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史第二章

近代史第二章

• 洪秀全对石达开心存戒心,大封亲属为王,牵 制石达开。石达开处境困难,于1857年6月离 京出走。这种分裂,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便 利了清军的进攻。 •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 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 映了时人的心态: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金田起义
洪秀全随即发布五条军纪: 一,遵条命,二,别男行 女行,三,秋毫莫犯,四, 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 退缩。
东乡称王
• 金田起义后第三天,太 平军挥师东征,3月23 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 称天王。
永安建制
• 8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12月17 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 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 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 受东王节制。
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1)——攻 占武汉、建都南京(1853)——北伐西征 (1853——1856)——天京事变(1856)—— 保卫天京(1864)。
2.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4-1864),广东 花县人,7岁入村塾读书,16岁 因家贫辍学,在家务农,18岁起 受聘在本村和附近乡村任塾师。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 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 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本章知识结构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本 章 知 识 结 构
第一节太平天 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1PPT课件

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1PPT课件
19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
历史意义
(1)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和崩溃; (2)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 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3)在反封建同时
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
务;一些领导人主张
学习西方、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
21
(4)思想上、组织上较 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 筹,中国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历 程正是在这些探索中迈开了缓慢的步伐, 前一次探索都为下一次提供了历史条件和 社会基础。
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6
2、清政府封建剥削和搜刮的严重,使阶级矛盾 不断恶化
➢ 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 封建剥削日益沉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
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 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 清政府吏治腐败,水利长年失修,自然灾害频 繁。
7
3、人民群众的反抗有着持续的发展
8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天京陷落(1864年)
10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
11
历史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12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021
教学内容
▪ 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十九世 纪下半叶的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 局”。面对时局的变化,中国社会各阶级面临 “怎么办”的问题?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 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 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 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2021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 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事学堂)
2021
2021
2021
2021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 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 学习造船、驾驶。
1872年,容闳带领中国第一 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 容闳
2021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 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 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2021
重点与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 较与评价。
2、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3、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
2021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发展与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21
教学内容
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是清朝后期一次由农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 运动,并产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 篇》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 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加速了 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

事变的影响: 事变的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 力作用的结果。 力作用的结果。 1.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 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 1.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 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 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 2.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2.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 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 了必要的前提, 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 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基本认识] 基本认识]
在抗战期间, 在抗战期间,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 ■ 为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 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 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 对倒退”三大口号。 对倒退”三大口号。 在党内批判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 ■ 在党内批判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在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 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 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资、 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资、开明士绅和其他 中间力量。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 中间力量。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 广大的同盟者。 广大的同盟者。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 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 ■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 中有很大发展:提出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 中有很大发展:提出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有理、有利、 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 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 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三大法宝” 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三大法宝”。

