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
美国对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及应对研究

广 西广播 电视 大 学 肖 雯
[ 摘 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 各 国为维护本 国国内产业的利益 , 对华 的反倾销调 查此起彼 伏 、 愈演愈烈 。其 中, “ 非 市场 经济地位 ” 问题 最容 易使 中国在反倾销调查 中面临不公 正待 遇 。本文 正是基 于对该问题 的深入分析 , 结合 美国国 内的相 关规 定 , 进 而总结 中国 政 府和企业在应对 由“ 非市场 经济地 位” 所带来的种种 困境时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 反倾销 非 市场经济 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 机 自从 2 0 0 8 年下 半年全面爆发 后 , 作为全球第 三大贸 易体 和第一大 出口国的中国 , 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施 贸易救济措施 、 推 行贸易保 护主义 的首要 目 标 。在反倾 销调查 中 , 中国一再 遭遇美 国 等发 达国家对我 国市场 经济地位的质疑 , 在确定倾销产 品正常价值时 , 往往 不使用 我 国国内市场销售 价格 , 转 而采用一个 经济发展水 平与我 国类 似 的市 场经济 国家 同类产 品成本或 出 口价格作 为计算基 础 , 这实 质上 给我 国带来 了种种歧 视待遇。在美 国等 国对华反倾 销调查愈演愈 烈 的今 天 , 研究 “ 非市场 经济地位” 给我 国带来 的困境及 应对策略 , 具有 十分 重大的现实意义 。 反倾销 中“ 非市场经济地位” 国际法依据 中国 于 2 0 0 1 年 加入 世界 贸易 组织 , WT O法 律文件 中有 关反 倾销 “ 非市 场经济地位 ” 的规定 已成为一些 国家不承认我 国完全市场经济地 位 的首要 依据 , 此 类规定 主要 见于{ G A T Y 1 9 9 4  ̄ 、 < ( WT O反倾 销协定 》 、 《 中国人世议 定书》 等法律文件 。 ( G A T T 1 9 9 4 } 附件 I 对第 6 条第 1 款第 2 项补充 解释规定 “ 各 方认识 到, 进 口产品来 自贸易被完全或实质上完全垄断 的国家 , 且所有 国内价 格均 由国家确定 的情况 下 , 在确 定第 1 款中 的价格 可 比性时可 能存在 特殊 困难 , 在此种情况下 , 进 口缔约方可能认为有必要考 虑与此类 国家 的国内价格 进行严格 比较不一定适 当的可能性 。 ” ( ( WT O反倾 销协定 》 第2 . 2 条亦规定 “ 如 果 出口国 国内市场 的正常 贸易 过程 中不存在该 同类产 品的销售 , 或 由于 出口国国 内市场 的特殊 市场情况 或销售量过低 , 不 允许对此类销 售进行适 当比较 , 倾销幅度应 通过 比较 同类产 品出 口至适 当第三 国的可 比价格 确定 , 只要该 价格具 有代表性 。 ” 《 中 国人 世议定 书》 第1 5 条“ 确 定补贴 和倾销 时的价 格可 比性 ” 有 关 反倾销 的规定 指明 , 在 中国人 世后 的 1 5 年内, 其他成 员方在确 定价 格 可 比性时 , 可以使用 不依据 与中国 国内价格或成本 进行严格 比较的 方法 。如 果受调查 的生产 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 同类产 品的产业在制 造、 生 产和销售该产 品方 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 , 那 么其他 成员方可 以采 用替代 国价格来确定 中国出 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及倾 销幅度。此规定 颠倒 了对被 调查产 品使 用“ 非市 场经济方法 ” 的举证责 任 , 增加 了 中国 生产 者的举证负担 , 实质上赋予 了WT O进 口成员方对被调 查中国 出口 产品自 动使 用替代 国方法确定正常价值 的权利 。 二、 美国国 内法的相关规定及对华实践 美 国现行反倾 销法 中对“ 非市 场经济 ” 国家所下 的定义是 : 非市场 经济 国家是指 由美 国商务 部确定的那些不按成本 和价格 结构的市场原 则运作 , 商 品在该 国销 售不反映公 平价值 的国家。 