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对华反倾销案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第一部分、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 (1)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 (2)案例二美国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案(1982年7月19日) (7)案例三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反倾销案(1988年5月26日) (11)案例四美国对中国三氧化锑反倾销案(1991年5月2日) (17)案例五美国对中国制动鼓和制动盘反倾销案(1996年4月) (23)案例六美国对中国首例钢板反倾销案(1996年12月3日) (27)案例七美国对中国漆刷反倾销案(1999年8月27日) (33)案例八美国对中国钢丝绳反倾销案(2000年3月17日) (42)案例九美国对中国折叠礼品盒反倾销案(2001年3月12日) (49)案例十中国输出美国球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2月15日) (63)案例十一美国对中国滚珠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3月25日) (75)案例十二美国对中国、马来西亚彩电反倾销案(2003年5月2) (95)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98)案例一欧盟对中国扑热息痛反倾销案(1981年12) (98)案例二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刷子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 (101)案例三欧共体对我国小屏幕彩电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11月) (103)案例四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1988年11月) (105)案例五欧盟诉日本、中国等国打火机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5日) (122)案例六欧盟对中国黄磷反倾销案(1999年1月4日) (127)案例七欧盟诉中国、韩国电子秤反倾销案(1999年9月16日) (137)案例八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反倾销案(2000年5月17日) (145)案例九欧盟对中国花岗石的反倾销案(2000年11月11日) (150)案例十欧盟对中国氧化锌反倾销案(2000年12月20日) (154)案例十一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作出反倾销初裁(2002年8月9日) (160)日本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63)案例一日本对中国硅锰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9日) (163)韩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78)案例一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反倾销案(1997年2月27日) (178)案例二韩国对中国糠醇反倾销案胜诉案件(1997年4月30日) (180)加拿大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4)案例一加拿大对中国热轧钢板反倾销案(2001年1月19日) (184)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9)案例一澳大利亚对中国草柑膦反倾销案(1996年3月27) (189)案例一印度对中国焦炭反倾销案件(1997年8月28日) (193)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一、案情概述1980年6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的Haarmann&Reiner公司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薄荷醇提起反倾销诉讼。
2012-2013年中国出口货物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案例

20122012年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被称为“陶瓷史上最大反倾销案”。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7亿美元。
据了解,此前欧盟曾对我国出口的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每年出口欧盟建筑陶瓷金额约为3亿美元,只占出口建筑陶瓷总金额的1%左右,对国内建陶出口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而日用陶瓷则对海外市场依赖较大,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11%,预计将有2000多家企业会受到波及。
此次欧盟之所以考虑对我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与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过高有关。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70%。
而从多家出口欧盟日用陶瓷企业获悉,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此前由于欧盟对我国出口陶瓷砖企业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在反倾销压力下,我国对相关地区市场出口出现大幅下滑。
佛山海关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1-10月,受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2685万平方米,价值1.6亿美元,量、值分别骤降24.4%和20.1%.)2月16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的玛钢管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3月21日,美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水槽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
该案由美国Elkay公司代表美国内产业于3月1日提出立案申请,不锈钢拉制水槽美国海关税则号:7324.10.0000。
据美方统计,2011年中国向美出口涉案产品金额约为1.18亿美元。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2年4月16日前后做出本案损害调查的初裁。
2012年4月5日,加拿大国内产业向加边境服务署提出申请,要求对原产或出口自中国的钢管桩产品(Certain Steel Piling Pipe)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美国对华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及我国应对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美国对华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及我国应对对策装订线美国对华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及我国应对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与外部世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的商品出口也开始遭遇难题,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反倾销。
近年来,中美贸易迅速,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同时也是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制裁的头号大国。
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
通过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美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结合对两个典型的美对华反倾销案例的分析,通过失败的案例分析反倾销带给我们的影响和危害,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成功背后带给我们的启示。
