标记
三(A1型题)病理标本应及时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是D A 95%酒精
B丙酮
C戊二醛
D 10%xx
E A-F液(乙醇.甲醛液)
四(X型题)常规组织切片的质量标准是ABCDE
A切片完整
B薄厚均匀,厚度4-6微米
C无皱褶.无刀痕
D切片无污染
E捞片位置适当.美观
五(A2型题)送检标本中如鼻咽.淋巴结等组织常需要做免疫组化检查,应选用的固定液是CA 10%福尔马林
B 95%酒精
C中性甲醛缓冲液
D Zenker固定液
E丙酮
六(A3型题)临床送检组织的处理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
1送检组织保存时固定液体积与组织体积比为E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E 10倍
2脱水用酒精浓度应从低到高,脱水的作用D
A将组织进一步固定
B减少组织的硬度
C去除细胞内沉淀物
D置换组织内的水分
E去除细胞内未结合的固定剂
3组织石蜡切片最常用的透明剂是E
A酒精
B丙酮
C异丙醇
D正丁醇
E二甲苯
七(A4型题)在常规组织切片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问题
1制作好的石蜡组织块放一段时间后,组织发生凹陷,原因是D A没有用蜡封组织块
B制作蜡快时透明时间过长
C浸蜡时间短
D脱水时间不够
E组织块过大
2组织脱水后透明时间过长切片时会出现A
A切片易碎成粉面
B切片与切片刀粘附
C切片薄厚不均或间歇出片
D不能成连续切片
E切片打卷
3能形成连续切片,但切片上有纵裂或纵向划痕原因是B
A脱水时间长造成组织过硬
B刀锋损伤有缺口
C蜡块冷冻时间短,不凉
D脱水时间短或浸蜡时间短
E蜡块没固定紧
4有些组织捞片后在烤片机烤时出气泡,主要原因是E
A烤片时间短
B烤片时间长
C切片厚
D切片过薄
E捞片后水没有控干净直接烤片
八(X型题)在病理组织制片过程中,取材的一般要求为ABCD A一般标本取的组织块的厚
0.2-
0.3厘米
B大小以
1.5厘米×
1.5厘米×(
0.2-
0.3)厘米为宜
C免疫组化以1厘米×厘米×
0.2厘米为宜
D冰冻切片以1厘米×厘米×
0.2厘米为宜
E组织块越大越好
九(X型题)制作高质量的切片应该具备下面哪些个条件ABCDE
A技术员经验丰富,水平高超.
B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每个步骤都处理得好
C切片机精准
D切片刀锋利
E刀座.刀架.蜡块固定充分
十(X型题)蜡块做得很好,切片时打卷且薄厚不均匀,原因为ABCDE
A蜡块冷冻不够好
B切片刀或一次性刀片没固定紧
C摇动转轮速度过快不匀
D蜡块没固定好
E刀架没固定紧
十一(多项问答题)男孩子12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疑淋巴瘤,外科取淋巴结送检问题1制作成切片需要下面哪些步骤ABDEFGIJ
A取材
B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以备免疫组化检查
C酒精直接固定以提高速度
D脱水
E透明
F浸蜡
G包埋
H冰冻直接确诊
I切片
J捞片和烤片
问题2制作质量好的切片需要注意下面哪些问题ABCFG A中性甲醛固定液体积是淋巴结体积10倍
B固定时间应该充分
C切片厚度应稍微薄些,以利诊断
D脱水时间可以过长些
E脱水剂体积比组织体积多些即可
F切片前蜡块应该冻凉
G切片时刀架.刀片.刀座.蜡块应固定紧
问题3淋巴节制片应注意的事项ABEF
A切片应相对薄些
B捞片时把水控干净再烤片,避免出气泡
C固定充分
D脱水剂从高浓度开始
E应该选用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以备做免疫组化
F透明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组织切片时过脆,成粉末
十二(多项问答题)患者男性,间歇血尿,疑膀胱癌,膀胱镜取材松检问题1由于材料过小,应注意以下哪些ABCEF
A取材时应用伊红标记
B材料应该用滤纸包裹
C包埋时不能包太深
D可以跟体积大的组织一起脱水.透明,不必单独走
E切削时速度要慢,以免把组织切光
F切片平整,不能有皱褶
问题2小材料脱水.透明应注意以下哪些ABDEF
A材料应单独走
B脱水透明时间不能过长,以免材料过硬.过脆
C脱水时间把握不好,宁可短
D透明最好对光观察
E组织块不透明说明脱水不够
F二甲苯必须保持无水
问题3小膀胱镜材料包埋.切片应注意BCDE
A小材料可以不分方向地包埋
B切片时应小心,不能削得太很,应切到组织的最大面
C捞片时要多捞些
D材料要平整无褶
E展片水温适当,太低出褶,太高组织散花
F捞片后水不必空净可直接放烤片机上烤
十三(多项问答题)女性患者,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切除阑尾送检问题1标本固定.取材应注意ACDF
A标本先固定后取材
B标本先取材后固定
C标本固定后变硬
D取材厚度
0.2-
0.3厘米为宜
E取材不需记录
F固定剂用10%甲醛
问题2包埋时应注意ABCF
A需将管壁横断面朝下包埋
B多块组织包埋在一个蜡块上,要在一个平面
C组织块要与蜡充分融合在一起
D可以将小块组织放在阑尾的管腔内一起包埋
E组织可以任意方向包埋
F用石蜡包埋法
问题3切片时应注意BCDF
A切片刀角度任意
B多块组织包埋在一起要切全C厚度4-6微米既可
D刀架.刀片.蜡块要固定好
E包埋后不必冻凉可以直接切片F切片应完整.厚薄均匀.无皱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