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学会宽容
教师必须学会激励、宽容、提醒学生

动学生心灵 , 从而使他们 产生 自我纠正的意识 。对学生的瑕玷
不但要 提醒 , 更可以直接地提 出批评 。但批评不 是高高在 上的
要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教师都会有如许一种体验 : 若是哪一天表
扬 了一个学生 , 一 整天 , 这个学生的学习情绪都会很高涨 , 认真 写作业 , 积极 回答 问题 。
教 导 学生 怎样 去做 , 指明 学生的发展 方 向; 宽容是 营造 宽松调 和、 融洽协调 的环境 , 满足 学生的精神 需求 ; 提 醒指 学生 出现 过 错时, 给 予他们适 当的提醒 , 震动 学生心灵 , 让 学生产生 自我 改
正的意识。
便是要求教师以宽容 的心态学会期待 。学生改缺点 的规律是 :
2 0 1 3 年1 1 月
总第 2 9 8 期
学生 工作
教师必须学会激励 、 宽容 、 提醒学生
张振 坤
( 垦利县黄河 口镇第二小学 , 山东 东营 2 5 7 5 0 0 )
摘
要: 激励 、 宽容、 提 醒 是 赏识 教 育 的行 为原 则 。 激励 是
俗语说 : “ 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 。” 学生身上 的不 良习性并 不是一天形成的 , 但是教师要求学生战胜缺点时往往 巴不得学 生将缺点悉数在一天内彻底改掉 , 事实证明这类不切实际 的要 求只能是“ 欲速则不达” 。我们说 “ 冰化三尺也非一 E l 之暖” , 这
正确 的激励 既能强化 学生的好行 为 ,也 能建 立学生 的 自 信 。教师一句欣赏的话 就温暖了学 生的心灵 。
二、 教 师 必 须 学 会 宽 容 学 生
宽容可 以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 , 满足学生 的精 神需 求。对
学生要求太高 、 太严 , 以完美 的尺度 去权 衡学生 , 容不得 学生身 上有一丝缺点 , 就违背 了生命的发展规律。 教师要 给学生空 间 ,
宽容包容师风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宽容包容师风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育领域,师风的建立对于学生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宽容和包容是一种积极的师风,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宽容包容的师风,以促进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
当学生有疑问、困难或者意见时,教师应该积极倾听,给予耐心的回应。
不论问题大小,都应该给予重视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这样的宽容和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接纳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接纳不同的学习方式。
相比于一味追求成绩,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排斥和批评学生的不同方式只会让学生失去自信,降低学习动力。
相反,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尊重学生的背景与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环境,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背景与差异,不盲目去评价和批判。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理解和包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宽容和包容,教师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教师也应随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通过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得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
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习充满挑战与困难,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挫折与压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鼓励学生坚持努力,克服困难。
通过用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学生能够培养坚韧的意志,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学会宽容与适当的惩罚

教师要学会宽容与适当的惩罚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有遵守纪律的,也有不守纪律的。
在面对这些学生时,教师需要学会宽容与适当的惩罚。
宽容宽容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教育者品质。
当面对学生们的错误时,可能会有一些情况是非常小的,或者有些行为会因为学生本身年龄、生活阅历等条件的原因而发生。
这时,教师应该学会宽容,采取适当的宽容方式来处理错误。
适度理解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度的理解。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了解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
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们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犯错,这时候,教师应该适当放宽要求,帮助他们减轻负担,更好地完成学业。
激励正能量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需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正能量,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或者在表扬时加上提醒,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引导他们改进。
例如,教师可以对一个低分学生说:“你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是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优秀,可以考虑再多一点练习,下次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了。
”适当的惩罚在面对学生不守纪律、违反规定等情况时,教师也需要适当的惩罚方式。
自我约束首先,教师要时刻约束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情绪激动,采用过激的惩罚方式。
教师应该摆脱自己的烦躁情绪,理性地分析问题,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惩罚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错误,教师需要选取不同的惩罚方式。
在选择惩罚方式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错误的性质以及学生年龄等因素。
例如,如果学生犯了一个小错误,教师可采用口头警告或降低评分的方式惩罚;如果学生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教师可采用考试挂科等严厉惩罚方式来约束学生。
注意公正性和可行性教师在惩罚学生时需要注意公正性和可行性。
教师要做到“六个学会”

教师要做到“六个学会”教师要做到“六个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
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有的素质而言的。
而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
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个学会”的基本内涵是:1、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都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的过程。
其实,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
教育是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要我们代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
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2.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意味着努力创生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再次,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
教师发言稿包容

教师发言稿包容亲爱的各位同事和学生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话题——包容。
包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我们应当培养和传播的品质。
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需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个性。
首先,我们要包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犯错或者有缺点就对其产生偏见和歧视。
相反,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得到改正和成长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包容他人的背景和经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背景,这些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背景去评判他人。
相反,我们应该理解并接纳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并与他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环境。
最后,我们要包容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其持不同意见就要排斥和抵触。
相反,我们应该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观点,并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寻找共识。
只有在多样性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
在我们的学校里,每个人都应该把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来贯彻和践行。
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会包容,培养我们的宽容之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和富有爱心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最后,我希望在包容的道路上,我们能够携手同行,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发展和成长。
谢谢大家!在我们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包容还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互相包容和尊重彼此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相互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进步。
同时,作为学生的导师,我们也要包容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包容还体现在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上。
我们要建立一个没有歧视和排斥的学校环境,鼓励学生友善对待彼此。
教师要学会 善待学生和宽容学生