最后,结合案例探究了面对反倾销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美国反倾销危害启示对策ABSTRACT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since joining the WTO, China's economy maintained a sustained,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With its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opening up of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economic exchange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especiall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ti-dumping. In recent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with China's trade rapidly, the United States is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frequent, but also to our country anti-dumping sanction number one superpower. The United States to our country the anti-dumping has become China's foreign trade of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Through to the American antidumping cases against China an 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us anti-dumping case studies of the reasons and bring us the effect and harm, and explores the American antidumping cases against China in its revelation to u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Anti-dumping Damage Revelation C ountermeasure目录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原因 (1)(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 (1)(二)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 (1)二、美国对华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 (3)(一)美水产第一案 (3)1、案例概况 (3)2、中美水产第一案对我国的影响及危害 (3)(二)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案 (4)1、案例概况 (4)2、金刚石锯片案给我们的启示 (5)三、面对反倾销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8)(一)加强政府间的对话沟通协调 (8)(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8)(三)加强与国际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8)(四)增强防范意识 (9)(五)放远眼光制定健康可长期发展的贸易计划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原因(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反倾销案例

初审法院的判决,承认永建公司进行辩论的权利被侵犯,然而却 仍判决永建败诉。“欧盟委员会做出该决定的理由,是公司财务 账目存在问题,因此无论欧盟委员会是否听取来自永建公司的意 见,结果都不会存在差异。” 然而在永建公司看来,法院承认欧盟程序的错误,已经成功了一 半。于是,他们又走上了欧盟最高等司法机构——欧盟法院的法 庭。2009年10月1日上午,欧盟法院的5位法官做出决定:欧盟 委员会在没有进行对当事方听证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是错误的。 这意味着,永健公司将被免征反倾销税。 “永建的胜利告诉我们,如按照WTO和各地区的上诉程序和规 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可以减少损失,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 同时给予同行业企业信心。”傅东辉说。而在永建胜利后,商务 部也在官方网站上表态,针对国外对我国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不 公正、不合理的做法,中国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 区司法制度,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中国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最根 本的一道坎。但是,即使在非市场经济地位下,也并不意味着我 们要忍受一切不公正对待。在贸易摩擦中,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 武器。”傅东辉说。
导致其在欧洲的市场急剧萎缩,中华牌自行车在欧洲销量一落千丈,从90多万辆狂 跌到20多万辆,最终痛失欧洲市场。
大蒜 1994年,美国对中国大蒜征收376.67%的高额反倾销税后,中国大蒜从此退出了 美国市场。 一次性打火机 1994年,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制造企业遭美国反倾销,57家企业只有3家应诉,结果 有2家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降到0,一家企业降到20%,而其余没有应诉的54家企业, 都因被征收197.85%的反倾销税而失去了市场。 纺织业 1994年,墨西哥对原产地为中国的棉纱、棉布征收高达331%的反倾销税,服装征 收537%,鞋类征收的反倾销税高达1105%。 水产业 1997年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小龙虾征收反倾销税,终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平均 是122.92%,最低91.5%,最高156.77%。
中国反倾销案例

12
13
1.从政府角度看
(1)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 (2)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3)推进经济改革,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 (4)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5)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6)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 间, 制止恶性出口竞争行为
14
2.从企业角度看
(1)转变营销观念,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戓略 (2)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3)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4)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5)加深对进口国的法律了解,拓展信息渠道 (6)用反倾销手段,Anti-Dumping)指对外国 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 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 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 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 “反倾销税”。
8
9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戒出口商以低 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戒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 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 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 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 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 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 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 是倾销。
3
2007年的反倾销数据图表
4
5
商务部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世贸组织 成立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 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仅2004年一年,中国共遭受6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 金额约30亿美元。 “入世”三年多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频频设限, 引起了中国公众的不解和不满。家住河南郑州的郭鹏是一 名地方公务员,他说:“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倡导 自由贸易原则,本以为中国加入后其外贸出口能够畅行无 阻,没想到这几年电视、报纸上关于中国出口遭受反倾销 的消息始终不断。”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09经济学2班 3109010657 韩维伟一、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以反倾销之名,2009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09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
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商无果。
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2010年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或者没有裁决必要。
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二、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三、国际对华钢材反倾销案例:2009年,国际方面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共计21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美国7起,欧盟4起,俄罗斯3起,印度3起。
从品种上看,中国的钢管产品又成为各国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总计有12起之多,未来中国钢管出口环境将受到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1、美国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补贴税。