一般来说 , 在 实践 中美 国商务 部进行 区分 的参考 因素主要有 以下六个方 面 : 货 币与其他 国家货 币可兑换程度 ; 企业 与劳工通过 自由谈判确定工 资率程度 ; 允许 外 国公司在 国内举办合 营企业 或进行其他 投资程度 ; 政府对生产 资料 所有或控制 程度 ; 政府对资 源配置以及对企业价格 、 产 品决 定权 控制程 度; 以及 商务 部认为适 当的其 他因素。 在 当今世界市场 经济高度发展 的前 提下 , 一 国企业 或产业不可 能全权受制 于政府进 而完全违 背市场 经济规 律从事 经济活动 , 将一 国以非市场经 济为 由而对其 国内产 业一 刀切 的做法 既过于武 断又不利 于进 一步 国际贸易发展 。因此 , 美 国商 务部 对于 其认定 居 于“ 非 市场经 济地位 ” 国家 的产业 还有 一个例 外规 定, 即如果 该国 国内产业 能证 明其 属于“ 市场导 向型产业 ” , 商务部就可 能改用市场 经济 国家方法确定该 非市场经济 国家具有导 向型产业产品 正常价值 。这一规定无疑 给至今还没取得美 国承认完全市 场经济地位 的 中国国内产业在反倾销 调查 中获得公平对待提供 了一个 契机。 “ 市场 导 向型产业 ” 所必须 满足 的标准有 : 1 . 在价 格和生 产量决 策过程 中 , 不 存在 政府事 实上 千涉 ; 2 . 该 产业 中企业 以私有制或 私有性 质集体 所有 制为 特征 ; 3 . 所有重 要生产 投入 , 包 括物 资和非物 资 , 以及 所有其 价值 在产 品成 本价值 中 占有 重要 比重 的生产投入 , 为其支付 的购买价 格必 须是 由市场决定价 格。 2 0 0 3 年 在美 国对 华彩 电的反倾 销案 中 , 长虹公 司就曾 以中国的彩 电业是 市场行 为倾向产业 为 由提 出抗 辩 , 并 以其公 司具 体数据来 支持 这一主张 。虽然在彩电案 中市场 导向型产业主张未能获得美 国商务部 承认 , 然而应该 注意 的是 , 在该案 中仅长虹一 家公 司提 出这样 的主张 , 可 以想象 , 在 美 国对华反倾销 调查 中 , 单靠一个企业 自 身去抵御 美 国商 务部所施 加 的压 力是十分 困难 的, 并 且“ 市场导 向型产业 ” 是针对 整个 被反倾销调查产业而言 , 因此如果整个行业 中所有企业能够同心协力 , 在 遭遇反倾销调查后共同提出关于本行业 市场行 为倾 向的抗辩 , 并积极提 供完备有力 的相关证据 , 该主张被美国商务部认可的可能 陛 会明显增大。 三、 中国政 府及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策略分析 1 . 在 WT O 框架 下 , 积极进行政府间双边谈判 , 促使更 多国家承认中 国的完全市场经 济地位。 中国早 已不是( G A T Y 1 9 9 4 } d  ̄ 所谓 的“ 贸易被完全或实质上 完全垄 断 的国家” 。由于 国际上至今 尚无 明确关于 “ 非市场经 济” 国家 的确定 标准 , 导 致不少 国家 出于政 治考虑 和经济因素仍然拒绝 承认 中国“ 完全
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简介商品倾销(Dumping),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倾销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商品倾销通常由私人大企业进行,但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直接对外进行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出口价格,集中地或持续大量地向国外抛售商品。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常用的行之已久的扩大出口的有力措施。
三种形式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以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三种形式。
偶然性倾销通常指因为本国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由于此类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小,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没有特别大的不利影响,进口国消费者反而受益,获得廉价商品,因此,进口国对这种偶发性倾销一般不会采取反倾销措施。
