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报告

不合格品报告一、报告内容概述本报告旨在详细记录和描述公司生产流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报告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情况、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和预防措施。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情况1. 不合格品A在质检过程中,发现了批次A产品存在的不合格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外观缺陷和尺寸偏差方面。
外观缺陷包括划痕、气泡、斑点等,尺寸偏差主要表现为长度不符合规定要求。
经过抽查和全面检查,发现该批次产品中有10%的产品存在明显不合格问题,超出了公司规定的接受水平。
2. 不合格品B在客户投诉中,出现了批次B产品的不合格问题。
客户反映产品易损坏,并且存在性能失效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该批次产品存在原材料质量问题。
三、原因分析1. 不合格品A的原因分析- 外观缺陷问题主要由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不当引起。
需要改善操作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健全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
- 尺寸偏差问题源于设备的精度不足,需要购置高精度设备来提高产品尺寸的稳定性。
2. 不合格品B的原因分析- 原材料质量问题从供应链入手,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检验流程。
- 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参数的不合理设置,需要对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
四、改进和预防措施1. 对不合格品A的改进和预防措施-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外观缺陷问题的发生。
加强操作工作人员培训,确保操作规程的标准化执行。
- 更新设备,提高尺寸控制精度,确保产品尺寸符合规定要求。
2. 对不合格品B的改进和预防措施- 强化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 完善生产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和核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不合格品问题是一次宝贵的教训。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建议公司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培养员工的技能和质量意识,以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符合客户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记录: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可能包括材料、零部件或成品等。
首先,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外观缺陷、尺寸超差、功能故障等。
然后,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数量、质量问题的具体描述以及相关的数据和图像等。
2.根本原因分析: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可以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常用的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包括5W1H法(即What、Why、Where、When、Who、How)和鱼骨图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制定改善措施:在了解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后,应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应具体、可行,并且要有可测量的目标。
常用的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
在制定改善措施时,应考虑到实施的成本和时间。
4.实施和监控改善措施:在制定改善措施后,需要对其进行实施并监控效果。
实施改善措施时,要注意确保各部门和岗位的配合,以及充分的培训和宣传。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标和检查标准,定期对改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5.不合格品的处理:在以上步骤完成后,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可以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修复、重工、退货、报废等。
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还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6.持续改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善措施的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应不断推进不合格品数量的减少,并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总结起来,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记录、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实施和监控改善措施、不合格品的处理以及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因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和优化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判定标准(收藏)

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判定标准(收藏)一、概述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判定标准是评价医疗器械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患者使用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管理,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判定标准。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判定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供相关企业和单位参考。
二、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定义医疗器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定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判定和管理至关重要。
三、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1. 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还包括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医疗器械相关标准,如GB/T 142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等。
3. 企业标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也是判定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依据之一。
4. 注册申报资料: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提交的技术文件、临床试验报告等资料,可作为判定不合格品的依据。
四、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1. 产品质量标准: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产品的外观、结构、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如产品外观有破损、变形、污染等情况,或产品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均可判定为不合格品。
2. 标识和说明书: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标识和说明书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等信息。
如标识和说明书内容不全、错误或模糊不清,可判定为不合格品。
3. 包装和储存条件: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包装应牢固、密封、防潮、防晒,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如包装破损、密封不良、受潮、变形等,可判定为不合格品。
4. 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违章操作的不合格品分析

典型违章操作不合格品的案例分析
(锻工培训教材)
一.青岛筒体锻件中的罕见缺陷
我公司2008年11月初给青岛某设备公司生产的几个筒体锻件,在超声波探伤时,发现了罕见的缺陷分布形态。
如下图所示:在靠近内壁和外壁处,出现两条环形超标密集缺陷,底波降低非常厉害、几乎消失(<5%)。
由探伤缺陷的常规分析可知,能造成底波严重降低的缺陷,无非是空洞类(缩孔、疏松、内部裂纹、白点等),或是粗晶、混晶。
但是,在锻造过程中,靠近内外壁的变形量很大,空洞类缺陷早已被压实了。
那原因就只剩下粗晶、混晶了。
二. 缺陷原因-----高温回炉后变形量太小
通过缺陷原因和产生部位的分析,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如下的操作过程录像:锻造班组在这些筒子即将成形时,又装回到高温炉内加热。
经过一段短时间保温后(因为里面的晶粒长大不太严重),夹出来只平了平端面,基本上没有滚外圆。
所以,其内外表面一定厚度中的晶粒在高温下长大、合并了。
这种缺陷做锻后热处理是无法消除的(注:内外表面附近并非没有缺陷,而是探头下面存在探伤盲区)。
看到以上的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大家更应该明白:为什么一再强调,最后一火的锻造,绝不允许无变形或小变形。
今后如再发生,必将严厉处罚。
公司技术部 2009.06.27。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与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与预防措施1.不合格品鉴定与登记: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及时进行鉴定,包括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以及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并将其登记,建立不合格品档案,便于追溯和分析。
2.不合格品处置: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修复、报废和返工。
修复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维修或改造,使其符合质量标准;报废是指将不合格品进行销毁或废弃;返工是指将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其达到质量标准。
3.不合格品分析:对于不合格品的出现,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艺和流程,提高产品的质量。
纠正与预防措施是为了解决不合格品出现的根本原因,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能够发现并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不合格品的出现。
2.培训和教育:对于生产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能够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正确的工艺和操作方法,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过程改进: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
通过不断的过程改进,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4.品质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品质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提倡“质量第一”的理念,使质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减少不良品的出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加大对质量管理的投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报告