中国近代史课件第2-3章

中国近代史课件第2-3章
• 三、北京失陷与《北京条约》 • 恭亲王奕訢 • 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 • 留守北京,督办和局 • 1860年10月 • 中英《北京条约》 • 中法《北京条约》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四、沙俄侵吞中国领土
第三节 清朝政治格局的变化
• 一、湘军、淮军的崛起 • 清朝固有八旗、绿营战斗力的衰弱; • 1853年,咸丰帝命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
第一节 洋务派与洋务运动
•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 洋务(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 学习外国工业制造技术 • 宗旨:自强求富,挽救清朝危机。 • 代表:总理衙门、海军衙门与湘系、淮系。 • 具体人物:奕訢、奕譞、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 思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第一节 洋务派与洋务运动
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 • 11月,发动政变,即辛酉政变(又称北京
政变、祺祥政变等),捕杀肃顺等人,改 年号为“同治”。 • 两宫垂帘、亲王秉政的格局建立。
第三节 清朝政治格局的变化
• 二、辛酉政变 • 垂帘听政
第三节 清朝政治格局的变化
• 三、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 汉人督抚的增多; • 督抚权限的扩大 • • 满汉关系的调整与走向; • 皇权旁落与外重内轻的格局。
• 二、维新人士与商战观念 •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县人。 • 代表作《盛世危言》。 • “商战”观念的提出。 • 马建忠(1844-1900) • 薛福成(1834-1894) • 各人主张。
第三节 社会变化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 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早期工人阶级的出现 • 中国新阶层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
阶级。 • 洋务运动:产生阶段。 • 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买办商人、传统商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PPT课件
北伐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缺乏后方支援。
10
西征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 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 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6月3日,太平天国命夏官副丞相 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开始由天京朔江西征。 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 进,连克沿江诸镇,进围南昌。攻城三月不克,撤围北上。 石祥祯、韦俊西援,克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乘胜二克 汉阳、汉口。之后,胡以晃、曾天养从安庆出兵,北占集 贤关、桐城、舒城。1854年1月,克庐州(今合肥),清巡 抚江忠源败亡。2月,石祥祯、韦俊、曾天养再度西进,在 堵城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三占汉阳。复分兵为三:曾 天养经略鄂北,韦俊渡江围武昌,石祥祯夺取湖南。
3、钟相、杨么:等贵贱,均贫富 (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提出“等贵贱”的口号 )
14
4、李自成:均田免粮 (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历史中 有着深远的影响。“均田免粮”的口号已触及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当时农民起义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 5、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这个口号继承了先前“等 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内容,又用基督教的形式为 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确实是进步了 )
从金田起义 到定都天京
4
5
攻占武昌
北伐 建都天京
西征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6
金田起义
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这一天,拜上帝 会众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颁军纪五条:
遵条令; 别男行女行; 秋毫莫犯; 公心和傩; 同心合 力,不得临阵退缩。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13日东出大湟江口, 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 加了金田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说明: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 年天京事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马克思:农民“ 马克思:农民“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 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 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 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 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运动的兴起、 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失败经 过 天津
金田起义1851年 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1852年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年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天京
定都天京1853年 年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东征1853—1856年 年 北伐西征东征
永安建制
天京变乱1856年 年 天京变乱
金田
后期防御战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1864年 年 天京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1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1PPT课件
1857.6.石达开率部离开天京。 1863.5.石达开兵败四川大渡河紫打地。
8
李秀成
9
10
11
12
清 末 凌 迟
13
14
15
16
曾国藩
李鸿章
17
18
华尔
19
20
21
太平天国忠王府
24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 王 府
25
26
27
28
6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4、敌人力量的强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 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7
天京事变
1856.8.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万岁。 9.1.夜,韦昌辉率部赶回天京。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 11月,韦昌辉被杀。
列政策。
32
1859年冬,洪仁玕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3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京陷落(1864年)
10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
11
历史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12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 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 内政和“国法”。
18
历史评价:
(1)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是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
(2)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斗争的需要,强调 集权、反对帮派,目的是要维护和巩固太平 天国的政权;
(3)脱离了当时军事斗争实际的方案,未解 决最紧近的军事问题。打仗是第一位的,却 未提出,只提出了宏观的长远的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的 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 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
14
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 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 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15
(四)《资政新篇》
16
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 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 律、制度。他指出立法的重要性,认为英国之 所以成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十九世纪,面对接踵而来的变局、危 局,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 案,他们先后相继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
这些探索中,包括对清王朝内部危机 的反应及对西方挑战的回应。而探索的失 败则表明截至十九世纪末清王朝在原有框 架内的自改革方式不能奏效。
洪秀全(1814~1864)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创 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 东花县(今花都市)官 禄人。1814年1月1日生, 1864年6月3日卒。
9
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建制(1852年) 定都天京(1853年) 北伐西征东征(1853—1856年)
运 动 经 过
天京内乱(1856年)
后期防御战
在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 代交通运输事业,包括兴建铁路、公路、修浚 何道、行驶轮船、兴办邮政等;发展金融事业, 包括兴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等;
17
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学馆、 医院,建破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礼拜堂、 育婴堂,禁庙字寺观,革阴阳八煞,除九流 堕民,禁溺婴及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 鸦片入口;
(3)思想文化上看,突出拜上帝教,却排斥和反对其 它宗教,敌视知识分子,同时打击了中国优秀的传 统文化,扩大了自己的敌对势力;
(4)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权的封建化和领导集团的腐败。
25
(5)领导人主张与各国 通商贸易,后期又提 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的方案;
(6)同亚洲各国人民的 斗争相互推动、相互 影响,共同打击西方 殖民主义者。
22
失败原因
天上神权,地上皇权 ——一个解不开的历史死结
地上天国,封建体制 ——产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聚也上帝教,离也上帝教 ——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巨大影响 23
得人则昌,失人则亡 ——洪秀全的孤家寡人政策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 ——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不修德政,治国无章 ——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
24
经验教训
(1)政治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上没有使农 民真正得到土地,政治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专制 政权;
(2)经济上看,反对商品经济,强化土地私有制,得 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4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西方的对华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的矛盾 ➢ 西方殖民者使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的灾难; ➢ 西方殖民者使中国人民承担了沉重战争负荷; ➢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大量向
中国推销鸦片、倾销商品,引起了中国经济生 活的严重动荡,银贵钱贱现象严重。
6
2、清政府封建剥削和搜刮的严重,使阶级矛盾 不断恶化
➢ 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 封建剥削日益沉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
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 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 清政府吏治腐败,水利长年失修,自然灾害频 繁。
7
3、人民群众的反抗有着持续的发展
8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9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
历史意义
(1)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和崩溃; (2)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 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3)在反封建同时
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
务;一些领导人主张
学习西方、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
21
(4)思想上、组织上较 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 筹,中国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历 程正是在这些探索中迈开了缓慢的步伐, 前一次探索都为下一次提供了历史条件和 社会基础。
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