间歇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的目的。
待击败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之后,再利用垄断力量抬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这种倾销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故为各国反倾销法所限制。
持续性倾销是指无期限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案例一:彩电反倾销经典案例在中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案例。
该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案件终裁之后,传出了一家中国企业与对手幕后交易的消息,从而引发一场抓“内鬼”闹剧。
彩电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倾销案例,中国企业从中学习、反思的经验教训很多。
但是,这个案件到底有没有“内鬼”。
如果有,是谁。
如果没有,是谁造的谣,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不分析清楚,我们就无法对本案件进行正常的归纳总结。
2004年5月14日,该案终裁,中国产品损害成立,涉案企业被征收最高78.45%的反倾销税。
其中,厦华被征收的反倾销税只有5.22%,成为最大的赢家。
国际经济法案例

<一>国际贸易法PPT案例最惠国待遇案例印度尼西亚为了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国产车生产的措施,其中包括1993年的刺激生产计划、1996年2月和6月的民族车计划。
印度尼西亚还与韩国合作生产民族车,对从韩国进口的汽车整件或零部件免税。
同时对国产车生产提供补贴。
对除韩国之外的汽车整件进口,征收进口关税和奢侈品税。
1993年的刺激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整车使用部件的当地含量的百分比和使用部件的车型,对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减免进口税;根据成品部件的当地含量的百分比和使用部件的车型,对用于制造汽车部件的小零部件的进口减免进口税;对某些种类的汽车免减奢侈税。
1996年2月和6月的民族车计划包括两套措施。
2月计划规定,对满足有关设施所有权、商标使用和技术的具体标准的印度尼西亚汽车公司,授予先锋或国产公司地位,维持先锋地位依赖3年期限内国产车满足不断提高的当地含量要求。
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措施分别提出申诉。
同一专家组对这些申诉进行了审查。
专家组裁定,印度尼西亚违反了GATTl994第1条第1款、第3条第2款,TRIMs 第2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CM)第5条(c)项,但没有违反SCM第28条第2款。
专家组裁定,申诉方没有证明印度尼西亚违反TRIPS第3条和第65条第5款。
各争端方对专家组报告都没有提起上诉。
CEPA2003年大陆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Mainland and Macao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按照协议规定,货物贸易方面,只要符合CEPA的原产地原则,都可经申请享有零关税优惠。
服务贸易方面,协议规定服务行业获得放宽准入;至于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双方同意在加强合作。
反倾销对中国被诉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为例

①价格 触发机制是 美国政府对本 国钢铁行业 实施援助的一揽 子计 划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根据 日本钢铁 产品的生产成 本加 上运往 美国的费用制定出一个最低 限价。如 果外 国钢铁向美国出口价格低于最低限价 , 美国政府将有权发起反倾销调 查。
[ 收稿 日期 ]0 2 - 1 3 2 1- 0 _2
第2 6卷
1 ! ! !