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报告篇一: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报告20 年月日,检验中心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对我公司20 年月日和月日生产的规格型号分别为Φ㎜CRB550和Φ㎜CRB550的两种冷轧带肋钢筋进行了抽样检验,经检验两种产品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项目均为重量偏差。
接到《检验报告》后,我厂高度重视,立即召集了全体员工通报了本次抽查的相关情况,并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为成员的产品质量整改小组,并认真查阅了生产记录,分析查找原因。
现已查明,造成这次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生产工人操作不熟练,本厂今年新招收的工人对生产工艺和相关标准不清楚,操作上失误较多,尤其是对生产机器及设备没有及时加以调整,造成了模具出口尺寸控制发生偏差;二是生产设备存在一定问题,生产钢筋的模具已经有点老化,使得钢筋的出口尺寸难以控制;三是管理上也有漏洞,厂内自检没有及时跟进,使得产品质量问题没有及时在厂内解决。
针对以上情况,为严明厂纪,严把产品质量关,也让全体员工引以为戒,我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同时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控制产品质量。
篇二:涉嫌销售不合格食品案的调查报告201x年4月8日我所执法人员在进行市场巡查时发现当事人所经销的大米涉嫌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现申请县局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
当事人因涉嫌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XX年04月15日经分管领导批准立案,并指派钟华、林艳负责调查此案。
xxx,住所: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镇睦邻街314号,营业执照注册号,组成形式:个人经营;经营场所:公安县黄山头镇睦邻街;经营范围:日用杂品零售;居民身份证:。
经查;当事人于201x年12月在荆州市两湖农场“兴隆”牌富贵鸟香米15公斤装30袋,产品执行标准;GB1354-86,生产许可证;QS;保质期;常温下3个月;生产日期;无;购价每袋58元,计购货款1740元。
据当事人述称,以每袋60元销售14袋,计销货款840元,共获利28元,但当事人不能够提供购货发票和销售凭据,经我所巡查人员查证该批次香米无生产日期。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企业来说,及时发现、评审、处置不合格品,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关键环节。
不合格品的产生可能会导致产品缺陷、顾客投诉、退货等问题,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建立有效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步骤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抽样检验、全检、来料检验、顾客投诉等途径发现。
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标识,以防止进一步的混淆。
2.评审不合格品:不合格品评审应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品质、工程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
评审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并决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3.处置不合格品: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置。
处置方式可以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修复和返工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进行相应的记录,以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4.纠正问题及预防措施:不合格品评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改进工艺流程、完善设备和设施、提升员工技能等。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重要性纠正预防措施是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1.纠正问题:通过评审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例如,如果不合格品是由于工艺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可以通过培训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2.预防措施:除了纠正问题,还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例如,如果不合格品是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可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案例分析:电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显示屏品质不合格的问题。
不合格品,分析报告

湖州德卡斯电子有限公司
不合格品分析报告编号:20181001001 日期: 2018/10/01
数据来源成品检验异常时间2018年1月到9月不良比例0.35% 异常等级一般不合格
一:问题描述
1.2018年1月到9月共检验产品603341件,其中有2082件不良品。
缺料的有831件。
外观的有801件。
压坏的有450件。
二:原因分析
1.缺料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缺料的现象集中发生在刚开始生产时,经过多次跟踪调查后发现此种现象是因为调机员在调机时未按作业规定在设备达到规定温度后调试设备,导致了缺料现象长期发生。
2.外观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此种现象是因为温度感应设备老化不灵敏造成生产过程中会有实际温度不达标的情况,导致了塑胶温度有部分不达标使得产品表面外观有异常。
3.压坏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压坏的现象集中发生在同一个端子上,经过多次跟踪调查后发现此种现象是因为模具的定位针异常磨损无法正常固定端子,导致了端子移位,造成产品压坏。
核准:殷佳欣
日期: 2018.10.05三:措施方案
1.缺料问题方案---在调机时,必须按作业规定在设备达到规定温度后调试设备。
2.外观问题方案---更换温感器。
3.压坏问题方案---修复模具定位针。
核准:殷佳欣
日期: 2018.10.05评审部门意见:
兹有我司员工因单据丢失,特此证明殷佳欣为我公司员工由其代为办理送检事宜
核准:殷佳欣
日期: 2018.10.05
1.改善措施是否有效 是 否
2.是否需长久跟踪改善核准;效果确认;
效果跟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kuanxue.com
如何分析不合格品
课程描述:
原因是对策的依据,要合理处置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就需要找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制定出根本对策。
然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千奇百怪,常常令人不知所措。有
的原因找出来了,做相应改善后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没有做
好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怎样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
到它的根本原因呢?本课程将一一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在分析不合格品时,都会有一些差异,
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下面我们从实战经
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借鉴!
要解决不合格问题,降低不合格率,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不合格
品的分析。
分析不合格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展开:
首先,对不合格品进行描述,
其次,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
www.kuanxue.com
在分析不合格品前,我们首先要对不合格品进行描述。
一是描述内容要清楚;
二是描述格式要清晰。
对不合格品进行描述后,下面我们就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了。
分析不合格品,即来料不合格分析,制程不合格分析和客诉不合格分
析。
www.kuanxue.com
最后,我们把这几块导图内容串起来,就形成了“分析不合格品”
的完整流程。
或许文字的话大家并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看下面的思维导
图,能让你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明白该如何分析不合格品。
www.kuanxue.com
相关课程:
如何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
如何开展质量经济性分析
如何编制质量记录
如何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
如何编制质量文件标准模板
想学习以上课程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里面有详细内容及海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