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表决认定,美国国内钢铁工业受到从中国进口石油钢管产品的损害,该裁决为美国商务部11月24日的终裁结果扫清了道路。
反倾销税的案例

反倾销税的案例
反倾销税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进口商品倾销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税种。
倾销是
指一国的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售到另一个国家,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另一个国家的本土产业造成不正当竞争和损害。
因此,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反倾销税的措施。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了解反倾销税的具体应用。
某国A生产的钢铁产品因生产成本低廉,在国家B市场上以远低于国家B本
土生产商的价格销售。
国家B的钢铁生产商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产量下降,员
工失业,整个行业面临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产业,国家B政府决定对国
家A的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在这个案例中,国家B政府首先会对国家A的钢铁产品进行调查,确认是否
存在倾销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国家A的钢铁产品确实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
售到国家B,这就构成了倾销行为。
接下来,国家B政府会根据调查结果,决定
对国家A的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其对国家B本土产业造成的损害。
反倾销税的征收不仅可以保护本国产业,还可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然而,反倾销税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国际贸易关系。
因此,在征收反倾销税时,国家政府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利弊,确保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反倾销税是一种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倾销行为对本
国产业造成的损害。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对国际贸易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希望各国政府能够在制定和执行反倾销税政策时,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促进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际的贸易反倾销案例

国际的贸易反倾销案例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这可是个相当复杂又重要的事儿。
咱就说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例子,能让咱把这事儿看得更明白。
有一家中国的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那质量是杠杠的,价格还实惠。
这产品一进入国际市场,那可真是备受欢迎。
但有些外国的同行企业就不乐意了,为啥?因为咱们的产品竞争力太强,抢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于是,这些外国企业就开始动歪心思,搞起了反倾销调查。
他们说咱们的钢材价格太低,是不正当竞争,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可把咱们的企业给愁坏了。
这明明是靠自己的本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才给出的合理价格,怎么就成了倾销呢?咱来仔细瞅瞅这个过程。
这些外国企业先是收集各种所谓的证据,比如说咱们的成本核算、市场销售数据等等。
然后就跑到他们国家的相关部门去告状,说咱们的产品对他们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
这相关部门一听,好家伙,那得调查调查。
这一调查,可就麻烦了。
咱们的企业得准备大量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没有倾销。
比如说,得详细说明自己的生产成本是怎么构成的,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等等。
还得拿出市场销售的数据,证明价格是合理的,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这其中的细节那可多了去了。
就拿成本核算来说,每一项费用都得有清晰的记录和证明。
比如购买原材料的发票、工人工资的发放记录、设备维护的费用清单。
一点马虎不得。
而且,这调查过程还特别漫长,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企业的管理人员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一边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一边还得应对这没完没了的调查。
最终,经过艰苦的努力,咱们的企业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这期间遭受的损失可不小,市场份额可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这个例子,咱能看出国际贸易反倾销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背后涉及到各国的利益博弈,也考验着企业的应对能力。
再比如说,还有个电子产品的案例。
一家中国的电子企业,生产的手机零部件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卖得风生水起。
这又引起了某些国家企业的嫉妒。
他们也搞起了反倾销那一套,指责咱们的产品价格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大的对华反倾销案----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出口反倾销案始末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倾销与反倾销对双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了解反倾销调查和指控的最一般的程序和方法,认清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地位未被承认的贸易大国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会面临何种不利处境。
此外,此案例也说明了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充分利用本国政府的力量、积极参与应诉、加强“反报复”准备等环节对防止反倾销被滥用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此案例时,也应认真思考和讨论积极应诉与游说、政府层面磋商与协调在反倾销案件处理中的作用。
摘要: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高达210亿欧元,按当时现汇汇率折算超过1800亿元人币,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
如果按指控方的单方诉求来执行,必将对涉案企业造成致命性打击,也将对本已利润低微的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同时也会对欧盟内部有关利益集团带来重大伤害。
因此,此次反倾销立案调查,引起了中国政府、欧盟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应。
Abstract: The European Union formally announced to lodg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into Chinese photovoltaic modules, key parts (such as silicon) on September 6, 2012, which involving more products than the us "double reverse". The amounts are up to 21 billion Euros which worth morn than 180 billion RMB. It is the largest trade litigation that the eu launched to China by far. If the litigation performed as the appeal of the accused party unilaterally, it will not only cause a fatal blow to companies involved and hi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has small profit margin,but also will have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Internal related interest group in European Union. Theref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nterprise involved pay great attantion and strong reaction to th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贸易救济Keyword:Dumping,Anti-dumping,Trade Remedy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其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尤其是诸如中国这样一个以出口增长为主要引擎的国家,所受的负面影响更加深远。
为了把这一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政策。
