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贲门癌84例分析
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等食 管炎的征 象发 生。结论
食 管—— 胃肌瓣 胃腔 内瓣 膜式吻合术是减 少和 杜绝食 管 胃吻合术后 吻合 口瘘 , 合 口狭 窄和反流性食 吻
管 炎等 吻 合 口 严重 并发 症 的行 之 有 效 的 手 术 方 法 。
【 关键词 】 责 门癌 ; 食 管下段 癌 ; 食 管外科 手术 ; 食 管 一胃瓣膜式吻合术
w l a t e e o sc mp i ain . e h d 5 c s so s p a e lc r i o , 5 o n a a d a a c ra d 1 B re t s p a u r n e - el so h rs r u o l t s M t o s a e fe o h g a ac n ma 2 f o d l r i cc n e n a r n o h g swee u d r i c o f c e
e E poet ns m t d lnodr ord c n v i aatmi ftl o t oi,eu sp aisa Abt t a jci xlr h aat o emoe i re e uea daod ns t s a rs ns r lxeo hg i s v e o i t o ci u e s f t
吻合术 , 年龄 3 7 4~ 6岁 , 2 男 5例 , 6例 。其 中 3例 食 管 下 段 癌 行 弓上 吻 合 , 2 女 余 8例 均 行 弓 下 吻合 。 结 果 全 组 无 近 期 手 术 死 亡 , 无 吻 合 口瘘 的发 生 , 进 食 梗 噎 、 显返 酸 、 气 、 心 、 痛 诸 症 状 的 发 生 。术 后 8~1 无 明 嗳 烧 胸 4d对 2 0例 患 者 行 上 消化 造 影 , 影像 学表 现 吻合 I : 3
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套入法手术83例体会

合 加 胃浆 肌层 包 套 食 管 方法 8 3例 , 预 防 吻合 口瘘及 在
狭 窄方 面取 得 了满 意疗 效 , 报告 如 下 。 现
1 临 床 资 料
维普资讯
・
70 ・ 2
四川 医学 2 0 0 2年 7月 第 2 卷 ( 7期 ) S cu nMe i llun 1 20 . l2 . . 3 第 ih a dc 。 ra .0 2 Vo 3No 7 a o
食 管 胃机械 吻合 加 套 入 法 手 术8 3例 体 会
本 组 包 套 吻合 口方 法 , 利 用 普 外科 胆肠 吻合 术 是 中空肠 间 置胆 总管 十二 指肠 吻合 人 工乳 头成 形 术抗 返
流 原理 L 。套 入食 管3 0m 相 当 于在 胃腔 内形 成 了一 4 J .c 乳 头状 结 构 , 以有 效 地 减 轻 或 防 止返 流 , 组 术 后 3 可 本
以上 正 常食 管 管径 。一 般在 主动 脉 弓上 或胸 膜顶 吻合
时采 用2 #吻合 器 , 8 弓下 一般 选用 3 #吻合 器 , 进行 1 在
少 6 0 m 处 拟 切 断食 管 处 作 食 管全 层 荷 包 缝 合 1周 , .c
然后 切 开食 管 , 置入 吻合 器 底 座杆 , 紧荷包 线 打结 后 收 再在 同 一平 面绕 扎 一周 。上 提 胃通 过 胃贲 门 口或残 胃
11 一般 资料 : 组 男5 . 本 7例 , 2 女 6例 , 龄 3 ~ 7 年 5 0 岁, 平均 5 . 6 7岁 。其 中食 管 中、 段 癌7 例 ; 门癌 1 下 0 贲 3
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化道的重建。正确 合理 的使 用吻合 器是 手术 成功 和防止并
发症的关键 , 现将我 院 2 0 0 3年 1月 至 2 0 0 5年 1 食管 、 2月 贲
各种 端 一端 、 一 吻合 , 端 侧 具有手术操 作过程相 对简单 、 手术
国产 可重复 使用 WG —B直线 型消 化道缝 合器 由不 W 锈钢 材料 制造 , 6 m 有 0 m和 9 m 0 m两 种规格 , 适用于不 同长度 的胃残端封 闭。
维普资讯
・
18 ・ 28
MOD ERN ON L CO OGY, e . 0 7, OI 1 S p 2 0 V . 5。NO. 9
吻合器在食管癌 、 贲门癌手术消化道重 建中的临床应用
王军贤, 张兴文 , 马兰英, 刘国伟 , 蓬 , 聂 李 超
门癌根治术后 消化道重建中使用吻合器 的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2 例 中男 18例 , 7 2 0 2 女 4例 ; 年龄 3 7岁 ~7 2岁 , 中
位年龄 6 . 。食管 中段癌 2 16岁 5例 , 食管下 段癌 4 例 , 门 1 贲 癌 16 。病史 1~ 3例 8个月 , 消化 道 x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餐 检查 示粘 膜皱 襞紊乱 、 不规则狭窄 、 充盈缺损及 管壁 坚硬 , 病变 长度 2 0 m .c
4 讨 论
国产 可重 复使 用 WG —B弯 管型消 化道 吻合器有 2 W 4 # 2 # 2 # 3 #4种 型号 , 、6 、9 、2 由不锈钢器身 、 带抵钉座 的中心杆 和钉仓组成 , 钉仓为环形 刀和双排 交替 环形吻合钉 。
浆肌瓣覆盖食管下半胃粘膜吻合术治疗贲门癌探讨

浆肌瓣覆盖食管下半胃粘膜吻合术治疗贲门癌探讨
王彦波;柯予应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6(23)9
【摘要】为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作者设计一种适用于贲门癌手术的新吻合方法;即浆肌瓣覆盖食管下半胃粘膜吻合术。
本组采用新吻合方法完成55例贲门癌切除术,均为贲门腺癌。
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口并发症,作者认为本方法有实用价值。
【总页数】3页(P632-634)
【作者】王彦波;柯予应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5
【相关文献】
1.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在食管贲门癌中的应用 [J], 吴小波;章镜平
2.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及贲门失弛缓症172例 [J], 范献生
3.食管、贲门癌切除术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的护理 [J], 柴玉英
4.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100例临床体会 [J], 刘志才;赵新吉
5.胃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352例临床体会 [J], 管福顺;刘志才;赵新吉;赵献军;申学昌;吕荣增;马中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癌100例