第 2期
! ! ! ! ! ! ! ! ; !; ! !; !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u n l f in P o ic c n mi Ma a e n a r l g o ra l r vn eE o o c o Ji n g me tC deCol e e
键 词】 事件研 究法 ; 反倾销 ; 彩电企业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9— 67 2 1 )2— 0 5— 6 10 0 5 (0 2 0 00 0
[ 中图分类号】 7 1 F4
一
、
引 言
国外 有关 贸易保 护政 策影 响 的研 究文 献相 当丰 富。在实 证研究 方 面 , 国外 学者 主要 运 用 模 型检 验 贸易保 护 政 策对 产 业 的 影 响 。根 据 新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贸易 保护将 导致 收入 在 消 费者 和 受 保 护 企业 之 间重新进 行分 配 。如果 该 理 论 成 立 ] 杨仕辉 (9 5 ) 男 , 西丰城人 , 16 一 , 江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博士 , 博士 生导 师。
・
5・
指 出外 国钢铁 生产者也 能从受 限制 的国 内钢 铁市场 受益 。与 Shr hadLus 18 的 结 论 一 样 , cos n oi( 94) c CadladR br 18 ) r a n oe (9 1 也认为更高 的钢铁价格 n l t 会导致收入从钢铁消费者向国内外 的钢铁生产者转 移。D na (95 集 中研究 了钢铁贸易保护政策 ez 18 ) u 所产生的就业效应 , 他发现钢铁贸易保护政策会导 致受保护的钢铁产业就业数量增加 , 同时也牺牲 但 了钢铁消费行业的就业岗位 , 估算 出美 国一项钢铁 进口 配额 导致 了约 300个 工作 岗位 的净损 失。 50 M ne ad J e( 98 edz n o 18 )的 研 究 肯 定 了 D na s ezu (95 的结论 , 18 ) 他证明了净就业数量的损失主要因 为钢铁消费品部门减少的就业数量远远超过了钢铁 生产部 门就业 增加 的数量 。另外 ,e br n a— Fi egadK p n l 19 ) Ku padSet( 02 还实证检验 a 93 和 rp n ka 2 o ) n( h 了 上 游 产 业 贸 易 保 护 政 策 对 下 游 产 业 的 影 响。 Fi e dK pa (93 认 为 上游 产 业 的反倾 销 e br a aln 19 ) n gn 和反补贴 案会 增加 下游产业 随后 发起反倾 销 和反补 贴案的数量。他运用曼恩 一惠特尼 u检验, 1 在 % 和5 %的显著性水平下 , 分别拒绝了“ 钢铁和化工产 业中, 上游产业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发起将导致下 游产 业 随后 发 起 反 倾 销 和反 补 贴 案 件 的概 率 低 于 5%” 0 的原 假设 , 而有 力 的支 撑 了上 述 观点 , 从 即使 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不成立 , 只要提出申诉就会对进 口产 生抑 制作 用 。KupadS et(02 通 过 面 rp n ka 2o ) h 板数据分析发现: 上游产业征收反倾销税对下游产 业的产出水平具有负面影响, 中反倾销最终倾销 其 幅度地 测定 对下 游 产业 的产 出水平 影 响尤 为 明显 。 在众多实证研究文献中, 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 H r. ai t glP r dK m a 18 ) a ,e ya a m (96 运用资本市场模型 , a rn 采 用周报酬率资料对美 国非钢铁业的 4 7件反倾销案 为样本 , 探讨 反倾 销制 度对 厂 商股 价 的影 响。他 们 的模型得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裁决对 国 内相关产业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而否定 的裁决 对厂 商股 价有负 面影响 。但 就特定 企业而 言 保护效果并不是绝对 的, 能在多大程度上使 国内企 业 获利 主要 取决 于 受保 护企 业 自身 的 内部 因素 , 只 有那些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产品市场份额较高 的企 业才能在贸易保护 中真正获利。也就是说 , 国国 美 际贸易 委员会 的初 裁只对 有实质损 害嫌疑 的厂商 的 股价有显著影响 , 对已受实质损害的厂商股价并没 有显著的正面效果。而商务部裁决倾销成立时 , 对 厂商股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 否定 的裁决对厂商股 价 的负 面影 响则不 显著 。美 国 国际贸易委员 会 的最 终认定对 厂商 的股价并无影 响。H re adH t a r n u p h (97 以美国 18 — 92年间非钢铁业反倾销案 19 ) 9 5 19 件为样本 , 利用资本市场事件分析法和 日报酬率资 料, 衡量 日本企业股价与美 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反倾 销调查 的关系 , 研究表明美 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第一部分、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 (1)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 (2)案例二美国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案(1982年7月19日) (7)案例三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反倾销案(1988年5月26日) (11)案例四美国对中国三氧化锑反倾销案(1991年5月2日) (17)案例五美国对中国制动鼓和制动盘反倾销案(1996年4月) (23)案例六美国对中国首例钢板反倾销案(1996年12月3日) (27)案例七美国对中国漆刷反倾销案(1999年8月27日) (33)案例八美国对中国钢丝绳反倾销案(2000年3月17日) (42)案例九美国对中国折叠礼品盒反倾销案(2001年3月12日) (49)案例十中国输出美国球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2月15日) (63)案例十一美国对中国滚珠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3月25日) (75)案例十二美国对中国、马来西亚彩电反倾销案(2003年5月2) (95)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98)案例一欧盟对中国扑热息痛反倾销案(1981年12) (98)案例二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刷子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 (101)案例三欧共体对我国小屏幕彩电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11月) (103)案例四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1988年11月) (105)案例五欧盟诉日本、中国等国打火机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5日) (122)案例六欧盟对中国黄磷反倾销案(1999年1月4日) (127)案例七欧盟诉中国、韩国电子秤反倾销案(1999年9月16日) (137)案例八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反倾销案(2000年5月17日) (145)案例九欧盟对中国花岗石的反倾销案(2000年11月11日) (150)案例十欧盟对中国氧化锌反倾销案(2000年12月20日) (154)案例十一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作出反倾销初裁(2002年8月9日) (160)日本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63)案例一日本对中国硅锰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9日) (163)韩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78)案例一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反倾销案(1997年2月27日) (178)案例二韩国对中国糠醇反倾销案胜诉案件(1997年4月30日) (180)加拿大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4)案例一加拿大对中国热轧钢板反倾销案(2001年1月19日) (184)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9)案例一澳大利亚对中国草柑膦反倾销案(1996年3月27) (189)案例一印度对中国焦炭反倾销案件(1997年8月28日) (193)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一、案情概述1980年6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的Haarmann&Reiner公司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薄荷醇提起反倾销诉讼。
中国反倾销案例

25
近年来反倾销的主要提出国
26
27
2007年的反倾销数据图表
28
29
30
31
倾销的定义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 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 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 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 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 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 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 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 是倾销。
温州鞋名列其中。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烧鞋(烧毁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
的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造成约800万元人民币损 失) 2005年3月12日晚,莫斯科税警强行拉走温州鞋类出口企业 的货物,涉及温州企业20多家。
9
北京时间2006年3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 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 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
18
欧盟纺织业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持续对其政府施压,要求对 华纺织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比如,欧盟业界向欧委会提出申请, 对中国精梳羊毛、床单和户外服装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欧洲服 装和纺织组织(EURATEX)对中国纺织业的所谓“补贴”问题要 求欧盟政府向WTO提起申诉。
美国对华织边窄幅织带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不仅是 美国在纺配取消后对华采取的第一起贸易救济措施,也是对华纺 织品的首起“双反调查”。受中国轮胎特保案的鼓动,美纺织产 业和工人联合会对中国纺织品提起特保调查,包括男式棉制织衬 衫、棉制裤、棉制针织衬衫等我输美的主要产品。
中国倾销立案
1
前车之鉴带来的警示——从美国对我国彩电反倾销案看电工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前车之鉴带来的警示——从美国对我国彩电反倾销案看电工
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舒文
【期刊名称】《电器工业》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一、电工产品出口战略和秩序急待整顿rn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建南在日前举和垢春交会上表示,虽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舒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反思与策略调整--以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为例 [J], 邓志涛
2.迅速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从我国彩电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看我国的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J], 刘德安;吕桂芬
3.透过彩电败诉案谈我国如何有效规避反倾销 [J], 邓芳
4.论我国应对反倾销案中"非市场经济地位"之策略--从"彩电案"的视角来分析 [J],
马忠法
5.从彩电反倾销案看美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 [J], 崔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外国对华反倾销及的应对策略

• 企业应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开发多元化市场,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度 。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案例一:欧盟对华彩电反倾销案
背景