2008年美国推出7千亿美元财政和货币扩张计划,同年11月中国政府也推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计划。
美国政府的财政和货币计划主要目的是拯救濒临破产的大型企业,购买所谓的“有毒资产”(即“次级债”债权等)。
中国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扩张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
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计划来实现目的,并尽希望快摆脱危机的负面冲击。
光伏行业作为当时的高科技行业和新能源行业,自然引起了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那时,包括中央政府在内,中国各级政府都把光伏企业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来加以倾斜扶持(如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土地供给优惠、政府补贴等)。
结果,短短的几年,中国各地的光伏企业蓬勃发展,投资规模日趋庞大,相对于中国的国内需求,中国光伏行业供给很快便出现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局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光伏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也不得不一降再降,许多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中国光伏企业寻求拓宽国际市场、加大出口的路子。
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企业出口以保障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及投资的应有回报。
但当规模庞大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与日俱增地增长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也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且出口的猛增尤其是向欧盟国家出口的猛增,又势必影响欧盟内部光伏企业的正常发展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光伏生产企业对中国的光伏企业产生了高度的戒备心理,不断收集证据并随时准备向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发出“反倾销、反补贴”指控。
1、案件详情:对于欧盟内部的光伏企业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欧洲光伏制造商以Solar World公司为代表,于2012年7月24日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书,要求欧盟商务部门对向欧盟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尤其是中国的天合光能、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阳光等四大光伏产品出口公司成为申诉书所列的重点调查对象。
由于欧洲市场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中国的光伏企业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将要降临。
面对看似突如其来的“横祸”,中国的上述四大光伏企业,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代表,在上述消息曝光的第三天即7月26日,就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Solar World公司的起诉请求,不要正式立案。
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上述四大光伏企业,还代表了中国的光伏制造行业向中国政府发出呼吁,希望中国政府给欧盟委员会施压,阻止欧盟正式立案。
但是,由于涉案企业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关乎中国巨大贸易利益,欧洲的各大媒体和有关部门对此次起诉书的炒作愈演愈烈,中国商务部感到事态严重,认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因此,在上述四大公司的联合声明发出后仅仅半个月,中国商务部于8月13日就紧急召见了天合光能、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阳光四大公司,要求这四大公司汇报有关情况,商讨对策。
会后,这四大光伏巨头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关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重创我国产业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报告》中,四大光伏企业对中国光伏生产行业发展现状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指出:相对于中国国内需求,中国光伏产品组件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得不靠廉价而又大量出口来维持中国光伏行业的基本生存和发展。
《报告》呼吁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及其有关部门进行外交磋商和协调,保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阻止欧盟滥用反倾销政策。
但是,尽管中国商务部很快受理了中国光伏企业的申请,并委派了官员带领涉案企业代表奔赴欧洲各国游说,也未能阻止欧盟的正式立案。
8月31日,欧盟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对中国光伏出口企业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告,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依据GATT和WTO《反倾销守则》各版本的定义,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而反倾销则是合理、合法的行为。
因此,从法理上讲,是否实施反倾销,主要看是否有倾销事实、是否有相应的产业损害或损害之威胁;而是否构成倾销,关键在于“正常价格”的认定。
在“正常价格”的认定方法和程序上,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不同,非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出口价格之“正常价格”认定,是以“替代国价格”作为标准的,即找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作为替代国价格。
如果被诉方的出口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则构成倾销,因而原告方政府就进行反倾销惩罚。
但是,原告方的指控往往会夸大其词,按照司法程序,被告方可以为自己辩护,反驳原告方所列的“替代国价格”不合理。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未得到欧盟承认,按照WTO《反倾销守则》(第五版、第六版)的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出口在反倾销立案调查公告发出后的一定期限内,被诉企业可以为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辩护。
欧盟规定的期限为10天,即涉案企业在欧盟立案公告正式发布后10天内,可对起诉方所列的“替代国价格”进行抗辨。
此外,涉案企业在15天之内还须向欧盟提交证明自己市场经济地位的调查申请表;在提交了申请表后的一个月内,欧委会官员就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涉案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到中国进行核查。
依据欧盟的法律程序,欧盟正式立案后9个月内,就会对涉案企业进行初裁,宣布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率;而初裁后的1个月内,欧盟会对初裁结果进行评议。
在这期间,中国有关出口商可以要求欧盟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听取涉案企业的申诉;在立案后第10个月到第15个月期间,欧盟委员会将作出最终裁决。
面对如此紧急而复杂的应诉程序,中国企业被迫为此紧急准备相关法律材料,遴选应诉人员,聘请诉讼律师。
由于此案关乎中国光伏行业的重大利益,中国政府也给予了涉案企业的巨大支持,除了委派官员带领企业奔赴欧洲游说、解释之处,中国政府的有关官员还与欧盟进行了多次外交斡旋和交涉。
譬如:2012年9月11日,中国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就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总部,就中欧光伏产品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
在访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见了德国经济部对外经济政策司司长布劳纳、总理府对外经济司总司长霍斯特曼、外交部经济司总司长埃尔布林、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就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一事阐述了中国官方的立场;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在欧盟立案公告发出后不久,与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电话会谈时也曾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
李克强总理在此次电话会谈时向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
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
”但是,多次磋商并未达到中国光伏行业最初期望的免征反倾销税的目标。
不过,终裁结果与欧盟及全球主要媒体起初炒作的47.6%的平均反倾销税率有较大差距。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