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癌100例作者:刘书勇温笑冰马晓燕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第04期[摘要]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们选择性的采用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癌100例。
本组病人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进食顺利。
对手术患者半年后复查时行吞钡造影检查,吻合口均在1.5cm以上,头低30度位未发现钡剂返流征象。
2010年3月以来,我们进行了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法,经过100例的临床实践,认为该术式适应症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在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返流诸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临床优越性,为贲门癌、食管中下段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术;贲门癌;食管癌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们选择性的采用肌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癌100例。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32-86岁,平均58岁。
贲门癌35例、食管中下段癌65例。
病期1.2 方法经左侧6、7肋间剖胸。
按常规方法游离食管肿瘤,对贲门癌游离胃时,在胃大弯侧留一条状网膜片,以备覆盖吻合口用。
切断肿瘤上端食管,其粘膜层多保留0.2cm,以免粘膜回缩。
肿块切除后,常规封闭胃残端。
在胃大弯前壁作-3.0X3.0cm的肌瓣,该瓣呈倒‘∩’形。
贲门癌、食管下端癌行主动脉弓下吻合,中段食管癌于主动脉弓前作弓上吻合。
先将胃底固定于纵膈上,食管后壁与胃壁作3针浆肌层缝合。
于肌瓣下缘上1.0cm处作胃切口,食管后唇与胃粘膜切口上唇作间断缝合,食管前唇与胃切口下唇粘膜作缝合。
再将肌瓣与食管前壁及胃浆肌层缝合。
贲门癌因胃切除过多,残留胃体小而往往成为管状,肌瓣覆盖多有困难。
可将肌瓣右缘先与胃右侧浆肌层缝合,再将条状大网膜与肌瓣左缘缝合。
2 结果100例手术病人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
乳糜胸2例,经四环素或红霉素加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胸腔内注入1-3次自愈。
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580例观察与分析

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580例观察与分析目的:分析研究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和伴发病的术后变化。
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选择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贲门癌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
结果:本组治愈578例,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
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术后趋于正常。
结论:食管贲门癌伴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手术后会发生非特异性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和心率减慢。
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Analysis of esophagus and cardia cancer treatment results with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hanges. Methods:To carry out Peri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choose esophage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gastric esophageal bed, esophagus and stomach and neck anastomosis, esophageal gastric cardia cancer aortic arch anastomosis. Results: 578 cases cured, one case were dead, one case had anastomotic leakage. Hypertension, sinus bradycardia and tachycardia preferred to turn normal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Nonspecific lower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ill happen after surgery in esophageal cardia cancer with hypertension, sinus bradycardia and tachycardia. Ful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of surgery guarantee.[Key words] Esophageal cardia cancer;Surgery;Hypertension;Sinus rhythm disorders食管贲门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我们在1995年11月~2007年11月期间应用圆型吻合器对364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者进行了机械吻合。
其中男316例,女48例,年龄42~82岁;食管癌203例,贲门癌161例;弓上吻合207例,弓下吻合157例。
结果: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2.7%;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1例,占3.0%;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6例,占1.6%。
结论: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机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有效技术。