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和宽容学生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
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
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正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品尝过。
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
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若大的胸怀。
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
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
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
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
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
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
由此我就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
而有些老师和家长,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
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孩子;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
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得咎。
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
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
给教师的建议 6-10条

一、以爱育爱,充满爱心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严师出高徒”的论点已经过时。
教师的爱还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而是“博爱”。
去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
“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
二、学会宽容,有宽容之心教师的宽容,是指要有宽容的胸怀,包容孩子成长中的摔跤。
如果把孩子的出错视为不正常的话,教师肯定有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
如果对待孩子的错误缺少包容之心,讥讽、嘲笑、漫骂、体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孩子逼向极端。
三、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成绩好的,差的,我们的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
四、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开卷有益”。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教诲我们的。
我们每位教师也曾数遍地要求,“教导”我们的学生“要好好读书”。
然而却不得不承认,许多的教师平时是不太读书或不读书的。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五、在反思中总结自己教师面临的不仅是教学反思的问题还包括教育反思的问题。
如果一名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言论、情感等能够经常的疏理,敢于时常昭示于自己,必能受益于自己,同时受益于一生。
六、把自己融入学校这个团队学校是一个集体,看似不相关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中的不同成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相互的配合、协作才可能有最好的绩效。
然而如果团队中的一名成员不能溶于集体中,他人就难以与其有默契的配合,其也不可能和他人有熟练的配合。
既使是他的水平再高。
七、善于把握和利用一切资源从学校内部讲,同事、学生、学校的历史荣誉,学校领导等是教育的资源。
从学校外部讲,家长、社会成员、毕业生、地区的历史、地域地理等也是学校教育的资源。
作为教育者,是万万不可忽视这些教育资源的。
幼儿园学会宽容教师国旗下讲话稿范文(23篇)

幼儿园学会宽容教师国旗下讲话稿范文(23篇)幼儿园学会宽容教师国旗下讲话稿范文(精选23篇)幼儿园学会宽容教师国旗下讲话稿范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我国的古训,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
不错,宽容是一种美德,凛然于狭隘、自私、固执之上,昂然的姿态让不懂得宽容的人望尘莫及。
宽容是一缕东风,真诚宽容别人的过错,无须用折磨自己来惩罚别人。
坦然应对生命小舟中的每一个险滩,就会融化别人冷漠的冰雪,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做人应该要宽容,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名言:“宽容就象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
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广的应该是人心!往日的羊肠小道不在了,是因为它很窄;今天变宽了,是随时代的进步。
路宽了好走,心宽也是如此。
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嫉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蔺相如只是笑而避之,不与他斤斤计较。
廉颇对于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而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被宽容的人是幸运的,给予宽容的人是幸福的。
当别人伤害你时,学会宽容吧!宽容别人就等于释放自己,也许你该感谢接受你宽容的人,正是他让你的心境得到了升华。
当你伤害了别人时,接受宽容吧!接受宽容就等于原谅自己,当然你更应该给予宽容的人让你有向心灵忏悔的机会。
宽容就在身边,给予宽容,接受宽容吧!一切都是美好的。
心胸宽广,可以使人活的轻松,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心胸狭窄,却使人活得劳累,永远都挺不直弯曲的脊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必须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等待。
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决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减轻压力,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艺术性在于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宽容不是一种消极的等待,而是一种主动的探求;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者不仅要批评引导学生,还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善于保护学生心灵中最可贵的自信心,善于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的潜能,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以宽容和包容之心对待之,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判断、诊治,使他们不致于成为教育者不良性格的牺牲品。
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平等的、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的。
青少年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不成熟性、可塑性、发展性的特点,犯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宽恕、包容,而不是动不动就进行指责、讽刺、挖苦甚至于谩骂、体罚。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正由依赖性向自主性、独立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学生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程,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接受外界影响的多样性、自身发展环境的不均衡性,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错误。
我们应该将它们看成是一个人正常发展过程中的
插曲,不应该加进教育者个人的不切实际的假设,例如:“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消极的、不可塑的被动的客体。
“孺子可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教育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我们应该怀着颗善心,始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可接受的教育主体。
学生犯错误是他走向成熟的开始,正因为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有缺点甚至错误,才需要我们在他们的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去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使之不断完善自我并迅速成长起来。
就如同小孩子一样,不摔跟头是学不会走路的。
如果因为孩子摔跟头而去责备他,这在教育的过程中,是毫无意义的。
正确的做法是把他扶起来,教会他如何不再摔跟头。
如果我们对待学生的缺点总是一味的批评,学生独立的个性就会逐步丧失;这种结果,有违我们教育的初衷。
还不如像那位学生所期望的一样,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宽容也是一种爱,而爱心是师德的核心。
对待学生有如对待自己的子女,我们不仅要欣赏他们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成长的初期也要能宽容他们的缺点,这种宽容绝非姑息、迁就,而是容忍与无私的帮助。
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宽容使我们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使我们更能看到真相,宽容让我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发现学生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的教育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