2004年,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 销调查,涉及我国家电企业1500
多家,涉案金额达2.7亿美元。
反倾销措施
欧盟采取了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措 施,税率高达44.6%,使得中国彩 电出口受到重创。
VS
技术壁垒
一些国家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 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 业。
04
CATALOGUE
应对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策略建议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研发、引进先进技术以及采用国际质量标准等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降低成本, 增强产品竞争力。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 力。
简析外国对华反倾 销及的应对策略
contents
目录
• 外国对华反倾销概述 •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 应对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策略建议 • 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反倾销应对中的不足
与改进措施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外国对华反倾销概述
反倾销的定义
01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主管机构针对 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 销售的行为采取的措施,包括征 收反倾销税、价格承诺等。
02
CATALOGUE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反倾销的案例数量
近年来,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案例数量 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8年以后, 由于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反倾销案例 数量大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议问题一
——关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 结合中国国情 • 按中国人世议定书的承诺,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 中,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国在确定中国出口产品正常价 值时,可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采用中 国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这一承诺自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时起持续15年。
中方辩词
申诉方辩词
• 申诉方辩称商务部应当继续 使用INFODRIVEIDIA上的数据 作为CPT和麦克风的替代价格 来源,因为这代表了调查中 最佳获得的信息。
争议问题四
————彩电是否是市场导向 型产业
中方辩词
• 我方提交的信息材料足以说 明中国彩电业目前已是市场 经济导向型的产业。
美方抗辩
我方认为应继续对中国彩电业 的非市场经济导向性进行调查。 理由:第一,中方的提供数 据的范围没有涵盖整个中国的彩 电业; 第二,中方的材料缺乏 充分有力的证据支持,而且与中 国政府对外宣言不相一致。
败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案的经验与启示
经验与启示一
• 2001~2003年国内企业彩电出 口的激剧增加成为美国产业提 起反倾销的直接诱因,也成为 认定损害成立的直接依据 • 启示:避免出口竞相压价,以 免国外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
经验与启示二
• 应诉时中方政府没有提及撤销“非市场 经济地位” • 启示:反倾销企业是应诉的主体,但相 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仍不可缺少。这 次反倾销我国商务部很少出面,中美政 府层面的磋商也没有把彩电作为谈判的 内容。 政府作为是应对反倾销的保证, 各方面力量应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涉案产品
• 21寸以上彩色电视机 不包 括电脑显示器及其他不能接 收广播电视信号的图像显示 设备。
案例调查过程
• 为便于大家了解本案例的调查始末,我们 将围绕几项本案焦点争议问题进行现场模 拟表演,还原申诉方和应诉方在本案中的 博弈过程。 • 其中 • 申诉方(美方)扮演者: 应诉方(中方)扮演者: 仲裁方(美国商务部)扮演者:
WTO知识小讲 坛
案例: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
• 组员: 徐欣玲 雷晓喻 • 章尉 杨光 吴宇 闵锐
申诉方
1、美国五河电子公司 2、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 3、美国通讯个人产业部两家 劳工组织。 注:申诉方的申请获得了美国 三洋、夏普、东芝等彩电生产 企业工会的支持
应诉方
• 1、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协 会 • 2、相关彩电生产企业,如 长虹、康佳、TCL、海尔、 菲利普、创维等等,其中三 个强制调查企业:长虹、康 佳和TCL
经验与启示三
• 此产业没有被认定为市场导 向型产业 • 启示:在没有普遍被承认为 市场经济地位之前,中国企 业在出口遇到反倾销时,尽 可能争取“市场导向产业”、 “分别以获较为公平的结果。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美方辩词
• 完全同意初步裁定的结果
终裁结果
• 中方抗议无效!我方拒绝调 整替代国价格
争议问题三
——关于正常价值
初裁结果
• 对于涉案产品的价格 使用印度海关数据的收费网站 上的 相关信息
中方辩词
• 抗议! • 这些数据没有包含可靠 的替代价格信息,不应 用于终裁。
•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 • 我方默认把我方所在国,中 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方辩词
• 鉴于你方的立场,我方商务 部仍继续坚持你方的非市场 经济国家地位,并使用替代 国的数据来计算你方各彩电 企业产品的正常价值。
争议问题二
——关于替代国的选取
初裁结果
• 选择印度作为中国的主要替 代国
中方辩词
• 不同意 抗议! • 我方认为,商务部用这些数 据来估算平均价值背离了商 务部的长期做法,偏离了价 格的价值。违反了将偏离价 格排除于替代价格之外的惯 常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