关键词:吻合器;食管癌;贲门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的关键为消化道的重建,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会危及患者术后生存,影响生活质量。
应用消化道圆型吻合器进行机械吻合与传统手工缝合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我科于1995年11月~2007年11月期间,采用杭州康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YGM型一次性消化道圆形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术3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全组364例,其中男316例,女48例,男女之比6.58∶1;年龄42~82岁,平均59.2岁。
患者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食管癌203例,贲门癌161例;弓上吻合207例(56.86%),弓下吻合157例(43.13%)。
2 手术方法选用杭州康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YGM型一次性消化道圆形管状吻合器,弓上吻合多采用25.5号,弓下吻合多采用28.5号。
患者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将食管和胃充分游离后,远端食管于贲门处切断,近端食管在距肿瘤4.0cm 处以心耳钳钳夹、切断,断端以7号丝线行外荷包缝合后留置。
用3把黏膜钳钳夹断端全层,去除心耳钳,将抵钉座置入食管,收紧荷包线,打结并外加单7号丝线结扎,以收紧断端。
将胃提至胸部,由贲门处断端置入吻合器,中心杆于胃底高点穿出,与抵钉座对合,旋转手柄推进旋钮,推进吻合器至击发线内,打开保险,用力按压手柄,听到“咔啪”声表示吻合成功,慢慢旋开旋钮退出吻合器,吻合口全周水平褥式内缩缝合并用纵隔胸膜覆盖。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测压观察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测压观察杨国明;王会志;董驹;王丽英;李新;刘峰【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32)6【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吻合方式.方法 2000年3月-2009年8月,对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25例,Barrett食管行癌肿切除1例,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并对其中20例患者术后14~547d(平均44.9d)在吻合口上方5cm、吻合口、吻合口下方的胃腔内行压力测定.结果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平均为1.886kPa,与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吻合口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总页数】2页(P699-700)【作者】杨国明;王会志;董驹;王丽英;李新;刘峰【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外科,河北,唐山,064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外科,河北,唐山,064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窥镜室和测压室,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外科,河北,唐山,0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4【相关文献】1.食管下段、胃底贲门切除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动物标本实验研究 [J], 杨国明;张树波;王丽英;刘峰;王会志;李新;董庆普;董驹2.食管下段、胃底贲门切除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动物标本实验研究 [J], 杨国明;张树波;王丽英;刘峰;王会志;李新;董庆普;董驹3.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术213例临床观察 [J], 林荣繁;潘越江;宋建文;韦锦新;陈炬4.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后24h食管pH监测观察 [J], 杨国明;王会志;董驹;王丽英;李新5.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J], 杨国明;宋立新;董驹;李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贲门癌84例分析【关键词】贲门癌;手术方法;疗效
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是目前广泛用以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方法。
其吻合多采用食管胃端侧或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高。
前者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两者则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1990年3月至1997年3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84例贲门癌,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亦无严重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
我们认为本术式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8例,女6例,男∶女=13∶1;年龄33~76岁,其中55~70岁64例,55岁以下者仅7例;病理类型:腺癌79例,鳞癌4例,腺鳞癌1例。
1.2 方法常规游离贲门部肿瘤,先在距肿瘤约5 cm胃大弯侧置扣克钳,作为胃食管吻合口,其长度视食管粗细而定,较食管横径略大为宜,一般2.5~3.0 cm。
小弯侧向下斜行置扣克钳(或胃钳),小弯侧远端用毯边式缝合法边切边缝予以封闭,距胃吻合口约1.5~2.0 cm处暂不缝合,以备游离胃黏膜用。
大弯侧在预置扣克钳远端切断。
游离胃浆肌层瓣方法:由第一助手用两把弯血管钳提起胃浆肌层边缘,术者左手用无创伤镊提起胃黏膜边缘,右手持精细剪刀锐性分离黏膜下层,分离深度以≥1.5 cm与≤2.0 cm为宜,如有浆肌层或黏膜层损伤,可用细丝线缝合修补,如有黏膜下出血可用细丝线结扎。
