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小学三年级古诗
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精品教学课件

课下作业: 背诵《望天门山》 查阅作者其他作品 理解记忆中心思想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再见4来自请大声、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气势磅礴大气, 因此在“中断”“至此”两处 要加重语气,表达出开
阔之意。
5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色?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译文: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陡峭 险跋;向远处望去,一叶孤 舟从水天相接之处飘来。 • 赏析: 这两句诗构成一个整体,最 终使整首诗构成一幅优美的 画面。句中的“出”字具有动 态美,而最后结句中的“来” 呈现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受。
8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游历天门山 时所看到的美景以及长江流淌时 的辽阔,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人生态度和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 爱。
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
目录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2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 门 山
3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 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 ),唐朝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 杜甫并称“李杜”。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人说:一首诗就 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 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 哪些景物呢?
青的山、碧的水、红的日、白的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学习活动:
我们围绕这些动词来研究, 天门中断楚江开,
很多人说,李白不仅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更是在表达自己乐观、豪迈、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你觉得这些动词里,哪一个用得 碧水东流至此回。
特别好,给你带来了丰富的感受?
小组讨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 十三 年,24 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 雄心壮志,又带着对前途的忐忑之心,离开家乡,仗剑 远游。他是沿着长江一路沿流而下。现在,他坐船到了 “天门山”这个地方,忍不住写诗一首。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世说新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上传西湖水光潋滟风光的图片)
比喻一:洞庭湖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比喻二: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盘。 比喻三: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色的螺。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
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
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三年级语文上册21_古诗两首_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 的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 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上的“一片 孤帆”。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自由读古诗,借助课本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 一句理解),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zhuāng
yì
妆
亦
liàn yàn
断 楚 孤 帆 潋滟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 昌隆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 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 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 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 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 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 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 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_古诗两首_望天门山ppt课件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 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 道时碧,绿激的起江回水旋奔,腾形东成流波, 涛到汹这涌儿的突奇然观转。了个弯,向 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两岸青山相对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驶来两。下望这岸句天两的则 门句青点 山是醒,山一“他个相望“不互”望可对的”分峙立的割,脚立的一点脚整。点只体诗便。小人是上船并从句从不“写太是日望阳站边中升在来所岸”起见上上的的的的天地某“门方一一两悠个片山悠地孤的方帆雄遥”姿。,
[唐] 李白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自由读古诗,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 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 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互相质疑,解疑。 (提示:想想每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妆 亦 断 孤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有感情地 表现出:气势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 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天楚江门怒山涛被的长冲江击从,中才 撞断开开了,“天门”,使它中
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谢谢观看!
全文结束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四川绵州昌隆人,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900多 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前 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 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风景, 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三年级古诗中的《望天门山》,这可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古诗哟!先来说说作者李白,他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被称为“诗仙”呢!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感。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原文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咱们一句一句来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天门山”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那个门,而是两座山,就像大自然的大门一样。
长江水把这两座山从中间冲开,气势可太磅礴啦!“楚江”指的就是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楚国。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滚滚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打了个转儿。
这说明水流湍急,天门山的地势险要。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它们仿佛在比赛谁长得更高更挺拔。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驶过来。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美?接下来咱们看看这首诗的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给人一种开阔、雄伟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长江水的力量夸大,突出了天门山被冲开的壮观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山当作人来写,说它们相对而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咱们还要注意生字词。
比如“断”字,要注意笔顺和写法;“碧”字上面是“王”和“白”,可别写错啦。
理解了诗意,咱们还可以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背诵的时候,可以想象着诗中的画面,这样会更容易记住。
对于这首诗,咱们还可以做一些拓展学习。
比如,找一找李白其他描写山水的诗,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另外,同学们可以试着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把自己心目中的天门山和长江画出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考试的时候,关于这首诗可能会出这样的题目:让你解释某个字词的意思,或者让你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

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 门山,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 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识诗人
李白(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7 古诗三首
我会读
亦是 反之亦然
适宜 便宜
淡妆浓抹、抹粉 拐弯抹角 抹布
磨刀 磨炼
家庭 天庭
未来 未必
磨坊 算盘 石磨
托盘
我会写
中断 判断
楚国 苦楚
至今 至于
孤单 孤儿
孤帆 帆
饮料 饮水
初中 初心
镜子 明镜
遥远 算盘 遥
第一课时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 南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因两山隔江 我相们对的,祖形国同幅门员户辽,阔所,以山又河被壮叫丽做。天大家知
山河的 热爱之情
识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 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 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 中一首。
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湖上:西湖 初晴后雨:先晴天后下雨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天气先晴后雨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堂演练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诗境
首句以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反 衬天门山气势的雄俊险要。诗人 采用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渲染 长江洪流的急湍与威力,进而反 衬出天门山的壮丽奇观,次句暗 示了天门山雄视一切,震慑洪流 的威力。
两岸青山相对 出
突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边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 “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对”二字,洽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 山隔江兀立、悬崖峭壁、对峙如门、 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视的 高峻感。一个“出”字出神入化,化静 为动,令人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 机盎然,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李白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但需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的区别开,所 以杜甫与李白又称“大李 杜”。其人爽朗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 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 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写出了长江之流水澄清
“东流”是写长江总的流向,“回”字力度 很强,极富动态之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 山处江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 又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突然转变。 也正是从这一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的感 受到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