胃浆肌层全周游离完毕后,将胃小弯侧未缝合的胃黏膜予以缝合,可先将胃黏膜三角区缝合一针,使其边缘对合整齐,并作为牵引,然后自下而上结节缝合。
近吻合口处的胃浆肌层结节缝合,小弯侧胃浆肌层垂直褥式缝合包埋。
在贲门癌上方5 cm处切除病灶,行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
吻合方法:食管切缘上方3 cm处后壁肌层与胃后壁浆肌层瓣缝合3~5针,打结,此为第1层缝线。
第2层行食管后壁全层与胃后壁黏膜层间断结节缝合。
具体操作方法:先在食管后壁与胃黏膜后壁中间缝合一针打结,然后在其两端各缝合一针打结。
再在各缝线之间结节缝合,针距约0.3~0.4 cm,边距为0.4~0.5 cm,黏膜对合整齐。
第3层为食管前壁全层与胃黏膜前壁内翻(或外翻)结节缝合,具体操作及要求同第2层。
第4层为食管切线上方约3 cm处前壁肌层与胃前壁浆肌层瓣结节缝合3针,将吻合口套入胃腔内。
2 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瘘发生,均于术后10 d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吻合口>1.2 cm 78例,0.8~1.2 cm 4例,<0.8 cm 2例。
行头低足高位检查无返流征象72例,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6例,无重度返流患者。
3 讨论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食管胃吻合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各种吻合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刘锟于1983年报告了自行设计的“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对于食管术后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认为该术式对食管癌手术较好,对于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剩余胃较小、缝合后残胃成管状者就难以打“隧道”进行吻合。
因此,我们参照“隧道式”食管胃吻合的原理,设计了利用游离的胃浆肌层瓣包套食管和吻合口作为一个保护性屏障的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
根据对84例的临床观察,谈谈我们的初步体会。
3.1 对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告发生率为0.4%~11.2%,一般多在1%~3%,其死亡率甚高,在30%~50%左右。
有文献报道,“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3.6%),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和比较了“隧道式”和端侧式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的愈合过程。
动物实验表明,大体标本观察“隧道式”吻合口术后第5天初步愈合,遂道式吻合口的血运远比端侧式吻合口丰富。
食管本身血运差、无浆膜层是发生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之一,“隧道式”吻合可弥补食管本身结构上的缺陷:“隧道”顶盖具有较大的渗出面积和充足的血运,炎性反应期的高峰能很快达到,并转向增生期,从而较早地完成愈合过程。
本组8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
本设计是将游离的胃肌层包套食管,与“隧道式”吻合相比,不仅能弥补食管结构上的缺陷,而且有更大的渗出面,能更快地使炎性反应期达到高峰进入增生期,较早地完成初步愈合而起到防止吻合口瘘的作用。
有关报道还指出,吻合口是切缘愈合,黏膜下层是黏膜愈合的基础,“隧道式”吻合是食管后壁全层与“隧道式”下切口上唇胃黏膜和黏膜下层愈合,动物实验表明,该吻合口血运丰富,黏膜下层小血管增生活跃,对黏膜上皮的修复、再生起到重要作用。
“浆肌层瓣”吻合是食管全周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吻合,同样道理,亦应有同样的愈合过程。
有学者指出,使用有丰富血液循环的胃黏膜下层贴敷于食管外膜,能尽快黏连愈合。
也有学者认为,若能将吻合口全周向胃内适当套入(2.5~3.0 cm),即使吻合线上有某种小缺陷,似也不易发生瘘。
“浆肌层瓣”吻合使近端部分食管突入胃腔后与胃黏膜下层紧贴,同时受胃浆肌层保护,因而有促进愈合预防瘘的作用。
3.2 对吻合口狭窄的预防作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国内为0.5%~9.5%。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吻合口组织反应大,瘢痕组织增生收缩所致;其二是包套组织对吻合口的压迫使吻合口狭窄。
有学者曾报告二层缝合(黏膜对黏膜,肌层对浆肌层),吻合部无明显瘢痕组织增生,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小,有学者认为2层吻合不在同一平面,克服了在同一平面对接缝合形成的向心性收缩所造成的狭窄环,减少了狭窄的发生。
本设计是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吻合,虽不是黏膜对黏膜、肌层对浆肌层的缝合,但较之食管全层对胃全层的缝合组织反应小,瘢痕组织少,同时胃浆肌层比较薄,较之常规的双层胃壁对食管外在压迫小得多,吻合口狭窄发生的机会少,因而有较好的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较小、缝合后呈管状而行食管胃吻合患者,更显示出其明显的优点。
3.3 对返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食管胃吻合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有文献报告高达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采取抗返流的措施仍然是将食管套入一定的深度。
有学者指出,食管套入在2.5~3.0 cm或更长,有助于减少术后胃液的返流。
本设计将食管套入3.0 cm左右,并通过术后患者随诊观察,返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吻合术。
另外,随着残胃的充盈扩张,游离的浆肌层瓣已失去原有的舒张功能,呈一带状结构压迫吻合口,相似于食管裂孔膈肌脚的功能而起到抗返流作用。
我们认为,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种术式只能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而不能完全避免其发生;另外,必须在吻合技术上下功夫,只有方法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